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348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

OLED设备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正文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OLED:

2017突破在即,设备率先受益

行业概览:

OLED将替代LCD成为主流显示技术

OLED是第三代显示技术的核心。

显示技术是当前人类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全球市场空间近万亿人民币,每一代显示技术的革命都会引起下游终端的巨大变革。

1897年CRT(CathodeRayTube,阴极射线管)发明,随后其最主要应用电视诞生,人类进入图像显示时代。

到上世纪90年代,以PDP(等离子)、LCD(液晶)为代表的第二代显示技术快速发展,由于LCD的轻薄优势,以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便携式显示应用终端得以实现。

OLED作为第三代显示技术,其核心竞争力是更轻薄和可弯曲,由此有望开启柔性显示时代的大门。

图1:

OLED是第三代显示技术的核心

图2:

典型的OLED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

典型的LCD面板结构

三大优势助力OLED取代LCD。

相对于LCD,OLED显示具有三大优势:

第一,无需背光源,更轻薄。

LCD自身不能发光,采取LED作为其背光源,其结构自下而上包括:

背光层、偏光片、TFT基板、液晶层、彩色滤光片和第二层偏光片;OLED自身发光,相对LCD无需背光层和液晶层,偏光片数量也会减少,因而结构更简单,更轻薄,其厚度仅为0.4mm,不及TFT-LCD的一半。

第二,全固态结构,可靠性强,可弯曲。

OLED器件为全固态机构,无真空、液体物质,抗震性优于LCD器件,并且可以做在柔性材料基板上,因而可实现可弯曲显示。

第三,色域广视角宽,响应快,适应穿戴设备需求。

色域范围更广:

OLED的NTSC标准色域可以达到110%,而LCD只有70%~90%;视角更广:

OLED自发光使得可视角度可以达170度;响应速度更快:

OLED显示屏响应速度远远超过液晶屏,在显示动态画面时无拖尾现象,能够明显减轻播放运动画面出现模糊现象,更适合VR显示,防止眩晕。

表1:

OLED与LCD性能参数、特点比较

两大驱动力看OLED行业2017年确定爆发。

第一,远景空间。

显示行业万亿市场空间。

AMOLED手机于2017年进入成长期,渗透率未来三年有望从10%提升至40%。

2019年后电视面板有望接力,提供行业长期驱动力。

根据IHS的数据,全球手机屏幕所消耗面板的面积仅占整体面板销售面积的6%左右,未来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成本下降,OLED电视渗透加深,对应市场规模将是手机10倍以上。

第二,近期催化。

A客户于2017年大概率导入1亿部OLED手机,安卓厂商有望全面跟进。

当前三星16万片/月的产能仅够“自用+明年A客户1亿部新机”,其他安卓阵营手机大厂面临一屏难求,倒逼面板厂商加速扩产。

包括三星、LG、京东方等在内,未来三年面板厂商已经公布的扩产计划已经超过3000亿元,其中80%都将投向设备,催生每年700亿元的设备市场空间。

图4:

OLED及LCD显示设备当前所处生命周期

行业核心驱动因素:

OLED爆发,Capex先行设备最受益

远景驱动:

2017年进入成长期,长期看万亿市场,催生千亿设备投资

AMOLED短期发展动能主要来源于智能手机渗透加深。

目前近九成的AMOLED市场需求来自智能手机。

2016年AMOLED面板市场在150亿美元,比2015年的120亿美元增长约25%。

预计2020年底AMOLED市场额将达2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7.6%。

长期来看,VR带来的中小尺寸OLED曲屏增量叠加OLEDTV的大屏增量,有望接力智能手机,继续为OLED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图5:

AMOLED市场规模预测(单位:

百万美元)

电视蕴藏巨大动能,或接力手机为OLED提供驱动力。

在电视大尺寸屏幕应用上,成本是OLED推广使用的主要阻碍。

以55英寸UHD面板为例,根据IHS的数据,LCD均价约为210美元,而OLED仅生产成本就达700美元,两者成本差距估计高达200%。

未来,喷墨印刷替代蒸镀将大幅降低大尺寸OLED生产成本。

OLED喷墨印刷能简化制程,只需在基板上喷洒镀膜材料,无须昂贵繁复的程序,该技术有望大幅降低OLED生产成本。

而根据IHS的数据,全球手机屏幕所消耗面板的面积仅占整体面板销售面积的6%左右,未来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成本下降,OLED电视渗透加深,对应市场规模将是手机10倍以上。

