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811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

同行广州现代产业体系规划

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09-2015年)

到2012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其中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达到78%(市口径);到2015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7%,其中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超过80%(市口径)。

 构筑产业发展“一带六区”空间战略新格局,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中心和带动泛珠江三角洲区域产业发展的龙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精神,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和《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决定》的有关部署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我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09—2015年)。

 本纲要所述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1978年至1988年第二产业主导阶段、1989年至2000年第二、第三产业并重阶段和2001年至今逐步向第三产业主导过渡阶段。

目前,科技创新、人才服务、资本运营、信息共享、现代物流等产业支撑效应逐步显现,自然生态环境、重大基础设施、对内对外开放、能源及社会保障等促进产业发展的条件不断改善,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服务业为主体的都市型产业结构初步建立。

  围绕推进城市功能向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交通中心等综合服务功能转变。

我市产业发展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200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调整为2.04∶38.94∶59.0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居全国大城市第二位,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特别是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约74%(市口径)。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按照“稳定提高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不断推动产业协调发展。

1988年前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份额最大,1989年后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第二产业,逐步形成了三、二产业对经济增长“双推动”格局,三次产业发展更加协调。

2001年至2008年我市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4.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4%,仅相差0.4个百分点。

  (三)产业发展集约化水平明显提升。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工业向适度重型化和技术密集型升级。

2008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20.79万元/人,比2002年提高14.47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达到12639.05亿元,其中重工业超过六成,高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1.50%;全市专利授权8081件,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工程中心为龙头的技术创新体系。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工业综合能耗持续下降。

2008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68吨标准煤,比2002年下降25.3%,年均下降4.7%;2001年至2008年,在重工业比重从43%提高到65.98%的同时,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从1.6吨标准煤下降至1.1吨标准煤。

动漫是广州重点发展的现代产业,图为金龙奖颁奖晚会现场。

冯昕摄

  造船业是广州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之一。

记者骆昌威摄

(四)产业布局集聚化功能不断强化。

  服务业集聚发展,越秀、天河、白云、荔湾、海珠、番禺6个城区服务业增加值约占全市服务业的84.5%。

2个国家级开发区、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大学城科教文化区等园区集聚效应不断扩大,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造船、钢铁等基地加速建设,高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以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广州国际生物岛为中心,以电子信息和生物产业为龙头的多个特色功能区,7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获授牌,农业基本形成“三个圈层”都市农业布局,29个专业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发展。

  (五)产业发展的支撑环境进一步改善。

  广州港已建设成为华南地区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白云国际机场已成为我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在建的广州新客站将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站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建成,广州国际信息通信交换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

这些重大基础设施的投产使用,必将极大地增强我市的要素集聚与辐射能力,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强大支撑。

  我市虽然已初步奠定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但与建成全省现代产业体系“首善之区”的目标相比,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与世界先进城市相比,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产业发展方式仍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城市综合承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机遇与挑战

  国际产业高端化、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知识化、品牌化发展的新特征,以及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第三次新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为产业结构实现知识性跃迁提供了历史机遇,广州可以借助生产要素的加速双向流动和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关联加强,实现产业资源高效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在大城市成为全球产业链控制中心、高度专业化生产性服务基地和珠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引领下,广州城市功能必须进行战略性转型,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适应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战略和引领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要求。

与此同时,广州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也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化,缺乏具有国际市场经验的开放型、创新型高端产业人才,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有待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社会管理有待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政府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的挑战。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战略规划,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按照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和“三促进一保持”的总体要求,突破产业发展瓶颈,选准产业主攻方向,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技术产业为引擎、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和优势传统产业巩固提高的主体产业群,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高端发展、产业能级提升及产业功能辐射的全省现代产业体系“首善之区”。

  

(二)发展目标。

  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国际商务会展、现代物流、贸易中心和我国南方金融、科技创新、文化教育中心,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自主创新高地,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构筑产业发展“一带六区”空间战略新格局,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中心和带动泛珠江三角洲区域产业发展的龙头。

