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681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宋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宋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宋词.docx

《北宋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宋词.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宋词.docx

北宋词

宋词

北宋前期

•晏欧对五代词的因革

•范张等对词境的开拓

•柳永词的新变

•第一批词人群,以柳永(987?

—1053?

)范仲淹(989—1052)、张先(990-1078)、晏殊(991—1055)、欧阳修(1007—1072)等为代表。

另有宋祁(998—1061)、杜安世等人。

他们主要生活在真宗、仁宗两朝的“承平”时代,个体的社会地位都比较显达,除柳永、张先以外,差不多都是台阁重臣,其中晏殊、范仲淹和欧阳修官至宰辅,位极人臣,人生命运相对来说比较顺利适意。

其词所反映的主要是“承平”时代的享乐意识和文人士大夫春花秋月的闲愁。

 

 

   

因革

•   晏、欧诸人,虽然词作并不少,但都不是专力为词的词人,“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继承性大于创造性,连词调、词体的选择和运用都跟五代词人一样,是以小令为主。

不过,晏殊和欧阳修等人,在宋词的发展史上,仍然有其创造性的贡献。

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抒情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在题材、艺术上也有所开拓创新。

•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将艺术镜头由传统的青楼歌妓、红粉佳人移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的描绘生动传神,一洗秾艳的脂粉气,给词坛带来一股自然清新的气息。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更将艺术视野延伸向塞外孤城,让“白发将军”和戍边征夫昂首走进词世界,尤其具有开创性。

伴随“白发将军”而来的,还有欧阳修笔下“挥毫万字”的“文章太守”(《朝中措》)、“四纪才名天下重”的元老勋臣(《渔家傲》),苏舜卿笔下“壮年憔悴”“耻疏闲”的大丈夫(《水调歌头》)等抒情人物形象。

这些男子汉、大丈夫形象的出现,拓展了词的内容。

太平宰相晏殊

一生富贵优游,为当时词坛领袖,在北宋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宋史》赞他:

¡°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

•山亭柳赠歌者-------词中之《琵琶行》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

花柳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珠玉词》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晏词造语工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

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宋史》本传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

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闲愁

春去秋来,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留花不住怨花飞。

向南园、情绪依依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

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无端一夜狂风雨,暗落繁枝。

蝶怨莺悲。

满眼春愁说向谁。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

终日恹恹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晏殊词的富贵气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

“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

”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公曰:

“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

”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

‘“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富贵气

1情感内容:

闲愁

2表现方式

雅俗之分:

不曾道:

针线闲拈伴伊坐

内外之分:

气质,境界

“北宋倚声家初祖”----冯煦

词中间或流露出旷达的情怀,概括出对人们有启迪的人生哲理。

艺术风格和婉明丽。

所作皆为小令,善于即景抒情,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构成形神兼备的意境。

•十一世纪上半叶的词坛,是宋词的“因革期”。

既有因循传承,又有革新创造。

如果说,晏、欧们主要是因循五代花间、南唐词风,因循多于革新,那么,柳永则主要是对五代词风的革命,其革新、创造多于因循。

 

柳永(987?

—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人称“柳七”。

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

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

祸起<<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喻世明言》卷十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 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

“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乐章集>>里诉衷肠

  

<<乐章集>>里诉衷肠

•羁旅行役

•离情别绪

•都市繁华

•八声甘州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通篇贯串一“望”字——

•上片写登楼凝望所见

•下片写望中所思,从望乡到意中人望归

上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主人公的归思。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

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心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更见出归思之切。

•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飘泊之恨,怀乡之思,尽从“望”中透出。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此首亦柳词名著。

一起写雨后之江天,澄澈如洗。

“渐霜风”三句,更写风紧日斜之境,凄寂可伤。

以东坡之鄙柳词,亦谓此三句“唐人佳处,不过如此”。

“是处”四句,复叹眼前景物凋残,惟有江水东流,自起首至此,皆写景。

“叹年”两句,自问自叹,为恨极之语。

“想”字贯至“收”处,皆是从对面着想,与少陵之“香雾云鬟湿”作法相同。

柳永词的新变:

