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162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docx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

探究山西在抗日中的重要作用

负责人姓名及学号杨磊************汪启源************

成员姓名及学号

杨颖杰201120020124(找图片)

马少伟201120020113(实践调查)

贾桂喜201120020106(实践调查)

博屹楠201120020101(实践调查)

班级信息管理112001

实践时间:

2012年3月

实践地点:

太原科技大学及其周围

实践目的:

山西抗日战争史

报告内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践地

  当历史进入1936年5月,中国共产党纠正了党内存在的严重关门主义倾向,改变了对阎锡山等地方实力派的策略方针,由原来的军事战略进攻转化为政治战略进攻。

毛泽东数次致函阎锡山磋商共赴国难、团结抗战之大业,刘少奇主持领导的中共北方局通过各种关系,利用多种渠道争取阎锡山。

8月,薄一波在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受阎锡山的邀请到达太原积极做争取阎锡山抗日的工作。

10月,薄一波与北方局派到山西的杨献珍、董天知、韩钧、周仲英组成中共山西公开工委,在太原专做公开、合法的工作。

10月22日,毛泽东致信刘少奇指出,“北方统一战线非常要紧”,“晋绥应放在第一位”。

之后,北方局通过华北联络局系统,委托朱蕴山到太原同阎锡山会谈,并达成取消山西以反共为宗旨的组织、取消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封锁、组织抗日民众团体、发动民众开展抗日运动等共同意见。

薄一波等共产党人以抗日活动家的身份,在阎锡山的官办机关和团体担任领导职务,秘密接受中共北方局的领导,戴“山西帽子”,说“山西话”,实行共产党的抗日路线和主张,取得了巨大胜利。

毛泽东赞其为“我们党统一战线政策的一个成功的例证”。

薄一波同志(最右)

  这种成功体现在对牺盟会的接办和改组上。

1936年9月18日,牺盟会在太原成立,阎锡山自任会长。

薄一波到太原后接办牺盟会,成立了新的牺盟会领导机构,新领导成员7名常委中有6人为中共秘密党员,使之成为共产党实际领导的、与阎锡山合作的抗日救亡组织。

为不断开辟新的工作阵地,1937年4月,成立了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此后又建立了区一级分会和兵工厂工作委员会、铁路工作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等。

牺盟会总部在太原期间,开办国民军官教导团、军政训练班和民训干部团,并派出村政协助员和牺盟特派员深入县乡开展工作。

以太原为中心,辐射四面八方,使抗日救国的革命洪流席卷整个三晋大地。

“七七事变”前,太原城内牺盟会员就发展到五万余人,全省发展会员60万人,为实行抗战准备了群众基础。

“七七事变”后,牺盟会在太原召开全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又成立并吸收包括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各种各样的救亡团体为团体会员,工、农、兵、学、商、青、妇、儿童在抗日的旗帜下团结在一起,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自发加入抗日的五台山僧侣

运送物资的山西人民紧急备战的山西民兵

  这种成功体现在新型统一战线组织战动总会的成立上。

1937年7月,刘少奇率中共北方局抵达太原,8月,彭雪枫任主任的八路军太原办事处公开办公,9月初,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和八路军领导人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徐向前、萧克等来到太原。

为了把以山西为中心的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的广大民众发动和吸引到抗战中来,周恩来与阎锡山直接谈判,提出成立有共产党和八路军参加领导的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得到阎锡山的认可和同意。

9月20日,战动总会在太原正式成立,续范亭任主任委员,委员由阎方和八路军及各派代表组成,邓小平、彭雪枫、程子华、南汉宸为中共代表。

战动总会成立后,即以太原为中心开展了紧张的工作,太原失守前转移到晋西北。

在太原的40天时间里,战动总会举办了3期游击干部训练班,组织了慰劳队、救护队、劝募队慰劳抗日部队、救护伤病员和运输战时物资,指定特派员建立县、区、村各级“动委会”。

太原失守后,战动总会组建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等群众组织和游击队,并在晋西北旧政权改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1月初,战动总会向第四行政区政治主任武灵初推荐,由武灵初在清徐、太原、交城等5个县委任了共产党员担任抗日县长。

  这种成功还体现在新型抗日革命武装山西新军的组建上。

“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入山西,阎锡山的晋绥军和前来增援的中央军一触即溃,使阎锡山对旧军大失所望。

