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095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文化为族群认同的纽带,而不是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认同纽带。

这一本质特征远在统一的秦朝形成前就已定型。

以文化为族群认同标志的文化基因,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传承具有决定性的建构作用。

文化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接受的,以文化作为维系族群的纽带,既为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使“统一”成为华夏族群的本能驱动——自有周一代,“统一”就是中华世界唯一的理想形态,也是最终形态。

②除了以文化为族群纽带,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形成甚早、延续至今的文化基因,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向心”与延续,那就是建立在儒家话语之上的对“温柔敦厚”的追求。

“温柔敦厚”,语出《礼记》,其指的决不仅是人的性格或态度,还是个人对于大道的追求,对民众、家国、集体的深厚感情和悲悯,或者可称为“集体性考量”“整体性思维”等等。

在四海升平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与邻为善、乐于助人;在天灾人祸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为了他人、家国可以慨然赴死。

“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依然可追溯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时期——先秦时期的文献典籍中。

华夏传统中一些鲜明的文化特质,如好仁、不武、中庸等等,甚至诗歌的声韵对偶、楷书的端正庄严等艺术倾向,无不生发于“温柔敦厚”。

③是什么塑造了华夏历史的这种文化基因?

我以为,文化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从文化中找寻答案。

④文化是可以被引导和塑造的。

中国从汉代起尊崇儒家学说,唐宋时期的政治家又以非凡的政治智慧设立并发展了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使儒家的精神追求、文化倾向与普通大众的人生之间形成了无法脱钩的紧密联结,从科举制开始,儒家文化开始突破社会的上层,渗透至社会的每个阶层。

文化具有可引导性、可塑造性,那么,如何讲述历史、讲述历史的源头就是塑造文化的重要手段。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帝王的封禅巡守,以及几乎持续整个封建王朝时期的尊孔祭孔,其实都是维系族群历史记忆、保持文化基因传承的外在形式。

西方人“言必称希腊”,不断地讲述希腊文明如何恢宏,也正是欧洲人塑造近代欧洲文明“合法性”的历史叙事。

而回顾自身,辉煌多样的文明形式、自源头时期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心态、“温柔敦厚”的价值追求,是我们的文化在伊始时期就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换句话说,中国历史的文化基因从根上来说是健康的、有活力的。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如不用心维护和引导,基因也可能发生变异。

放之于当下,如何讲述历史,如何追溯历史记忆,正是维持文化基因健康持续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王学典《江山胜迹,我辈登临——谈中国历史传承中的文化基因》)

材料二

①汤恩比说:

“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

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②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产生于金石并用时代,历经夏、商、西周的连续发展,到春秋时期进入生产力发展史上的铁器时代。

同期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都没有走出青铜时代就消亡了。

中国古文明在青铜时代没有为外部力量或内部因素所中断。

③中华文明在经过春秋、战国之后,继续向比周朝更发达的秦汉时代挺进。

过了近600年,到公元四、五世纪,中原地区也发生了民族迁移,还出现过若干少数民族的政权。

但这些都属于常见的朝代更迭,没有产生本质变化。

中华文明继续前行。

④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

中华文明的传统又在隋唐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与丰富。

以后虽有元和清两代少数民族成为全国最高统治者,但这些皇朝都在中华文明体系下行政理事。

中华文明一直没有中断。

⑤从世界历史上看,两河流域与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走出野蛮、走进文明的地区。

这里的居民创造了人类早期的辉煌,发明了文字,积累了丰富的文献,办教育,兴文化,但就是没有产生史学。

古代的印度虽然拥有灿烂的诗篇,也有远古的法典,有宗教,但没有史学。

在古代,只有古希腊和中国不但创造了历史,而且创造了与历史有密切关系的史学。

但古希腊的史学主要是当代史,古希腊人没有形成数代史家连续按时叙史的传统。

⑥古代中国是史学大国,也是史学强国。

政治文明的连续性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而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又为中国史学的连续性提供了丰厚的内容。

