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448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7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案.docx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教案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

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四、教学难点:

1、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人口分布的成因

五、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世界人口问题的资料、图片。

2、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六、教学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发现在宇宙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惟有地球。

她像天使一般精心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适合于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应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他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特殊生命——人类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小知识:

人类的起源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从其它动物中分化出来,已有千万年的历史。

根据人类进化史的研究得知,约在2600万年前长臂猿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800万年以前,猩猩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200万年以前,人类同大猩猩和黑猩猩中分化出来。

现在发现最早的人科化石属于腊玛古猿。

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700~1400万年以前。

从形态特征来看,他们已从猿系统分化出来,被推测已具有初步直立行走的能力,可能会使用天然工具谋生。

其次是南方古猿。

他们大致生活在距今100~500年以前,其中一些进步类型发展成能够制造工具的早期猿人,即真人的出现。

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

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

活动一:

学生绘制图表、阅读图表,思考:

(1)、世界人口增长可以分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2)、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人口每次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

把结果填入表中,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1830年—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这说明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数量有何变化?

反映的是怎样的人口问题?

板书:

1、世界人口的数量

1999年:

60亿

2、人口增长速度:

←——————1800年————二次世界大战—————→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增长速度迅猛

人口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怎样来进行定量分析呢?

(学生回答)

过渡:

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是:

自然增长率,什么是自然增长率呢?

如何计算?

活动二:

(展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思考题。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图4.2)。

从全球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是不同的。

(2).计算下表4个国家1998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①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给这些国家排队,看看哪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

②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板书: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过渡:

目前地球上有60多亿人口,这些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均匀吗?

若不均匀,那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少呢?

怎样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问题。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活动三:

(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

看一看人口密度在2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有哪些地区?

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

人口密度在1人/平方千米以下的

主要有哪些地区?

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稀少?

(2)(阅读课文)根据AB图计算两地的人口密度,理解人口密度的含义。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例如,某地区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人口为40万,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为200人/平方千米。

请你根据下图计算A、B两地的人口密度

 

板书:

1、人口密度

2、人口稠密区

3、人口稀少区

为什么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

(3)分组讨论:

观点之一:

从自然条件谈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

观点之二:

从社会经济方面谈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

4、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小结)

(1)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部和部、欧洲、洲东部等温度带的近海地区。

因为这里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土壤肥沃,是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

同时这里地势平坦,交通,发达,又是集中的地区。

(2)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地区。

总结:

世界人口不断地增长以及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都受着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同时它也会对自然、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形成一系列世界的人口问题。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世界的人口分布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了世界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学会和提高了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计算人口密度及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和各种统计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课后活动:

通过上网查询或小组调查的形式,收集有关人口问题的资料,下节课举行世界人口问题大辩论。

A组辩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很多问题,应该控制人口增长。

B组辩题:

人口增长过慢,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应鼓励生育。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世界人口数量和增长的知识,请大家回忆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过渡引入新课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人口增长极为迅猛,这种增长又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具体表现在: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出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什么是世界的人口问题?

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

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满足饮水、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求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其他方面的需求。

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示图)。

阅读材料

不同的人口政策

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有的国家实行了生育控制政策。

例如,印度就采取经济奖励、教育普及等方法来控制人口的增长。

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但是,现在有的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不断减少,也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为此,有些国家还采取措施鼓励生育,例如,法国给多子女家庭发放补贴,使多子女家庭享受各种津贴。

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许多国家还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图4.8)。

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但是,如果城市人口无计划地膨胀,就会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活动

1.按每年增长人口8000万计算,完成下图。

每年增加8000万人每天增加________人

每小时增加________人每秒增加________人

2.人口增长过快除了带来图4.7中提到的问题外,还会带来什么问题?

请你再举出几个例子。

3.关于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不同的说法。

你还能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吗?

从乡村来的建筑工人为城市建造了高大的楼房。

每到春节前夕,民工总要购买许多商品回家,活跃了城市的商业。

太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会使城里人口拥挤不堪。

世界人口问题大辩论:

部分参考

甲:

人口增长何时休

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据统计,现在全球每分钟增加150人,每天增加22万人,每年增加近9000万人,按此速度,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0亿,到2050年将达100亿,这种人口增长的势头不知何时才能休?

