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545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docx

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

201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1月27日在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江苏省省长李学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紧紧围绕三项重点任务,拓展深化八项工程,着力抓好十项举措,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目标任务。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1万亿元,总量折合超过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3.14亿元,税收占比达83%;全社会研发投入163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4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8元,分别增长8.7%和10.6%;城镇新增就业138.34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2%;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全省经济稳中有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一)积极主动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省委、省政府出台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国企国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等8个专项意见,273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

以“5张清单、1个平台、7项相关改革”为基本架构,推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取得重要进展。

省级层面减少行政审批事项506项,精简幅度近40%,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关绩效管理取得积极进展。

“营改增”试点企业达34万户,累计减税358.6亿元。

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开展“三证合一”试点,新登记企业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4%和49.7%。

同时,在完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

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扎实推进。

抓住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重大机遇,认真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全方位对接互动,推动内贸和外贸、进口和出口、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进出口总额5637.6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72亿美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实际利用外资281.7亿美元,新增对外协议投资额72.2亿美元,各类开发园区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二)注重协同拉动,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措施,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

适应需求新变化,以建设“智慧江苏”、“健康江苏”、“畅游江苏”等为载体,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消费新业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服务业投资占比突破50%,民间投资比重达到67.6%。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完工,南京禄口机场二期工程、苏南硕放机场二期航站楼投入使用,沪通长江大桥、连淮扬镇铁路、宁启铁路二期开工建设,新一轮铁路建设项目里程达1600公里,其中高铁1500公里,新建成城市轨道交通320公里。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五年目标四年完成。

南京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运营。

棚户区危旧房改造超过70万户,215万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以调结构稳定外贸增长,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和外贸综合服务体系试点,开展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和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增长2.3%,其中出口增长4%,对外贸易实现稳定增长。

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持续开展江苏产品万里行活动,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着力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贷款规模保持合理增长,社会融资总量13440亿元,完成直接融资4231亿元。

(三)突出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

以调高调轻调优调强为取向,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新增专业技术人才44.19万人、高技能人才30.56万人。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9.5%,高新技术企业达7700多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88%。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和质量强省建设,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保持全国前列。

各地国家和省级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成效。

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校企联盟”规模扩大、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快推进。

大力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3.2%。

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

扎实推进工业强省六大行动,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19.9%。

全面完成化解过剩产能年度任务,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目标。

(四)加大统筹力度,现代农业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全省粮食总产698.1亿斤,实现“十一连增”。

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2%,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占比达45%,家庭农场达到2.18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037万户。

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危仓老库维修改造。

严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170万亩。

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顺利实施,又解决农村31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各项改革试点有序推进。

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城乡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城镇化率达到65.2%。

积极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苏南转型发展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认真落实促进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政策意见,加大对苏中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支持力度,苏中整体发展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强化内生动力,主攻薄弱环节,苏北发展六项关键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

坚持科学开发导向,沿海开发六大行动取得良好进展。

认真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和青海等工作,年度援建项目全面完成。

(五)坚持标本兼治,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

以省政府1号文件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等各类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青奥会后又出台了改善空气质量的九项措施,全年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6%。

加强水污染防治,完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太湖水质持续改善,南水北调江苏段水质持续达标,长江、淮河流域治污规划考核居全国前列。

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累计完成3.7万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6.6万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新增造林65.2万亩,新增城市绿地7.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2.2%。

实施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节能减排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有效实施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省级补偿专项资金增加到15亿元。

建立绿色发展第三方评估机制,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明显提升。

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区)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加强社会建设,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保障,其中省级财政达到80%左右。

认真落实促进居民增收的28条政策措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深入实施就业服务体系七大行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1%,失业人员再就业77.64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6%以上。

社保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分别上调10%和12.5%,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4.2%、71.2%和76%,46%的涉农县(市、区)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

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7.75万套、基本建成26.55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4.2万户。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630公里、桥梁1478座。

加强对重点县、集中连片区和黄茅老区的扶贫开发,新增100万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

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国家认定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达89个,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实现六连冠,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核心指标跃居全国前列,高校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达11类43项,卫生应急救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感染禽流感及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

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计划生育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养老床位数达到50万张,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推出了一批文艺精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

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新增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成功举办第十八届省运会和第九届省残运会。

深刻总结汲取昆山中荣公司“8·2”特大爆炸事故沉痛教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措施,坚决防止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得到加强。

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不断深化,“阳光信访”全面推行,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绩效考核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审计、统计工作得到加强。

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参事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外事工作、对台事务、港澳工作、侨务工作取得新成效。

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提高,国防教育、优抚安置、民兵和预备役建设、人民防空工作得到加强,军地双拥共建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各位代表,去年有两件大事在我省举办。

一是南京青奥会取得圆满成功。

在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特别是南京人民共同努力,精心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办得精彩、办出中国特色”的要求,赢得了国内外一致好评。

二是国家公祭成功举办。

去年12月13日是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广泛开展教育活动,精心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国家公祭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人民的爱国热忱,增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委十项规定,巩固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改进作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坚持依法民主科学决策,加快职能转变,政府效率进一步提升,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

回顾奋斗历程,我们深切感到,在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省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

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和老同志,向驻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表示衷心感谢!

