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导游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529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儿庄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台儿庄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台儿庄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台儿庄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台儿庄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台儿庄导游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台儿庄导游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台儿庄导游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台儿庄导游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台儿庄导游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台儿庄导游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儿庄导游词.docx

《台儿庄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儿庄导游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台儿庄导游词.docx

台儿庄导游词

台儿庄导游词

篇一:

台儿庄古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

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古时候属于兰陵旧疆,现在是枣庄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与江苏省接壤,为山东省的南大门。

现在,我利用大家乘车去台儿庄的时间,简要地介绍一下台儿庄的基本情况。

首先介绍台儿庄名字的由来。

我们今天提到“庄”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与“村”合用,称为“村庄”,与城镇相对。

其实,在古代,村与庄,是两个概念。

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点,后来成为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庄,是朝廷、贵族所拥有的土地,在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军人或雇民。

台儿庄,应该是荀子任兰陵令的时候楚国的屯田,后来在此形成居民区。

关于台儿庄名字的由来,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是,台儿庄土地肥沃,但是地势低洼,汛期成为洪水走廊。

人们在这里筑台而居,于是被称作“台庄”。

唐代准提阁内的碑文上,出现“台家庄”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间所立的泰山庙碑文中,出现“台家庄集”,证明那时候已经不是普通的村庄而是颇具规模的集市。

大运河开通之后,南方客商语速比当地居民快,使“台庄”的发音出现儿化。

明代崇祯十二年所立的防务碑上,已使用“台儿庄”的称谓。

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里,也使用台儿庄这个名称。

今天,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台儿庄由田庄到运河重镇的过程,是伴随者运河的开通与兴盛的。

按照行政级别和面积,台儿庄赶不上河北石家庄,可是,她却赢得了“天下第一庄”的声誉。

这不是台儿庄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庄”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别六下江南,都要路过台儿庄。

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对台儿庄的繁荣与兴盛,发出“天下第一庄”的赞誉。

而明清两代和20世纪的沉重事实,又为这块土地赋予了文化的斑斓和历史的厚重。

今天,台儿庄仍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国漕运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处二战遗迹,四是市区两级政府对台儿庄的抢救性重建,使她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文化、军事和政治标志符号。

我们先说台儿庄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

万里长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画下雄浑的一撇,京杭大运河画下了遒劲的一捺,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

长城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袭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义,而没有了实际功能。

而京杭大运河,这个沟通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交通运输和优化生态的功能。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必须梳理一下运河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2700年前的春秋时期,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境内的偪阳国,就有了人工开挖的运河。

2400年前,吴王夫差开凿了从今天的扬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

隋炀帝开挖的运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经洛阳通达浙江的余杭。

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疏通,到公元13世纪,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运河工程。

明朝初年,永乐皇帝出于把国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虑,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疏通、扩建了京杭运河,打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为明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命脉。

那时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区一带,是十几个互不相连的小型湖泊。

途经这里的京杭运河,自济宁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线路,自徐州至淮安,运河借走黄河水道。

因为黄河为季节河,旱季断水、汛期黄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

为了保证这条国家命脉的畅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人认为治运必先治黄,有人认为治黄不如避黄。

于是,在“借黄就运”和“避黄行运”的问题上争执了几十年。

万历年间,“避黄”派胜利,在万历三十二年,开通了时称泇运河的台儿庄运河。

这段运河的开通,避开了黄河水患,使运河通航天数增加80多天,每年经过台儿庄运河的船只7000多艘,运输物资400万担。

同时,还间接地促进了微山湖的形成,成为补充运河水源的水柜。

台儿庄地势较微山湖一带低洼,其海拔高度低于微山湖的湖底。

为了防止汛期储存的湖水通过运河一泄而下,治河官员想出了多建船闸的办法。

在这段运河开通之初的明朝万历年间,从微山湖口的韩庄至台儿庄,建起了八座节制闸。

从南方载货北上的船只,经过船闸需要一定的时间,大量的官船和商船要在台儿庄等待,这个特殊的漕运枢纽于是滞留了大量流动人口,使得台儿庄迅速繁荣。

明末至整个清代,台儿庄始终保持着“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台儿庄是一个移民城镇,这里的居民基本上不是土著,没有排外的“地头蛇”欺负外乡人。