到2012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其中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达到78%(市口径);到2015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比重达到67%,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超过80%(市口径)。

  (三)基本原则。

  ——功能引领。

以强化广州中心城市功能为导向,加强与周边城市协同共进,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辐射带动力,引领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发展。

  ——创新驱动。

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提升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开放互动的创新机制和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集聚集约。

集聚省内外优势资源,促进产业要素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投入产出率,形成产业特色突出、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分工合理、产业布局优化的现代产业集群。

  ——优化提升。

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调整存量结构,拓展增量空间,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融合协调。

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促进,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实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适应,全面推进现代产业和相关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生态优先。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建成全省宜居城市“首善之区”奠定基础。

  四、发展重点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施产业融合、布局优化和区域合作发展战略,精心打造“广州服务”品牌,把广州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总部经济、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1。

现代物流。

坚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结合改造和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建设集物流园区体系、物流运输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和仓储、运输、加工、配送、多式联运及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

推进白云空港、广州港等一批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相匹配的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塑料、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形成广州价格。

构建中心城市多层次配送网络,扩大现代物流区域覆盖率。

健全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实现陆、海、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对接。

大力改善口岸通关物流配套环境建设,完善保税物流体系和物流大通关信息平台。

运用电子商务,整合各类物流信息,积极引进专有技术和资金,重点打造2至3家电子物流信息平台,大力发展物流咨询,为华南地区提供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管理服务,建设南方物流信息交换中枢。

大力推进产业基地和物流基地协同发展,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实施产业物流示范工程,发展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服务的专业化物流,促进物流社会化和现代化。

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物流中心。

  2。

金融保险。

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金融产业支持政策体系。

鼓励支持现有驻穗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探索设立新型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

加快建设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等金融核心功能区,引导金融机构集聚发展。

建立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设立广州国际金融数据处理中心,加快广州金融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打造金融市场高端交易平台,依托广州产权交易所建设国家级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积极争取恢复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

探索建立场外交易市场,推动广州高技术产业区成为代办股份转让试点。

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多样化、较完善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构建企业上市“绿色通道”,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形成交易活跃、影响面广、带动力强的证券市场“广州板块”。

鼓励上市公司整合现有资源,做优做强。

积极培育和引进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促进股权投资市场发展,实现产业与金融互动。

大力发展保险业,进一步发挥保险业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

继续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打造广州金融品牌。

以广州列入国家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为契机,大力建设辐射亚太地区的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

深化穗港澳台金融合作,强化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金融创新,积极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3。

商务会展。

积极发展和规范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评估、广告等行业,鼓励发展与高技术企业和高技术成果转化相关的科技中介评估服务机构,发展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深化实施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形成专业化、高水平的商务服务体系。

完善会展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加强与国际展览公司的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品牌展会,大力培育龙头会展企业,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会展,扩大中国(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广州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会展品牌。

加快推动会展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国际商务会展中心。

  4。

总部经济。

坚持引进外源与吸引内源企业总部并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总部并重,立足总部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服务好现有企业总部,着力吸引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总部,努力将本地优势产业的企业培育成为区域性总部。

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投资与决策中心、财务中心、物流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具有总部功能的机构,特别注重引进中央大企业在广州设立具有总部性质的机构,重视引进国内尤其是珠三角民营企业总部。

加强规划引导,优化总部经济空间布局,改善总部经济运行基础条件和专业配套服务,力争把广州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影响全国、辐射泛珠三角的总部经济核心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总部经济之都”。

  5。

信息服务。

积极发展下一代信息传输服务业,加快构建国际先进的枢纽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国家海量数据中心和容灾中心、国际级数据中心和国家高性能计算网络节点,全面拓展基于多网络的信息增值服务业。

突出抓好信息安全与防护、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卫星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理信息等技术的应用,加快推动新型信息通信业务与应用的试验和开发,加快建设超级计算机系统先进计算应用平台、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和面向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平台、三网融合有关业务平台、面向应用的数据挖掘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信用保障平台等,加快确立广州的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地位。

