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113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docx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

玉山七一水库实习报告

  江西省玉山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

玉山县双明镇  班级:

水利水电工程*班姓名:

*****学号:

20XX102278指导老师:

********

  一、实习概述

  1实习日期:

20XX年5月9日-20XX年5月15日2实习地点:

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3实习目的:

  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学会对地质工程的基本判别方法  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  了解岩层、断层、地层

  野外勘察、绘制地层剖面图、分析岩层关系

  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提高教学效果

  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  以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4实习仪器  罗盘,锤子

  二、实习地区概况

  七一水库位于玉山县城东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

地理坐标:

东经118度16分,北纬28度49分。

东为少华乡棠梨山、茗坞村,南与双明乡大徐村毗邻,西为陶家山,北临紫湖乡。

实习地区为低山区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上游接近北部怀玉山、三清山区,低湿多雾,昼夜温差大,高山气候较突出。

中游一带气候温凉湿润,下游与中部平原丘陵区相接,气候温和,光热充足。

降水以亚热带锋面气旋雨为主,为典型的江南梅雨。

  七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东北高,西南低,山区性气候显著。

库区地质:

老虎滩以上为为奥陶纪、志留纪不透水岩石组成,其下分水岭两侧虽有卡斯特石灰岩现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页岩截断联系,成为库水向邻谷渗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库水位。

  七一水库因水发源于国家著名风景旅游区三清山,故又称三清湖。

湖区自然景区面积60平方公里。

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奇特的地下溶岩、瀑布构成了独具风采的景观、景点,并与三清山浑然一体,已成为三清山的景区之一。

三、实习地区工程地质条件

  1、主坝地质条件。

坝址处于溪峡谷最后端,两岸地形较对称,且覆盖物不厚。

组成岩石为下石炭纪沙砾岩与紫红色泥质沙质页岩互层及中石炭纪沙砾岩、石英岩与泥质碳质页岩。

其中沙砾岩、砂岩为矽质胶岩,性坚硬,力学性佳,而下中石炭纪之页岩性软,壁理发育,岩石多呈片状剥落。

露于地表之页岩性更差,在河床及河漫滩部位之坝基5—7米之砂卵砾石组成,左岸面地段上部为粘土及砂卵砾石充填粘土,下部为砂砾石层,为该坝段的主要持力层。

2、坝基地质构造。

虽有卡斯特现象,然岩层之抗压强度能满足土坝要求,同时,复层中无软弱夹层,而岩基之页岩,也因其与坚硬砂岩互层,被砂岩所阻,且倾向上游,风化层较薄,压缩系数少,不会形成软弱滑动面。

因此,主坝基础是稳定的。

  3、副坝地质条件。

坝址地层因F逆掩断层影响,使之倒超复在石炭系地层之上,地基组成岩石,主要为志留系灰白、微红色砂岩、粉砂岩、页岩及中石炭系沙砾岩、页岩,部分坝段落于2—3米厚有淤泥粘土层中。

坝基和坝肩岩性软弱,风化严重,风化层厚,力学性差。

在构造上,位于倒转向斜南翼中,次一级违背斜之转折端稍偏南翼,岩层倾向下游,坝址落在F在逆掩层上段,且沿垭口有平摊断面通过,并延伸至库内少华山左侧。

  四、实习内容和过程

  七一水库下游河底采砂场。

描述:

河流包含河床、河漫滩、一级阶地和二级阶地。

河床:

长期被水淹的地带。

河漫滩:

河床两侧,洪水季节被淹没,枯水季节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谷底。

阶地:

高出一般洪水位,形成顺河谷呈带

  状分布的平台。

内容:

我们在河漫滩处可以看到,河流左岸为天然堆积的河岸,河流右边为人造河堤,因此河流左边为凸岸,右边为凹岸。

凹岸修筑河堤的作用是为了抵制侧向侵蚀作用,侧向侵蚀作用是指河水对河岸的冲刷破坏。

我们所处位置可看到两条河流汇集在一处,其中左边的河流流速缓慢,河面较为宽阔,其源头应为溢洪道;右侧的河流流速较快,河面较窄,其源头应为主坝电站出水口。

在河流作用下,河床常常一岸受到侧蚀,另一岸发生堆积,于是河床不断发生位移。

河流的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常是同时存在的,即河水对河床加深的同时,也在加宽河谷。

左岸一级堆积阶地为农田,二级阶地残留部分为居民建筑。

右岸设有挖沙设备。

根据现场勘查,右岸明显低于左岸阶地高度,右岸建有护堤,有效防止了河流的再次侵蚀,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阶地河漫滩河谷地貌的剖面图

  我们分组画好了河谷地貌的剖面图,唐老师又叫我们拿出地质罗盘仪,叫我们认识并叫我们使用了罗盘仪使用方法如下:

  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

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地质罗盘的结构:

  一、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构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常用的是圆盆式地质罗盘仪。

磁针、刻度盘、测斜仪、瞄准觇板、水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铜、铝或木制的圆盆内组成。

  磁针——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

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

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

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水平刻度盘---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

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0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竖直刻度盘----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瞄准器——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二、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

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

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即正北方位角A=A磁±磁偏角。

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

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

(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1.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

  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产状及其测量方法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

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

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子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0,倾向为2200,倾角350,则记录为NW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

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然后老师叫我们实践下,我们就在上坝顶的阶梯上测。

学会了后我们就一起去了七一水库右坝岸,在那懂了什么叫岩层产状——岩层在岩石圈中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而且了解了什么叫向斜——地层中一种下凹的褶曲构造,其核部新地层组成。

地层时代核部向两翼新到老排列。

还有知道了断层——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老师的指导,我们懂得了怎么测右岸路边的岩石的产状,我们每个人都很认真的测路边岩石产状。

最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泉眼,而且知道了泉眼产生的可能原因。

最可能的原因是于断层。

  我们和杨、唐老师一起去七一水库的左岸看山的地质现象。

首先我们到了河边,看到了河谷地貌。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

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它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

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

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

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阶地指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

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

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

当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

或气候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减少;或海平面降低,都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

河流如果发生多次侵蚀下切,就可能产生多级阶地。

阶地表面平坦,通常向河流下游方向倾斜,与新河床间有很明显的陡坎。

  然后我们就爬山去看滑坡体。

老师就给我们介绍滑坡和实习任务,给我们讲岩石还有怎么判别。

  滑坡的概念: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滑坡的分类:

根据滑坡体体积,将滑坡分为4个等级:

①小型滑坡:

滑坡体积小于10×104立方米;②中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104-100×104立方米;③大型滑坡:

滑坡体积为100×104-1000×104立方米;④特大型滑坡:

滑坡体体积大于1000×104立方米。

根据滑坡的滑动速度,将滑坡分为4类:

①蠕动型滑坡,人们作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②慢速滑坡:

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③中速滑坡:

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④高速滑坡:

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滑坡产生的原因:

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

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

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

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滑坡的防治措施:

根据引起滑坡的因素、发展阶段和待征,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常用排水、削坡、减载、反压、灌浆、锚固、支挡等办法,使山坡趋于稳定,不发展到滑动阶段,或使滑动时间推迟,有利于转移人畜和设备,尽量减少滑坡造成的损失。

  讲完后我们各自分小组测滑坡体的剖面图,大家一开始都不知道做什么啊,听老师讲起来就好简单啊,自己行动起来却难上加难,大家都在滑坡体下围城一团,你问我,问你的,都不知所措。

过了许久,大家拿书做参考,一步一步都进行着,历经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完成了一幅剖面图。

滑坡体剖面图

  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岩石分类: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

  岩浆岩也叫火成岩,是高温的岩浆冷却凝结结晶而成,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常见的火山岩有:

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沉积岩沉积岩

  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岩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

按成因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和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凝灰质砂岩、砾岩、粘土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磷质岩等变质岩

  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岩石。

根据变质作用类型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5类:

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交代变质岩

  常见的变质岩有矽卡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岩、混合岩等。

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

  随后我们和老师一起去看岩溶现象。

岩溶地貌的观察和认识过程了解到:

当今社会岩溶地貌是一种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尤其是出露地表的岩溶地貌,大部分都开发成了旅游资源了。

在可溶性岩石分布的地区,岩石长期受水的淋漓、冲刷、溶蚀等地质作用而形成各种独特的地貌形态的地质现象称为岩溶,这种地质作用称为岩溶作用。

可溶性岩石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其中有一碳酸盐分布最为广泛。

碳酸盐类岩石在地表出露面积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湘西,鄂西等地区。

  我们所看到的岩溶地貌也是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类。

在少华山的财神庙上方浮现了各种岩溶的形态,什么溶沟,落水洞,侵蚀漏斗等。

锯齿状的槽牙十分发育。

  地表水沿岩石裂隙下渗过程中,溶解地表的岩石形成沟槽和溶沟,嵴状突起突起为石牙,但溶沟不断加深,石牙增长,可形成巨型石牙,称为石林在天梁风景区可见小规模的石林。

  地表水沿裂隙下渗,溶解岩石所形成的与潜水面或地下溶洞相通的陡立溶洞深度可达100到200米。

形成落水洞。

  分布于地表及浅处的碟或漏斗状的溶蚀洼地就是溶蚀漏斗。

其形成受到除受到溶蚀作用外,还受到重力和崩塌作用。

也在少华山附近出现较多。

  溶洞在天梁风景去比较常常见,乌龙洞,好运通天洞,状元洞,观音洞都是天然岩溶地貌。

在潜水面的附近,地下水作水平方向运动,因此溶蚀作用沿水平方向发展,形成沿水平方向的地下洞穴。

  岩溶地貌的发育条件比较特别,是在各种自然作用的条件下发育和发展起来的。

可溶性的岩石是岩溶地貌的必备条件和基础。

自然性的可溶性岩石主要有三大类:

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岩类。

  之后,我们在七一水库左岸寻找断层.褶皱并测量断层两边的岩层产状,且画出岩层产状图。

断层

  1、断层的概念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

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

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

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2、断层的分类

  根据断层线上原来相邻接的两点在断层运动中的相对运动状况可以将断层分类。

  如果它们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

走向滑动断层又进一步分为右滑和左滑断层。

  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面向断层,另一边的岩块向他左方滑动,那它就叫左滑断层。

之所以如此称呼,因为要追索被移动了的地表特征时,该人需沿断层线转向左边,才能在那一边找到与这边相对应的特征。

这种走向滑动断层也叫右旋或左旋、右行或左行断层,或统称走向断层。

加利福尼亚圣安德列斯断层是一条右旋断层或滑动断层。

  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

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

  当断层面倾角小于或等于45°,上盘相对下盘作向上运动时,叫冲断层,而若断层面倾角大于45°,则称逆断层。

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界于走向滑动断层和倾向滑动断层之间的,叫斜向滑动断层。

  断层两盘之间的相对位移常被叫作断层落差和平错。

落差反映垂直位移,而平错反映水平位移。

以上所说的断层都有一个共同的运动特点,即在运动中两盘的构造保持着平行。

  但也可以有这样的断层,相邻两盘块体之间发生了扭动、转动,这样的断层被称为旋转断层或剪状断层。

  3、断层发生的原因

  是什么力量倒置岩层断裂错位呢?

原来是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形成的。

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断层面。

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常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庐山、泰山等。

而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带。

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和我国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都是地堑。

  断层对地球科学家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地壳断块沿断层的突然运动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科学家们相信:

他们对断层机制研究越深入,就能越准确地预报地震,甚至控制地震

  4.如何判定断层,一般的,如果两边植被希少,中间植被多,说明是断层,因为有断层泥,所以植被多

  老师紧接着带着我们来到了七一水库,告诉我们大坝的右岸有一处房屋发生了大断裂。

让班长们交了门票就让我们进去了。

老师交代了任务,我们仔细观察了房屋并在下午得出了以下结论。

  内容:

根据目测分析房屋的长度约15米,宽为米,高米,则其占地面积120平方米,朝向正南,房屋的开裂主要在四个角的部分,此我们推断是因为房屋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

主要的裂痕为两道,一道倾斜四十五度,一道垂直向下。

房屋的东面为岩壁,其上面长满了直立生长的树木,西边为水库的水。

裂缝最宽处有5~7cm,窄的地方也有1cm。

该建筑物在七一水库左岸,距离水库约20m左右,门朝向水库下游。

处于凹岸,受侵蚀作用较强。

在房屋的左侧是山体,山体有个小型滑坡。

滑坡对房屋影响不大。

山体主要岩性是砾岩,较稳定。

房屋的方位经测定为S6°W。

我们还发现在房屋不靠近水库的一边有泉眼出现,是承压水流出的水,所以有上升泉。

地层岩性条件:

根据总体观测,建筑物右边有6条开裂缝,有2条开裂缝是较大,建筑物外围为人工回填粉质粘土。

综合上述观察,该建筑物右侧开裂原因:

水流侵蚀作用,导致右侧的地基侵蚀更为严重,从而导致地基分配不均,从而产生裂隙;靠近河边,含水量大,抗剪强度弱。

因为大部分地基为人工回填土,经过时间的推移,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墙体开裂;于房屋的开裂处靠近水库,使开裂处的地下水较多,从而使得地基沉降过多,所以发生开裂。

  处理措施可以是,将其拆除,然后对地基进行平整和牢固;于老奶奶说他经习惯了住在这里,所以第一种假设不成立,所以我们觉得应该对开裂处用混凝土补劳并且在房屋周围做一个挡土墙。

下面为房屋的三视图:

  紧接着老师又领着我们来到大坝上并给我们讲解了,水库建设时的难题和大坝在建设方面发生的事情,还教会我们如何认清那边是左岸哪里是右岸。

于点下水在右岸的分水岭较高所以不会产生渗漏问题。

  背斜

  1、背斜的概念

  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

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向斜”相对。

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

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

  于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且油、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背斜常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与之相对,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

向斜与背斜的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沉积。

  2、褶皱的具体认识1)褶皱的形态分类

  以在与褶皱轴相垂直的正交剖面上的形态进行划分。

根据组成褶皱的岩层厚度变化或各层的曲率变化﹐利用层的等斜线型式来表示。

等斜线即同一翼的相邻褶皱面上其切线倾角相等的切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