所以,南来北往的富商大贾,都愿意借助台儿庄的商机创造财富,置办家业,长久定居,进而捐助善款,修桥铺路,建庙办学,成为台儿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

到清代的康熙年间,台儿庄的常驻人口已经达到五万人,流动人口达到七八万人。

由于在此经商和定居的)是一个城镇,可是,她却享有“天下第一庄”的美誉,这不是台儿庄人夜郎自大,而是乾隆皇帝的钦赐。

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走水路必经台儿庄。

第四次路过台儿庄时,留下了“天下第一庄”的御笔。

而明清两代和20世纪的文化积淀,又为这座城市赋予了历史的厚重。

万里长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画下雄浑的一撇,京杭大运河画下遒劲的一捺,这巨大的“人”字,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

长城为防御游牧民族入侵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义,没有了实用功能。

而京杭大运河,这个沟通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运输和生态功能。

途经台儿庄的运河,是三千五百华里运河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被称为“活着的古运河”,有人说,“观长城上八达岭,看运河到台儿庄”,可谓真知灼见。

台儿庄地势低洼,城区内的海拔高度为25.5米,比微山湖的湖底低7米,比湖面底20多米。

为了防止汛期储存的湖水通过运河一泄而下,治河官员想出了建闸储水的办法。

明朝万历年间,从微山湖口至台儿庄,先后建起了八座节制闸。

北上的官船和商船,经过这些船闸,要在台儿庄等待五到十天时间。

这个特殊的漕运枢纽,留住了大量流动人口,使得台儿庄迅速繁荣。

从晚明至清末,台儿庄一直保持着“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台儿庄是一个移民城镇。

明清两代属于峄县辖区,南来北往的商人,借助台儿庄的商机创造财富,安家置业,修桥铺路,建庙办学。

到清代乾隆年间,台儿庄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5万,流动人口多达10万以上。

由于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在营建自己的商铺和住宅时,带来了各地的建筑风格,使得台儿庄城里集中了京派、晋派、江浙、徽派、闽南、岭南、鲁南、宗教等八种风格的建筑;接纳了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中外五大宗教和不同的民间信仰。

据文献记载,大战前的台儿庄,大小庙宇多达72座。

由于台儿庄富有商机,吸引了官员、军人、儒生、商贾、僧道、郎中、农夫、匠人、武侠、梨园、术士、杂耍、艺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到这里发展,使台儿庄成为不同文化的汇集之地。

1938年春天,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使这座古城“无土不沃血,无墙不饮弹”。

坚固的城墙、威严的衙门、宽敞的会馆、庄重的庙宇、华丽的商铺、朴素的民宅,基本上被炸成废墟。

据战地记者回忆,6000栋商铺和民房保存下来的不到十分之一。

战后,国民政府在《中央日报》上公开宣布,要重建台儿庄。

可是,由于战事紧张,加上后来的内战,这个承诺一直没能兑现。

台儿庄的居民,在断垣残壁上重建的商铺和民居,已经无法显现古城往日的辉煌。

20XX年4月8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了台儿庄古城的重建工程。

这不仅仅是复活一座被战争摧毁的城市,更是向世界昭示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是为人类保存文化遗产的一项壮举。

因为,在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台儿庄大战具有经典意义:

它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在抗击外族入侵的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胜仗,也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败仗。

这场战役,我们歼灭日军11984名,打破了军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这场战役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正义力量给军国主义敲响丧钟的战役。

在“亡国论”甚嚣尘上的时刻,台儿庄大捷打出了中国人的士气,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国威,为爱好和平的力量注入了必胜的信心。

因此,台儿庄不愧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之地,台儿庄古城的重建,属于全人类的精神文化工程。

台儿庄是运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扬威不屈之地,是南北水运交通枢纽,这里有:

国务院批准的大陆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多处国字号的风景名胜。

今天,我们参观游览的景点有: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重建后的台城旧志景区和运河街市景区。

到达现场之后,各景点的导游员会给各位作具体介绍。

台城旧志景区

欢迎您光临大战故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

台儿庄古城,是一座二战遗迹保存最多、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的历史圣城;是古运河畔唯一一座八大风格建筑融为一体,72座庙宇汇于一城,南北交融、东西合璧的文化名城;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座完整保存了古码头、古驳岸等水工设施,被世界旅游专家称为“活着的运河”的运河古城;是中国唯一一座拥有14华里水街水巷,乘坐舟楫能够遍游全城的东方水城。

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系统工程中,台儿庄是一处重要节点。

台儿庄古城规划面积为两平方公里,按照“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城市发展定位,确定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

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理念,将保存下来的大战遗址、古城墙、古码头、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古纤夫村等历史遗产,进行科学修复,重现“一幅清明上河图,十里画廊卷不住”的壮丽景象。

台儿庄古城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为一体,融“齐鲁豪情”和“江南韵致”为一域,是极具人文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是沿运独有、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有人说,看水乡去周庄,看古城去平遥,两者兼顾去丽江。

但是,周庄有水却不是大战故地;平遥有古朴的建筑却没有大运河;丽江有城有水,却没有台儿庄这样丰富的文化积淀。

来到台儿庄古城,既看了古运河,又亲临了大战故地,触发了思古幽情,还领略了古老文化,享受了时尚生活。

台儿庄一日游,等于同时去了周庄、平遥和丽江。

有位网友说:

“周庄是怀旧,平遥是疗伤,丽江是艳遇,台儿庄是梦乡。

现在我们游览的是重建之后的台城旧志景区,占地面积38155平方米,建筑面积30295平方米,约占古城一期核心区的十分之一。

主要有步云廊桥、参将署、久和客栈、翠屏学馆、台庄驿、日升昌记、文汇酒楼、谢裕大茶行、扶风堂、天水堂、三恪堂等不同风格的明清建筑。

西门

这是台儿庄古城的西门。

台儿庄大战期间,曾经是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的

临时指挥部。

台儿庄形成于汉,繁盛于明清,建有城门六座,命名不算整齐,但富有学问。

东门叫“仰生”,意思是官府、官员,仰仗众生而存在;西门叫“台城旧志”,表明她是旧城的标志;北门为“中正”,意为中正仁和;小北门叫“承恩湛露”,意思是承蒙上苍恩典,享受浓浓的甘露;南门叫“惠迪吉”,意思是,顺从天道就能吉利;小南门叫“迎祥”,意思是迎来吉祥。

这些城门,在台儿庄大战期间,全部毁于战火,我们今天看到的城门,是20XX年春天重建的。

台儿庄在元代就已经筑城,但那时候仅仅是一座土城,俗称“土围子”。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泇运河开通,台儿庄成为运河重镇。

我们现在看到的运河,就是泇运河。

泇运河的“泇”,是三点水加上一个加减的加字。

关于泇运河的历史,到闸官署里我再给大家介绍,我们先介绍台儿庄城池。

明清两代,在朝廷命官的主持下,多次修筑台儿庄城。

康乾盛世时期,台儿庄城的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

咸丰七年,黄河决口,殃及到台儿庄,城墙受损。

咸丰七年重筑城墙时,缩小了城区规模,其中西城墙向东后退1公里。

这座城门楼,是在咸丰年间的旧址上重建的。

城内有大衙门街、顺河街、月河街、丁字街和纵横交错的水街水巷,以及十多座古运码头。

旁边的这座码头叫“五行码头”,为清代最繁华的运河码头。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生成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行”。

五行之间,形成了相生、相克的动态关系,维持着世界的平衡。

五行之中,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生命之源,世间因为有了水,山有了灵性,草木得以生长,动物得以繁衍,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登上了历史舞台,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

孔夫子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是因为水能屈能伸,能升能降,变化无常,容纳一切,滋养一切,成就一切。

台儿庄是一座水的城市,让我们走进这座东方水城,领略水的景观,感受水文化的魅力。

步云廊桥

这座桥是古运河上的景观桥,名叫“步云廊桥”,取“平步青云”之意。

在泇运河之前,这里并不是运河航道,只有一条季节河。

当地居民在宽度有

篇三:

台儿庄古城导游词——电子导览器版本

台儿庄古城导游词

(电子导览器版本)

亲爱的游客朋友:

您好!