在这种背景下,经请示北方局后,薄一波向阎锡山提出组建一支新军的建议,并很快得到同意。

1937年8月1日,由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团中的300名骨干学员组建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即新军在太原宣告成立。

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决死队很快发展为4个总队(团)。

决死队建立并实行拥有实际领导权力的政治委员制度,引进工农红军所实行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仅把“注意”二字改为“守则”),并设立有秘密党组织。

这就使得新军虽然名义上属于第二战区编制,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

新军由牺盟会武装和战动总会武装两部分组成。

除决死队外,由太原、榆次工人为主体组成的工人武装自卫队、由成成中学师生组成的师生抗日义勇队等抗日游击队均属山西新军。

新军成立不久,就投身到抗击日军侵略的战斗中,并配合八路军和其他友军,在三晋大地粉碎了日伪军一次次的“围剿”、“扫荡”,许多指战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实践了“决死抗战、牺牲救国”的誓言。

二、边区交通连接地

在抗战中牺牲的将领

  太原失守后,华北地区的正面战场作战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

八路军各师主力分别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和晋西南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开辟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等抗日根据地,实现了在山西的战略展开。

这些抗日根据地以同蒲铁路、汾离公路、正太铁路为界分布于太原的南北东西,阳曲县和太原县、徐沟县、清源县即处于各根据地的交汇分界处。

这就使得太原成为连接各大根据地的交通枢纽。

尤其是今古交、阳曲、娄烦、清徐所在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既是阻敌西进、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屏障,也是陕甘宁边区通往华北、华中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通道,对于支持华北乃至全国敌后抗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太原是根据地建立隐蔽战线开展情报工作的中心区之一。

抗战初期,中共中央把抗战的重点放在广大农村建立抗日根据地,太原城内党组织大部分撤往农村。

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开展,为开展沦陷区的城市工作提供了基地。

1940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敌后大城市工作的通知》,要求把开展敌后大城市工作视为党的最重要的任务。

太原周围的晋察冀、晋冀豫、晋西北(晋绥)等抗日根据地党委先后成立了太原城市工作委员会、敌情工作委员会和敌军工作委员会等,分别在太原城内建立了晋绥军区调查局太原情报站、晋绥八分区清太徐敌工站、晋绥军区调查局阳曲工作站、晋察冀分局社会部太原情报联络站、晋察冀二分区秘密交通站、太行二分区太原情报站、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原情报站等党的地下工作机构。

这些机构活跃在太原城中或渗透到敌人内部搜集情报,或开辟秘密交通线和运输线,有力配合了根据地抗日军民的对敌斗争。

1945年1月,太行二军区司令部就是根据太原情报站发出的情报,活捉了日本天皇表弟、少将军团长铃木川三郎。

  太原是延安通往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交通咽喉。

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是边区的首脑,太原周围各县所在的晋西北根据地则是各根据地的咽喉。

从陕甘宁到各根据地之间的人员往来及物资运送大都要通过晋西北(晋绥)根据地。

1939年7月,中央决定抗大总校迁往后方,8月至9月,罗瑞卿、张际春等率抗大五千多名学员从延安出发,徒涉汾河、翻越云中山,在358旅部队掩护下从阳曲等地通过同蒲路封锁线抵达晋察冀。

同年10月,李公朴率“抗战建国教学团”一行10人,在八路军120师独2旅5团第1连护送下,从阳曲穿越同蒲路封锁线进入晋察冀边区。

晋西事变后,随着八路军撤出晋西南地区,晋绥边区便成为延安与华北、华中、华南各抗日根据地惟一的交通通道。

1940年10月,120师成立晋西北交通司令部,由358旅和决死2纵队各抽调1个营的兵力组成交通大队,专门担负护送延安与各根据地之间往来人员、物资、经费的任务。

12月,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决死二纵队组成交通支队,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配合下,负责执行繁重的交通任务。

1942年1月,为保证将中央与各根据地的文件及干部能够迅速而安全地互相传送,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建立各根据地秘密交通的指示》。

根据中央指示,晋西北设立了北线、中线和南线3条主要交通线,其中,中线从兴县经临县、交城、清源、太原、徐沟等县到太行二分区。

同时,撤销交通支队,重建了4个交通队和6个兵站,分担八分区东、西两方面的交通任务,八地委和交城、清徐等县委也组织了交通科、队,建立了秘密交通线。

交通线为保证党中央和根据地的联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1年至1945年,共接送干部2852人,其中有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刘伯承等领导人及中共七大代表和中央委员多人;掩护过往部队、学生等多批,约五万余人;护送日本反战同盟、朝鲜独立同盟、美军联络组及新闻记者等国际友人数百人;护送物资、武器、文件、书刊等多批。

我们在刚看到这些英雄事迹时,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受到了中国山西人民在抗战时期的不屈的精神,看到了他们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做出的伟大贡献,在这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敬意,我们一定努力学习,为祖国,为人民尽我们最大努力做出贡献.

