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398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第6章 检测试题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

2.有丝分裂的过程、特点

及变化规律

4,5,6,7,8,9,19,20,26,27,29

3.细胞分化

10,11

4.细胞的全能性

12,13

5.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

2,14,24

6.细胞癌变

17

7.综合考查

3,15,16,18,21,22,23,25,28,30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对外物质交换速率和细胞新陈代谢强度之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速率越快,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B.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速率越慢,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C.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速率越快,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D.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速率越慢,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解析:

细胞的表面积与细胞体积之比,叫做细胞相对表面积。

细胞的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则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

2.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C )

A.细胞内水分减少B.细胞代谢缓慢

C.细胞能无限增殖D.细胞内色素积累较多

解析:

细胞衰老的特征有:

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3.如图为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D )

A.甲细胞在分裂前期时,一对①分开,其间有星射线相连

B.乙细胞在分裂前期时,无①出现,但会从两极发出纺锤丝

C.甲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③向内凹陷,形成环沟

D.乙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⑤聚集发展成新的细胞膜

解析:

甲细胞为动物细胞,①为中心体,由一对中心粒构成,此时,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说明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乙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不含有中心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时,植物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③为细胞膜,动物细胞在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环沟;⑤为细胞板,植物细胞在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4.下列a、b、c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示意图,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C )

A.图a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B.图b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后期

C.图c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D.图c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解析:

a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属于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b细胞正进行无丝分裂,可能是蛙的红细胞;c细胞没有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解析:

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最旺盛的时期。

6.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

B.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

C.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一定相同

D.洋葱的表皮细胞比分生区细胞的增殖周期长

解析:

赤道板并非真实存在的结构;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比分裂期的长;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一定相同;洋葱的表皮细胞不再增殖无细胞周期。

7.如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生长点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细胞核内DNA含量的测定结果;图乙是某同学所观察到的图像。

欲将图乙视野中处于图甲a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观察,装片正确的移动方向应是移向( A )

A.右上方B.右下方

C.左上方D.左下方

解析:

甲图示DNA含量变化曲线图:

ab是间期,c前期,d中期,e后期,f末期。

乙图视野:

左上方是后期,右上方是间期,左下方是末期,右下方是中期,由于在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因此欲将a时期的细胞(右上方)移至视野中央需将玻片移向右上方。

8.右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B )

A.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B.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消失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解析:

形成了染色单体且核膜逐渐消失是分裂前期的重要特征。

9.下列仅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特征的是( D )

A.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

C.分裂期的中期,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部

D.分裂期的末期,在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

解析: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纺锤体都是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的;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都会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中期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并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

10.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B )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不同

D.二者所含的细胞器的种类不一样

解析:

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是通过细胞分化产生的,由于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11.理论上,每一个人的表皮细胞的细胞核与神经细胞的细胞核内所含DNA的量是一样的,但所含的蛋白质的量是不一样的,其原因中不包括( C )

A.不同细胞被活化的基因不一样多,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样多

B.不同组织细胞内同一基因的差异性表达

C.不同细胞的基因数量不一样多,所合成的蛋白质不一样多

D.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有差异,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样

解析:

分化的体细胞(或细胞核)具有本物种个体发育所需要的全部基因,所以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基因数量是相等的。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2.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高度分化的动物的体细胞能表现出全能性

B.正常情况下植物细胞的分化是可逆的

C.用紫外线破坏细胞核后的蛙卵细胞仍能发育成蝌蚪

D.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解析:

高度分化的动物的体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细胞核破坏会导致遗传物质被破坏,不能再发育为蝌蚪,正常情况下,植物细胞的分化具有不可逆性;植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13.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C.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所含基因发生了改变

D.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成植株,这反映植物种子具有全能性

解析:

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而配子也具有这样的全套基因,同样具有全能性;植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细胞内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种子发育成植株是受精卵正常的发育过程,不能反映全能性;细胞表达全能性的前提是处于离体状态。

14.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B.细胞凋亡是从个体出生后开始的一种生理现象

C.细胞凋亡速率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D.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解析:

细胞凋亡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细胞凋亡速率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细胞凋亡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普遍发生,从胚胎发育时就开始。

15.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衰老、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细胞的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D.致癌因子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

解析:

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种类增多;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16.下图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①~⑤为细胞,a~d表示生理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②比①的相对表面积大,物质运输效率更高

B.④⑤的核遗传信息相同,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C.b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时是92条