  6。

科技服务。

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服务市场,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向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争取引进国家级科技服务项目。

鼓励和支持专业性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发展,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委托研究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和生产性技术服务。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公共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产业共性技术服务,降低企业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成本。

加快培育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升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孵化功能,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

  7。

文化创意。

紧紧围绕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和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市统筹、多元发展”的原则,以创意为核心、文化为灵魂、科技为支撑、园区为依托、产业化为方向,通过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有效整合各种创意资源,努力营造适宜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企业集团,着力培育引进创意企业总部,重点发展文化、研发、设计、咨询、时尚消费等领域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广州优势的建筑设计和建筑装修,打造创意产业品牌。

充分利用国家级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基地的政策优势,鼓励支持网游动漫企业创新发展,巩固和提升网游动漫产业全国领先地位,进一步扩大网游动漫产品及衍生品的国内外市场份额。

大力发展文化数字内容产业和数字传播产业,将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

积极推动穗港澳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区域“创意之都”和华南文化教育中心。

  8。

服务外包。

以国务院批准我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契机,把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积极承接软件开发、研发设计、网络管理、技术培训等信息技术外包(ITO)和金融结算、财务处理、跨国采购、客户关系管理等商务流程外包(BPO),形成较为完整的国际服务业外包产业链。

积极建设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全面优化服务外包发展环境。

  

(二)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资源集约化、园区生态化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以壮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做强先进制造业高端环节,跨区域延伸产业链条。

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和大基地建设,实现从发展中调整向发展中提高的转变,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

着力提升汽车、现代装备等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发展钢铁、石化等基础工业,提升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全力建设以船用柴油机及辅助机械设备为突破口的世界级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汽车、造船、石化、数控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

  1。

汽车制造。

继续加快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车产业基地和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做强产值超千亿元的特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加快发展以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

利用广州成为汽车出口基地的契机,加快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及出口,发展以汽车电子为核心的关键零部件产业,促进汽车金融、租赁、体育和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建成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汽车生产、研发和出口基地之一,建设国际汽车制造基地。

  2。

船舶、船用中低速柴油机及辅助机械。

在南沙龙穴岛形成年产800万吨的造船能力,努力打造产能千万吨级的世界级大型修造船基地;在番禺大岗建设世界一流的船舶和配套工业园,形成年造机能力1000万马力的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船用低速柴油机曲轴生产基地、大功率船用中速柴油机生产基地、柴油机配套产品生产基地和其他海洋工程配套产品生产基地,努力打造国家级的大型装备产业基地。

  3。

数控机床。

积极发展高档次、多功能数控车床、车削中心、复合加工中心等,加强A/C摆动主轴、高速换刀单元、高速电主轴、数控回转工作台等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创建服务全行业的数控激光中心。

  4。

石油化工。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降低原油加工成本,提高油品品质,满足市场对清洁燃料的需求。

加快发展石化深加工、汽车和电子化学品及其他有原料和市场优势的精细化工产业和产品;积极发展新材料、节能等高技术产品;发展壮大中间学科产品。

  5。

高端钢铁。

大力发展高精冷轧钢板和深加工产业及集装箱板等热轧钢板,改变广东没有大型现代化冷轧钢板生产线和小轿车等高端钢板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形成产品独树一帜的钢铁产业基地。

  6。

重型装备。

开发系列断面掘进机械成套装备,发展地铁车辆、港口机械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建筑机械、垃圾焚烧炉等成套设备。

发展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重型燃气轮机、超临界火电机组、空冷机组、各种发电机励磁装备、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等新型发电设备及其他发电设备生产,推动输变配电开关控制产品向智能化、集成化、小型化、环保型、节能型发展。

  (三)着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加快提升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

力争在若干高技术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新能源、海洋等产业,把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提高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拥有量,推进高技术产业从加工组装向研发设计及品牌服务两极延伸。

