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246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docx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docx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导语: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切实加强高三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中心,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以全面育人为指针,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为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科学有序,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语言文字运用篇

  计划一:

多音字识记技巧

  1.多音字要做到据义定音。

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

因此要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将音义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2.注意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

如“巷”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读“hàng”,而一般情况下读“xiàng”,如“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等。

  3.运用记少去多的方法。

“少”是指使用范围较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多”则指使用范围广、涉及词语多的读音。

考生只要记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就可以准确区分一些多音字了。

如“迫”字有两个读音“pò”和“pǎi”,只有在“迫击炮”这个词中时,“迫”才读“pǎi”,其余的都读“pò”。

因此考生只要记住“迫”在“迫击炮”中读“pǎi”,就知道了它在其余词语中的读音了。

  4.依据词性辨别读音。

有一部分多音多义字因词性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读音。

如“处”,读“chǔ”时多为动词,读“chù”时多为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变不惊”、“处心积虑”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

  5.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普通话的常用字中有许多多音多义字,主要是因为词性不同和词义不同而产生了异读。

所以,考生最好准备一个本子,把平常遇到的多音多义字分类记录下来,并经常翻阅。

  计划二:

形声字记忆绝招

  形声字中那些声旁相同、字形相近、读音或同或异的词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对象。

比如“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一组词语中的加点字都读“piāo”,而“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一组词语中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dào、nào、chuò、diào”。

对待形声字,一方面我们不妨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认字认半边”这一说法,认识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识记字音,例如“奖掖、阡陌、招徕、蓦然”中加点字的读音就和它们的声旁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克服“认字认半边”的“惯性”,因为许多声旁现在不能代表该字的读音了,例如“孝悌、讣告、掣肘、对峙、炽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一个和它们的声旁相同。

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要反复记忆,不断积累,同时要特别注意随时整理,经常复习。

  计划三:

快速掌握形似字的技巧

  区别形似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注意词语书写上的细微差别,千万不可“一瞥而过”,另外要结合注音的字所在的具体词语的语境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比如“缜密、滇池、嗔怒、精卫填海、谨小慎微”这五个词语中的“缜、滇、嗔、填、慎”,从词形上看区别不是很大,但是读音差别不小,分别读作“zhěn、diān、chēn、tián、shèn”。

在复习课本相关知识或解读高考试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对一些形似字进行联想积累,〖JP+2〗举一反三,可以采用整体比较的记忆方法,也可以自己结合一些具体的语境进行辩证记忆。

  计划四:

音同异义字形题的解题技巧

  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

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

如“一筹莫展”中的“筹”意思为“计策、办法”,这个词的意思是“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或“一点办法也想不出”,若不知其义,就很容易将“筹”写成“愁”。

  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

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

如“惩前毖后”的“毖”,它是“必”字旁,表示“谨慎、小心”,就不能写成以“死”字为形旁的“毙”。

  3.了解成语典故。

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

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

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

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计划五:

探源法巧解字形题

  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来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故事。

不了解出处及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写。

所以要识记词语的字形,最好能结合其最初的来源,这样有利于准确、牢固地记忆其形态。

比如成语“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

“人谓主人曰:

‘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客,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

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计划六:

辨析近义实词的方法

  1.正确掌握词义。

近义词大多具有相同的语素及相异的语素,通过辨析一组词语的相异语素可以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

  2.分清词义的侧重点。

一组词语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深,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浅。

在辨析这些词语时,一定要分清词义的侧重点,结合语境准确选择。

  3.注意词语的习惯搭配。

要清楚词与词的习惯搭配,不能任意改变。

  4.结合语境。

正确使用实词,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句中包括的各种情境因素,做到“词不离句”。

在每一道题中都应考虑这个因素,绝不能忽视。

  5.把词语代入句子中。

通过默读,利用语感可以辨析出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句意是否明确。

在每一道近义词辨析题中都可用这种方法。

  6.运用排除的方法。

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计划七:

近义虚词的辨析技巧

  辨析虚词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固定搭配。

比如,关联词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并且搭配固定,如“如果……那么”、“既然……就”、“既……又”等。

2.语法特征。

词性决定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其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词,如介词要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等,副词要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等。

3.词语意思。

分析词语的意思,从词义的角度判断其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

  介词、副词是考试中经常涉及的两种虚词,判断这两种词使用是否恰当有一个简单的方法。

从介词的语法特性看,介词可以修饰限制名词,如果不能判定一个词语是否是介词,可以在这个词语的后面加名词。

如“把”、“给”,可以在这两个词语后面加一个名词,如“人”,如果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说明这两个词语是介词。

〖JP3〗同样,判断一个词语是否是副词,可以在它的后面加动词或形容词,如“已经”“甚至”,可以在这两个词语后面加动词“笑”,如果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说明这两个词语都是副词。

  计划八:

修改病句的口诀

  病句修改有诀窍,方法步骤要记牢。

基本成分先找到,主谓宾语是否少。

成分不缺看搭配,主谓动宾可搭好。

搭配恰当读句子,重复之处不能要。

词序不当须重排,用词不妥应换掉。

再看逻辑乱不乱,自相矛盾不可靠。

感情色彩别弄反,事情次序勿颠倒。

对症下药仔细改,切莫信手胡乱搞。

  计划九:

扩展语句的解题技巧

  1.看清要求,弄清语体。

考生在做题时,要看清需要扩写的语段是什么语体,弄清其究竟是记叙性的、描写性的、说明性的,还是议论性的。

  2.辨明情境。

准确识别题目中提供的具体情境及其所体现的具体氛围,扩写的语句要符合题目规定的情境。

  3.明确重点。

准确把握题目中要求扩写的重点,不能偏离,更不能转移。

  4.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这是扩写的灵魂。

要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情境,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将情境表现得具体而生动。

  5.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在扩写的时候,除了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之外,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这样,不但能使语段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扩展后的语段形象、生动。

  计划十:

压缩语段的关键

  1.弄清语段的说明对象。

  2.把握说明对象的要点,如说明对象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

  3.弄明白语段共说明了几个问题,并作简要概括。

  4.弄清语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便更好地归纳概括。

  5.注意答案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压缩语段时不能随意改变原文的句间关系。

  计划十一:

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类析

  1.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

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不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3.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5.对偶:

给人以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

  6.排比:

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

  7.反复:

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8.设问: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

加重语气,加强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计划十二:

语言表达生动的答题技巧

  1.恰当选用词语。

(1)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

选用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把词语用活。

(2)选用色彩浓重的词语,这里的色彩主要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语体色彩。

 2.恰当选用句式。

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在句式的选择中,应注意特殊句式与常用句式、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交错使用,注意语句的整散、语气、倒装等方面的问题。

  3.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准确、鲜明,还能增强语势。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透彻把握《高考考试大纲》的精神,深入研究和领会新课程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做好与新课程的衔接,最后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保高考有新的突破。

  二、教学措施及方法

  

(1)强化积累,夯实基础

  语文贵在积累。

诵读和练习是语文积累的不二法门。

诵读是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语文高考必须重视诵读这个环节。

各班除早自习外,每天宜再安排15分钟诵读时间,制订好诵读计划。

诵读的内容,可参见下列这些。

  ①诵读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必修5的文言文。

达到会背诵,会翻译,会解词。

  ②诵读名句名篇。

重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9篇古文和14诗词曲。

达到会背诵,会默写,在此基础上向教材其他背诵篇目和新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延伸。

  ③诵读字、词(包括熟语)。

一是教材上容易读错的字、词;二是教材中的几个“附录”的内容。

  ④时文美文。

自选和由教师推荐一些报刊上的最新时文,通过诵读,汲取思想精华,领悟写作技巧,积累语言材料。

  ⑤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

特别留意与自己喜欢的文体相同的文章,积累语言素材,掌握考场作文的一般写作规律。

  练习一般安排两个内容:

一是练字,要力求把字写规范,写工整;二是练阅读,包括一篇文言文阅读和一篇现代文阅读。

选材宜以近几年的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题为宜。

  ⑵考点训练,实现突破

  考点训练是语文备考的核心,考点的训练必须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掌握方法,逐步推进,巩固知识,扩大视野,提升能力。

  1、字音、字形——积累中强化辨析(辨音、辨形、辨义)。

  2、词语(包括熟语)——突出实际运用能力。

  3、标点符号——关注常见错误。

  4、语言运用——依照规范操作。

  5、古文阅读——突出四个重点:

  ①实词——重视积累(重点是“大纲”上规定的120个实词),巧妙推断具体语境中的词义。

  ②虚词——突出重点(18个虚词),辨明用法。

  ③句式翻译——直译为主,避开误区。

  ④分析综合——重视人、事、理。

  对文言句式的复习,要注意五个联系:

①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对词类活用的分析联系起来;②把对实词意义的理解与辨析特殊句式联系起来;③把理解文句与掌握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联系起来;④把课外材料与课本联系起来;⑤把文言中的辨词析句与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句法分析联系起来。

  6、古诗阅读——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7、现代文阅读——审清要求,依文作答。

  8、作文——打造文体强势,突出文章亮点。

  突出两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强化三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在标题、开头、段首、结尾等处画龙点睛,设计亮点。

  ⑶自由阅读,开阔视野

  继续每周1——2节的自由阅读课。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阅读是解决“下锅之米”的关键环节,要利用好。

“自由阅读”不能搞“放羊式”,教师要加以指导,经常给学生推荐优秀文章,对优秀文章,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导,如讨论,评议,写读书笔记等。

  

(1)阅读范围:

名著、时文、报纸、杂志、读本等,各种题材均要涉及,拓宽知识面,增大知识容量。

  

(2)阅读方式:

  速读,写读书笔记。

速度要求是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可在课前15分钟,统一印发资料,根据要求写心得,当堂收回,当堂批改。

  浏览,捕捉有益信息。

浏览是提取信息的有效手段,要求学生浏览时,一定要注意记笔记。

  精读,研究布局章法。

特别是对于典范文章,要从析立意入手,研究结构布局。

  ⑷常抓作文,注重系统

  要化极大的精力和时间,用心经营好“作文餐厅”。

作文教学要突出落实各种基础文体的要求和训练,要将语言出彩贯串于平时教学,同时要做到

  

(1)长与短结合(即整篇、分段与组句训练相结合);

  

(2)文与纲结合(成篇训练与拟提纲相结合);

  (3)读与写结合(读课文、读时文、读高考优秀作文,促写作);

  (4)练与评结合(练规范,练技巧。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一、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高考形势,吃透“双纲”精神,搞好知识点全面复习。

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切实加强高三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中心,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以全面育人为指针,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为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科学有序,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二、教学目标

  1、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力争做到小块不丢分,大块得高分。

  2、全面提高语文成绩,力争高考语文学科成绩位次在我校同等班级前列。

  3、培育优秀生,提高语文学科及格率及平均分。

力争语文成绩均分不低于95分。

  三、具体安排

  编制教学进度计划表(见下方)

  “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编制教学进度,不致于“盲人走黑路”。

教学进度要突出讲授与复习的有机结合,重点与难点的合理分配。

坚持“三条腿”(专题、作文、阅读)走路。

基本能力要求(比如字体、卷面、规范化等)贯串其中;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一般若无特殊情况出现,各任课教师要按进度表进行教学。

  2、复习措施

  