 

中国近代史实践调查报告

第四组

2012-3-19

 

日志一:

观刘胡兰纪念馆有感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这是毛主席为刘胡兰题的词,刘胡兰是一位共产党员,为中华民族增添了一种新的力量!

  电影《刘胡兰》主要讲了一位13岁的小女孩——刘胡兰,她参加了妇女干部学习班,她学习完毕,就回村负责工作。

后来,她碰到了国民党,他要刘胡兰把村里的事情都“自白”,不然,就把她抓走。

刘胡兰被抓走了,敌人怎么问她,打她,她都不说。

看到这,我真为她担心。

如果当时是我,我肯定会哭喊着叫爸妈。

后来,坏蛋用两种办法对付刘胡兰,还不行,他就用刀刺死了6人,想吓刘胡兰,可刘胡兰一点也不怕,她主动向铡刀走去,她死了,为了人民!

虽然她的一生只有16年,但的确像毛主席所说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看完电影,脑海里浮现出许许多多刚才出现的画面,记得刘胡兰生前的一句话:

“不向困难低头!

”那时,刘胡兰明知前面的路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可她还是毫不犹豫。

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下,一旦遇到了麻烦,就束手无策,不能勇敢地去面对,很容易放弃,将来如何面对社会啊!

我想,以后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说一声“不会”就过去了,也不是一声不吭就随之而去,而是要动一动脑子把它解决,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也记得这句“怕死就不是共产党员”,可以这样来说,如果没有许许多多像刘胡兰这样的烈士,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是他们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我们还要认真学习,掌握本领,接受新世纪的挑战,为把上海建设成国际化的大都市而努力,为中国的富强而努力。

日志2

傅作义将军

1895年6月27日,傅作义出生在山西临漪的一个农民家庭。

青年时代,在“整军经武、救亡图存”的思潮影响下,他走上了戎马生涯。

1918年他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在阎锡山的晋军系统任职,参加过北伐战争,阎、冯反蒋战争,抗日战争。

9·18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傅作义对此痛恨之极,他提出“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并规定部队早晚点名时,要高呼“不惜牺牲,以雪耻辱”的誓词。

1933年5月,傅将军率59军在北平外围的密云、怀柔一线,同日军西义一师团6000余人展开恶战,敌人凭借装备的优势,在飞机、大炮、坦克的配合下,日夜狂攻,中国军队也愈战愈勇。

但此时坐镇北平的何应钦,奉南京政府之命,勒令傅作义部队停止战斗,撤出阵地。

傅将军闻此极其愤怒,他说“只有日方先撤,我们才能撤,否则,我军决不后撤”。

是役,除重创日军外,傅将军指挥的59军也有很大伤亡。

1936年,他不顾蒋介石、阎锡山“不可轻启战端”的阻挠,提出“守土有责,不容坐视”,毅然决然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绥远抗战,一举收复了被日伪军占领的红格尔图、百灵庙等北疆战略要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气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战意志和救亡热情。

北平和平解放是傅作义将军在十分困难而又复杂的情况下,克服重重阻力,扫除大量障碍,冒着生命危险实现的。

北平和平解放的最大阻力来自蒋介石。

早在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刚结束,在南京政府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蒋介石用封官许愿的伎俩,拉傅将军南撤,对傅将军慰勉有加,并表示要安排傅将军任东南军政长官,此后所有军队都归傅将军指挥。

对于蒋介石这种安排,傅将军心中清楚,但他不能断然拒绝,只能装出满有信心的样子,对蒋介石说:

