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645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6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

最新精编四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

课题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通过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重点

难点

1、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和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

学具

1、挂图

2、图书馆实地

3、图片影像资料

板书设计

读书要有选择

 一、确定自己需要的书

 二、到图书馆借阅

预习

要求

选择几本课外书读读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有关书籍的名人名言。

2、总结:

知识如同大海,人一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何况书有好坏之分,这就决定读书要有选择。

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2、观察的一页最上面的图。

讨论:

⑴图中的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

⑵确定好自己所需要的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呢?

⑶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

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那一类的,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拿一本书讲解:

封面、书脊、根据书脊确定自己是否需要。

⑷指导观察书上第一页上面的特写图: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

又应该怎样放回去?

为什么?

⑸观察下面的图,讨论这名学生在做什么?

三、学生尝试实际操作

1、分组抽签,确定选书的主题。

备选主题:

(1)奥运会上的中国英豪

(2)自古英雄出少年

(3)实验室的故事——科学精神的发现

(4)地球的故事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从这一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主题,课后到书店或图书馆去选择自己要的书,并且抄列书单。

 

 

1、相互交流。

 

1、相互交流生活体验。

2、观察,一一讨论回答。

 

3、学生尝试实际操作。

4、继续观察,讨论回答。

 

1、自由讨论

 

课题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通过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重点

难点

1、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和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

学具

1、挂图

2、图书馆实地

3、图片影像资料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读书要有选择 

  读书要做记号

  留心观察事物

预习

要求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怎样认真读书呢?

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1、观察第三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

2、小结:

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3、观察特写图,讨论:

⑴说说这位同学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

⑵学生摆好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4、讲述:

作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加记忆效果,以便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5、谈话:

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作记号呢?

观察文字图。

讨论:

(1)说说在什么地方做记号?

作怎样的记号?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6、小结学法:

刚才观察了第2页,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

作怎样的记号?

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

7、布置自学:

下面4人一小组,按刚才的学法自学剩下的图文。

8、组织讨论交流。

三、训练

1、出示自读课本上的一段文字,尝试读书做记号。

2、组织交流。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觉得读书做记号这个方法好吗?

2、布置作业:

按预习要求预习第一课,在书上做记号。

 

 

1、齐读课题。

1、观察,讨论。

 

2、观察,讨论。

3、尝试练习。

 

4、观察,讨论。

5、尝试自学。

6、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1、尝试练习。

2、小组交流。

3、大组汇报。

1、自由交流。

 

课题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课时

3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通过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重点

难点

2、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和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

学具

1、挂图

2、图书馆实地

3、图片影像资料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留心观察事物

预习

要求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字典”》这篇课文吗?

聪聪的爸爸对聪聪说:

“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留心观察事物。

2、板书课题。

二、学习观察静物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5页下面的图,讨论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

2、小结:

①画面上是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一角的景物,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校园一角有绿树、红花、假山和瀑布,还有一座雕塑。

  ②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是一种很好地学习方法,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不仅对学习语文十分有益,而且对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十分重要。

3、讨论:

校园一角是静态的,该如何观察呢?

我们来尝试总结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

4、组织交流。

5、小结:

观察事物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按一定顺序;第二、要有重点;第三、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第四、要观察以后再动笔。

6、布置自学要求: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画中的校园一角。

7、组织交流。

8、小结引导:

刚才我们观察这幅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们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4页下面和的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2、提问:

一起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谁是观察者?

谁是被观察者?

3、组织讨论:

应该怎样观察动态的事物呢?

4、布置尝试练习:

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5、指导观察:

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四、进行操作训练

播放一段赏花的录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等一会儿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五、总结

 

1、齐读课题。

 

1、观察,讨论。

 

2、同桌讨论。

3、指名交流

 

4、尝试自学。

5、同桌讨论。

6、指名说,并评议。

 

1、观察,讨论交流。

2、观察,讨论交流。

3、同桌讨论。

4、指名交流。

5、小组讨论。

6、指名说,并评议。

7、观察,讨论交流。

1、观看。

2、自己尝试说一说。

3、小组交流。

4、指名尝试汇报。

5、评议补充

 

课题

1、老师,您好

课时

4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重点

难点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具

学具

1、课文配乐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课件。

3、搜集古今中外尊师的故事及诗歌。

板书设计

老师,您好!

 

预习

要求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

生自由交流。

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五、本课小结;

六、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下列词语

编织崇高浸透创造智慧

塑造朝霞闪耀祝愿波涛

3、形近字组词

崇()浸()桶()编()

宗()侵()涌()篇()

 

 

1、、自由交流。

 

1、生自由交流。

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1、自由读

2、小组互读

3、背诵

4、学生表演

 

1、学生自由读

2、相互补充

 

1、学生练习

 

课题

1、老师,您好

课时

5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2、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

学具

1、课文配乐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课件。

3、搜集古今中外尊师的故事及诗歌。

板书设计

1、老师,您好!