图6:

55”OLEDvsLCD成本(单位:

美元)

图7:

全球OLEDTV出货预测(单位:

万台)

OLED是VR的必然选择。

四大优势决定VR显示首选AMOLED:

第一,响应时间短,刷新频率高:

有利于解决VR“眩晕感”的问题。

OLED响应时间小于1微秒,而LCD通常约10毫秒。

第二,视域更广,提升VR沉浸感。

VR的沉浸感由用户的实际视野决定,OLED视角可达170°,高于LCD的120°。

第三,功耗更低,增加VR待机时间。

第四,质量更轻:

由于VR佩戴在头部,质量越轻,用户体验越好。

表2:

在VR领域AMOLED较LCD具优势

图8:

VROLED市场规模(单位:

百万美元)

第三代显示技术龙头,长期看万亿市场空间,催生千亿设备投资。

IHS最新预测,2016年全球显示面板市场空间高达1320亿美元,其中OLED的占比仅为10%。

未来,随着OLED在显示领域的全面渗透,叠加VR等新兴应用市场的成长,长期可能渗透的市场空间高达万亿人民币。

但在大尺寸显示领域,也面临激光显示等新技术的竞争。

万亿市场空间拉动未来三年3000亿Capex,其中80%都将投向设备领域。

图9:

2015年OLED应用领域结构

图10:

全球显示产业及OLED市场(十亿美元)

近期催化:

A客户导入,全行业供不应求,加速设备投资

A客户或在2017年导入OLED智能手机。

根据DisplayResearch预测,2017年,国际顶级消费电子企业A公司有望在其一款新品iPhone中首次导入OLED屏幕,拉动消费电子新一轮升级的方向。

2016年10月26日,A公司披露的2016财年年报显示了一项近40亿美元的超一年期采购订单,结合其三季报披露的表外采购义务与风险提示中新出现的关键部件采购风险,此40亿美元有可能即为向三星发出的AMOLED屏幕长期供货合约。

2017年2月13日,据TheInvestor网站报道,三星电子旗下三星显示器公司与A客户达成了一项新协议,为下一代iPhone追加供应6000万块OLED面板,价值5万亿韩元(约合43亿美元)。

安卓阵营:

三星引领,国产手机厂商快速跟进。

目前三星是AMOLED显示屏最大的制造商和使用者,根据DIGITIMESResearch的数据,2015年在三星全部3.2亿部智能手机中,AMOLED的渗透率已经高达70%。

而整个三星显示的AMOLED产能在2017年仅有4.7亿片,仅能够支持三星Galaxy系列以及A客户2017年5000万部的需求,因此国产厂商面临产能吃紧甚至拿不到货的局面,加速面板厂商扩产增加设备投资。

图11:

iphone8主要变化预测图

图12:

苹果、三星及其他安卓品牌手机出货量及OLED渗透预测(百万部)

OLED屏幕可能成为2017年最稀缺的电子元器件,国产手机恐面临断货。

OLED屏幕作为2017年智能手机市场最主要的创新点之一,有望成为国产中高端智能机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点。

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计划导入AMOLED屏幕的国产手机大厂的主力机型包括华为的Mate9Pro、OPPO的R9s、VIVO的Xplay5、小米的Note2、金立的M6等,我们假设这些主打机型全部采用AMOLED屏幕,则其需求高达8000万片,相较于目前三星一家的供应能力,面临紧缺几乎是必然。

表3:

主要国产安卓手机厂商拟推出的OLED机型

产能紧张将持续到2019年,驱动面板大厂加速扩产。

我们根据国内外各大面板厂商的OLED投资计划,测算2017/2018/2019年全球中小尺寸OLED产能分别为320/520/700万片/年(以6代线投入1,500x1,850mm玻璃基片的数量计算)。