从甲骨卜辞到金器铭刻,从《尚书》《春秋》到由历代史家编撰的文化长城——《二十四史》,都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最好见证。

⑦中国历史资源之丰富,史事记载之连续,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感到惊讶。

他在《历史哲学》中曾这样写道:

“中国人具有最准确的国史……中国凡是有所措施,都预备给历史上登载个仔细明白”,“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

⑧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所产生的标志性成果。

汉字的整个发展过程清晰连贯,没有发生过断裂。

圣哲的经典通过汉字滋养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文明延绵发展,始终充满活力。

(摘编自杨其乐《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开放性特质——基于中外文明比较的视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基于大一统国家形成的需求,中华民族在秦朝之前便由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种族认同纽带转为以文化为种族认同纽带。

B.作为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文化基因,“温柔敦厚”生发出了中华传统的文化特质,而且还对艺术倾向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中国历史的文化基因从根上是健康而有活力的,这是因为“温柔敦厚”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文明的向心与延续提供了保证。

D.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从世界范围来看,也只有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着长期延续发展,一直没有中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思想中“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从个人性情到家国情怀,呈现出乐善共荣、献身共济特征。

B.汉代起尊崇的儒家学说,随着科举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而与社会各阶层紧密联结,体现了文化的可引导性与可塑造性。

C.少数民族掌握最高政权并未造成中华文明中断,表明文化基因可以突破种族、血缘或地域限制,保持文明本质的稳定。

D.材料二通过将中华文明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等进行比较,揭示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开放性特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温柔敦厚”文化特征的一项是(3分)

A.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于谦《咏煤炭》)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简要梳理材料一第④段的行文思路。

(4分)

5.中华文明传承至今而没有中断的原因有哪些?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

提示:

《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

娜拉照我现在的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拉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以后——也许有。

海尔茂要我跟你分手!

不,娜拉,不行!

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拉(走进右边屋子)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

(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

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娜拉,娜拉,现在别走。

明天再走。

娜拉(穿外套)我不能再在陌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

娜拉(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

(围披肩)托伐,再见。

我不去看孩子了。

我知道现在照管他们的人比我强得多。

照我现在这样子,我对他们一点儿用处都没有。

海尔茂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拉那就难说了。

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拉托伐,我告诉你。

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她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

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

你不受我约束,我也不受你约束。

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

拿去,这是你的戒指。

把我的也还我。

海尔茂连戒指都要还?

娜拉要还。

海尔茂拿去。

娜拉好。

现在事情完了。

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

家里的事,佣人都知道——她们比我更熟悉。

明天我动身之后,克里斯蒂纳会来给我收拾我从家里带来的东西。

我会叫她把东西寄给我。

海尔茂完了!

完了!

娜拉,你永远都不会想我了吧?

娜拉喔,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拉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拉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拉不必,我不接受陌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娜拉,难道我永远都只是个陌生人?

娜拉(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拉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喔,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可是我信。

你说下去!

咱们俩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拉改变到咱们俩在一起过日子真正像夫妻。

再见。

(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

娜拉!

(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

她走了。

(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

奇迹中的奇迹——

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

——剧终

链接:

(前情回放)

娜拉我马上就走。

克里斯蒂纳一定会留我过夜。

海尔茂你疯了!

我不让你走!

你不许走!

娜拉你不许我走也没用。

我只带自己的东西。

你的东西我一件都不要,现在不要,以后也不要。

海尔茂你怎么疯到这步田地!

