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066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电磁感应教案.docx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电磁感应教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电磁感应教案

一、电磁感应现象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以上表述是充分必要条件。

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

这个表述是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的。

在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用它判定比较方便。

2.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

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是:

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无论电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变化了,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产生。

这好比一个电源:

不论外电路是否闭合,电动势总是存在的。

若外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就会有电流。

3.磁通量和磁通量变化

如果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其面积为S,则定义B与S的乘积为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即Φ=BS。

Φ是标量,但是有方向(只分进、出该面两种方向)。

单位为韦伯,符号为Wb。

1Wb=1Tm2=1Vs=1kgm2/(As2)。

可以认为磁通量就是穿过某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在匀强磁场的磁感线垂直于平面的情况下,B=Φ/S,所以磁感应强度又叫磁通密度。

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与平面S的夹角为α时,磁通量Φ=BSsinα(α是B与S的夹角)。

磁通量的变化ΔΦ=Φ2-Φ1有多种形式,主要有:

①S、α不变,B改变,这时ΔΦ=ΔBSsinα

②B、α不变,S改变,这时ΔΦ=ΔSBsinα

③B、S不变,α改变,这时ΔΦ=BS(sinα2-sinα1)

若B、S、α中有两个或三个同时变化时,就只能分别计算Φ1、Φ2,再求Φ2-Φ1了。

磁通量是有方向的。

当初、末状态的磁通量方向相反时,计算磁通量变化时应将初、末状态磁通量的大小相加。

例1.如图所示,矩形线圈沿a→b→c在条形磁铁附近移动,试判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如何变化?

如果线圈M沿条形磁铁从N极附近向右移动到S极附近,穿过该线圈的磁通量如何变化?

解:

⑴在磁铁右端轴线附近由上到下移动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由方向向下减小到零,再变为方向向上增大。

⑵线圈M沿条形磁铁轴线向右移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先增大再减小。

例2.如图所示,环形导线a中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a环外有两个同心导线圈b、c,与环形导线a在同一平面内。

穿过线圈b、c的磁通量各是什么方向?

穿过哪个线圈的磁通量更大?

解:

b、c线圈所围面积内的磁通量有向里的也有向外的,但向里的更多,所以总磁通量都是向里的。

由于穿过b、c线圈向里的磁通量相同而穿过b线圈向外的磁通量比穿过c线圈的少,所以穿过b线圈的总磁通量更大。

二、感应电流的方向

1.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解决的是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

它关系到两个磁场:

感应电流的磁场(新产生的磁场)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原来就有的磁场)。

前者和后者的关系不是“同向”或“反向”的简单关系,而是前者“阻碍”后者“变化”的关系。

在应用楞次定律时一定要注意:

“阻碍”不等于“反向”;“阻碍”不是“阻止”。

楞次定律的应用应该严格按以下四步进行:

⑴确定原磁场方向;⑵判定原磁场如何变化(增大还是减小);⑶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增反减同);⑷根据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如果感应电流是由相对运动引起的,那么感应电流引起的结果一定是“阻碍相对运动”的。

楞次定律的这个结论与能量守恒定律是一致的:

既然有感应电流产生,就有其它能转化为电能。

又由于感应电流是由相对运动引起的,该过程必然有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即机械能减少,磁场力对物体做负功,是阻力,表现出的现象就是“阻碍”相对运动。

如果感应电流是由自身电流变化引起的,那么感应电流引起的结果一定是“阻碍自身电流变化”的,就是自感现象。

自感现象的应用和防止举例。

应用:

日光灯。

要求掌握日光灯电路图,了解其原理。

镇流器的作用:

①启动时由于启动器自动断路形成瞬时高压,和电源电压叠加后加在灯管两端,使汞蒸气电离而导电;②正常工作时与灯管串联分压。

启动器的作用:

接通电路后会自动断电,使镇流器产生自感电动势。

防止:

定值电阻的双线绕法。

两个线圈的电流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产生的磁场也必然等大反向,因此穿过线圈的总磁通量始终为零。

2.右手定则。

对一部分导线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这时,用右手定则更方便一些。

例3.如图所示,有两个同心导体圆环。

内环中通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外环中原来无电流。

当内环中电流逐渐增大时,外环中有无感应电流?

方向如何?

解:

由于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内环内部向里的磁感线条数和内环外部向外的所有磁感线条数相等,所以外环所围面积内(这里指包括内环圆面积在内的总面积,而不只是环形区域的面积)的总磁通向里、增大,所以外环中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为向外,由安培定则,外环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

例4.如图所示,用丝线将一个闭合金属环悬于O点,虚线左边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而右边没有磁场。

金属环的摆动会很快停下来。

试解释这一现象。

若整个空间都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会有这种现象吗?

