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304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

 

辽海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

 

胡琳琳

辽阳市首山农场学校

 

第一单元鲜花献给老师

一、单元概述

1.编写目的及单元命题

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老师!

您的教诲让我们健康成长,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

老师!

您把幼小的我们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经过六年的学习生活,学生们对老师、对学校有着深厚的情意。

对于每个人来说,从顽皮稚童到青涩少年再到风华青年的生命历程中,教师是最值得人们尊重和感恩的人!

本单元通过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亲爱的老师,您在想什么》演唱《在老师身边》《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以及收集歌颂老师的歌曲或诗歌与同学之间交流等教学内容,教育学生热爱老师、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贡献力量,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2.单元活动内容及课程内容

曲〓名

课堂活动

课程内容

音乐与相关文化

感受与鉴赏(聆听)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独唱)

通过欣赏歌曲来感受优美、深情的情绪,启发学生说说“老师使你感动的事”。

随录音哼唱歌曲,体验、感受歌曲的意境。

《亲爱的老师,你在想什么》

(合唱)

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不同的速度给音乐情绪带来的变化。

听辨齐唱与合唱。

表现

(演唱)

《在老师身边》

演唱歌曲,体会老师的平凡与伟大。

用力度记号设计演唱并随歌曲用肢体语言伴奏,感受音乐的强弱规律。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演唱、表现歌曲的内容。

通过歌词的内容创设情境,体会歌曲歌颂了什么?

创编活动

(活动)

赞美你!

老师

收集歌颂老师的歌曲和诗歌进行交流。

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通过欣赏教材提供的插图,以及收集歌颂老师的歌曲和诗歌,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单元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等相关教学内容的安排,赞美了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下一代新人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聆听两首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亲爱的老师,您在想什么》使学生能够听辨独唱、齐唱与合唱的声乐表现形式,同时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3.通过演唱歌曲《在老师身边》《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增强同学们对老师的情感,认识教师的伟大和可贵,感受歌曲在力度、速度和情绪上的变化。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方案

课〓时

聆〓听

演〓唱

活〓动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随录音哼唱。

《亲爱的老师,您在想什么》

听辨歌曲演唱形式。

《在老师身边》

设计不同的力度记号设计演唱。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创设情境、表演歌曲。

2.教学提示

本单元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无论是学习“欣赏”还是“演唱”内容时,都要出示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诗歌、格言等内容引导学生观摩与感受,使之更能抒发对老师的情感。

(1)聆听〓在听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时要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歌曲为什么用女声独唱(细腻、亲切)来表现,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下一代新人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用课件(或投影机)打出歌谱,让学生随着录音哼唱并能用图形谱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曲调记录出来。

(2)聆听〓在听赏《亲爱的老师,您在想什么》之前,可以启发引导学生: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教师节是哪一天吗?

”教师先让学生了解教师节的由来,然后再聆听歌曲,重点体会歌曲中速度的变化,以及齐唱和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3)演唱〓在学习歌曲《在老师身边》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找出歌曲当中使自己最受感动的一句,说一说为什么最受感动,在小学阶段,老师最使你感动的事都有哪些,如何去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心中的这种感受。

(4)演唱〓在学习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谁的赞誉?

”“你们还知道哪些歌曲或诗歌是赞美教师的?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听这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呢?

通过听唱法来学习歌曲。

四、作品分析

1.《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聆听)

这是一首赞美人民教师的歌曲。

深情的歌声将激起今天坐在课堂中的学生们对教师的敬爱,也将对他们明天的选择产生深刻的影响。

歌曲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旋律真挚、纯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歌曲由两个乐段及一个尾声组成,前乐段包含四个乐句:

第一乐句从高音盘旋下行,第二乐句作平稳的进行,第三、四乐句各与第一、二乐句相似,句首的“”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的惊奇和赞叹的心情。

后乐段也含四个乐句。

第一、三乐句也都在句首用高昂的音调“”表现出实现了崇高理想后强烈的自豪感。

第二、四乐句,委婉深情,赞颂了教师的高尚情操。

结束部分取材于后乐段的第一乐句,这也是本歌曲的主题所在,表达了人民教师甘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