(1)强化积累,夯实基础

  语文贵在积累。

诵读和练习是语文积累的不二法门。

诵读是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语文高考必须重视诵读这个环节。

各班除早自习外,每天宜再安排20分钟诵读时间,制订好诵读计划。

诵读的内容,可参见下列这些。

  ①诵读高中语文考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达到会背诵,会翻译,会解词。

  ②词(包括熟语)。

对高考内容进行全面撒网。

循序渐进,达到熟练程度。

  ③时文美文。

自选和由教师推荐一些报刊上的最新时文,通过诵读,汲取思想精华,领悟写作技巧,积累语言材料。

  ④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

特别留意与自己喜欢的文体相同的文章,积累语言素材,掌握考场作文的一般写作规律。

  练习一般安排两个内容:

一是练字,要力求把字写规范,写工整;二是练阅读,包括一篇文言文阅读和一篇现代文阅读。

选材宜以近几年的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题为宜。

  ⑵考点训练,实现突破

  考点训练是语文备考的核心,考点的训练必须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掌握方法,逐步推进,巩固知识,扩大视野,提升能力。

  1、词语(包括熟语)——突出实际运用能力。

  2、语言运用——依照规范操作。

  3、古文阅读——突出四个重点:

  ①实词——重视积累(重点是“大纲”上规定的120个实词),巧妙推断具体语境中的词义。

  ②虚词——突出重点(18个虚词),辨明用法。

  ③句式翻译——直译为主,避开误区。

  ④分析综合——重视人、事、理。

  对文言句式的复习,要注意五个联系:

①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对词类活用的分析联系起来;②把对实词意义的理解与辨析特殊句式联系起来;③把理解文句与掌握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联系起来;④把课外材料与课本联系起来;⑤把文言中的辨词析句与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句法分析联系起来。

  4、古诗阅读——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5、现代文阅读——审清要求,依文作答。

  6、作文——打造文体强势,突出文章亮点。

  突出两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强化三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在标题、开头、段首、结尾等处画龙点睛,设计亮点。

  ⑶自由阅读,开阔视野

  继续每周1——2节的自由阅读课。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阅读是解决“下锅之米”的关键环节,要利用好。

“自由阅读”不能搞“放羊式”,教师要加以指导,经常给学生推荐优秀文章,对优秀文章,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导,如讨论,评议,写读书笔记等。

  

(1)阅读范围:

名著、时文、报纸、杂志、读本等,各种题材均要涉及,拓宽知识面,增大知识容量。

  

(2)阅读方式:

  速读,写读书笔记。

速度要求是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可在课前15分钟,统一印发资料,根据要求写心得,当堂收回,当堂批改。

  浏览,捕捉有益信息。

浏览是提取信息的有效手段,要求学生浏览时,一定要注意记笔记。

  精读,研究布局章法。

特别是对于典范文章,要从析立意入手,研究结构布局。

  ⑷常抓作文,注重系统

  要化极大的精力和时间,用心经营好“作文餐厅”。

作文教学要突出落实各种基础文体的要求和训练,要将语言出彩贯串于平时教学,同时要做到:

  

(1)长与短结合(即整篇、分段与组句训练相结合);

  

(2)文与纲结合(成篇训练与拟提纲相结合);

  (3)读与写结合(读课文、读时文、读高考优秀作文,促写作);

  (4)练与评结合(练规范,练技巧。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具体做法:

  ①备好两大“菜系”,突出特色品种。

  考虑到作文训练的各个方面,尤其要备好两大“菜系”——记叙文、议论文。

在此基础上,再备好自己的“特色菜”——自己所擅长的文体。

平时训练,突出这两种文体,明确文体要求,尽量避免笼而统之地要学生写“话题作文”。

  ②注意积累素材,丰富写作仓库。

  鉴于高考作文,“材料丰富”是一个重要的评分点,也是形成作文区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平时要教育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丰富写作积淀,为作文备好原材料。

  ⑸作业、考试,加强落实

  坚决贯彻学校和年级组对高三年级提出的作业练习的要求,通过练习加强落实,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对学生作业争取做到精批细改,并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面批。

做好考试的命题、审题、阅卷、分析讲评、考后总结与思想疏导工作,力求让学生“考一次,长一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