解:

只有左边有匀强磁场,金属环在穿越磁场边界时(无论是进入还是穿出),由于磁通量发生变化,环内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将会阻碍相对运动,所以摆动会很快停下来,这就是电磁阻尼现象。

若左边匀强磁场方向改为竖直向下,穿过金属环的磁通量始终为零,无感应电流,不会阻碍相对运动,摆动就不会很快停下来。

例5.如图所示,a、b灯分别标有“36V40W”和“36V25W”,闭合电键,调节R,使a、b都正常发光。

这时断开电键后重做实验:

电键闭合后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稳定后那只灯较亮?

再断开电键,又将看到什么现象?

解:

重新闭合瞬间,由于电感线圈对电流增大的阻碍作用,a将慢慢亮起来,而b立即变亮。

这时L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大电阻;稳定后两灯都正常发光,a的额定功率大,所以较亮。

这时L的作用相当于一只普通的电阻(就是该线圈的内阻);断开瞬间,由于电感线圈对电流减小的阻碍作用,通过a的电流将逐渐减小,a渐渐变暗到熄灭,而abRL组成同一个闭合回路,所以b灯也将逐渐变暗到熄灭,而且开始还会闪亮一下(因为原来有Ia>Ib),并且通过b的电流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

这时L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电源。

(若将a灯的额定功率小于b灯,则断开电键后b灯不会出现“闪亮”现象。

设电键是在t=t0时刻断开的,则灯a、b的电流图象如右图所示(以向左的电流为正。

三、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即

,在国际单位制中k=1,所以有

对于n匝线圈有

(平均值)

在导线垂直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情况下,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推导出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表达式是:

E=BLv。

当v∥B时无感应电动势产生。

要区分电动势和路端电压。

只有当外电路断开时,电源的路端电压才等于电动势。

例6.将均匀电阻丝做成的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圈abcd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向右以速度v匀速拉出过程中,正方形各边的电压分别是多大?

解:

仅ab边上有感应电动势E=Blv,ab边相当于电源,另3边相当于外电路。

ab边两端的电压为3Blv/4,另3边每边两端的电压均为Blv/4。

例7.如图所示,长L1宽L2的矩形线圈电阻为R,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边缘,线圈与磁感线垂直。

求:

将线圈以向右的速度v匀速拉出磁场的过程中,⑴拉力的大小F;⑵拉力的功率P;⑶拉力做的功W;⑷线圈中产生的电热Q;⑸通过线圈某一截面的电荷量q。

解:

这是一道基本练习题,要注意计算中所用的边长是L1还是L2,再归纳一下这些物理量与速度v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

;⑶

;⑷

;⑸

与v无关

特别要注意电热Q和电荷q的区别,其中

与速度无关!

例8.如图所示,U形导线框固定在水平面上,右端放有质量为m的金属棒ab,ab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它们围成的矩形边长分别为L1、L2,回路的总电阻为R。

从t=0时刻起,在竖直向上方向加一个随时间均匀变化的匀强磁场B=kt,(k>0)那么在t为多大时,金属棒开始移动?

解:

=kL1L2可知,回路中感应电动势是恒定的,电流大小也是恒定的,但由于安培力F=BIL∝B=kt∝t,所以安培力将随时间而增大。

当安培力增大到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ab将开始向左移动。

这时有:

例9.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U形导轨宽为L,上端串有电阻R(其余导体部分的电阻都忽略不计)。

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金属棒ab的质量为m,与导轨接触良好,不计摩擦。

从静止释放后ab保持水平而下滑。

试求ab下滑的最大速度vm

解:

释放瞬间ab只受重力,开始向下加速运动。

随着速度的增大,感应电动势E、感应电流I、安培力F都随之增大,加速度随之减小。

当F增大到F=mg时,加速度变为零,这时ab达到最大速度。

,可得

要注意该过程中的功能关系:

重力做功的过程是重力势能向动能和电能转化的过程;安培力做功的过程是机械能向电能转化的过程;合外力(重力和安培力)做功的过程是动能增加的过程;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向内能转化的过程。

达到稳定速度后,重力势能的减小全部转化为电能,电流做功又使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这时重力的功率等于电功率也等于热功率。

进一步讨论:

如果在该图上端电阻的右边串联接一只电键,让ab下落一段距离后再闭合电键,那么闭合电键后ab的运动情况又将如何?

