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590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单项选择

1.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  )

     A        B  

      C       D

2.《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句话: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意思是在太潮湿的地方耕作,肯定会劳而无功。

这段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  )

A.因地种植

B.适时耕作

C.注重兴修水利

D.讲究耕作方法

3.右图中的人物是我国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介绍的农业生产经验全部来源于走访

B.他写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

C.他的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他在书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4.华罗庚评价祖冲之说:

“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并且还是一位文学家。

”下列不属于他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的是(  )

A.指南车

B.水碓磨

C.《大明历》

D.千里船

5.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有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下面“马”字的书写与其字体相同的是(  )

 A     B     C     D

6.一位同学参加网上答题,题目是《洛神赋图》的作者是谁?

他给出的正确答案是(  )

A.贾思勰B.王羲之

C.顾恺之D.胡昭

7.小平同学一家利用暑假去古都洛阳旅游。

在洛阳八景之一龙门山色,他们看到断崖上有许多佛像。

你知道他们浏览的名胜古迹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云冈石窟

C.龙门石窟

D.长城

8.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

A.书法B.石窟C.山水画D.诗歌

9.下列艺术作品问世时距离诸葛亮生活年代最远的是(  )

A.《兰亭集序》B.《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D.云冈石窟佛像

二、辨析改错

10.魏晋南北朝时期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  )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北朝的张仲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  )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胡昭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名家,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云冈石窟的雕像吸收了外来伊斯兰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  )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乱世风云阻滞和破坏了文化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

此时期科技文化承上启下,在我国历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科技显辉煌】

材料一

【艺术放光彩】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a)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环形山?

(2分)

(2)材料一中的图(b)是哪个领域的著作?

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

(3分)

(3)材料二中的两幅作品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这两幅作品的作者在性格方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分)

(4)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具有怎样的特点?

对此你有何感想?

(3分)

1.B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的知识,由关键词“湿耕泽锄,不如归去”可判断耕作要因地种植。

3.A

4.C [解析]《大明历》属于祖冲之的历法成就。

5.A [解析]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有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观察图片可知,A是行书。

故选A。

6.C

7.C [解析]根据题干“洛阳八景之一龙门山色”“断崖上有许多佛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石窟里有许多佛像,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选C。

8.B [解析]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石窟艺术。

B项符合题意。

9.D [解析]诸葛亮生活在三国时期,《兰亭集序》《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三者都属于东晋时期,而云冈石窟佛像则开凿于南北朝时期。

故选D。

10.

(1)√

(2)× “张仲景”改为“祖冲之”

(3)× “东晋”改为“曹魏”

(4)× “伊斯兰教”改为“佛教”

11.

(1)为了纪念祖冲之取得的科技成就,他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2)农学。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图(c):

《兰亭集序》。

图(d):

《女史箴图》。

相似之处:

他们从小就对书画艺术执着追求,都有孜孜不倦的个性特点,后来终成大器。

(4)多姿多彩、辉煌璀璨。

感想:

我国古代的艺术多姿多彩,辉煌璀璨,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为此,我们应该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素材单元练习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一、选择题

1.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与它的建造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周平王东迁洛阳B.曹丕定都洛阳建立魏国

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D.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大运河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

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

C.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3.南朝时,冶铁技术进步的表现是()

A.用木炭作燃料冶铁B.用水排鼓风

C.灌钢法的采用D.用煤作燃料

4.农学家贾思勰写的著名农书是()

A.《水经注》B.《脉经》C.《齐民要术》D.《肘后备急方》

5.下图人物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下列著作中由他编写的是()

A.《农政全书》B.《梦溪笔谈》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

6.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为()

A.独尊儒术B.实行汉化C.开发江南D.科举取士

7.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

与这一事件有关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B.四面楚歌C.草木皆兵D.三顾茅庐

8.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列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呼韩邪单于B.北魏孝文帝

C.辽太祖阿保机D.金太祖阿骨打

9.东晋的都城建康在今天的()

A.南京B.洛阳C.开封D.西安

10.“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出现在东晋初期,其中的“王”是指

A.王莽B.王猛C.王导D.王敦

11.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①学习北方的牛耕、施肥等技术②实行麦稻兼作③双季稻的栽培④织锦业迅速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2.下图人物对世界科技文化的贡献不包括下面的()

A.数学研究B.天文历法C.农业生产技术D.机械制造

13.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融合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

14.曹操之所以能够统一北方,主要原因是()

A.拥有关中B.废除苛法C.重视人才D.释放奴婢

15.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种历史现象的结果?