“我对华北局势不像别人那么悲观,我自信还有扭转华北危局的办法。

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东南是偏安。

南撤方案非万不得已时不宜实行”。

蒋介石同意了傅将军的说法,傅将军安全返回北平。

回来后,傅将军立即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商谈和平合作事宜。

12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城。

此时,蒋介石并不知道傅将军与共产党已有联系,先后派徐永昌、郑介民、蒋纬国到北平劝傅将军南撤,这一切都被傅将军拒绝了。

傅将军的又一大障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遍布北平城内要害防地,为了防止意外,他果断地将蒋系部队的建制打乱,调整要害防地的部署,用自己的部队替换蒋系部队。

1941年1月傅将军率部起义,顺利地实现了北平和平解放。

从而免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完整地保存了北京这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

日志三

老革命讲抗日故事

埋地雷、放哨、检查路票……今日上午,迎泽区双塔寺一社区85岁的老党员李保元,为社区内十多名小学生讲述自己的抗战经历。

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吸引得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

1943年,当时只有19岁的李保元成为盂县妇救会主任,带着当地妇女协助抗日,站岗放哨、埋地雷、为解放军纳鞋底、缝制军装等。

今日上午,在社区小公园内,李保元为孩子们讲述了自己的抗日经历,并现场教孩子们纳鞋底。

“当时年纪小,也不懂得害怕,一心就是想着怎样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李保元说。

最让她记忆犹新的是埋地雷的经历。

“埋地雷都是在深夜,那时候没有手电,都是点着煤油灯去,既要防止点燃地雷,还要防止敌人发现。

埋好后还要做好记号,以防伤害到自己人。

可有一次,实在是太困了,油灯里的油滴到地雷捻上,幸亏被战友发现没被点燃。

”李保元回忆说。

  我看过地道战的电影,很佩服里面的英雄们。

没想到,身边就住着一个抗日女英雄。

听了她的故事,很受感动。

日志四

抗战期间日本从山西劫掠煤炭

日本侵略者为实现“以战养战”的罪恶目的,1937年10月到1945年8月,对山西省大同煤矿进行疯狂掠夺和野蛮开采,不到8年时间就劫掠煤炭1400余万吨。

  据同煤集团二战历史研究会提供的资料,日本侵略者对大同的煤炭资源觊觎已久。

早在1918年,多名日本间谍就开始以“考察”“参观”“访问”的名义,对大同煤炭资源进行秘密调查,收集地质资料。

  1937年9月13日,大同沦陷。

早已做好准备的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满铁”)受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委托,于9月底派遣调查及技术人员前往大同,为日后在大同劫掠煤炭打前战。

1937年底到1938年初,“满铁”从其劫掠多年的辽宁抚顺煤矿抽调各类管理及技术人员,并从各地抓骗来5500多名劳工,首先在永定庄矿、忻州窑以及煤峪口矿开始采煤。

1938年6月下旬第一次将盗采的35万吨大同煤供给日本大阪、神户的重化工会社和电力会社。

到1938年年底,“满铁”从大同掠夺了87万吨煤炭。

  当时日本国内财阀对“满铁”独家掠夺大同煤炭颇为不满,他们要求日本政府将大同煤矿分割经营。

后经日本军部、“满铁”以及卖国贼德王操纵的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多次协调,经日本政府批准,1940年1月10日,日本在大同设立了“大同炭矿株式会社”,建立了完备的掠夺机构,各级管理人员均为日本人。

战时对于至关重要的部门,日本政府依据特殊法案设立特殊会社,“大同炭矿”就是其中的一家。

  1943年日本又对“大同炭矿株式会社”追加大量投资,足见当时大同煤炭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意义重大。

日本侵略者在大同除继续开采原有矿井外,又相继开凿同家梁、四老沟、白洞等矿,并强占17家小煤矿。

为加快掠夺步伐,日本侵略者还在大同兴建发电厂、炸药制造厂,并将阎锡山所修的窄轨北同蒲路改为准轨,以便运输劫掠的煤炭。

日本侵略军采取乱采滥挖、吃肥丢瘦的方式掠夺大同煤矿,竟连采煤煤柱、大巷煤壁都不放过,导致矿井事故频发,大同煤炭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日本侵略者在大同推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他们用骗、抓、押、派各种手段解决劳工短缺,甚至大量使用童工。

矿工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之中,缺衣少食,备受欺凌。

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期间,共有6万多名矿工罹难,很多矿工仅仅是因为丧失劳动能力就被活活扔进大大小小的“万人坑”和炼人炉。