2.《亲爱的老师,您在想什么》(聆听)

这是一首献给老师的歌曲,C大调、2/4拍、全曲分为三部分,曲式结构为ABA′。

歌曲开始A段速度较慢,表达了学生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从B段开始速度稍快,为进行速度,歌颂、赞美了老师的伟大,A′部分的速度与力度与A段相同,情绪略有不同,歌颂、崇敬之情更加深沉、真挚,是一首旋律优美、情感动人的歌曲。

3.《在老师身边》(演唱)

歌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A段多次级进和跳进的旋律,描写了少年儿童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幸福与欢乐;B段以音区较高,附点节奏较多的变化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两句就以歌曲的最高音区洒脱地吐露出学生们对老师、对学校的爱恋之情。

最后,扩充一个乐句,使歌曲和学生们的思绪都达到了高潮。

4.《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演唱)

这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儿童歌曲,它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

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的节奏平稳,在舒展的级进中运用了三度、五度跳进,旋律流畅、优美,表达了学生在夜深人静走过老师窗前时充满着无限的感激之情。

第二乐段从“啊”开始,曲调级进上行,起伏较大,把情绪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一句下行级进的曲调感情真挚地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之情。

五、课程资源

1.诗朗诵(三首)

赞美老师

我曾记得您那沾满粉末的双手

我曾记得您那慈善的谆谆教导

我曾记得您那新增的几根白发

因为有您〓莘莘学子才能成才

因为有您〓世界才会如此文明

老师〓您是明灯

为迷失方向的孩子找回HOME

老师〓您是天使

九月,献给老师

九月,如期而至。

世界因此灿烂。

我们歌唱九月,

因为这是您永恒的节日。

我们牢记九月,

因为这是我们真诚的表白。

九月,是只情满四溢的杯子,

我们用双手高高地举起,

一片真诚的祝福声中,

请您干杯。

九月的乐章已经奏响,

请接受我们九月的献礼吧!

所有拼搏在教育战线的老师们。

教师颂

别人从生活中捞取黄金,

您只能获取花香。

您的黄金是早晨的太阳,

您的银子是十五的月亮,

但您依然快乐地吹着口哨,

您的自豪是桃李芬芳。

2.教师节的由来

公历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

我国历史上曾建立过教师节。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

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孔子诞生日)。

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

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

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

特别是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动员全社会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

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特别是各地教师的多次提议以及各地开展尊师活动的经验,国务院于1985年1月11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案。

同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

确定9月10日为教师节,是因为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活动。

同时,9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道,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的社会风尚。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

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

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

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劳动。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

所以,一部文明史,离开教师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

此后,每年的教师节,全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六、附欣赏曲目乐谱及演唱歌曲钢琴伴奏

第二单元向着太阳走

一、单元概述

1.编写目的及单元命题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我们的祖国,人民勤劳,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东方神韵的精彩,人文风貌的风流,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我们深深爱恋的祖国。

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在阳光的照耀下、在祖国母亲的哺育下茁壮地成长。

因此要把心中最美的歌唱给祖国,唱给党来听,表达对祖国、对党、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本单元设计了聆听《校园里升起五星红旗》《星星、月亮、太阳》,演唱《歌唱祖国》《红领巾向着太阳走》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学习不同音乐体裁、表演形式、音乐结构等方面的音乐知识,唤起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2.单元活动内容及课程内容

曲〓名

课堂活动

课程内容

音乐与相关文化

感受与鉴赏(聆听)

《校园里升起五星红旗》

(领唱与合唱)

欣赏歌曲,用动作或手势表示2/4、4/4拍的节拍变化。

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感受2/4、4/4拍的强弱规律。

《星星、月亮、太阳》

(童声合唱)

听赏歌曲,哼唱谱例。

感受歌曲两个乐段在音乐情绪上的变化。

表现

(演唱)

《歌唱祖国》

准确地演唱歌曲,正确地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

根据教材提示,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红领巾向着太阳走》

能够找出歌曲中完全相同或相近的部分。

能够表达出歌曲每个乐段的音乐情绪。

创编活动

(活动)

复习人声演唱的种类、形式

按照人声演唱的种类和形式选择分小组合作演唱学过的歌曲。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单元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等相关教学活动的展开,唤起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热爱中国共产党,长大报效祖国的情感。

2.通过聆听两首歌曲,使学生能够分辨出人声的演唱形式,感受2/4、4/4拍的节拍特点和强弱规律,体会歌曲的情绪,同时体会歌词所表达的寓意是什么!