着力将广州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集聚力、辐射力的华南科技创新中心,率先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品出口基地。

 1。

电子信息。

落实国家和省振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实施重大专项,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数字家庭、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数控装备、发光二极管(LED)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薄膜电池产业,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强化电子信息支柱产业地位。

着力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加快引进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和集成电路生产线,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打造平板显示和集成电路两大产业集群;发展信息电视、商务电视和娱乐电视,打造以交互式数字电视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家庭产业集群;把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发展机遇,形成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集群;启动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着眼于以LED芯片为核心的整个产业链建设,推动产业聚集,打造LED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RFID产业,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数控装备产业向中高档延伸。

着力发展软件和现代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网游动漫和信息安全等软件产品和服务平台,做大软件外包产业规模。

  2。

生物医药和海洋产业。

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开发和应用为核心,加快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医学材料、医疗设备等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育种、畜禽新型疫苗、海洋生物等生物农业和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制造等生物制造业。

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海洋工程应用等。

  3。

新材料。

重点发展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高性能钢铁及有色金属等材料的制备技术及产品,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壮大产业规模;重点突破高性能PAN碳纤维、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芯片制造的工程化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

  4。

环保和新能源。

着力发展环保技术与装备、环境服务产业等。

重点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和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应用,着力建设分布型能源系统,加大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加大各种新型节能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力度。

  (四)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加快优势传统产业的集聚与转移,实现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进一步扩大,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加快应用科学管理模式、先进适用技术和发展现代经营业态,优化提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旅游服务等传统服务业。

加快信息技术在家电、轻工、建材、纺织、造纸、中药等传统工业中的应用。

运用工业化手段和产业化经营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蔬菜、花卉、水果、水产、农林牧渔服务业、观光休闲农业、种子种苗等向产业高端的新兴都市农业发展。

  1。

商贸旅游。

推进商贸业由传统业态向现代业态转变,鼓励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网上经营等新业态发展,大力建设现代展贸中心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运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提升发展农村商贸业。

高起点、高标准、组团式开发旅游片区,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区域合作和企业合作,巩固商务旅游,提升发展文化、购物、美食、生态等多种类型旅游,开发以都市休闲、城郊观光和乡村特色体验为主、具有岭南气息的旅游产品。

  2。

重点工业名牌产品产业。

(1)钢琴。

加强研发,运用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强竞争力,打造世界上最大的钢琴制造基地。

(2)体育器材。

适应全民健身运动和市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品牌体育用品为龙头,加强上下游产业环节的配套与完善,加快形成颇具特色的广州体育器材产业。

(3)智能家电。

加强传统家电系列产品的更新换代与高端化工作,支持企业开发功能集中、智能、节能、节水和环保的新式家电,支持企业重振广州“粤家电”品牌产业。

(4)食品饮料。

加强技术开发,应用新材料,健全监测与监控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应用各项信息技术改善销售方式和渠道,依靠“广式食品”的传统美誉,做强做大“广式腊味”、“广式月饼”,更好地体现岭南美食文化。

(5)服装。

加大服装设计与材料研发力度,开发高端产品,占领高端市场和特色客户,重新焕发“岭南衣”的新竞争优势。

  3。

造纸印刷。

通过环保搬迁、园区集聚和技术升级,提高造纸工艺技术水平,开发各类高档新闻纸和高档文化用纸。

进一步发展广州特色的高档印刷业,打造印刷时尚之都。

  4。

都市农业。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拓展外向型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全程监控。

(1)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建设都市型农业示范区。

加大重点蔬菜基地建设力度,调整优化近郊蔬菜种植结构,推进蔬菜基地向中远郊转移,形成合理的蔬菜基地分工与布局;建好20个蔬菜专业村、10大蔬菜生产基地。

优化品种结构,培育一批优势产品、特色品牌和果品保鲜加工企业,促进水果产业化经营。

因地制宜发展20个以岭南特色小水果和亚热带水果为主的专业村,促进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