1体制形式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体制,增加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从而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与文本规范。

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影响了其后的苏轼和辛弃疾等人。

柳永的慢词新调改变了词坛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慢词和小令齐头并进,从而丰富了词的表现形式。

 

2内容情感

•1柳永给词注入了新的情感特质和审美内涵。

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大多是表现普泛化的情感,词中的情感世界是类型化的、“共我”的情感世界,与词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分离错位,不像诗中的情感世界那样与诗人自我的心灵世界对应同一。

其中只有韦庄和李煜的有些词作开始表现自我的人生感受。

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就是倾泄他在仕途上挣扎沉浮的种种苦闷。

他的羁旅行役词中的情感世界,是“荡子”柳永自我独特的心灵世界,从而给词的情感增添了个体化、自我化的色彩,使词的抒情取向朝着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回归、贴近。

2市民情调:

变雅为俗,“浅近卑俗”——通俗化语言—世俗生活情调

•⑴表现世俗女性大胆、主动、泼辣的爱情意识和生活愿望。

•⑵表现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和苦闷忧怨。

•⑶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从良的愿望。

•⑷对都市生活赞美与迷恋。

惹“风波”的《定风波》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

终日恹恹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3表现手法

•柳永将赋法移植于词,铺叙展衍,或者对人物的情态心理进行直接的刻画;或者对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性、过程性进行层层的描绘,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不同的情感心态。

因而他的抒情词往往带有一定的叙事性、情节性。

从小令到慢词,体制扩大,结构有变。

柳永的铺叙衍情法,正适应、满足了慢词体制、结构变化的需要,解决了词的传统抒情方法与新兴体制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慢词艺术的发展。

后代词人,诸如秦观、周邦彦等,多承此法并变化而用之. 

张先

•张先的年岁与柳永相仿而高寿,他享年八十九岁,创作活动一直延续到第二代词人陆续登上词坛后的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颇受新一代词坛领袖苏轼的敬重。

张先创造了不少脍灸人口的抒情写景名句,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

他创作的慢词,数量仅次于柳永,对慢词艺术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张先词又常用题序,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具有一定的“纪实性”。

词的题材取向开始由远离创作主体的普泛化情事转向贴近于创作主体的日常生活环境,由因情“造境”转向纪实“写境”。

从此,词像诗一样也具有表现创作主体自我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功能。

其后苏轼词多用题序,点明词作的时、地、环境和创作动机,就是受到张先的启发和影响。

北宋中后期词坛

•第二批词人的创作年代主要是在神宗、哲宗、徽宗三朝(1068—1125)。

 

这代词人所处的时代,是政治“变革”的时代,是政局多变、新旧党争此起彼伏、党派之间相互“倾轧”的时代。

1神宗朝(1068—1085),新党执政,推行新法,反对变法的旧党人士大多被排斥出朝廷。

2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3),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旧党人士而力斥新党,属于旧党的苏轼及苏门诸君子纷纷回朝,会师于汴京,诗词酬唱,酒酣耳热,文坛盛况空前。

•3高太后归天后,在哲宗亲政的绍圣、元符(1094—1100)年间,新党卷土重来,并大肆迫害旧党人士。

苏轼及其门下士都受到残酷打击,贬谪放逐,无一幸免。

4徽宗即位之初(1100),还想调和新旧两党的争斗,但一年之后,新党的投机分子蔡京等执政,又大开杀戒,对旧党实施了更为严酷的打击。

时代因素对词的影响

•政局的动荡变化,直接影响了卷入党争漩涡的词人的命运。

苏轼及苏门词人的升沉荣辱紧随着政局的动荡而变化。

这一代词人比上一代词人更普遍、更多地体验到命运的坎坷、人生的失意和仕途的蹭蹬,他们都是文坛(词坛)上有盛名而政坛上无高位的失意文士。

•因而,这个时期的词作主要表现的是个体生存的忧患和人生失意的苦闷。

 

这一时期的重要词作家

•这一时期是词的多种风格情调并存共竞的繁荣期。

其中创造力最强盛、影响力最深远的是苏轼和周邦彦。

 词作家也可相应分为两类:

•一是以苏轼为领袖的苏门词人群,黄庭坚、秦观等。

以及晏几道、贺铸。

(主要活动与神宗,哲宗朝,11世纪末)

•二是以周邦彦为领袖的大晟词人群:

曹组、万俟咏、田为等,他们都曾经在大晟乐府内供职。

(主要活动于徽宗朝,12世纪初)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仕途经历

1自请离朝,出任地方时期。

这一时期苏轼主要经历了出离中央、历任四州(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熙宁初年,苏轼在朝任职,因改革思想与王安石变法主张多有不合,请求外调。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从此,苏轼的生活、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文学

创作进入全盛期。

一方面诗词文赋取得了巨大成

就;同时儒释道思想的影响及个人经历使其创作个

性更加鲜明,成熟.

2重回朝廷及连放外任时期。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大力起用司马光等反王安石变法的旧党人物,史称“元佑更化”。

苏轼被召回朝,连连升迁。

但苏轼又与“专欲变熙宁之法”的旧党领袖司马光政见不合,于是再次请求离朝外放。

苏轼这次在朝期间,主持过学士院考试和进士贡举,为国家振兴擢拔人才,于是有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等云集京师,一时文坛兴盛,为北宋后期的文学发展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

3远谪惠、儋时期.

哲宗亲政,这期间,哲宗重新起用新党,把屡受旧党排斥的苏轼作为旧党处置,致使苏轼经历了一贬再贬的打击,一直被流放到今天的海南省儋县(儋州)。

徽宗登基,赦还,卒于常州.

苏轼的词学理论与创作

•苏以文坛领袖特有的胸襟和悍然不顾一切的气魄对词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开拓和变革,“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词学观

一:

词乃诗之苗裔,诗词同质

在他看来,词源于诗,由诗发展而来,在本质上与诗是一样的,都在于“搜研物情,刮发幽翳”,表现主体的情性襟抱。

这可谓苏轼的词学本体论。

苏轼意在提高词的地位,而其所论对于探讨词的缘起、词的本质也提供了一条弥足珍贵的思路。

这一理论同时也改变了传统诗尊词卑的观念。

二:

自是一家

作于此时的《与鲜于子骏书》云: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此中明确标举所作之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也就是强调作家创作应该有自己的创作风格,不能一味抄袭模仿。

这既标志着苏轼歌词创作的成熟,也显示了他独辟蹊径另树词风的自觉意识。

苏轼有意表现一种不同于柳七风味的阳刚壮美的词风: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

在苏东坡的笔下,词可以用来唱和、寄赠、留别、送别,可以记事、记梦、咏物、怀古,可以描绘田园山水自然风光,也可以抒写人生遭际世态炎凉,可以具有诗人之风神韵致,更可以有“天风海雨”的阔大境界。

第一首豪壮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解题:

《祭常山回小猎》诗中云:

“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中的“西凉簿”是指十六国时期前凉凉州主薄谢艾,十六国时前凉名将。

本为书生,却善于用兵,屡次击退来侵之敌,护国有功。

后被奸臣杀害,含冤而死。

苏轼以此自比,说自己虽为书生,犹能挥白羽扇退敌。

•《江城子·密州出猎》上片出猎,壮观热烈;下

片请战,情豪志壮.

•借描写打猎的盛况,抒发作者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

苏轼生活的时代,是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内外危机正在暗中滋长的时代。

苏轼用词表达了自己请求驰骋疆场,立功边疆的爱国豪情。

意义

•儿女情(阴柔)--------英雄气(阳刚)

•拓展词境,提高词品

•从内容上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

《江城子·密州出猎》以崭新的风貌出现在北宋词坛上,“新天下人耳目”。

•艺术上这首词声情激越,气势豪迈,语言狂飚突起、挥洒自如,加以典故的运用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

一出,余词尽废。

中秋绝唱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片之解

•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

天上人间之矛盾(执着人生)

•“天上宫阙”“高处不胜寒”引申出

入世与出世之矛盾(眷恋人世)

朝廷与地方之矛盾

•下片写望月怀人。

(兼怀子由)