3.通过演唱两首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充分理解教材提供的内容基础上,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方案:

课〓时

聆〓听

演〓唱

活〓动

《校园里升起

五星红旗》

用动作或手势表示歌曲中节拍的变化。

《星星、月亮、

太阳》

哼唱歌曲,说说“星星、月亮、太阳”各代表了什么?

《歌唱祖国》

通过讲故事,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

《红领巾向着

太阳走》

演唱歌曲,找出歌曲中色块完全相同或相近的部分。

2.教法提示: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的资料准备。

如:

歌颂祖国的诗歌、“升国旗”的场景图片、展现祖国山川河流的风景片、反映少年儿童快乐成长的资料片等。

(1)聆听《校园里升起五星红旗》,体会歌曲的节拍、情绪,以及五星红旗的含义,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感受。

学生可根据创设的不同情境,进行分组表演。

(2)聆听《星星、月亮、太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歌曲中的星星、月亮、太阳各代表了什么?

哼唱谱例。

(3)演唱《歌唱祖国》,教师要以讲故事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学习歌曲让学生体验歌曲行进的速度和雄壮的风格,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后,可以试着演唱歌曲的曲谱。

(4)演唱《红领巾向着太阳走》,熟练准确地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引导学生能够找出歌曲中与色块部分完全相同或相近的部分。

四、作品分析

1.《校园里升起五星红旗》(聆听)

该歌曲的演唱形式是领唱与合唱,歌曲为带引子的单三部曲式结构,混合节拍2/4、4/4,F大调。

歌曲开始是5小节的引子,其中综合了C段领唱和B段合唱的音乐元素;A段(2+2)由两个乐句组成,以领唱为主,其间穿插伴唱声部,由诉说性的旋律组成;B段(2+2+2)由三个乐句组成,演唱形式为合唱,旋律舒展、优美,好似五星红旗随风高高飘扬;C段(3+3+5)由三个乐句组成,以领唱为主,其间穿插伴唱声部,旋律由主三和弦的三个音组成,特点鲜明,乐句间通过同主音大小调之间的转换,增加了音乐的色彩,又蕴藏着深刻的含义。

歌曲主题旋律集中易记,朗朗上口。

歌曲情绪庄重、积极向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种音乐创作手法,用及其简单的音乐素材,创作出一首优秀的领唱与合唱作品。

2.《星星、月亮、太阳》(聆听)

《星星太阳月亮》是一首少儿歌曲,歌词短小精悍,通过星星、月亮和太阳的对话,描绘出孩子们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该曲为降E大调、2/4拍,两段体结构。

A段是以八分音符的节奏、六度大跳、模进的形式出现的;B段弱起,从下属开始“我们眼里有个太阳”“我们心中有个太阳”的反复出现,直至把乐曲推向高潮———离调。

最后在七度大跳“太阳就是我的祖国”“祖国是我心中的太阳”中结束全曲。

该曲创作于1999年,至今已在全国各地中小学传唱,曾于2001年由沈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音乐家协会推荐,荣获2001年中共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

3.《歌唱祖国》(演唱)

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表现了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表现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光明前程,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歌唱和赞颂,音乐雄壮豪迈,积极向上,带有行进风格。

歌曲为F大调,2/4拍,三段体结构。

前奏

AB两段旋律不同,A′段重复于A段。

这首歌曲A段(A′段)是主体,共出现四次(第四次为A′),弱起节奏富于推动力,第一句旋律线曲折上行,第二句以下行为主,第三句在第二句的基础上旋律线进行了变化。

B段是通过三段不同的歌词对祖国、对人民的歌颂和赞美。

前两句在节奏上与A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音区较低,带有叙述性。

第三句在较高音区形成了高潮,A′是A段的重复。

结束句进行了变化,并以此A段提高八度的“”使歌曲在高潮中结束。

(4)《红领巾向着太阳走》(演唱)