而根据前述需求端数据,2017/2018/2019年全球柔性OLED手机的销量达4.3/5.75/6.45亿部,以屏幕备货率200%计算,可得全球柔性OLED屏需求量达8.6/11.5/12.9亿片。

按5.5英寸屏幕计,2017-2019三年对应的OLED产能需求为428/573/646万片/年。

根据以上测算,我们判断2017和2018年全球OLED市场为卖方市场,产能缺口在2017年超过20%,2018年仍有10%。

巨大的产能缺口将驱动行业在2017年迎来量价齐升,而如此紧张的形势也将驱动OLED面板厂商加速投资扩产。

图13:

国内外主流面板厂商OLED产能(单位:

万片/月,以6代线投入玻璃基片数量计算)

表4:

2017-2020中小尺寸OLED面板产能与需求预测(以5.5”OLED面板为例)

行业市场空间:

三年3000亿Capex,催生700亿设备市场

未来三年国内外面板大厂OLED计划投资总额超三千亿。

为应对下游需求爆发,国内外显示大厂纷纷加大OLED的投资步伐,尤其是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领域。

国内厂商方面,京东方一家未来三年的OLED投资计划就高达730亿元人民币,包括深天马、TCL、和辉光电、昆山国显等在内的大陆厂商投资计划总计已达2000亿元;国外大厂方面,三星、LGD、夏普等2017年投资总额即达7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0亿元。

表5:

大陆地区AMOLED生产线投资计划(亿元)

产线投资仍以小尺寸智能终端屏幕为主。

由于目前OLED电视缺乏价格竞争力,目前只有韩国面板厂LGD和三星有明确的扩产计划,如三星和LGD分别计划投资约200亿人民币建设第8代AMOLED生产线。

而其他大多数面板厂对于AMOLED高世代产线扩产计划非常谨慎,而中小尺寸产线扩产计划已经付出实际行动,竞相扩产。

表6:

日韩及中国台湾面板厂商投资计划

三年3000亿投资,催生2100亿上游设备市场。

2016年全球主要面板厂商AMOLED投资计划总计超3200亿元。

由各厂商AMOLED生产线投产时间及转产或新建生产线计划推算,3200亿元生产线投资将带来近2000亿元设备需求并将在2016-2018三年中逐步释放。

图14:

AMOLED生产线投资成本对比

图15:

AMOLED各道设备价值量占比

行业投资逻辑:

三大子板块,前道弹性最大,后道国产替代主战场

前/中/后道设备市场均将受益。

OLED设备分为前道设备(以LTPS激光晶化,以及半导体光刻、刻蚀沉积设备为主)、中道设备(蒸镀+封装)、后道设备(Bonding+贴合+测试)。

据UBI,前/中/后道设备的市场空间比重为69%/17%/14%,对应2016-2018年三年的设备市场空间约为1450/360/294亿元。

图16:

OLED各道工序及相应设备一览

中道决定产能,重点关注前后道投资机会。

我们对这三块设备市场的核心判断是:

前道设备,LTPS主导,激光设备弹性最大;中道设备,蒸镀为CanonTokki垄断,急需扩产突破行业瓶颈;后道设备,模组组装自动化,Bonding+贴合+测试,定制化需求催生国产替代主战场。

图17:

OLED各道工序及相应设备一览

前道设备:

LTPS主导,激光设备深度受益

市场空间:

LTPS前道设备市场空间500亿元

OLED前道工艺:

制作背板,LTPS技术主导。

背板对于显示面板的主要作用就是底层支撑以及驱动电极。

OLED面板采用有机电至发光二极管作为显示单元,电流驱动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发光材料发光,通过TFT开关控制电流大小决定发光亮度。

不同于通过电压控制驱动液晶分子旋转以控制透射光量的LCD面板,OLED面板需要底层电极的电流相对较大。

低温多晶硅材料(LTPS)中电子迁移速率比非晶硅(a-Si)快200-300倍,能够提供更大电流且反应速度更快,稳定性更佳,是目前AMOLED主要采用的背板驱动技术。