由己之不如意----兄弟分离(又逢佳节),转而为

对人生的理性认识----如月之阴晴圆缺,自古

皆然,再以超然乐观之心来化解,表达一种普天

下人的共同美好愿望: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清人郑文焯在《东坡乐府》中评苏轼《水调歌头》之词,谓其“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刘熙载《艺概》卷四里又说苏轼之词“具神仙出世之姿”。

于是有人常誉称苏轼为“坡仙”。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

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

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之后病逝。

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

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

苏轼对词境的拓展(见文学史)

1内心世界

2外在自然

关于豪放与婉约

“婉约”、“豪放”之分,最早始自明人张綖。

清人王又华在《古今词论》中说:

“张世文(即张綖)曰:

词体大略有二:

一婉约,一豪放。

盖词情蕴藉、气象恢弘之谓耳。

……如少游多婉约,东坡多豪放,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大抵以婉约为正也。

关于苏词的”不协音律”

1理解称赞:

《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晁补之语说:

“居士词人谓多不协律,然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五中说:

“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陆游对苏词之不合音律,看得比别人清楚而又深刻。

他明确指出,这是因为苏轼追求“豪放”,所以才“不喜剪裁以就声律”的。

只有如此,才能充分显示出词的“豪放”之风,才能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

所以,对音乐藩篱的突破,使词的发展逐渐走上独立抒情的道路,诗与词最终殊途同归。

2批评指责:

词应该是合乐歌唱的,苏轼生性不羁,对音乐的并不精通使他更不喜欢剪裁以迎合乐律的要求,而且有时为了突出情感内容,因此,苏轼有些词不可歌也是事实.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对此批评得更加尖锐: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

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

”从词的本身的独立性与长远观点来看,词的诗化与某些不合音律的现象,又是词的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秦观---伤心人的伤心词

•生平:

党争的牵连与抑郁的个性

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淮海居士长短句>>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1羁旅行役,仕宦之苦(韶华不为少年留。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2相思离别(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

泪难收。

•望海潮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忆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鸳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

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淮海居士长短句>>

“凄婉而至凄厉”的情感经历:

无边丝雨细如愁----飞红万点愁如海

----砌成此恨无重数

<<淮海居士长短句>>

《春日》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所以金人元好问讥之为「女郎诗」(《论诗绝句》),南宋敖陶孙亦称其诗「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诗评》)。

情韵兼胜的婉约词风

¡°日边清梦断¡±政治理想的破灭,¡±镜里朱颜改¡±年华流逝的伤感,衰草微云里缠绵着词人与恋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刻骨相思,凄迷的景与凄婉的情构筑起一个如诗如画的凄美世界。

它是词人那不堪重负的敏感而柔弱的吟唱,凝结着¡°此恨无重数¡±的似海愁情。

王国维:

¡°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

晏几道和贺铸

•本不属苏门的晏几道、贺铸,更是“各尽其才力,自成一家”(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晏词构筑的是一个纯真执著的恋情世界,并把令词的艺术推向高峰。

贺词豪气与柔情并存,时如豪侠硬语盘空,时如少女软语呢喃,各种风情韵味并存于一集。

另一伤心人---晏几道

生平:

“贵人暮子。

华屋山丘,身亲经历。

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

个性------“四痴”

•“仕宦逆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 

-------黄庭坚《小山词序》

•因为其“纵驰不羁”、“尚气磊落”的性格和言行,使其“遂陆沉于下位”。

小晏人品高傲,不趋时趣,一生仕途坎坷,生活流徙不定,晚景甚为凄凉。

但是全面考察其生平经历,则“叔原之为人,正自异于流俗。

” 由此可见,小晏的一生落拓未能大富大贵,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创作------《小山词》

“叙其旧怀”“期以自娱”

----《小山词自序》

1传统的令词

2传统的恋情

 

•始时,沈十二廉叔、程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已,而君宠废疾卧家,廉叔下世。

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伎,俱流转于间……惟往昔过从饮酒之,或垄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逝,叹境缘之无实也”。

《小山词》

“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

“狎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黄庭坚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

“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则无人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