这是一首4/4拍,三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

前奏结尾

这首歌曲活泼、快乐,把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地形象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是一首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

五、课程资源

1.作者介绍:

王莘

王莘(1918—〓)作曲家。

原名王莘耕。

江苏无锡人。

自幼喜爱音乐,学过二胡、笛子和江南丝竹等。

1935年参加上海救亡歌咏运动。

1938年到延安鲁艺音乐系学习,毕业后在华北联大文艺部音乐系任教并开始创作歌曲。

1942年调晋察冀边区文联工作,后任边区群众剧社音乐队长、副社长。

1950年任天津市音乐工作团团长,1951年改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

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干修班进修,其间曾任中国民族乐团艺术指导,出席了布格拉之春音乐节及第五届世界青年联合节。

1961年调天津市文联音协工作。

曾被选为全国人大第三、四届代表,出席过历次全国文代会。

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音协天津分会主席、天津市政协委员。

主要作品有《歌唱祖国》(兼作词)《青年之歌》(兼作词)《边区儿童团歌》《反内战大合唱》等歌曲,《煤店新工人》《纺棉花》等歌剧音乐。

其中代表作《歌唱祖国》曾在中央文化部、中国文联举办的建国三年来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获一等奖。

2.国旗的含义:

国旗是象征国家的旗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它代表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是国家的标志。

每个公民和社会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五星红旗的旗形为长方形,长与高的比为三比二。

旗面红色,似红霞满天;红色表达庄严热烈,象征革命;红色易引起希望、活跃、喜悦之感。

五颗五角星居旗的左上方皆为黄色,表示光明;黄色还表达中国人是黄种人的特征;黄色往往让人和金色联系起来,能表达俊美、温和与珍贵。

五星中,一星较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环拱于大星之右的四星较小,并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这四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所包括的四个阶级: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五颗五角星的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

六、附欣赏曲目乐谱及演唱歌曲钢琴伴奏

 

第三单元〓蓝色的大海

一、单元概述

1.编写目的及单元命题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的第二故乡。

那里有蔚蓝的天空,那里有清新的空气;那里的鸟类很友善,那里的一切温馨而和谐。

这一单元的设计紧紧围绕“大海”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大海”的艺术作品等方式,使他们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体会音乐与艺术、文学、绘画等姊妹艺术结合而产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本单元通过聆听《潜海姑娘》《海港之夜》,演唱《海滨之歌》《海鸥》等教学内容,突出了主题。

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最终形成完整的审美体验,并将内心情感及感受通过“活动”的形式表现来。

2.单元活动内容及课程内容

曲〓名

课堂活动

课程内容

音乐与相关文化

感受与鉴赏(聆听)

《潜海姑娘》

(轻音乐)

听赏音乐,用肢体语言感受乐曲的节拍。

感受乐曲的情绪及节拍,并能听辨演奏乐器的音色。

《海港之夜》

(萨克斯独奏)

听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意境并了解演奏乐器。

通过歌词提示进一步体会音乐的内涵。

表现

(演唱)

《海滨之歌》

准确地演唱歌曲并能有表情地进行表演。

感受6/8与3/4拍强弱特点的区别

《海鸥》

学唱歌曲,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为打击乐器编创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的合唱部分伴奏。

创编活动

(活动)

选择节拍

为学过的歌曲选择节拍、拍号。

掌握2/4、3/4、4/4、6/8拍的指挥要求。

文学与美术

中的海

创设情境,通过文学与美术艺术实践进一步了解大海。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诗歌,绘画、演唱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喜欢“大海”、保护海洋环境。

二、单元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等相关教学活动的安排,展现心中“美丽的大海”,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海洋环境的情感。

2.通过聆听两首器乐作品、感受节拍的特点,体会音乐的不同情绪,分辨不同的演奏乐器;两首歌曲的演唱让学生感受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感受6/8拍的节拍特点及强弱规律,并能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3.围绕本单元的主题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打节奏、哼唱旋律、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及音乐情境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方案