娜拉明天我要回家去——回到从前的老家去。

在那儿找点事情做也许不大难。

海尔茂喔,象你这么没经验——

娜拉我会努力去吸取。

文本二

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

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

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鲁迅《娜拉出走后》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泥娃娃”指娜拉,“陌生人”指海尔茂,娜拉认为,在丈夫眼中她没有独立人格、自由和沟通,得不到尊重,丈夫就像陌生人。

B.娜拉出走坚决,她不去看孩子、解除丈夫义务、归还婚戒、搁下钥匙、让人收拾东西、拒绝丈夫给她写信与帮助,最后摔门而去。

C.“奇迹中的奇迹”指娜拉夫妇共同期盼的结果,即:

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婚姻美好,建立起真正夫妻关系。

D.在舞台上呈现的是娜拉与丈夫的日常生活,二人的矛盾冲突反映的是当时社会重要问题,因此《玩偶之家》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7.下列对本文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等舞台说明表示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中,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表明出走决心坚定。

B.“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这句台词,表现了娜拉对丈夫、对孩子、对家的爱与留恋,又显示其两难心理。

C.文本画线部分,通过动作、心理、语言的描写,刻画了海尔茂对妻子出走的痛苦、绝望、失落,同时又对娜拉回归心存幻想。

D.《玩偶之家》剧情几次“突转”,而娜拉愤然离家出走,则是更大的“突转”,剧情高潮叠起,波澜起伏,能紧紧地抓住读者。

8.“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肖伯纳的评论是:

“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

”请谈谈你对这个结尾的理解和看法。

(4分)

9.文本二鲁迅对娜拉出走后所推想的结局,你认可吗?

请阐述理由。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

律曰: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久之,单于使(李)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

“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

“自分已死久矣!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嗟呼,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B.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廪食,廪,米仓;廪食,文中指匈奴官府供给的粮食。

B.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秦汉后特指皇帝所乘的车。

C.春秋,常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也指年纪,“春秋高”意思为年纪老。

D.《汉书》,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武逐渐伤愈,单于就派使者告知苏武,想借审处虞常的机会迫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使张胜吓破了胆,在卫律威逼之下,张胜贪生请降。

B.卫律对苏武软硬兼施,威逼不成,又以自己投降匈奴后,单于赐他官爵,享尽荣华富贵的亲身经历劝说苏武;苏武却毫不动摇,怒斥卫律。

C.单于越发想要苏武投降,先是把他囚禁在大地窖中,不给吃喝,几日不死;又把他遣送到荒无人烟的北海放羊,说等羊群下崽才放他归汉。

D.汉朝降将李陵被单于派到北海,为苏武置酒设乐,并摆明利害,推心置腹地劝降,结果与苏武连饮数日,但始终不能动摇苏武对汉朝廷的忠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4分)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4分)

14.选文中李陵劝降苏武的理由有哪些?

请简要说明。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云收雨歇,天色向晚,诗人登快阁依栏游赏之景。

B.接下来,诗人用树、山、天、江、月意象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

C.颈联用典,由写景到抒情,感慨知音难觅,唯美酒相伴,聊以解烦忧。

D.诗人期望坐上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结成同盟,乘风破浪面对现实。

16.这首诗被誉为“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谊《过秦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陈涉起义受到天下人拥戴的情形。

(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虚写扬州城昔日街道的繁华,实写现在的凄凉情形,对比强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京剧表演艺术的虚拟性也体现在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上。

演员能够在

的舞台上,运用歌唱和动作来展示一幅幅活动的画面。

在京剧舞台上,一个圆场,也许就表示走出百里之遥;几声更鼓,在短暂的时间内则已是夜尽天明。

这种时空的灵活性,使得舞台的局限性巧妙地转化为艺术的广阔性。

为了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则往往打破舞台条件的,而采取写意的手法来表现规定情境。

如骑马,舞台上并没有马。

演员并不真的骑马,而是由演员拿一根马鞭,由圆场、转身、挥鞭、勒马等一系列动作来表现他策马疾行。

京剧舞台上的布景很简单,往往只有一桌二椅。

这张桌子,可以是一张桌子,(),上有演员站着四处眺望,就成了城楼。

环境就在演员身上,随着演员的表演,环境就在观众眼前地呈现出来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空无一物图景约束活灵活现

