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444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docx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学科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v有关语言的几个概念

第一语言:

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

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母语:

指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

指外国的语言。

本族语:

指本民族的语言。

=母语

非本族语:

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

标准语:

是作为全民族交际工具的规范的民族共同语。

方言:

只在某个地区使用的语言。

v目的语:

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v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语言学理论——主要理论支柱

目的语和母语语言学

机械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心理学理论

实验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教育学理论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特点

v语音特点与教学

1.汉语的音节由声韵调组成。

音节结构简单,音节界限分明,规律性强。

2.汉语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分类。

3.汉语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4.汉语拼音方案类似音标,只有注音作用。

5.声母和韵母之间的配合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有助于学习并掌握音节的正确读音。

6.声调是最大难点。

7.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和儿化等也是难点。

v词汇的特点与教学

1.汉语词语趋向双音节。

音节少,好记。

2.汉语词语缺乏形态变化。

3.构词以词根复合法为主,且词义与语素义密切相关,便于理解并掌握词义。

4.汉语中词缀数量极少,但很能产,又具有很强的词性类化规律。

5.常用词语的使用频率较高。

6.单音节词较难学习。

7.同义词辨析较难。

8.带有鲜明汉文化色彩的词语如“贵(校)”“令尊”“续弦”“有喜”等以及现代汉语里遗留的部分文言词语。

9.汉语词语的词义引申特点。

10.有丰富的成语、惯用语等熟语。

11.在书写时,汉语的词语排列不实行分词连写,给阅读带来不便。

v语法的特点与教学

1.汉语缺乏形态变化。

2.汉语不同层级内部组合的一致性。

3.汉语语序的配对特点。

4.汉语语序的变式。

5.词性与语法成分的关系错综复杂。

6.虚词的运用。

7.量词的运用。

8.代词的活用。

9.离合词问题。

10.见类此问题。

11.补语问题。

12.汉语语序问题。

13.汉语的省略问题。

14.汉语的意合法。

v汉字的特点与教学

1.汉字与音节对应极强,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音节。

2.汉字有表意作用。

3.汉字中的形声字有表音成分。

4.常用汉字高度集中,出现频率高,数量很有限。

5.汉字难认、难记、难写。

6.音、形、义三者结合。

7.多音字、同音字现象。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

v从根本上来说,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v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v基础知识:

语音、语法、词汇、汉字和文化等。

v基本技能:

v听、说、读、写

v语言交际技能:

是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v语法能力

v社会语言能力

v话语能力

v策略能力

v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

v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知识,提高思想品德、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

v语言要素

v言语技能

v言语交际技能

v相关文化知识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v1.语构文化

v汉语结构最大的特点是重意合而不重形式,灵活、简约。

如:

动+物/手/心/身

苹果多少钱一斤?

苹果一斤多少钱?

一斤苹果多少钱?

多少钱一斤苹果?

三个人吃一斤饺子。

一斤饺子吃三个人。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v小姐把我们引进预先订好的单间,宽衣,就坐,热手巾,菊普茶,然后互道契阔仰慕以及久闻大名之类的套话,接着名片递过来,才知道那位暴发户,是‘东方投资公司’的老板,钱多得如流水。

v汉语句式结构还体现叙事一般按时间或事理顺序排列,说明事物常由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部分、先原因后结果、由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等。

v对偶句。

v2.语义文化

v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概念体现在词汇中。

v词义在不同语言中差别很大。

v3.语用文化

v称呼。

v问候和道别。

v道谢和道歉。

v敬语与谦辞。

v褒奖与辞让。

v宴请与送礼。

v隐私与禁忌。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v1.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v2.要有针对性。

v3.要有代表性。

v4.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v5.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

v1.通过注释直接阐释文化知识。

v2.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

v3.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总结

1.翻译手段

2.使用母语或中介语情况

3.对待错误的态度

4.句型教学、句本位教学、话语教学

5.视听结合

6.对比分析

7.学生、教师的作用

8.练习方式:

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

9.讲、练的关系

10.动作教学

11.直观教学手段

12.功能、情景、文化、结构

13.听说读写,口语、书面语。

14.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

15.启发式教学

16.多表扬少批评

17.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v课堂用语不能使用外语,讲解可适当使用。

v教师对学生出错的态度应该是一容忍,二防范,三纠正。

v容忍:

在初级阶段,应鼓励学生多说、多写,不能过分“斤斤计较”学生的错误,以让学生多感受成功的愉悦,少体会失败的焦虑。

v防范:

在具体的教学上,要重视学生的错误,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学生出错。

v纠正:

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适当的纠错。

v“精讲”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内容方面,要精心选择,少而精;二是方法,教师用简练的语言、简单的方法,把内容讲透、讲清楚。

v“多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讲练的时间比例,讲少练多。

二是全面练习;三是充分练习。

v直观的方式包括:

实物、图片、图表、生词卡片、板书、简笔画、形体动作等。

v发挥成年学生认知能力强的特点,充分调动积极性,训练汉语思维。

课堂教学评估的标准

1.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具体,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

2.教学内容是否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3.教学环节是否安排得合理、清晰、紧凑、自然,能否处理好新课只是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和旧课知识的重现、复习之间的关系。

4.教学时间的安排是否得当,是否体现了精讲多练的原则。

5.是否体现了成熟的教学技巧,包括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提问和语言、板书技巧、教学辅助手段的利用、教师的教态和课堂气氛等。

6.是否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而且有效。

7.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语言交际能力上是否有所提高。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法

v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历史回顾

1.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法阶段——初创阶段

特点1:

这个阶段的教学法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具有明显的语言学倾向,侧重从语言规律出发,强调系统语法知识的讲授。

教学内容以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为中心,教材以音素和语法为纲,采用语法翻译法和演绎法进行教学。

受到“语法翻译法”的影响。

v典型教材:

《汉语教科书》

特点2:

语言综合教学的直觉意识。

教学既要传授语言知识,也要培养应用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学也实际把直接法和翻译法配合使用,采用一种综合的教学法。

(但未能全面完整地贯彻而形成系统的教学法)

2.第二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体现实践性原则的教学法阶段——改进阶段

v特点:

这个阶段的教学法针对上一阶段教学过分注重理论的倾向,提出了实践性教学原则,并把这一原则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结构和各个环节中,贯彻到了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学内容侧重语言的听说训练,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归纳法,注重“精讲多练”。

v典型教材:

《基础汉语》《汉语读本》

3.第三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深化实践性原则的教学法阶段——探索阶段

特点:

这个阶段的教学法受到语言交际观念的影响,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对实践性原则有了更加全面的、深入的认识。

强调了实践的交际性含义,提出了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根本原则的主张。

在教学内容上,对传统的以语言科学系统为主的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代之以针对学生需要来选择语言内容。

受听说法的影响,大多采用突出听说的技能训练方法。

典型教材:

《汉语课本》《基础汉语课本》《初级汉语课本》

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现状

v1、结构与功能结合的教学法

v典型教材:

《实用汉语课本》《说什么和怎么说?

v2、结构、功能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法

v3、教与学结合的教学法

v4、科学综合的教学法

v对外汉语教学法发展的趋势

1、理论研究的并进化

2、教学法形态的模式化

3、语言材料的语篇化

4、语法教学的强势化

5、教学的活动化和任务化

6、教学的立体化

课堂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收心2分钟

互致问候/聊共同话题/检查出勤情况/口头演说1分钟左右/最后老师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复习检查:

获得反馈(温故)5分钟左右

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集体订正

以口头或笔头形式复习旧课——发现问题进行弥补

检查预习——听写生词,从而过渡到新课

注意:

检查可随时进行;复习可是上一课、上一单元、半学期甚至一学期的知识、技能,但要与新课结合;对口头错误不要苛求,作业错误要严格纠正。

▲讲练新内容:

知新25分钟左右

内容:

生词、课文、语法

精讲多练,能不讲就不讲,以练代讲。

学生进行模仿、重复等机械性操练,侧重语言结构。

突出重点,以旧带新,由易到难。

▲巩固新内容:

5分钟

有意义的练习,初步的运用练习(不宜要求太高)对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方法:

教师总结——公式;用彩笔突出重点。

学生总结。

以提问方式帮助学生总结。

v注意:

当一次无法完成全部环节时,巩固环节可作为专门的巩固课下次再进行。

▲布置作业:

3分钟

不宜多,也不宜难,突出重点,说明要求。

分口头与书面两种,与复习检查相衔接。

注意:

所有环节应灵活运用,不能机械刻板。

精读课的课堂教学

v一、精读课的性质

v精读课是一门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这4项技能的综合课,同时,它还要兼顾有关文化知识的介绍。

精读课在汉语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它课时量最大,承担的教学任务也最重,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各种知识都将在这个课上系统传授。

v二、精读课的特点

v1、建立规范,不断强化

v注意让学生熟练掌握跟汉语交际技能密切相关的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强化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范,务求学生熟练掌握标准的发音、规范的语法,学生在理解领会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还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语法规则,能“用这些有限的语法规则去生成无限的汉语句子”。

v以建立规范为主的强化教学是这一阶段教学的主要方式。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学以准确地发音、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汉语基本语法为主要特色。

而中高级阶段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更高、更熟练的交际技能,并扩大词汇量为主要特色。

v2、实践为主

v实践是初级阶段教学最重要的手段和原则,任何教学理论脱离了实践都将变成一句空话。

“教师要努力做到课堂用语的简洁、精练、完整、准确,尽量避免长篇大论和拖泥带水,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成功的教学就是要让课堂成为操练场而不是只有一个人表演的说书场。

课堂上,学生的操练时间和操练数量一定要有足够的保证。

学生“懂了”并不意味着实践的结束,教学中仍然需要进行一定量的操练,使学生真正达到自由运用的程度。

初级精读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v一、语音教学应准确、严格

v

(一)严格教学标准普通话

v

(二)教学步骤和方法

v1、语音教学

v语音教学包括展示语音、练习发音、指导发音、纠正发音四部分。

教师展示语音,学生模仿。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尤其要纠正语音系统错误和典型错误。

检验的方法可以是认辨、听辨。

认辨就是写出拼音让学生读;听辨就是老师发音,让学生指出、写出、复述出这个音。

v在有一定汉字基础后,要增加给汉字标音的练习。

v语音训练最好放在实际的语言中训练,因为某一个音单独能发准,在实际语流中却未必能发准。

实际语流中的一些变化,比如上声变调的问题、三音节中间音节的弱化问题等,都不是在单个字中出现的。

v2、拼写规则教学

v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汉语拼写规则不算复杂。

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练习方式可以由教师读出一个音节,学生把它写下来,然后教师把正确的写出来。

v(三)有针对性地训练

v教师要多研究语音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分析不同母语背景学生的语音特点,有时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领会汉语发音的特点,针对学生的语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v声调问题是留学生语音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不准会带来交际困难,教学中要增加有关声调的训练,“唱四声”;你读,学生辨调、标调;你定调,让学生根据声调朗读等。

v★辨音训练

v声母:

不送气和送气音;清浊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舌尖后和舌面音

v送气(ptkcchq)和不送气(bdgzzhj):

汉语中区别意义:

bà(罢)pà(怕)

许多语言中没有明显的吐气音,比较难。

“他很快”-“他很怪”,“饱-跑”。

v大量的机械练习和意义练习

v如:

bo-poda-take-hezhi-chizi-ci

v意义练习,如:

pubu(瀑布)gaokao(高考)jiqi(机器)tedian(特点)

v清音和浊音

v汉语普通话辅音只有5个浊音(m,n,ng,l,r),其余都是清音,学生常把bdgzhchsh等发成浊音,汉语r虽为浊音,但摩擦轻微,学生容易发得很重,有时还加圆唇。

v舌尖前音(zcs)与舌尖后音(zhchshr)

v训练方式:

词语单练、词语合练、绕口令、顺口溜、诗歌等。

用模仿法让学生跟读,演示法让学生了解发音时舌头上卷的情况。

v舌尖后音(zhchshr)与舌面音(jqx)

v有些留学生分不清zhchsh与jqx的区别,“吃饭-qufan”“去-qi”“是-xi”等。

v纠正:

除了从发音部位纠正外,主要让学生多读多练

v韵母

v①单韵母教学

vi的教学:

v在bpmdtnljqx后发音不难,几乎每种语言都有;在zcs后时,声带振动并延长发音;在zhchshr后时,声带振动并延长即可。

后两者的发音没必要单独教。

vü的教学:

v很多语言没有,教起来比较困难,较好的办法是用带音法,先教i,然后嘴唇逐步变圆前突,就可以比较容易发出。

v②复韵母和鼻韵母

v教法:

把它们作为整体,不必一个个分解;注意音素与音素之间的自然过渡,不要拉长前面的音或在音素之间作不自然的停顿

v声调

v①留学生主要困难:

一声不够高、二声上不去、三声不拐弯,四声下不去。

v教学顺序:

由易而难,一声——四声——二声——三声。

v演示法:

用手指划动演示声调升降,摆动点头辅助。

v对比法:

Let’sgo!