日志五

刘耀梅

她是个爱唱歌的俊姑娘。

在鬼子的“红部”,受尽折磨的她还在柴棚里唱歌。

早上,乡亲们看到,在凶残的敌人面前没掉一滴泪的凤竹子(刘耀梅在娘家的乳名),脸上有两道清晰的泪印儿。

罗峪村81岁的刘改善比刘耀梅小3岁,可论辈分,刘耀梅要叫他爷爷。

在他的印象里,凤竹子“细高挑儿,长瓜脸儿,双眼皮,长得白净,性情好,模样好。

总是挨家挨户地通知开会,还带着姑娘媳妇们扭秧歌。

”他记得,刘耀梅总是挎着一个自家缝制的挎包,“好像总是要到上平阳开会的样子”。

老人还记得,凤竹子唱歌很好听,常把从区里学来的歌教给姐妹们唱。

“如今的妇女兴剪发,又省梳来又省刮,

没有乱头发。

如今的妇女兴撒脚,又能走又能跑,

你看多么好。

如今的妇女兴自由,

手拉手地找当头(丈夫),

人人不害羞。

“赶着毛驴上山冈,

边区妇女送公粮,

同志们吃了有力量,

坚决消灭小东洋!

刘耀梅在家排行老大,如今姐弟七个已全不在人世。

阜平县科技局局长刘光龙是刘耀梅的侄子,虽然从来没有见过这个英雄姑姑,但他对姑姑一点也不陌生,从小就听奶奶、爸爸讲她的好多事。

由于刘耀梅牺牲的惨烈,刘家老辈人一直都不愿提起这桩旧事。

刘光龙记得,奶奶在世时只跟他讲过一次姑姑牺牲时的事,“当时她老人家拉着我的手,浑身都在哆嗦。

1943年11月19日,姑姑在罗峪村上边的连家沟被抓后押到上平阳鬼子据点“红部”,由荒井亲自讯问,并施以酷刑。

姑姑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大骂鬼子是“两条腿的畜牲”,拒不说出八路军藏武器和粮食的地点。

初冬的晚上,鬼子把遍体鳞伤、只穿单衣的姑姑关在柴棚里冻。

谁都想不到的是,柴棚里竟然传出了歌声:

星儿晶亮月儿明,星儿晶亮我心悲痛,因为鬼子正在我们国家横行。

大家醒醒万万切莫再做梦,切莫醉死与梦生,梦生醉死何日才能赶走日寇残暴兵!

据后来逃出据点的乡亲讲,第二天有人看到,在敌人严刑拷打时没掉过一滴泪的姑姑,脸上有两道清晰的泪印儿……

那是一个有情义的好姑娘。

她与丈夫齐尚书死于同一天,做到了她生前说的“死离活不离”。

在她的婆家五丈湾,恩爱的夫妻至今还会以小爱子(刘耀梅在婆家的小名)的这句话表达爱意。

11月21日,刘耀梅被捕后的第三天上午,鬼子把她押到上平阳临时刑场,绑在一棵树上。

“中国人一定要扩大武装,加强除奸。

有了强大的武装,你们就不能这样疯狂,清除了汉奸,你们就没了眼睛。

”罗峪村农妇陈寿荣等听到了刘耀梅坚定的声音。

鬼子汉奸一拥而上将刘耀梅的衣服挑破撕掉,荒井亲手将刘耀梅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用刀子插着,当场在旁边的火堆上烤熟,放在嘴里吃。

刘耀梅忍着剧疼大声斥骂。

几个日寇又执刀围上来,用刺刀割她胳膊上的肉……耀梅姑娘嘴唇咬烂了,忍受着一次次的蹂躏,一次又一次地昏迷。

残暴的鬼子又割掉了她的双乳,扯掉她的头发,直至砍断了她的头颅……

刘耀梅牺牲后,平阳区委号召全区军民学习刘耀梅坚贞的民族气节,在日寇屠刀下不动摇,不变节,不出卖民族利益,做个真正的中国人!

 在阜平县五丈湾村,刘耀梅的小姑、71岁的齐尚荣讲述了英雄生前身后许多鲜为人知的事:

我嫂和我哥有缘啊,他们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却是同年同月同死。

上午我嫂在上平阳被老洋鬼生剐了,下午我哥在五丈湾的山沟里被鬼子搜山时搜出,一刀砍了头,两人相互不知道,像商量好了一样地去死!