B.空无一物场景制约惟妙惟肖

C.空洞无物场景约束惟妙惟肖

D.空洞无物图景制约活灵活现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上有演员支着一只胳膊睡觉,就成了一张床

B.但演员上去支着一只胳膊睡觉,就成了一张床

C.但有支着一只胳膊睡觉的演员,就表明是一张床

D.但上有演员支着一只胳膊睡觉,就表明是一张床

20.下面是鲁迅《阿Q正传》中的一段文字的原稿及其修改稿,简析画线处修改后产生的效果。

(3分)

原稿:

天色将黑,阿Q睡眼朦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钱,在柜上一扔,说:

“现钱!

打酒来。

修改稿:

天色将黑,阿Q睡眼朦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

“现钱!

打酒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销量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450万辆,占全球50%以上。

然而,在买与不买的选择中,续航难题还是难倒了不少人。

①,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充电桩建设的不断提速,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问题得到局部缓解,目前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已超过130万个。

不过,私人充电桩安装率偏低,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高,充电桩的使用体验也不佳。

既要“装得上”,②,充电模式改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③,换电模式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只不过,由于换电站建站成本不菲、维护成本太高,再加上电池型号不统一、不兼容等因素,推广普及换电模式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分)

22.请分别用一个转折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

每句不超过3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自己之歌(节选)

(美)惠特曼

我相信一片草叶所需费的工程不会少于星星,

一只蚂蚁、一粒沙和一个鹪鹩的卵都是同样地完美,

雨蛙也是造物者的一种精工的制作,

藤蔓四延的黑莓可以装饰天堂里的华屋。

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可以使所有的机器都显得渺小可怜!

母牛低头啮草的样子超越了任何的石像,

一个小鼠的神奇足够使千千万万的异教徒吃惊。

惠特曼这首诗作《自己之歌》,今天读来,仍给我们很多启发,读了上述节选的部分引发了怎样的思考,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D(A项,“基于大一统国家形成的需求,中华民族在秦朝之前便由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种族认同纽带转为以文化为种族认同纽带”错误。

从原文“中华民族自古以文化为族群认同的纽带,而不是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认同纽带。

这一本质特征远在统一的秦朝形成前就已定型”来看,“由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种族认同纽带转为以文化为种族认同纽带”于文无据;且“基于大一统国家形成的需求”,属于强加因果,原文的表述是“以文化作为维系族群的纽带,既为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项,“对艺术倾向产生了决定性影响”错误。

从原文“华夏传统中一些鲜明的文化特质,如好仁、不武、中庸等等,甚至诗歌的声韵对偶、楷书的端正庄严等艺术倾向,无不生发于‘温柔敦厚’”来看,选项以偏概全,言过其实。

C项,“这是因为‘温柔敦厚’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文明的向心与延续提供了保证”错误。

不只是“温柔敦厚”,还有“辉煌多样的文明形式”以及“自源头时期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心态”等原因。

2.D(“揭示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开放性特质”错误。

由原文“中国古文明在青铜时代没有为外部力量或内部因素所中断”“中国历史资源之丰富,史事记载之连续,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感到惊讶”等来看,没有揭示“开放性特质”。

3.C(由材料一“其指的决不仅是人的性格或态度,还是个人对于大道的追求,对民众、家国、集体的深厚感情和悲悯,或者可称为‘集体性考量’‘整体性思维’等等。

在四海升平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与邻为善、乐于助人;在天灾人祸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为了他人、家国可以慨然赴死”可知“温柔敦厚”的文化特征。

C项“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二句,看似在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蕴含的却是深深的失望与愤慨。

诗人说,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因为好景不常在,人生多苦难,既然有幸遇上得意之时,何不把握当前,且醉且乐,不要让这金杯空对着明月。

不符合“温柔敦厚”文化特征。

4.首先点明文化是可以被引导和塑造的,继而阐明引导和塑造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如何讲述历史及其源头,进而从反面指明再健康、再有活力的文化如不用心维护和引导也会发生变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