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1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397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5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1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1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1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1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1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1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14.docx

《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14.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14.docx

达标检测一课三练14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达标检测·一课三练

【基础识记】

1.读等高线地形图,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

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图中A点海拔为300米,B点海拔为50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2.下面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的判读。

山脊的等高线是由高处向低处凸出,图中的C选项是山脊。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缓

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

③图中的等高距为20米

④图中最高山顶的海拔在130米至140米之间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①③

4.图中a、b、c、d四地表示山谷的是(  )

A.aB.bC.cD.d

【解析】3选B,4选D。

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判读。

第3题,由示意图可知,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距为10米,因而最高山顶海拔在130~140米。

第4题,山谷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d处满足这个特征。

  读图,回答5、6题。

5.四个登山活动小组,目标是图中等高线所示的山峰,沿图中的①②③④虚线方向进行攀登。

其中一组想沿坡度最缓的山脊攀登,其路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6.此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  )

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

【解析】5选D,6选A。

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第5题,从图中分析看出,四条登山线路中④处等高线最稀疏,坡度最缓。

第6题,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

【备选习题】

与等高线地形图相对应的地形景观素描图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景观素描图的转化。

由图中等高线分布知其为盆地,与②四周高,中间低的景观相符。

7.(2016·盐城质检)下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的比例统计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为(  )

A.白色B.黄色C.褐色D.绿色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地形的颜色的知识。

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形所占比例接近60%,所以该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主要为绿色。

8.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虚线A______________;虚线F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G地的海拔为________米。

(3)若D地海拔为420米,则D与G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米。

【解析】本题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地形区名称、海拔及相对高度的计算。

(1)题,从图中分析看出,虚线A、F所表示的地形区是山脊和山谷,字母B、C、D、E代表的地形分别是盆地、陡崖、山峰和鞍部。

(2)题,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G点的海拔是200米。

第(3)题,山峰D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220米。

答案:

(1)山脊 山谷 盆地 陡崖 山峰 鞍部

(2)200 (3)220

【方法技巧】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判断地形地势图,关键是读等高线;

同一线上高度等,同幅图上高差等;

坡陡线密有悬崖,坡缓线稀易攀爬。

【理解应用】

9.四幅图为同一山地的等高线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在同一地形条件下比例尺大小与图幅的关系。

同一山地的等高线图,实地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图上距离越大,则比例尺越大。

本题比例尺的大小依次是A>B>C>D。

10.读等高线局部图,图中陡崖最高处的数值为(  )

A.500米B.500~550米

C.100~200米D.350~400米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图中等高距是50米,500米等高线经过陡崖,但550米等高线没有经过陡崖,所以最高处的数值为500~550米。

【知识拓展】陡崖的高度计算

(1)陡崖相对高度公式:

(n-1)×d≤△H<(n+1)×d

注:

(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

(2)陡崖顶部海拔计算:

y≤H顶

  某中学地理夏令营到野外考察,考虑到暴雨可能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要求同学们不准在甲地搭帐篷宿营。

读图,回答11~13题。

11.可能引发山洪的甲地,其地形部位是(  )

A.山峰B.鞍部C.山谷D.山脊

12.小清河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

A.东北向西南B.由北向南

C.西北向东南D.由东向西

13.甲、乙两地图上距离约1.5厘米,其实地距离为(  )

A.200米B.300米C.400米D.500米

【解析】11选C,12选A,13选B。

本题组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地形名称、方向的判断及实地距离的计算。

第11题,从图中分析看出,甲地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该地地形为山谷。

第12题,此图没有指向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确定方向,可判断小清河干流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北向西南。

第13题,图中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200米,甲、乙两地图上距离约1.5厘米,其实地距离为300米。

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图示地区河流、地形、村庄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由南向北奔流

B.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

C.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D.村庄分布于山麓地带

15.该地区要开发“漂流”项目,要求漂流速度快,比较适合漂流的河流是

(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14选B,15选B。

本题组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及其运用的知识。

第14题,读图可知,本地区北部以山地为主,河流流向是自北向南,地势是北高南低,村庄主要分布于河流沿岸。

第15题,②河流所在的地区等高线较为密集,河流落差大,漂流速度快。

16.某学校组织地理兴趣小组成员到图示地区进行野外考察。

读图,回答问题。

(1)地形部位的名称:

A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乙河段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

丙河段非常适合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活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两地中,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题,从图中分析看出,图中字母A、D、E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山峰、山谷、山脊。

(2)题,分析图中的指向标可知,乙河段的流向大致是自北向南;图中的丙河段等高线较密,坡度陡,河流落差大,所以适合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活动。

第(3)题,图中的B地是陡崖,适合攀岩运动。

答案:

(1)山峰 山谷 山脊

(2)自北向南 丙河段等高线较密,坡度陡,河流落差大

(3)B B地是陡崖

17.(回归生活)

为了保护当地的水源,下图(a)为某县环保局的一次野外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下图(b)是该局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上图(a)中的

(  )

A.①B.②C.③D.④

(2)图中数字①~④位于山脊上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村庄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观测点与乙村庄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米。

(4)此次观测正值夏季多雨季节,他们准备在①搭帐篷夜晚宿营,你认为他们的做法可取吗?

为什么?

【解析】本题结合野外观测点的信息,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析能力。

(1)题,对照图(b)卡片中的信息分析(a)图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可知,与图中信息相符合的是②处。

(2)题,分析图中数字①~④,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是④,该处为山脊。

第(3)题,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乙村庄海拔约为400米,乙村庄与观测点的相对高度约为50米。

第(4)题,①处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可能发育成河流,此时正值夏季多雨季节,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答案:

(1)B 

(2)D (3)丁 50

(4)不可取。

此处为山谷,夏季多雨季节,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真题体验】

  (2015·扬州学业考)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图中各地相对高度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大青山比甲地高65米

B.小青山比乙地高38米

C.大青山比小青山高17米

D.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0

2.图中大清河的流向为(  )

A.从东北向西南B.从西北向东南

C.从西南向东北D.从东南向西北

3.图中丁地的地貌类型是(  )

A.山坡B.山谷C.鞍部D.陡崖

【解析】1选B,2选A,3选C。

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第1题,图中所示等高距是10米,甲地的海拔是470米,所以大青山比甲地高65米;图中乙地的海拔是470米,小青山比乙地高48米;图中大青山比小青山高535-518=17米;甲地与乙地的海拔都是470米,其相对高度是0。

第2题,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方,读图可知,图中大清河的流向是自东北流向西南。

第3题,图中丁地位于两山峰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4.(2015·青岛学业考)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完成下列问题。

(1)①处所在的山体部分名称是________。

(2)图中A山顶位于B山体的________方向。

(3)②处的海拔可能是________。

(填字母)

A.360米B.50米C.140米D.260米

(4)③处会形成瀑布,说明理由。

(5)④河段和⑤河段流速较快的是________(填序号)。

(6)⑥处的登山者能否看到⑦处的登山者,说出判断依据。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题,图中①地位于两个山顶之间,为鞍部。

(2)题,根据指向标指示的方向,图中A山顶位于B山顶的西南方向。

第(3)题,图中②地海拔在100米到200米之间,属于盆地。

第(4)题,图中③处为陡崖,且有河流流经,因此会形成瀑布。

第(5)题,图中⑤河段等高线密集,因此河流流速较快。

第(6)题,图中⑥、⑦之间有山脊相隔,因此彼此看不到。

答案:

(1)鞍部

(2)西南

(3)C

(4)③处为陡崖,坡度大,有河流流经。

(5)⑤

(6)不能。

 图中⑥、⑦之间有山脊相隔。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