图18:

LTPS结构

图19:

a-Si结构

LTPS并非OLED专有,高端小屏TFT-LCD亦采用,当前渗透率30%。

由于LTPS的快速响应和省电优势,其在高端小屏幕TFT-LCD上也已采用,用于移动终端。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全球LTPS产能基本被大客户的iPhone包揽,主要供货商包括日本显示(JDI)、乐金显示(LGD)与夏普,剩余产能才由其他手机厂商应用在高端机种。

但随着手机市场竞争越趋激烈,JDI、LGD与夏普也开始日益重视大陆品牌终端。

同时,2016年以来,全球已有多条LTPS生产线步入投产行列,包括华星光电的6代LTPS生产线、厦门天马的6代LTPS生产线,台厂群创与鸿海合作位于高雄路竹的6代LTPS生产线,友达昆山的6代LTPS厂新产能。

这些产能的释放,使得LTPS在TFT-LCD的应用在2016年超过30%。

到2019年,基于LTPS的LCD及AMOLED合计占智能手机屏幕的市场预计将接近70%。

图20:

LTPS产能分布比重

图21:

智能手机显示技术出货量市场占有率

未来三年,前道LTPS设备市场空间每年高达500亿元。

根据UBI的测算,前道设备在AMOLED加工设备的总占比高达70%,是AMOLED最大的市场,未来三年市场空间高达500亿元人民币/年。

在采用LTPS技术的LCD面板中,前道LTPS设备的成本占比亦高达50%。

图22:

LTPS在TFT-LCD和AMOLED上的应用

投资逻辑:

激光设备弹性最大,是LTPS前道工艺的核心增量

激光设备是LTPS前道工艺最核心的增量。

从LTPS的制造流程看,主要包括缓冲层有源层生长(主要采用PECVD和清洗设备)、多晶硅晶化(主要采用激光晶化设备)、12道光刻+离子注入(主要采用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清洗机、激光制版设备)三部分工艺。

其中光刻机、刻蚀机PECVD等设备在传统α-Si的TFT-LCD产线上也会使用,设备可以共用和迁移;而离子注入机虽然为增量设备,但由于在集成电路领域的用量远大于在显示器件领域,因而设备弹性不大。

整个LTPS工艺中弹性最大的设备即为激光晶化设备。

图23:

TFT-LCD与AMOLED生产流程比较

整个OLED前中后道设备中,激光设备亦弹性巨大,预计未来三年每年市场空间200亿元。

在前道LTPS工艺中,能够用到激光设备的除了晶化工艺(一般为功率在1kw以上的大功率激光器)外,还包括在12道光刻工艺中会大量用到的激光制版(一般为100w-500w之间的中功率激光器CO2激光器),用于热处理的直接半导体激光器,以及用于烧蚀的DPSS和准分子激光器。

而除此以外,在中道和后道工艺中也会用到激光设备,包括接触孔、触摸屏和导光板的激光制版,OLED屏幕的切割(CO2激光器、短波长紫外半导体泵浦固态(DPSS)激光器和皮秒激光器),以及在柔性显示中用到的激光剥离设备。

我们测算,整个OLED加工中用到的激光工序在12道左右,对应的设备投资未来三年高达200亿元每年。

表7:

OLED前中后段激光设备一览

竞争格局:

美国厂商把控核心器件,设备日韩厂商主导

核心器件由美国厂商把控,将深度受益OLED爆发。

美国相干公司(CoherentInc.)是准分子激光器和紫外线光学系统的主导供应商,其主要产品下游涉及到包括激光晶化、激光剥离、切割、制版等在内的所有激光OLED加工工艺,能够提供最高激光功率超过1kW的Linebeam产品,广泛用于制造LTPS基板制造。

受益于中日韩面板大产OLED产能扩张,公司微电子制造设备业务第二季度新增订单3.67亿美元,其中OLED设备新增订单超过3亿美元,占比超80%。

来自中国大陆、日本与韩国的新增订单主要包括Linebeam1000,Linebeam1500和UVBlade系统。

图24:

CoherentInc.16Q2新增订单结构

图25:

CoherentInc.股价走势

受益OLED设备爆发,相干公司订单激增,营收增速有望超150%。

2015财年,相干公司营收8.18亿美元,其中微电子占比超过51%。

2016年第二季度,公司新增订单额达4.96亿美元,环比增长81.8%,同比增长125.1%。

微电子板块订单额达3.67亿美元,占比约74%,环比增长94.7%,同比增长248.8%。

在微电子板块中,OLED设备订单新增额贡献最大,超过3亿美元。

相干公司的表现也印证了OLED爆发前夜,设备企业已经开始爆发增长。

日韩厂商把控设备OLED激光加工设备,国产厂商看大族激光,有望深度受益OLED爆发。

大族激光目前已经能够实现中小功率激光光源的自制,而在大功率领域尚需采购相干和IPG的光源来制造激光设备,因此与相干公司为竞合关系。

目前在OLED的所有激光工序中,公司已布局研发的有10道左右,预期在2017年能够量产的有2道,其余将在2018年爆发。

我们预期公司OLED激光设备的营收有望快速增加,到2018年达到10亿元,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量。

图26:

国内大功率激光加工设备竞争格局

图27:

国中小功率激光加工设备竞争格局

表8:

激光OLED设备市场规模及大族激光相关业务营收预测

中道设备:

蒸镀装备供不应求,急需突破产能瓶颈

市场空间:

蒸镀封装为主,市场空间超百亿

OLED中段制程为蒸镀及封装,预计市场空间每年约120亿人民币。

当前AMOLED面板ITO玻璃上有机发光层、空穴传输注入层、电子传输注入层与金属电极均通过蒸镀镀膜实现。

蒸镀的对位精度是工艺一大难点,目前依然存在良率不足与有机材料浪费等问题,是导致整个OLED面板良率不足的关键,因而也是OLED产线上最核心、最紧缺的设备之一。

此外,AMOLED有机发光材料与金属电极极易受来自外界及内部材料所含水汽影响而受潮氧化。

为了保证显示面板稳定性与寿命,需要在充满惰性气体环境中给蒸镀上发光层与电极的ITO玻璃进行玻璃、金属、柔性聚合物、薄膜等盖板的封装,并在封装体中填充吸水材料。

整个蒸镀及封装设备的市场空间每年在120亿人民币左右。

图28:

AMOLED中道蒸镀与封装

投资逻辑:

蒸镀设备紧张,限制OLED全产业链产能扩张

蒸镀设备目前只有CanonTokki一家优质供商,三星垄断其到2017年产能的90%,导致一“机”难求。

目前业界公认日本Canon旗下子公司Tokki的蒸镀设备技术能力最佳,全球范围内拥有大规模量产实际业绩的厂商也仅有Tokki一家,因此Tokki基本垄断了全球蒸镀机的供应。

而由于CanonTokki到2017年产能的90%均被三星包掉,导致其他厂商不得不考虑与新晋的蒸镀供应商合作,例如信利斥资519亿韩元采购SFA的蒸镀设备,合作双方均无大量的OLED生产实绩,由于蒸镀工艺本身是影响OLED良率的关键,采用新晋蒸镀设备厂商的设备,导致OLED的量产良率更加不确定。

蒸镀设备是行业关键瓶颈点,是影响良率和产能的关键。

中小尺寸的OLED的核心发光材料目前采用蒸镀技术制作,蒸镀是整个工艺流程中良率最低的一环,因此直接决定面板的良率。

同时,蒸镀设备能够大批量稳定量产的厂商目前只有CanonTokki一家,因此会限制整个行业产能。

表9:

中段蒸镀关键生产设备及供应商

柔性显示屏的渗透趋势决定薄膜封装未来是趋势。

薄膜封装的特点就是在发生很大弯曲变形时仍然可以保证材料的有效使用,为了获得柔性有机显示器或其他电子设备,前后基板必须具有足够的柔性同时能有效隔绝湿气和氧气。

而薄膜封装不仅满足折叠、弯曲的要求,而且有一定的强度以保证产品的实际应用要求,因此我们认为薄膜封装在未来将成为主流。

表10:

中段封装关键生产设备及供应商

竞争格局:

CanonTokki独大,供不应求有望持续至2018

“扩产+新晋供应商导入”,预期供给短缺2018年或缓解。

蒸镀设备能够大批量稳定量产的厂商目前只有CanonTokki一家,其他厂商扩建关键蒸镀设备,缓解供给紧张局面。

蒸镀光罩巨头日本印刷(JNP)宣布,计划2020年前投资3.2亿元,在三原工厂内增设生产OLED面板不可或缺的设备“蒸镀光罩”的生产线,将蒸镀光罩产能提高至现行3倍。

CanonTokki方面表示计划开始倍增OLED面板设备产能,同时扩增多家合作公司的产能。

此外,韩企逐步开始进入蒸镀设备市场,LGD与韩国本土中小企业SunicSystem合作开发蒸镀设备,并已向SunicSystem与YAS签订大规模供货订单逐步提升生产线国产化率至50%以上。

图29:

中游蒸镀设备竞争格局

韩国JusungEngineering领衔封装设备供应商,OLED业务增长弹性最大。

韩国JusungEngineering公司从大型到小型的封装设备,均是LGD唯一的供应商,是三星的主力供应商。

在显示器板块业务上,公司2015年营收折合人民币约3.4亿元,其中LCD和OLED各占一半。

公司预计2016年订单折合人民币8.23亿元,同比增长141%。

其中OLED设备营收将占总营收80%,LCD占20%,验证OLED设备行业爆发。

图30:

JusungEngineering2016年显示器业务情况

后道设备:

非标自动化,国产替代主战场

市场空间:

国产替代主战场,百亿市场空间

切割+贴合+Bonding+检测,非标自动化,设备更新频率高。

AMOLED模组后道组装流程,已蒸镀封装的OLED面板首先被切割成实际产品所需尺寸,并进行测试。

接下来进行偏光片贴合,先将芯片与柔性电路板Bonding至显示面板上,对PCB板贴片并与面板连接,再将AMOLED面板与含触控感应器的盖板进行贴合,即可进行模组老化测试与点亮检测。

整个过程会用到3-5次的贴合与Bonding。

不同于显示面板的标准化工艺流程,面板模组的制程一般都高度定制化,主因模组一般会涉及走线、布局等非标准化设计,具体因手机的内部结构设计变化而不同,这也相应导致了OLED模组的自动化设备也是高度定制的。

虽然与TFT背板生产与蒸镀封装设备相比,模组组装设备采购金额相对较小,但由于其高度定制的特点,设备使用周期较短,更新换代频繁,市场增长性较好。

定制化设备随屏幕升级,更换周期约两年,整个“切割+贴合+Bonding+检测”设备的市场空间每年在百亿人民币左右。

图31:

AMOLED后段模组组装

投资逻辑:

大客户引领,模组自动化加速,催生百亿市值公司

A客户引领,2017资本开支驱动OLED模组自动化快速增长。

A客户在2016财年年报中预计,为开发下一代iPhone新机,2017资本支出将大幅上升至160亿美元。

而如果导入OLED屏幕,我们估算其屏幕占整机成本比重将升至20%以上,A公司势必会增加OLED屏幕的自动化组装资本开支,以保证其良率。

模组自动化市场增长有望加速。

图32:

A公司资本支出(单位:

十亿美元)

图33:

A公司资本支出增速与营收增速

竞争格局:

定制化国产设备快速崛起,催生百亿市值公司

日企占据高端市场,定制化国产设备快速崛起。

TEL、松下、TEK等5-6家日本公司是全球LCM自动化组装及检测设备的龙头。

由于当前全球3C制造组装产线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中国大陆非标自动化公司借助地理优势与工程师红利,能就近服务客户,满足客户2个月左右的定制化快速开发要求,因此快速崛起,逐步替代日本供应商。

包括智云股份、联得装备、深科达、正业科技、太原风华等在内的本土非标自动化厂商正在快速崛起。

表11:

AMOLED后道组装自动化国产设备及供应商

柔性AMOLED模组设备市场17年预计可达61.9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