(无论何时闭合电键,ab可能先加速后匀速,也可能先减速后匀速,还可能闭合电键后就开始匀速运动,但最终稳定后的速度总是一样的)。

2.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⑴转动轴与磁感线平行。

如图,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长L的金属棒Oa以O为轴在该平面内以角速度ω逆时针匀速转动。

求金属棒中的感应电动势。

在应用感应电动势的公式时,必须注意其中的速度v应该指导线上各点的平均速度,在本题中应该是金属棒中点的速度,因此有

⑵线圈的转动轴与磁感线垂直。

矩形线圈的长、宽分别为L1、L2,所围面积为S,向右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线圈绕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

在图示位置,线圈的ab、cd两边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加得E=BSω。

如果线圈由n匝导线绕制而成,则E=nBSω。

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e=nBSωcosωt。

该结论与线圈的形状和转动轴的具体位置无关(但是轴必须与B垂直)。

实际上,这就是交流发电机发出的交变电流的瞬时电动势公式。

四、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

1.电磁感应和恒定电流知识结合

例10.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制成长方形导线框abcd(ad>ab),处于匀强磁场中。

同种材料同样规格的金属丝MN可与导线框保持良好的接触并做无摩擦滑动。

当MN在外力作用下从导线框左端向右匀速运动移动到右端的过程中,导线框消耗的电功率的变化情况是

A.始终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增大减小,再增大再减小

解:

MN相当于电源,金属导线框是外电路。

当MN在左右两端时,外电路总电阻R1最小,且小于电源内阻r;MN在中央位置时,外电路总电阻R2最大,且大于内阻r。

由电源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可知:

当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本题当MN从导线框左端移动到右端的过程中,外电阻先从R1(小于r)增加到R2(大于r),输出功率先增大再减小;接着外电阻又从R2(大于r)减小到R1(小于r),输出功率又是先增大再减小。

因此选D。

2.电磁感应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结合

例11.如右图所示,闭合导体线框abcd从高处自由下落一段定距离后,进入一个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中,磁场宽度h大于线圈宽度l。

从bc边开始进入磁场到ad边即将进入磁场的这段时间里,下面表示该过程中线框里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图象中,一定错误的是 

A.B.C.D.

解:

bc进入磁场ad未进入磁场时,电流

,如果刚进入时安培力小于重力,将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向下:

,随着速度的增大,加速度将减小,A可能B不可能;如果bc刚进入时安培力等于重力,将做匀速运动,D可能;如果bc刚进入时安培力大于重力,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将向上:

,随着速度的减小,加速度将减小,加速度减到零后,做匀速运动,C可能。

因此一定错误的是B。

3.电磁感应和动量知识结合

例12.如图所示,矩形线圈以一定初速度沿直线水平向右穿过一个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区,矩形线圈的一组对边跟磁场边界平行。

只考虑磁场对线圈的作用力。

线圈进入磁场前的速度是v1,线圈完全处于磁场中时的速度是v2,线圈完全穿出磁场后的速度是v3。

比较线圈进入磁场和穿出磁场这两个过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这两个过程中线圈的动量变化相同

B.进入磁场过程线圈的动量变化较大

C.这两个过程中线圈的动能变化相同

D.进入磁场过程线圈的动能变化较小

解:

进入和穿出过程通过线圈的电量

是相同的,因此磁场对线圈的安培力的冲量Ft=BLIt=BLq是相同的;根据动量定理,线圈的动量变化是相同的;动能变化由安培力做功W=FL量度,进入时速度大,安培力F大,而L相同,因此进入过程动能变化大。

选A。

4.电磁感应和能量守恒知识结合

只要有感应电流产生,电磁感应现象中总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电磁感应的题目往往与能量守恒的知识相结合。

这种综合是很重要的。

要有意识地用能量守恒的思想研究综合问题。

例13.如图,矩形线圈abcd质量为m,宽为D,在竖直平面内由静止自由下落。

其下方有如图方向的匀强磁场,磁场上下边界水平,宽也为D,ab边刚进入磁场就开始做匀速运动,那么在线圈穿越磁场的全过程产生多少电热?