欢迎您光临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古城参观游览。

明清繁盛时期的台儿庄是一座商贾云集、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

据《峄县志》记载:

“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乾隆皇帝称其为“天下第一庄”。

但这座繁盛的千年古城在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中被日军炮火夷为废墟,重建古城成为台儿庄几代人的梦想。

为传承运河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加快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20XX年4月8日,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正式宣布重建台儿庄古城。

西门

您现在通过的是台儿庄古城的西门。

清咸丰七年,台儿庄由土城墙改建为砖城墙,建有城门六座,东门叫“仰生”,意思是官府、官员仰仗众生而存在;西门叫“台城旧志”,表明她是旧城的标志;南门叫“惠迪吉”,意思是,顺从天道就能吉利;小南门叫“迎祥”,意思是迎来吉祥;北门为“中正”,意为中正仁和;小北门叫“承恩湛露”,意思是承蒙上苍恩典,享受浓浓的甘露;我们现在通过的是西门-----“台城旧志”。

台儿庄古城规划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理念,规划确定了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

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院院有水景、院院有展馆、院院有主题文化”,可以说是运河文化的活化石,中国民居建筑的博物馆。

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古朴典雅,天人合一,集中体现在四个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的四个理由。

看世界二战遗址最多的城市要到台儿庄古城来。

台儿庄古城保留了53处二战遗址,是世界上经过二战炮火洗礼的城市中遗址最多的城市,是中国唯一一座二战纪念城。

看运河文化的活化石、中国民居建筑的博物馆要到台儿庄古城来。

台儿庄地处南北过渡带,素有“水旱码头”之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涌动和交汇,带来了文化的融合,使台儿庄古城成为集八大建筑风格于一体、七十二庙宇汇于一城的运河标志城。

八大建筑风格分别为:

北方大院、徽派建筑、鲁南民居、水乡建筑、闽南建筑、岭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而七十二座庙宇包括世界主要的几大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及中国主要民间信仰-----道教、儒教和关帝信仰的各类庙宇,如文昌阁、关帝庙、泰山娘娘庙、妈祖庙等。

看京杭运河“最后一段活着的运河”要到台儿庄古城来。

台儿庄保留了历史上仅存的最后3公里的京杭运河古河道。

城内至今遗存大量的古码头、古驳岸、古船闸等水工设施,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

看中国唯一可以摇桨逛全城的东方古水城要到台儿庄古城来。

台儿庄10公里的水街水巷和威尼斯几乎相当,古城重建后将成为国内水网最密集的水城,乘船可以游遍古城的任何一处景点。

同时这里也是国台办批准的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海峡两岸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五行码头

您现在看到的五角亭的位置是“五行码头”,为清代台儿庄古运河畔最繁华的码头之一。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生成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行”。

五行之间,形成了相生、相克的动态关系,维持着世界的平衡。

五行之中,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生命之源,世间因为有了水,山有了灵性,草木得以生长,动物得以繁衍,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登上了历史舞台,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

孔夫子说“仁者爱山,智者

乐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是因为水能屈能伸,能升能降,变化无常,容纳一切,滋养一切,成就一切。

台儿庄是一座水的城市,让我们走进这座东方水城,领略水的景观,感受水文化的魅力。

步云桥

您面前的这座桥是古运河上的景观桥,名叫“步云桥”,由三层平台构筑而成,取其“连升三级、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之意。