乙:

地球到底能养活多少人?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之必须,过去人们习惯用“天大地大”来形容天地之无边无际,但它并非象人们的童年时期想象的那么无边无际。

据科学家推算,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占71%,陆地仅占29%,陆地又包括不少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真正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并不宽裕。

人们通常用“三山六水一分田”的分割法来表述地面状况,地表仅有10%的可耕地面积,据联合国一份资料表明,在地球陆地面积中,可耕地面积仅16亿公顷,草原约30亿公顷,还有50亿公顷的陆地面积是沙漠、戈壁、冻土和原始森林。

除此之外,我们再没有其它土地资源了,除非我们把森林砍光来开恳农田,着样做的后果我们早已明白,无异于更快地把人类推向灭亡的境地。

水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社会不可一日无水,但是有限的水资源已无法满足人们对水逐年的增长量。

另一方面,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阻碍了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加上“厄尔尼诺”现象的“配合”地球变得越来越暖,气候有时甚至变化无常。

丙;发怒的地球

人类是地球之子,每天都在享受着地球母亲的无私奉献,但如果只知索取而不知回报,那么总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

人类必须保护地球,使环境免于退化和破坏。

只有这样,人类自身才能生存下去。

发怒的地球已警示人们改进现有的生存发展模式,探求新的发展战略,找到人类新的文明发展之路。

丁;巨大数值的人群决策与环境

处理环境问题意味着要进行决策,这种决策可以在不同层面上的,如:

个人的、当地的、国家的、全球的层面。

到大商场购物,是开汽车去还是乘公共汽车去,还是走路去,还是骑单车去,这是个人决策的例子,是建一个垃圾掩埋场还是建一个垃圾焚烧站,这是政府的决策……

看似个人的决策,但总是与许多重大的环境问题相关。

你选择吃什么,穿什么,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旅行,对环境问题的影响是很小的,但当数百万人口的决策综合在一起时,个人的行为就会导致环境的变化。

戊:

固体废弃物何其多

城市是工业密集、人口众多的地方,也是垃圾存放的地方。

在我们身边,经常可见载满垃圾的运输车疾驰而走,把垃圾运到城外堆放,目前世界上有不少的城市在为垃圾的堆放而犯愁,因为一个又一个的垃圾山把城市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城市已被垃圾所包围,从高空望去,像一个城市的彩色项链。

己:

人类健康与现代污染

世界原本是安静的,伴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增,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类早已被作为世界第三大公害的噪声,搅得无法忍受,人们的生活、工作、身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摧残。

……

B组辩题:

从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问题、社会问题等方面展开辩论

评价,总结:

板书:

三、世界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全球性问题

(1)、环境问题:

城市:

环境污染为主

乡村:

生态破坏为主

(2)、交通拥挤、居住困难

(3)、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2、世界人口增长过慢---部分国家经济发展受限制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劳动力资源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其它社会问题:

如老年人生活孤单,人口抚养系数增加

3、对策:

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板书设计: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世界人口的数量

1999年:

60亿

2、人口增长速度:

←——————1800年————二次世界大战—————→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增长速度迅猛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2、人口稠密区

3、人口稀少区

4、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世界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全球性问题

(1)、环境问题:

城市:

环境污染为主

乡村:

生态破坏为主

(2)、交通拥挤、居住困难

(3)、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2、世界人口增长过慢---部分国家经济发展受限制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劳动力资源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其它社会问题:

如老年人生活孤单,人口抚养系数增加

3、对策:

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和图片,了解三大人种的划分依据及主要特征。

2、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3、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特征。

2、世界三大人种的地理分布。

3、世界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教学方法

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敞开,吸引了许多外国朋友来华投资、学习、观光旅游,同学们,你们见过外国人吗?

他是哪个国家的?

他们与我们有何不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一)

1、自主学习:

(1)世界上的居民分为哪三大人种?

划分人种的依据都有哪些?

(2)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各自有何特征?

(3)你知道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吗?

(4)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于什么人种?

(5)黑种人的故乡在哪儿?

南美洲和北美洲为什么有黑色人种分布?

(6)白色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7)你能找出人种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吗?

试举例说明。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一、世界上三大人种的主要特征

【教师精讲点拨】

(学法指导)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法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或几种事物的对比,找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以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比如我们学习人种特征,可以从自身(黄种人)开始,描述一下

自己的体貌特征,看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然后再从这几方面对比分析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探究过程:

1、学生先根据自己或同桌,描述一下自己或同桌的体貌特征。

2、教师总结:

同学们描述的体貌特征大致从肤色、眼色、头发、脸型、鼻梁、嘴唇和身材等几个方面描述。

3、教师出示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的照片,让学生同样从这几个方面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4、小组合作:

在小组内部,你可以选择白种人、黄种人或黑种人的某一个身份,介绍一下“自己”的主要体貌特征。

(课堂活动):

请同学们列举出自己知道或熟悉的三大人种中的杰出代表(如:

科学家、文学家、体育明星、歌星影星等)

黄色人种:

鲁迅、钱学森白色人种:

居里夫人、麦当娜

黑色人种:

泰森、乔丹、博尔特

【探究结论】

黑种人:

肤色黑,头发黑而且卷曲,黑眼睛,鼻子宽扁,嘴唇厚而且外翻,胡子和体毛较少。

白种人:

肤色较白或是浅褐色,颧骨较高,鼻梁高而窄,胡子和体毛发达。

黄种人:

皮肤呈淡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探究问题】二、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1、学生阅读教材46页图3-8,观察图例,找出黑种人分布最集中的大洲是哪个大洲?