我嫂手巧,鞋做得好,不光给我哥做鞋,还给我和弟弟做。

那时嫂嫂工作忙,有一阵子见不着,她回来时会用绳拴着一串做好的小鞋给我们。

1943年边区政府有了婚姻法,规定女18岁男20岁才能结婚,我哥那年17岁,我嫂22岁。

我哥说,不然咱们就离婚吧,我嫂说:

死离活不离。

这句话后来传遍了全村,现在许多小辈人也知道。

一些介绍刘耀梅事迹的文章写道,刘耀梅为了响应边区政府号召从五丈湾婆家回到了罗峪村,与丈夫“隔婚”,即与丈夫不解除婚姻而暂时分居。

而在齐尚荣老人的回忆中,哥嫂名义上是“隔婚”,实际上嫂子只要有空就会悄悄跑回家来与哥哥住一宿,然后很早就又走了。

就在1943年的这次大扫荡中,刘耀梅、齐尚书两家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各惨死了3口人。

刘耀梅的父亲刘荣榜被日军狼狗咬死,二弟刘耀星被砍了头;齐尚书的父亲齐老末被鬼子先用秸秆烧后被刺刀刺死,二姐在婆家也被鬼子一枪打中头部身亡……

在上平阳千人墓墓碑上的平阳惨案罹难者名单中,我们找到了刘耀梅的名字,刘耀梅的父亲刘荣榜、弟弟刘耀星的名字也同样出现在这个近千人的名单中。

这些人都没有确切的死难日,我们心里能够说清楚的是,这些人都惨死于日军自1943年阴历8月21日至1943年阴历11月19日长达三个月的扫荡之中。

“畜牲不如的鬼子把刘耀梅从连家沟押到我们村的‘红部’,‘红部’专司杀人。

鬼子割下她的肉捏饺子吃,还让捉住的中国人吃。

鬼子还问吃的中国人说你们吃了这饺子香不,你们吃出来了吗?

这是刘耀梅的肉。

吃的人全都哕了。

“捉人的全是从下边各炮楼抽来的汉奸,不是鬼子。

荒井部队谁都知道,连特务一共才三百多人,鬼子过不了几十人。

全是当地人暴露的,刘耀梅被抓不是有人暴露吗?

后来崩了好几个都是当地的。

鬼子退那天,刚天明,李钧偷偷摸回了上平阳。

“此时的上平阳,简直成了一座大坟场,道儿上、院儿里都是死人。

“刘耀梅的尸体被鬼子扔在下平阳村北一口水井里后,漂着没沉底儿,是日下午才被陆续赶回村的村民打捞上来。

刘荣福是当年到下平阳为刘耀梅收尸的四个罗峪人中的一个,他说,“我们到时人已经打井里捞上来了。

一个冬天,脸还没变样,能看出来,一见就认哩。

“我哪回都跑出了鬼子的包围圈。

跑不出圈也得给鬼子弄死。

”刘荣福说,“刘耀梅比刘胡兰还刘胡兰。

看她死的那个惨劲儿,我们去抬她的4个人全哭啦……鬼子把她腿上的肉割没啦,脑袋耷拉着,就连着一层皮皮。

四个罗峪人悲痛万分,找来找去,找不到更好的衣服,他们便只把找到的一条破小棉裤给刘耀梅穿上。

他们把她抬上担架,上了路,方向不是罗峪而是西边的五丈湾刘耀梅的婆家,“没往回抬。

结婚连一年都不到。

那年她娘家死了她爹她弟连她三口,婆家死了她公公她男人连她也是三口……”

刘耀梅牺牲后,按当地的风俗,遗体送到了五丈湾婆家与齐尚书合葬。

齐尚荣老人回忆道:

下葬那天,我们这一家孤儿寡母的,那个惨啊!

已经疯了的我娘抱着我哥被砍下的头死活不放手,8岁的我抱着只有4个月大的小弟弟跟在大人的后面。

我5岁的弟弟齐尚瑞给哥嫂俩打幡。

我嫂的尸首是人们用担架抬着一个席筒子卷着送过来的,入土时衣服没法穿上了,大伙就把一件蓝色粗布衣裳盖在了她身上。

也没有棺材,就是在土里竖了几块薄薄的木板……

在刘耀梅的家乡,漫山遍野开着淡紫色的荆子花。

这花开得热烈,谢得倔强,干枯后躯干即变成坚韧的荆条。

那是大地献给耀梅姑娘不败的鲜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