向关心和支持江苏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改革攻坚力度还需要加大,一些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还不够快,市场主体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经济结构性问题和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增长动力机制还没有真正实现转换,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不足矛盾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民生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仍不够均衡;安全生产措施需要进一步强化,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转变作风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任务依然艰巨。

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主要任务

去年12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对江苏工作提出了最新要求,殷切希望我们围绕“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江苏未来发展的总要求总纲领,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紧紧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质增效,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以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为保障,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朝着建设新江苏目标奋力迈进。

做好今年工作,要明确发展新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围绕经济强,深化改革创新,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在加快转型升级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由大到强转变;围绕百姓富,坚持民生优先,立足当前办好民生实事,着眼根本构建六大体系,让全省人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围绕环境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努力让江苏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乡环境更加美丽宜居;围绕社会文明程度高,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公民道德水准,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行动。

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准确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三期叠加”的新特征,深刻认识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遵循新常态下经济运行规律,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优化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和生态环境,加快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要努力展现新作为,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以更高的目标追求把“建设新江苏”的发展定位落到实处,以更大的推进力度把“四个全面”的明确要求落到实处,以更实的工作举措把“五个迈上新台阶”的重点任务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我们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2%,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这些指标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权衡了各种因素,既充分体现中央精神,也紧密结合我省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实际,既努力满足扩大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的需要,也为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留出空间。

紧紧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主要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认真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实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着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创新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升级,更多依靠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加快“智慧江苏”建设,重点促进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

推进“健康江苏”建设,提高健康、养老消费供给能力和水平。

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加强旅游与文化、科技融合,展现民族特色风情,打造“畅游江苏”品牌。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

着力扩大有效投入。

注重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有效释放社会投资潜力,提高投资效率,促进投资结构优化和稳定增长。

积极实施国家和省内重大、重点项目。

加强新一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苏北苏中快速铁路网、跨江通道、苏南城际快速轨道网、长江黄金水道等干线航道网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

着力稳定对外贸易。

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培育壮大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进出口保持适度增长。

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落实定向减税和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有针对性地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

高度重视、积极防范和控制金融、房地产、政府性债务等领域可能的潜在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积极推动国家和省部署的改革试点,确保各项改革落地见效。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继续做好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工作,依法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开展集中审批权试点,加强和改进事中事后监管。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实施新一轮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市县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整合规范现有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

深化扩大“营改增”试点。

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全面清理和减少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放开一批商品和服务价格,完善水价电价、供热价格、污水处理费等政策。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扩大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试点,积极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

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试点。

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深化社会领域各项改革。

扎实推进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尊重基层创新创造,鼓励不同区域进行改革试验,促进总体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互动并进。

深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

加快“一带一路”交汇点、连云港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及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建设,打造战略出海口。

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

强化开放平台功能,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推进苏州工业园区、昆山海峡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和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

推动各类开发园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更高水平引进来,更大力度走出去,完善境外投资服务,扩大境外投资规模,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三)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发挥江苏科教、人才和开发开放优势,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充分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带动作用,积极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增加投入、集聚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源头和成果转化作用,加强协同创新。

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顺应世界新技术革命孕育发展的趋势,大力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纳米和生物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研发应用,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高创新国际化水平。

深入推进南京科技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创新发展。

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积极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完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配置的统筹协调,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创新研发。

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突出创新人才的支撑作用,大力培养集聚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完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加大转型攻坚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市场导向,强化科技支撑,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工程,发展产业联盟,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重点发展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融资租赁等新型服务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

深入实施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工程,重视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深化两化融合,推进“智慧江苏”建设。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增加产业增值环节。

加强质量强省和品牌建设,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支持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支持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新成效。

多措并举,有效化解重点行业过剩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外向型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实效。

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强粮食收储,全力夺取农业丰收,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高效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创江苏农业新优势。

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改造提升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着力抓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及住房、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国有林场改革。

创新金融支持服务“三农”机制,积极发展“三农”保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持续办好农村民生实事,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六)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新要求,抓住我省作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契机,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新路径。

健全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持续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促进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间平等交换、合理配置。

深入推进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

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重点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城镇化项目建设的有效途径。

强化土地总体规划管控作用,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积极开发适合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岗位,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就业。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努力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强化“多规合一”与产城融合。

强化规划引领,积极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努力做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常州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科教城协同创新发展。

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