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819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5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9页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二)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

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拼一拼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

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

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为什么?

2.提问:

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

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

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

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板书设计:

拼一拼

对边相等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

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

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

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课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 十几减9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

15—9=

    提问:

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

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9=)

   

(2)得多少?

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

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三课时  十几减8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

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

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

(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

该怎样列式?

(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四课时  十几减7、6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

(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

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

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五课时  十几减8、7、6练习课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

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

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

5。

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

“5,5,你的朋友在哪里?

”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

“5的朋友在这里。

”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

“我们算得对吗?

”全班学生齐答:

“对、对、对。

”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六课时  十几减5、4、3、2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七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

(一)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八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

(二)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

(一)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

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

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

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

”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

(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

(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

这里有几个条件?

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

(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13-917-8

12-56+1312+4

2.比多少。

 

比比

教师:

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

指名读题。

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

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

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

哪一行摆得多?

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

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

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

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

(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

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

12-7=4(朵)

口答: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

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十一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

(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

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3第5、7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十二课时  整理和复习

(一)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