在读图,除这个洲外哪些地方也有黑种人分布?

为什么?

2读图分析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教师精讲点拨】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法——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我们要学会读图,能够从地图上获取更多我们需要的信息,要会对地图上的信息加以整合归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探究结论】黑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除此外,大洋洲、南北美洲都有黑人分布,是殖民时期被当作奴隶贩卖去的。

白种人:

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既大洋州

黄种人:

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美洲(印地安人,因纽特人)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你认为人种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有关系吗?

试举例说明。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区,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重视地图的应用,同时做到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以图记文,以文忆图。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见基础训练第46、47页

六、附板书设计:

人种

体貌特征

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黄色人种

黑色人种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道联合国确定的六种工作语言的种类及作用,三大宗教的基本特点。

2、阅读“世界语言分布图”和“世界宗教分布图”,分析观察六种语言的分布、三大宗教的分布。

3、了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在华人聚集的地方,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英语是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能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树立无神论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2、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读图分析、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使用不同语言、进行不同宗教活动的图片及音像资料,师引导提问:

这些人说的是什么语言?

他们在做什么?

然后讲述,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不同,他们的宗教信仰也不同。

方案2: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语言吗?

谁能给大家讲几句?

你们了解附近居民都有什么信仰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一)世界的语言

1、自主学习:

(1)、目前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

是否都有文字记载?

使用最多并被联合国定为工作语言的是哪几种?

(2)、当今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是哪种语言?

使用最广泛的呢?

(3)、仔细观察《世界语言分布图》,与同位一起交流,说说图中六种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完成下表。

主要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你现在正学习哪种外语?

为什么要学习它?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48页,小组内探究完成。

【教师精讲点拨】教法探讨:

此问题较易回答,教师可追问英语问什么流行广泛?

拉丁美洲为什么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盛行?

推出殖民主义的原因。

【探究结论】

学习任务

(二)

1、自主学习:

(1)、世界三大宗教指哪三种?

你能写出它们的名字吗?

三大宗教

创始地

地位

经典著作

分布地区

宗教建筑

(2)结合教材,小组内合作完成下表:

(3)、你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情况吗?

你身边有教徒吗?

他们信仰什么宗教?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基督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亚洲的西部非洲的北部信仰什么宗教?

这里的教徒被称为什么?

主要是什么人种?

讲什么语言?

【教师精讲点拨】

1、为学生展示三大宗教及其建筑的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2、指导学生读《世界宗教分布图》,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谈谈你对宗教信仰的看法。

师讲述: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对自身的生、死、病、梦难以理解,他们相信有一种超乎自然的力量在主宰着世界。

对这种神秘的力量人们只能顶礼膜拜,用各种活动来祈求神灵的庇护。

开始崇拜众多神灵,到后来则演变成一种崇拜,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信奉各种各样的宗教。

但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加之唯物论的推广和传播,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宗教信仰,成为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

我们应正确看待和认识宗教现象,树立科学的唯物观。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重点观察了课本中的两幅分布图以及大量相关的图片,同学们一定要做有心人,从图中探寻知识,在生活中搜集地理信息。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见综合能力训练50、51页。

六、附板书设计:

主要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三大宗教

创始地

地位

经典著作

分布地区

宗教建筑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②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

①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②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3.情感目标:

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难点】

1.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讲述法,探究性学习

【教学工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学生间进行调查:

1请问这位同学,你住在哪里?

那里热不热闹?

环境怎样?

2这位同学,请问你老家在哪里?

那里人口多吗?

环境怎样?

……(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

[承转]大家的答案中既有城市也有乡村,可你们知道吗,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板书]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承接]那什么是聚落呢?

请同学们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聚落的含义。

教师适时给予纠正,使学生们理解聚落就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聚落的例子。

[承转]刚才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聚落例子,从这些聚落的例子可看出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那我们就按照聚落规模的大小划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

(板书:

一、聚落的形态)而城市和乡村各自的特色如何呢?

[启发]教师利用课件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人口的密集程度,有无农田、果园、鱼塘,是否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师生小结]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格,师生合作完成表格:

 

交通

特点

人口分布

建筑特点

生产

方式

城市

便利

密集、

密集、多高楼

非农业

生产

乡村

不发达

分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