D.d过程总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进行

解析:

c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但细胞数目不变,因此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④与⑤的核遗传物质相同,但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不等于个体的衰老,即d过程不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进行。

17.研究发现,正常干细胞中两种关键蛋白质“失控”发生越位碰撞后,正常干细胞会变成肿瘤干细胞。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A.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与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有关

B.干细胞具有控制该种生物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

C.干细胞分化后的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

D.干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会减少

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与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有关;干细胞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套遗传物质;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干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但甲胎蛋白增加。

18.下图表示某种活性物质在一个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含量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该物质可诱导染色体的复制

B.该物质可诱导染色质螺旋、缩短

C.该物质可能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有关

D.该物质可诱导核膜和核仁的形成

解析:

图像中后期该物质含量达到最大值,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也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故可判定该物质可能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有关。

19.下图甲、乙为某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曲线①、②为DNA含量变化图。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甲图对应曲线①中的CD段,对应曲线②的FG段

B.乙图为细胞分裂后期图,这一时期两曲线有不同的变化

C.甲图所示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

D.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同一细胞来观察甲、乙两种时期

解析:

甲图表示染色体的复制,DNA含量加倍;后期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减少一半,但核DNA含量没有减少;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观察到;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因为材料经解离后,细胞会死亡。

20.图甲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中,某时刻所测得的不同DNA含量的细胞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

向该培养液加入某种化合物并继续培养几小时后,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D )

A.抑制DNA复制B.刺激细胞分裂

C.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D.抑制细胞质分裂

解析:

通过比较甲、乙两图中不同DNA含量的细胞数目多少可推测该化合物抑制细胞质分裂。

2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减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C.在成熟的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少

解析:

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遗传物质不会改变,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短。

22.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细胞分化受基因控制,且不同细胞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

B.衰老的细胞已不能分裂且代谢缓慢,而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C.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属于细胞凋亡,也就是细胞坏死

D.抑癌基因能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解析:

细胞分化受基因的控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衰老的细胞不会分裂,多数酶活性下降代谢缓慢,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

细胞凋亡是基因的程序性表达,不是细胞坏死。

抑癌基因功能是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

23.最新研究表明,决定细胞“命运”的内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外因则取决于细胞对细胞外信号的特异性组合所进行的程序性反应,下图为部分信号决定细胞“命运”的示意图,图中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胞外信号,则下列有关细胞外信号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对于癌细胞而言,细胞外信号A~E可能会持续起作用

B.细胞外信号F和G、D和E均能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C.只要有胞外信号D和E,细胞就一定会进行分裂

D.细胞凋亡对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解析:

癌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点,结合图示信息,细胞分裂需要ABCDE五方面的信号;由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都需要合成特定的蛋白质,结合图示信息,细胞外信号F和G、D和E分别是细胞分化和分裂所必需的信号,进而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分裂需要胞外信号ABCDE才能分裂,只有胞外信号D、E,细胞根本无法生存;细胞凋亡对维持内部环境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4.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人体衰老的过程也是体内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B.衰老细胞内全部酶的活性均降低

C.细胞凋亡的原因是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

D.人体细胞的凋亡是从出生后开始的

解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酶活性下降,但此时与细胞衰老过程有关的酶活性较高;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导致细胞坏死;细胞凋亡在人体的发育过程中普遍发生,如胎儿时期手的发育。

2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

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壁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是细胞癌变的内因

⑦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A.4种B.3种

C.2种D.1种

解析:

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对生长发育是有利的,①错误;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②正确。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③错误;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有关,④错误;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⑤正确。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是细胞癌变的内因,⑥正确。

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⑦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下图甲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乙为该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请分析回答:

(1)图甲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    段。

 

(2)乙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3)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时期是甲图中的      段,相当于乙图中的    (填图字母)时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之比是      。

 

(4)在动物细胞中,与结构2相当的物质是由    (细胞器)形成的。

 

(5)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步骤为    →

    →    →    。

 

解析: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再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过程,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依据细胞周期的定义可知ej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2)乙图中A为前期、B为末期、C为后期、D为中期、E为间期、F为形成两个子细胞。

(3)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甲图中bc和gh都为中期。

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4)图乙中2为纺锤体,动物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有关。

(5)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答案:

(每空1分)

(1)ej 

(2)EADCBF (3)bc或gh D 1∶2∶2 (4)中心体 (5)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27.(10分)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