课〓时

聆〓听

演〓唱

活〓动

《潜海姑娘》

随录音哼唱曲谱,分辨演奏乐器。

《海港之夜》

读歌词,聆听音乐感受意境,用诗歌、绘画等形式感受大海。

《海滨之歌》

感受6/8拍的强弱规律,学习6/8拍指挥手势图,为学过的歌曲选择节拍。

《海鸥》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的二声部。

2.教学提示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的资料准备。

如:

歌颂大海的诗文,绘画作品,音像资料,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相关资料等。

(1)聆听《潜海姑娘》,要结合常见的乐器演奏音色的识别听辨,帮助学生选择乐曲的演奏乐器都有哪些。

在欣赏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感受乐曲的节拍。

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

(2)聆听《海港之夜》,教师要通过歌词的提示,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意境。

另外,在欣赏时,可播放反映“海港夜色”的资料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的内容。

(3)演唱《海滨之歌》,通过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并感受6/8拍的特点及强弱规律,教师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6/8拍子与3/4拍子在强弱关系上有何不同。

教师还可带来多种6/8拍和3/4拍的歌(乐)曲让学生聆听,并分辨出哪首是6/8拍的,哪首是3/4拍的。

(4)演唱《海鸥》,这是一首带有二部合唱的歌曲,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用乐器演奏歌曲的合唱部分,熟练后再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结合学生们的想象适当地表现歌曲,根据歌曲的节拍,教师指导学生创编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作品分析

1.《潜海姑娘》(聆听)

《潜海姑娘》这首乐曲是作曲家王立平为纪录片《潜海姑娘》所做的主题音乐。

结构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旋律清新、优美、抒情,音乐描绘了秀丽的南海风光。

缤纷美丽的海底世界,塑造了姑娘们健美的形象,乐曲先由小提琴奏出,然后用电吉他演奏。

它那柔美、明亮的音色。

仿佛使人们进入了恬静、广阔、清澈透明的海底世界。

2.《海港之夜》(聆听)

《海港之夜》这首由萨克斯演奏的乐曲原是一首歌曲。

单二部曲式。

第一乐段中以“2”音为中轴的起伏动荡的旋律和反复出现的富于弹性的节奏型,给人在波浪滚滚的大海上,就要起锚远航的水手在纵情歌唱的印象。

第二乐段副歌悠长而深情的旋律,像是离去的人们挥手向熟悉的港口告别,军舰在晨雾中渐渐地远去,使岸上的人们只看得见船尾的蓝头巾在隐约地飘扬。

《海港之夜》的最大特点是抒情写景的旋律,既深情、细致、流畅,而又宽阔、有力、明朗,进行曲和抒情歌曲的特点被有机地糅合在一起。

3.《海滨之歌》(演唱)

《海滨之歌》是日本音乐家成田为三的传世佳作。

大调式,6/8拍,旋律优美动人。

全曲抒写的是:

当朝阳初升和斜阳西下时,主人公徘徊在海边,想起自己的恋人而从心底里涌现出一幕幕往事的情景。

6/8拍舒缓的旋律构成了歌曲的A段。

主人公激动的情绪展开了B段的画面:

海风飘啸,白云翻荡,船儿在波谷浪尖时隐时现;浪涌海岸、寒星颤闪,月亮在夜空里忽明忽暗。

看来写的全是风云星月、海涛轻舟的变幻浮沉,实际上正是主人公激动不安的内心世界的生动写照。

4.《海欧》(演唱)

歌曲《海鸥》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抒情歌曲。

C大调,2/4拍、节奏简洁明快,旋律欢快跳跃,生动地描绘出少年儿童出海航行,仰望长空中矫健的海鸥击风搏浪而发自内心的赞美,喻示祖国新一代也将像海鸥一样,不畏艰险,茁壮地成长。

该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第一部分为齐唱部分:

由两个8小节组成,第一乐句的前半句是全曲的核心,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基本重复,只有结尾处稍有变化,是一个平行乐段;第二部分为合唱部分:

前8小节低声部为旋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