中的go很像四声发音,可让学生对比发音

v②双音节声调:

各种声调的搭配练习可更好地解决四声的发音问题。

如三声变调、轻声等大都在双音节词语或语流中表现出来。

另外,由于生理作用,有的声调配合在一起,可促使某个声调发得更准。

如1声和4声搭配(接洽、音乐)可使4声降下来;2声和1声搭配(读音、读书)搭配可使1声音高达到标准;4声和2声搭配(放学)可使2声起点低,升得上去;4声和3声搭配(汉语)可使3声起调低,调值准。

v语音教学和训练技巧

v①指导发音的技巧

vA.带音法:

用一个已学过的音素或学生母语中存在的音素带出另一个发音部位和方法相关的新音素,或以一个容易发的音带出另一个较难发的音。

如用带音法教e:

先发o,然后拖长o的音程,嘴角再慢慢向两边咧开,使唇形由圆而扁,e便发出来了。

vB.借助体态或实物:

用手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用薄纸区分送气不送气等。

vC.描述法:

描述发音原理(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如描述u的发音,圆唇音,嘴唇须前突并且肌肉紧张。

vD.对比法:

比较b-p,d-t,g-k,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有的学生分不清an和ang,可对比发音口形、舌位的不同。

vE.夸张法:

如夸大口形:

发a时,把嘴夸大一点,告诉学生a的开口度最大;发an时,把舌头伸长一些,嘴张大一些,嘴角两边展开,夸大舌位、口形。

v②练习语音的技巧

vA.模仿练习:

学生重复录音或老师的发音,可用于模仿声母、韵母、音节、变调、重音等。

分集体模仿、单独模仿。

vB.认读练习:

学生自己读出书面材料。

包括辨声认读、辨韵认读、辨调认读、多音节和短句认读、汉字认读等。

vC.声调练习:

如唱四声,教师带领学生由第一声起调,四声连读,使学生在经常的练习中,习惯汉语四声的高低变化,掌握四个基本声调。

声调搭配练习。

vD.听辨练习:

包括听辨声母、韵母、音节、声调等。

vE.读写练习:

包括根据汉字写出拼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v二、词汇教学

v

(一)词汇教学的原则

v1、实践性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精讲活练”。

v2、深入浅出原则:

不能照搬词典注释,尽量使用简明的语言讲授词语。

根据词语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

v3、交际性原则。

应在语境让学生体知生词,词汇练习应该突出交际。

帮助学生练习设计的情景。

v

(二)词汇教学方法

v①解释词汇的方法

v包括解释词义和解释用法两种情况。

v解释词义的方法

vA.以旧词释新词:

先启发学生,再加以归纳、纠正。

例如新词“一下子”,可用学过的“很快”来解释;新词“立刻”,可用“马上”来解释。

vB.根据语素义解释词义,也称“语素猜词义法”。

联合、偏正结构的词适合用语素法解释词义。

比如:

关闭、美好、买卖、开关、急需、面试、深夜等。

vC.直观释义法:

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体态、动作等直观形象的方法和手段来解释词义。

有些近在身边的东西,可利用实物,如“桌子、椅子、门窗、墙、书本、帽子”等。

商店广告上的图片。

vD.语境释义法:

选用学生熟悉的或者可能亲自经历的事情来设置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从词的实际应用中体会理解词义。

比如教“凑合”、“尴尬”一词。

vE.上下文释义法:

根据上下文词语的意思和固定搭配来猜测理解生词。

“反而”在句中有转折作用,“他们不仅不厌烦,反而热情欢迎她。

vF.例句释义法:

较多用于关联词的学习。

例如:

“因为天气预报说有雨,所以我带了一把伞。

”“小李因为生病了,所以今天没来。

”通过分析例句,理解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

vG.近义辨析法:

注意讲明词义的细微差别、语体色彩、搭配习惯等。

一般借助学过的词语来导入。

如“关心-关怀”“想法-打算”等。

vH.反义辨析法:

帮助建立词语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如“增加-减少”“高兴-悲伤”等。

vI.汉外对比法:

注意之处汉外词义异同,避免产生词义负迁移。

vJ.字形分析法:

利用汉字字形与意义之间的线索,从形体直接推知词义。

如“凸起、凹陷、雨伞”“刀刃、甘甜、本来”“逃跑、怀念、花草、湿润”“甭、劣”等。

v②解释词语的用法

vA.词语搭配:

常和哪些词搭配、怎么搭配。

例如:

“参观、访问”,都是动词,可从词语搭配上辨别:

v参观:

工厂、学校、医院、博物馆、故宫、名胜古迹

v访问:

中国、上海、一位作家、电影明星

vB.公式说明:

例如“有点儿”“一点儿”

v句型结构例子

vV一点儿N喝一点儿水

vA比Badj一点儿他比我高一点儿

v有点儿v/adj我有点儿想家

vC.情景说明:

例如语气词“吧”:

“去吧,不好,不去吧,也不好。

”表示两难选择;语气词“啦”:

“橘子啦,苹果啦,各种水果都有。

”表列举。

vD.词语对比:

例如“穿、戴”的比较;“以为、认为”的比较。

v(4)词语练习方法

v①感知性练习:

属于机械性练习,对于熟练掌握词语是必不可少的。

练习形式主要有听读词语、跟读词语、认读词语、抄写词语等。

v②理解性练习: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

形式有:

解释词义、选词填空、词语搭配、说出同义词反义词。

v③记忆性练习:

帮助巩固复习词语。

形式:

朗读词语、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语、词语注音等。

v④应用性练习:

通过实际应用掌握词语用法。

形式:

指定词语回答问题、改错、连词成句、造句、扩展词语、根据语言环境用词语对话等。

v三、汉字教学应简单、实用

v

(一)汉字教学在精读课中的地位

v听说领先是初级教学的原则,但汉字教学不是可有可无的,汉字学习同样是读写课的重要内容,不能抛开汉字进行读写课的教学,如果学生汉字认读水平太低,听说能力的提高会受到影响,还会很严重地影响学生汉语水平向更高的程度发展。

不少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对汉字都有畏惧心理,教师要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否则他们的汉语将很难进一步提高。

v

(二)教学内容

v课堂上可以讲授汉字的常用笔画、偏旁名称,如点、横、三点水、提手旁;讲一些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和笔顺,如“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要强化汉字的声符、义符的分析。

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汉字,找出声符、义符,并敢于根据声符提供的信息试读汉字。

v学生典型的汉字错误要在课堂上指出,可在黑板上写出让学生辨别,一些不显眼的错误也要注意。

v(三)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v当前讨论的焦点在于三点:

是语、文同步还是分开?

是词本位还是字本位?

坚持传统字源理论还是采用所谓“俗文字学”帮助学习记忆?

以下几个方面是大家基本一致的认识:

v1)语和文先分后合,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独立教学。

语文并进的模式实际是随文识字,弊端很大。

初期独立开设的汉字读写课,首先教常用独体字,教笔画、笔顺、部件。

v2)字与词教学相结合。

教学中以字带词、以字串词,学习词汇时,重视构词语素的分析,做到以字解词、由词析字,培养学生看字猜义的能力,了解汉语组词的规律。

v3)利用汉字构形规律,突出汉字表音表意功能识记汉字。

适当进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结构类型的分析。

v4)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以部件为中心,从笔画、部件、间架结构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v5)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练习识记汉字。

注意区别形近字、归纳部件。

v(四)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汉字教学

v1)对汉字的讲解必须注意科学性。

汉字学是一门科学,讲解必须是科学的,不科学地讲解汉字,会造成学生的思想混乱,不利于对汉语汉字的进一步学习。

v汉字是由部件构成的,其构意的体现是通过部件来实现的,讲解汉字首先不能把部件讲错;(福、悲)

v汉字是由部件组合而成的,部件进入整字之后,便有了构字功能:

示音、表意、或表形、或起区别作用。

(韭、饿、娥、峨、鹅)

v由基础部件构成汉字,大部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