解:

ab刚进入磁场就做匀速运动,说明安培力与重力刚好平衡,由于线圈和磁场宽度相同,进入后立即穿出,因此穿出过程安培力与重力仍平衡,即线圈穿越磁场过程始终是匀速的,在下落2d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电能,电能又全部转化为电热,所以产生电热Q=2mgD。

例14.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有平行导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同种合金做的导体棒ab、cd横截面积之比为2∶1,长度和导轨的宽均为L,ab的质量为m,电阻为r,开始时ab、cd都垂直于导轨静止,不计摩擦。

给ab一个向左的瞬时冲量I,在以后的运动中,cd的最大速度vm、最大加速度am、产生的电热Q各是多少?

解:

给ab冲量后,ab获得速度向左运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cd受安培力作用而加速,ab受安培力而减速;当两者速度相等时,都开始做匀速运动。

所以开始时cd的加速度最大,最终cd的速度最大。

全过程系统动能的损失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内能。

由于ab、cd横截面积之比为2∶1,所以电阻之比为1∶2,根据Q=I2Rt∝R,所以cd上产生的电热应该是回路中产生的全部电热的2/3。

根据已知ab的初速度v1=I/m,

,解得

系统动量守恒,mv1=

,最后的共同速度为vm=2I/3m,系统动能损失为ΔEk=

I2/6m,Q总=ΔEk=I2/6m,其中cd上产生电热Q=I2/9m

例15.如图所示,固定的水平光滑金属导轨,间距为L,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处在方向竖直、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的导体棒与固定弹簧相连,放在导轨上,导轨与导体棒的电阻均可忽略。

初始时刻,弹簧恰处于自然长度,导体棒具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

在沿导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

⑴求初始时刻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

⑵若导体棒从初始时刻到速度第一次为零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则这一过程中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W1和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1分别为多少?

⑶导体棒往复运动,最终将静止于何处?

从导体棒开始运动直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为多少?

解:

⑴初始时刻感应电动势大小为E=BLv0,感应电流为

,而安培力F=BLI,因此得

,方向向左。

⑵第一次向右运动阶段,由能量守恒,减小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电能,电能又转化为焦耳热,因此W1=Q1=

⑶最终导体棒动能将为零,感应电流也是零,因此弹簧弹力一定是零,静止在初始位置。

全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全部初动能都转化为焦耳热,因此Q=

例16.如图所示,水平的平行虚线间距为d=50cm,其间有B=1.0T的匀强磁场。

一个正方形线圈边长为l=10cm,线圈质量m=100g,电阻为R=0.020Ω。

开始时,线圈的下边缘到磁场上边缘的距离为h=80cm。

将线圈由静止释放,其下边缘刚进入磁场和刚穿出磁场时的速度相等。

取g=10m/s2,求:

⑴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电热Q。

⑵线圈下边缘穿越磁场过程中的最小速度v。

⑶线圈下边缘穿越磁场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小值a。

解:

⑴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电热Q就是线圈从图中2位置到4位置产生的电热,而2、4位置动能相同,由能量守恒Q=mgd=0.50J

⑵3位置时线圈速度一定最小,而3到4线圈是自由落体运动因此有v02-v2=2g(d-l),得v=2

m/s。

⑶2到3是减速过程,因此安培力

减小,由F-mg=ma知,加速度减小,到3位置时加速度最小,a=4.1m/s2

例17.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高速低耗的新型交通工具。

它的驱动系统简化为如下模型,固定在列车下端的动力绕组可视为一个矩形纯电阻金属框,电阻为R,金属框置于xOy平面内,长边MN长为l平行于y轴,宽为d的NP边平行于x轴,如图1所示。

列车轨道沿Ox方向,轨道区域内存在垂直于金属框平面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沿Ox方向按正弦规律分布,其空间周期为λ,最大值为B0,如图2所示,金属框同一长边上各处的磁感应强度相同,整个磁场以速度v0沿Ox方向匀速平移。

设在短暂时间内,MN、PQ边所在位置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忽略,并忽略一切阻力。

列车在驱动系统作用下沿Ox方向加速行驶,某时刻速度为v(v

⑴简要叙述列车运行中获得驱动力的原理;⑵为使列车获得最大驱动力,写出MN、PQ边应处于磁场中的什么位置及λ与d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⑶计算在满足第⑵问的条件下列车速度为v时驱动力的大小。

解:

⑴由于列车速度与磁场平移速度不同,导致穿过金属框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由于电磁感应,金属框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在磁场中受的安培力即为驱动力。

⑵MN、PQ应位于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同为最大值且反向的位置,因此d应为λ/2的奇数倍,即

(k=1,2,3,……)

⑶此时回路总电动势为E=2B0l(v0-v),电流为I=E/R,MN、PQ每条边受的安培力为F=B0Il,金属框受到的总驱动力为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