这座桥最早建于明朝天启元年,即公元1621年,由当时峄县知县马希曾捐资兴建。

大桥修好之后,人们感激不尽。

可是,在峄县只当了7个月知县的马希曾,莫明其妙地离任。

当地士绅恋其功绩,为他立了这块去思碑,尊称他为“峄侯、马公”,也就是咱们面前看到的这块“峄侯马公去思碑”。

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大帝南巡,途径台儿庄。

峄县一名落魄的文人李克敬在这座桥上向康熙皇帝献上《雅颂八章》的辞赋,康熙大为赞赏,李克敬平步青云,于是这座桥改名为“步云桥”。

这座桥最主要的特色在于石雕、木雕相当精美,分别是福建泉州石雕与浙江东阳木雕。

走上步云桥,桥北侧的石雕讲述的是东汉丞相匡衡自学成才的经历,匡衡是枣庄峄城人。

大桥南面的石雕,内容是杨家将中杨宗保比武夺帅印的故事。

杨宗保在大破天门阵时,来台儿庄穆柯寨取降龙木,遇到穆桂英,引发了历史上一段动人的故事。

安澜门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城门为“安澜”门,“安澜”有使水波平静之意。

“安澜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门。

清咸丰七年加固城墙时,建有城门六座,水门一座。

这座水门,是进入古城的水上通道,有了这一通道,城内的水街水巷,与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实现了连通,使台儿庄城内形成密集的水系水网。

重建展馆西展厅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您光临台儿庄古城重建展馆。

这是利用参将署的廊房,为纪念古城重建而建的一个临时性展馆。

重建展馆分为东西两个展厅,我们现在

所处的位置为第一展厅-----西展厅。

西展厅主要包括两个展区,分为“记忆中的古城”和“重生中的古城”。

走进这个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台儿庄胜迹复原图,它是由陈伟市长创意并根据其研究绘制而成,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十里画廊卷不住”的壮丽景象。

看过胜迹复原图,接下来我们参观第一展区“记忆中的古城”。

这个专题主要介绍“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形成、发展以及毁灭的历史过程。

台儿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因运河而兴,被乾隆皇帝美誉为“天下第一庄”。

但1938年春爆发的台儿庄大战,使台儿庄成为一片废墟。

战后国民政府曾在《中央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宣布要重建台儿庄城,建国后历届政府也曾想重建古城,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实现。

展板下方为古运河清淤时出土的文物-----我军与日军的头盔。

这段视频影像资料展现的是古城恢复建设之前陈伟市长走访80岁以上的老人的情景,通过这种途径来找寻老人对古城的零星记忆。

视频右侧展板是古城重建前的古码头、古街巷、古民居,反映了重建前古城的肌理保存非常完整。

第二展区“重生中的古城”,主要介绍古城重建背后鲜为人知的艰辛历程和决策者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回顾台儿庄古城的重建过程,中共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言:

“台儿庄古城是在浴火中重生的城市,而这座古城的重现却来之不易。

可以说,这座古城是抢出来的、挖出来的、创出来的和换出来的。

所谓抢出来,是指市政府主要领导从一个房地产项目中抢救出一座千年古城。

20XX年,市政府主要领导沿京杭大运河枣庄段考察,听说有房地产开发商准备投资5亿元在台儿庄进行商品房开发。

市政府领导及时的叫停了这一项目,使得53处二战遗址得以幸运的保存下来。

台儿庄也成为世界上二战遗址保存最多的一座城市。

所谓挖出来,是指市政府领导挖掘、破解揭开了大战前台儿庄古城的历史之谜。

古城重建之前,我们邀请了许多国内知名的历史学家、古建专家、旅游学家,邀请他们设计重建方案。

他们认为历史上的台儿庄不是县城,地方志中没有古城的详实记载,原有的建筑大都毁于战火,重建方案无法做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市长和广大建设者们亲自研究、亲自挖掘、亲自推动。

我们走访了27位80

岁以上的老人,搜寻他们对古城的零星记忆,并通过外交途径从美国、日本、台湾搜集当年的文字资料、照片和视频影像资料,挖掘出了古城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构筑出了古城的整体轮廓,要把古城打造成为中国百科全书式的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并绘制出了古城胜迹复原图,为古城的恢复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