传递知识

崇高

推动时代

(感激、赞美)

塑造人才

美好

培育心灵

预习

要求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学习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二、分析课文:

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

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

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三、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

(附后)

四、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五、作业:

1、抄写优美词句(必须有一句比喻句)

2、填空

这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教师的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

3、把下列字夹上偏旁再组词

()()()

甬()军()扁()

()()()

六、课外作业:

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1、回答问题

 

1、自学课文

2、思考。

勾画,批注。

 

3、大组汇报

 

4、深情朗读

 

1、交流资料。

 

1、各自练笔

 

2、朗读汇报

 

课题

2、但愿人长久

课时

6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

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重点

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具

学具

课文的配乐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预习

要求

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①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

是什么节?

②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

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

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

2、小结:

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

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

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

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出示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

奔、蝉、辙、延。

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

4、提问:

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

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

6、组织反馈。

7、提问:

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

8、齐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速度适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

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

接着讲了什么?

最后讲了什么?

尝试给课文分段。

4、组织交流。

5、小结:

一(3)二(4-5)三(6)

四、小结

1、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①听写生字词。

②熟读课文。

③思考:

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④搜集抄录《水调歌头》全文。

⑤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

 

1、自由交流。

 

2、齐读课题。

1、自读课文。

2、听读,正音。

 

3、领读齐读。

4、指名交流。

5、听写。

6、反馈,订正。

7、指名交流。

8、齐读。

 

1、读书,同座位互相检查。

2、听读,思考。

3、指名交流。

4、默读,思考。

 

 

课题

2、但愿人长久

课时

7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重点

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具

学具

课文的配乐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 通情达理

但愿人长久转念

       宽慰 }

 

预习

要求

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回顾复习

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

2、提问: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3、检查读书情况:

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

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提问:

①“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这儿指什么?

②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4、默读第三小节,思考:

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

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形

影不离”“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

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

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些想法?

7、相机指导理解:

(1)出示句子: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

提问:

①“无情”是什么意思?

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

②“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

③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

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

指导朗读。

试着背诵这段话。

(2)出示语段:

他转念又想: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提问:

①“转念”是什么意思?

②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

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

④现在,呢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

8、提问:

①你们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②这些诗同这首《水调歌头》相比,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③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9、齐诵《水调歌头》。

三、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

②练习背诵、默写诗词。

③课后练习4

1、听写,反馈。

2、讨论交流。

3、听读,评议。

4、齐读。

1、听读,思考。

2、讨论交流。

3、自读,思考。

4、讨论交流。

5、讨论交流。

6、默读,思考。

标注。

7、讨论交流。

8、讨论。

 

9、齐读。

10、自读,思考。

11、讨论交流。

12、讨论交流,朗读。

 

13、尝试背诵。

 

14.讨论交流。

 

15、自由交流。

 

16、齐诵。

17、自由交流。

 

 

课题

3、古诗两首望洞庭

课时

8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

难点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

学具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刘禹锡

赞美月夜洞庭美景

预习

要求

搜集作者资料,搜集山水风景诗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在同学们读过的古诗中,哪些描写风景的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背给大家听,并且介绍一下喜欢这首诗的原因吗?

2、过渡: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习《望洞庭》

1、出示诗题,指导解题:

①从诗题来看,作者描述的是什么风景?

②“望”是什么意思?

“洞庭”是什么地方?

③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教师可视情况补充刘禹锡的资料)

2、学生尝试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播放磁带,让学生跟读,把握停顿,并且正音。

思考:

读了诗句,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情景?

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4、组织交流。

5、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画面上由什么?

是什么样的?

看了画面,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

相机引导理解诗句含义。

a.诗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b.“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

c.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

为什么作者要这么比喻?

(A.湖广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镜:

铜镜。

磨:

摩擦。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望。

句意:

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轼的铜镜一样。

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在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6、让我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想像诗的意境。

7、指导朗读:

现在,谁愿意用自己的朗读把我们也带进那个美好的画面中去?

三、总结学法

1、引导学生总结学法:

想一想,刚才,我们是凭借哪些法宝理解、体会、学会这首《望洞庭》的?

2、小结:

读、想像、课件、磁带

 

1、自由交流。

 

2、齐读课题。

1、讨论,交流资料。

 

2、自读课文。

3、跟读古诗。

思考。

4、指名读,评议。

5、质疑,讨论。

6、观看课件,交流讨

 

7、听读,想像。

8、尝试读,评议。

9、齐读。

10、尝试背诵。

1、小组交流。

2、大组讨论。

 

 

课题

3、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

课时

9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

难点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

学具

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思念故乡和友人

预习

要求

搜集作者资料,搜集山水风景诗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复习《望洞庭》

1、指名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