(1)甲、乙、丙三种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时间分别是0.5小时、0.6小时和0.7小时,分裂间期的时间分别是10小时、20小时和30小时,要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在这三种细胞中,考虑选择哪种细胞作材料可能好些(  )

A.甲B.乙C.丙D.都可以

(2)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如果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在室温条件下解离5min,然后按正常要求进行漂洗、染色、制片。

结果在观察时,发现根尖细胞没有较好地分散开,可能是因为 。

 

(3)图中表示分生区细胞的是    ,其特点是 

 。

 

(4)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碱性染料是醋酸洋红液或    溶液,若在视野中找到一个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持续观察,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这个细胞的分裂中期。

 

(5)在观察结果中,处于    期的细胞最多,原因是  

 。

 

解析:

(1)分裂期越长就越容易找到分裂期细胞(尤其是中期)进行观察。

但考虑到细胞周期长短,应选择分裂期相对最长的细胞,即应选择甲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时,需要用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按1∶1混合)在室温下解离5min,然后按正常要求进行漂洗、染色、制片。

因此,盐酸浓度过低,且没有与酒精混合使用,仅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进行解离,则会发现根尖细胞没有较好地分散开。

(3)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有的细胞正在分裂,故表示分生区细胞的是B。

(4)染色体易被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在解离过程时,细胞已死亡,所以不能观察到这个细胞的分裂中期。

(5)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远远大于分裂期所占时间,故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A

(2)盐酸浓度过低,且没有与酒精混合使用(2分)

(3)B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4)龙胆紫 不能 

(5)分裂间 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比例远远大于分裂期所占时间,故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间期(2分)

28.(10分)图1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图2是某二倍体植株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    。

 

(2)若图1所示细胞④发生癌变,往往容易扩散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    减少。

若要鉴定图2中⑦中是否含有蛋白质,需用到              试剂。

 

(3)一般来说,⑤与⑥的遗传物质    (填“相同”或“不同”)。

 

(4)c过程表示    ,⑤与⑥的蛋白质的种类    (填“相同”或“不同”)。

 

(5)图2中细胞含染色单体数为    ,DNA数为    ,该细胞分裂的下一时期是    。

 

解析:

(1)图1中,a是细胞生长,b是细胞分裂,c是细胞分化。

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降低。

(2)若图1所示细胞④发生癌变,往往容易扩散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染色体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与DNA,若要鉴定蛋白质,需用到双缩脲试剂。

(3)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都来自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因此一般来说,⑤与⑥的遗传物质相同。

(4)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DNA不变,但mRNA和蛋白质的种类改变,故⑤与⑥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答案:

(每空1分)

(1)减小 降低

(2)糖蛋白 双缩脲

(3)相同

(4)细胞分化 不同

(5)0 8 末期

29.(9分)某植物体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下图甲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AB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此过程发生在图乙中的    (用字母与箭头表示)阶段。

 

(2)图甲中CD段对应图乙的    (用字母与箭头表示)阶段,变化的原因是           。

 

(3)图甲中BC段对应的细胞中有染色体    条,核DNA  

  个。

 

(4)请依据图乙,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染色体形态变化由c到d发生在    期,该时期活动明显加强的细胞器主要是    。

 

解析:

(1)图甲中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DNA复制,导致DNA含量加倍,对应乙图中的d→e阶段。

(2)图甲中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对应乙图中的b→c阶段。

(3)已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12条,则图甲中BC段对应的细胞中有染色体12条,核DNA24个。

(4)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为止,可以用乙图中的d→e→a→b→c→d过程表示。

染色体形态变化由c到d表示染色体变成染色质,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该时期活动明显加强的细胞器主要是高尔基体,与子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答案:

(每空1分)

(1)DNA复制 d→e

(2)b→c 着丝点分裂

(3)12 24

(4)d→d(d→e→a→b→c→d) (分裂)末 高尔基体

30.(11分)雾霾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可能通过改变正常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结构或功能使其变为癌细胞。

年老体衰的人细胞发生癌变后,癌细胞特别容易冲破细胞识别作用,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癌细胞的特点之一是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

原因是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        

         。

癌细胞的特点之二是具有扩散性,原因是                    。

 

(2)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

阻断癌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肺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①方法步骤

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离体肺癌细胞。

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3、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2、4、6μg/mL蜂毒素溶液。

c.培养48小时后,检测并统计肺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如图1所示。

d.重复a、b步骤,检测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