A.民族融合B.长期分裂C.民族矛盾激化D.连年战争

16.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势力不断增强

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

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

17.“五胡闹中原”指的是曾经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

其中迁往陕西及河套地区的是

A.鲜卑B.氐族C.羌族D.匈奴族

18.人们常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来形容王羲之的书法。

他被誉为()

A.书圣B.画圣C.诗圣D.医圣

19.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A.袁绍曹操B.曹操孙权C.曹操刘备D.刘备孙权

20.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原因是()

A.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开垦荒地D.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

21.下图的作者所处的朝代是()

A.西汉B.三国曹魏C.西晋D.东晋

22.“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

23.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为统一全国作好了准备

C.促进了民族融合D.抑制了佛教发展

二、非选择题

24.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描绘出诗意的江南美景,据史书记载,西晋后期北方官民南迁人口近百万,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简答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融合,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

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

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

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J].中国史研究,1992年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

“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崤函帝宅,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魏书•任城王传》

请回答:

(1)哪一战役奠定了材料一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孙权建立了图示中哪个政权?

(写字母)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朝代?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而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

举一例说明“移风易俗”的具体表现。

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走向统一的因素。

26.阅读下面的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⑴魏主是谁?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⑵“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

⑶“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

材料二: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

(3)材料二的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

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4)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

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5)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6)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

(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A

17.【答案】A

18.【答案】A

19.【答案】A

20.【答案】D

21.【答案】D

22.【答案】D

23.【答案】C

24.【答案】统治者的重视发展经济、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力、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等。

25.【答案】

(1)赤壁之战;C;西晋;

(2)北方的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人南迁);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3)迁都洛阳;说汉语(改汉姓、学汉礼、遵汉制等言之有理皆可);促进了民族融合;

(4)①国家局部统一;②江南地区的开发;③民族融合

26.【答案】⑴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

⑵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和礼法。

⑶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27.【答案】

(1)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魏、蜀、吴。

(3)赤壁之战。

208年,孙刘联军和曹操,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4)周瑜。

诸葛亮。

(5)官渡之战。

(6)在战争中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在孙刘联军的火攻下最后大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如今一些居住在城市的人会利用周末时间去农村种地,这就是所谓的“城市农夫”一族。

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种地的知识,你可以给他们推荐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

C.《神农本草经》D.《九章算术》

2.右图中的人物是我国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介绍的农业生产经验全部来源于走访

B.他写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

C.他的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他在书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3.一位德国数学家说:

“历史上一个国家所得到的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

”我国在圆周率的计算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科学家是(  )

A.祖冲之B.贾思勰

C.郦道元D.顾恺之

4.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  )

A.1000年B.900年

C.800年D.700年

5.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

A.钟繇B.王羲之C.胡昭D.顾恺之

6.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A.东汉的“蔡侯纸”B.王羲之的书法

C.东晋的人物画D.莫高窟的飞天

7.顾恺之的作品被后代高手临摹流传下来,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宝库中的珍品。

下列作品中哪些是由他创作的(  )

①《兰亭集序》 ②《女史箴图》 ③《洛神赋图》 ④《史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一种,随佛教传入我国。

右图的石窟位于(  )

A.河南洛阳

B.山西大同

C.陕西西安

D.江苏南京

9.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包括(  )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 ②江南地区的开发 ③佛教的盛行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10.为迎接期末考试,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如下整理和探究,请你一起来参与。

【科技篇】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主要成就

①________

改进了造纸术

医学家②________

写成③《__________________》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数学家祖冲之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④__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农学家贾思勰

所写的⑤《______________》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艺术篇】

材料一

(2)图(a)中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

书法在东汉以后发展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图(b)展示的是谁的书法作品?

图(c)反映了哪个朝代的雕塑艺术水平?

【文学篇】

材料二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3)材料二中,鲁迅先生评价了《史记》具有哪两个方面的价值?

【感悟篇】

(4)中国古代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和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恩泽后世,光照寰宇。

请你谈谈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1.A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注意向有经验的农民学习,并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实践,所以A项是错误的,故选A。

3.A 4.A 5.B 6.B 7.B 8.B 9.C

10.

(1)①蔡伦 ②张仲景 ③伤寒杂病论 ④圆周率 ⑤齐民要术

(2)甲骨文。

王羲之。

秦朝。

(3)史学和文学。

(4)继承和发展(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