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609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干燥氧气

B.制取氧气

C.量9毫升液体

D.滴加液体

2.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A.CuSO4和NaOHB.NaOH和HCl

C.AgNO3和HClD.Ca(OH)2和Na2CO3

3.锌在干燥空气中很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容易发生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4Zn+2O2+3H2O+X=3Zn(OH)2+ZnCO3。

则X的化学式为()

A.CB.COC.CO2D.H2CO3

4.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工业上通过以下反应将自然界的二氧化硅(SiO2)转化为硅: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A.石灰石粉末B.生石灰C.熟石灰D.纯碱(Na2CO3)

6.有X,Y两元素,使12gX2与XY3反应生成24gC,化学方程式为:

X2+XY3=3C,则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

A.1:

1B.1:

2C.3:

1D.3:

4

7.下列做法能使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加入铁

B.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

C.向一定质量的澄清石灰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D.向2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

8.【最新】9月20日7时01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全新研制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为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新型火箭使用的燃料为液氧煤油,液氧煤油燃烧时主要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的化学式为(  )

A.CH4B.C2H8C.C9H20D.C10H20

9.在AgNO3、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

A.Cu2+B.只有Fe2+C.Fe2+和Fe3+D.Mg2+和Fe2+

10.小红同学向盐酸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当碳酸钠溶液加至a点时,溶液中Na2CO3正与BaCl2发生反应

B.

当碳酸钠溶液加至b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C.

当碳酸钠溶液加至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

D.

当碳酸钠溶液加至d点时,溶液中BaCl2与Na2CO3恰好反应完全

二、科学探究题

11.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色。

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

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_____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_____

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

若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

三、推断题

12.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D_____.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四、填空题

13.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_____;

(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

五、计算题

1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取出6g合金样品,将50g稀硫酸分5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稀硫酸用量

剩余固体质量

第一次加入10g

4.7g

第二次加入10g

mg

第三次加入10g

2.1g

第四次加入10g

1.2g

第五次加入10g

1.2g

(1)m值为______。

(2)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3)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浓硫酸干燥气体,“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故选项错误;

B、制取氧气时,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到液面以下,防止氧气从长颈漏斗中排出;故选项错误;

C、量取9毫升的液体,用10毫升的量筒即可;故选项错误;

D、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注意: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的量程稍大于液体体积为宜,测量结果更准确。

2.B

【详解】

A、CuSO4、Na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

B、NaOH和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

C、AgNO3、HCl相互交换成分有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

D、Ca(OH)2和Na2CO3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但有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Zn4;H,6;O,9;C,1;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Zn4;H,6;O,7;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和2,故X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C

4.D

【详解】

A、二氧化硅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被还原,是氧化剂,所以二氧化硅发生了还原反应,故A错误;

B、碳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被氧化,是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故B错误;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

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现象明显,且碳酸钙不溶于水,可加入过量的石灰石粉末将盐酸除去,故选;

B、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以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反应时无明显现象,不好控制加入的量,故不选;

C、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反应时无明显现象不好控制加入的量,故不选;

D、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虽能除去盐酸但却增加了新的杂质,故不选;

故选A。

【点睛】

解答除杂相关问题时要把握如下原则:

①选用的试剂要能将杂质除去但不能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②在除杂的同时不能增加新的杂质,一般的方法是将杂质转化为要保留的物质。

6.C

【解析】

12gX2与XY3反应生成24g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反应的XY3的质量=24g-12g=12g。

物质反应的质量比即为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之比,那么2x:

x+3y=12:

12,故x:

y=3:

1。

故选C。

7.A

【详解】

A、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根据该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逸出气体的质量<铁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增加,符合题意;

B、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根据该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生成64份质量的铜,所以置换出的铜的质量>参与反应铁的质量,故溶液的质量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质量的澄清石灰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根据该化学方程式可知,每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可生成100份质量的碳酸钙,溶液的质量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D、向2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不再溶解,故溶液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9、28、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9个碳原子和20个氢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C9H20。

故选C。

9.D

【分析】

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灵活的运用有关的知识,加入铁粉可以置换出银与铜,滤渣中放入盐酸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有铁的存在。

【详解】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由于铁在镁后,不可能把镁离子从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在银和铜的前面,因此铁可以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由于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过量的铁,因此在滤液中不可能再有硝酸银和硝酸铜,而铁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故有Mg2+和Fe2+;

故选D

【点睛】

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B

【分析】

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向盛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先后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BaCl2+Na2CO3=BaCO3↓+2NaCl。

【详解】

A、甲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a点时,表示溶液中Na2CO3过量,错误;

B、乙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b点时,已经把酸反应完全,此时所得溶液的pH=7,正确;C、丙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c点时,NaCl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两个反应都发生完了,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只有氯化钠,错误;

D、丁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d点时,加入的碳酸钠刚好与盐酸反应完全,开始与溶液中BaCl2反应,而不是反应完全,错误;

故选B。

11.红2NaOH+H2SO4=Na2SO4+2H2O出现白色沉淀溶液变红方案二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锌粒(或碳酸钠等)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分析】

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以及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

(1)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2)因为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而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所以方案二正确,因为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可以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或碳酸钠等),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点睛】

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12.O2CaCO3

化合

【分析】

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D为碳酸钙,C与D(碳酸钙)能相互转换,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则C是二氧化碳;B与C能相互转换,B为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B为一氧化碳;A能转化为B(一氧化碳),能转化为C(二氧化碳),A为无色气体单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气体单质,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则A为氧气,代入框图,推理成立。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是氧气,化学式是O2;D是碳酸钙,化学式是CaCO3;

(2)C转化为物质B的反应是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3.原子汞氯化钠

【详解】

(1)甲能构成分子,能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甲是原子。

(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汞,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

14.

(1)3.4;

(2)80%;(3)19.6%

【详解】

(1)根据题意,黄铜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反应,结合表中第一、三次剩余固体质量可知,每加入10g稀硫酸能和1.3g锌反应,故第二次加入10g稀硫酸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7g-1.3g=3.4g。

(2)依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当第四次加入10g稀硫酸时,剩余固体质量应=2.1g-1.3g=0.8g,而表格中实际剩余固体质量为1.2g,可知此时锌已完全反应,则1.2g为铜的质量,所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3)根据表格可知,前三次的稀硫酸都完全反应,故求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用前三次的数据计算。

设10g稀硫酸中含硫酸的质量为x

解得,x=1.96g

则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9.6%。

【点睛】

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图表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哪一次加入硫酸后,锌完全反应,然后根据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注意解题要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