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760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理解我国在人口方面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重点)2.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理解我国资源战略。

(重点)3.了解我国的环境战略,理解如何搞好我国的环境建设。

(重点)4.理解稳定战略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行动纲领

(1)提出背景

①我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

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③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④我国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

(2)行动纲领:

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战略框架:

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特别提醒] 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环境问题的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仍面临着深刻的环境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2.人口战略

(1)人口问题:

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以及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

(2)战略措施

①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3.资源战略

(1)资源问题:

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上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短缺已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压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

(2)战略措施

①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②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促使其增值。

③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生活消费等多方面逐步建立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特别提醒] 我国节约能源势在必行

1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

增加能源探明储量,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

2当前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紧迫任务: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3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能源利用率长期偏低,而且提高缓慢。

4我国可采取的节约能源的措施:

①利用电厂余热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集中供气供暖,既可提高热利用率,又可减少污染;②严格控制热效率低、浪费能源的小锅炉的发展;③推广民用型煤;④积极发展城市管道煤气、液化气;⑤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

4.环境战略

(1)实施原因

①发展不仅指经济发展,而且包括整个社会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存环境的共同进步。

②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国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

③目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战略措施

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5.稳定战略

(1)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

(2)战略措施

①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

②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自主诊断]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符合中国国情。

(  )

(2)节约资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之一。

(  )

(3)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有关。

(  )

(4)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  )

(5)经济发展是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

(  )

【提示】 

(1)√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

(2)√ 环境污染问题归根结底是人们局限于认识水平和经济技术条件,把各种有用物质排入环境所致,是资源浪费的后果。

生态破坏也是人们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而过度向环境索取资源造成的。

因此节约资源对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都是最佳方案。

(3)× 人口众多是导致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的根本原因。

(4)√ 环境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应在发展过程中解决,所以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5)√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期阶段;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合作探究·攻重难]

我国的人口与资源战略

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口每增加2亿人大约经历的时间

材料二 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三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

但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思考交流】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哪一特点?

这一特点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________增加。

(3)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________,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________造成很大压力。

【提示】 

(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主要影响:

影响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影响国家积累的增加,从而影响现代化建设的速度。

(2)资源分布不均 资源组合不协调 生产成本

(3)矿产资源相对短缺 可持续发展

[归纳总结] 

1.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战略

人口问题

主要表现

战略措施

人口众多

人口数量庞大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较快

人口素质较低

残疾人口数量庞大

发展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科教兴国,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

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人口结构不合理

少年儿童所占比重仍然较大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养老体系,继续控制人口数量,大力发展经济,拓展就业渠道,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的人工选择,消除性别歧视

新增就业人口数量多、就业压力大

人口老龄化日渐突出

近年来新生婴儿比例失调,男性比例偏高

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

人均耕地、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不及或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一半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贫困人口多

我国没有稳妥解决温饱的人口数量较多,绝大多数分布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

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坚持开发式扶贫,实现共同富裕

2.我国的资源状况和资源战略

1.下图为我国某年末人口统计资料(单位:

万人)。

读图,回答

(1)~

(2)题。

【导学号:

17952056】

(1)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每年净增人口多

C.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

D.经济增长快,城市化水平高

(2)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A.教育、医疗、就业压力大

B.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

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

D.环境承载力已趋极限

(1)C 

(2)A [第

(1)题,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因为死亡率低,人口平均寿命增长,因此老龄人口增加快。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仍偏低。

(2)题,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新增人口的绝对数量庞大,给教育、医疗、就业等造成较大压力。

]

2.读图,回答

(1)~

(2)题。

【导学号:

17952057】

(1)有关我国资源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资源分布均衡但与经济布局不匹配

B.从现实和长远看,资源相对短缺,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C.解决我国资源短缺问题,主要是立足于自然资源基本自给和国内市场

D.开发与节约资源并重,把开发资源放在首位

(2)图中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消耗量小

B.我国人均能源消耗量居世界前列

C.我国能源利用率高

D.我国能源浪费严重

(1)B 

(2)D [第

(1)题,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且与经济布局不匹配,故A项错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单位产值能耗高,资源相对短缺,故B项正确;针对我国资源利用现状,应把节约放到首要位置,故D项错误;解决资源短缺问题,要立足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故C项错误。

(2)题,据图可知,我国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

我国的环境战略和稳定战略

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交流】

(1)说出A区域的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

(2)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说明危险更严重的地区及理由。

(3)比较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提示】 

(1)土壤侵蚀。

石漠化(或土壤贫瘠)。

(2)B地。

B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

(3)D: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归纳总结] 

1.我国的环境危机和环境战略

改革开放后,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对环境问题不够重视,使我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旧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已势在必行。

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影响和整治措施分析如下:

2.我国的稳定战略及实施原因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稳定的发展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稳定应包涵经济的稳定、社会的稳定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基本分析思路如下:

[易错警示] 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战略并非单指经济的稳定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战略应该是指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长期、稳定发展。

不过,由于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国把经济的稳定发展放在首位。

1.呵护生态环境,共享碧水蓝天,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

据此回答

(1)~

(2)题。

【导学号:

17952058】

(1)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较难实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

B.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变大

C.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溅

D.城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

(2)下列措施能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

①使用矿物能源,节约生产成本 ②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③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④加快国土绿化进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D 

(2)B [第

(1)题,从“碧水蓝天”入手分析可知,“碧水”与水污染有关,“蓝天”与大气污染有关。

(2)题,使用矿物能源,节约生产成本,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

2.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是中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

据此回答

(1)~

(2)题。

(1)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B.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C.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D.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2)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

①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③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④多投入,多产出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B 

(2)A [我国经济和工业在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进入大发展阶段,早期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淡薄,现在国家强化环境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节约资源的需要,也对环境保护、建设和减轻污染有重要作用。

]

[思维建模·知规范]

 读某岛屿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

(1)~

(2)题。

(1)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 ③快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④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③④D.②④

(2)下列属于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表现的是(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生态经济发展 ③大力发展化学工业,实现产业升级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①④

[思路点拨] 

思路点拨

知识应用

从图中显示的信息来看,该地既注重发展经济(有养殖基地和种植基地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同时也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因地制宜开发,并有水土保持林)。

①③的说法不是该模式所具有的特点

循环经济的特点

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应该继续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既要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保证生态环境效益;①的做法易导致水土流失,③的做法易造成环境污染,都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

【答案】 

(1)D 

(2)B

[模板展示]

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1.分析某区域区位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2.分析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进行。

3.了解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4.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

(2)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

(4)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促进对外开放。

(6)开展教育,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

(8)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对点训练]

图1、图2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图1

图2

(1)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2)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双选)(  )

A.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B.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1)BD 

(2)CD [第

(1)题,山上河谷环境质量好,河岸由岩石构成,利于种鱼产卵并孵化,A错;育鱼苗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村寨秧田距离村寨近,便于管理,B对;梯田不同阶梯间地势起伏明显,不利于农业机械的操作,C错;稻田中水稻生长时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D对。

(2)题,由图2可知,稻米和鱼主要供应农户,次要供应市场,因而商品率不高,A错;水稻种植和养鱼结合,属于混合农业的生产方式,专业化程度不高,B错;图2显示梯田、水稻和鱼之间组成了循环利用模式,可降低生产成本,C对;鱼以稻田中的虫为食物,利于防治稻田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D对。

]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固双基]

题组1 人口战略和资源战略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不包括港、澳、台),十年间增加约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0.57%。

据此回答1~2题。

【导学号:

17952059】

1.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矛盾,既属于基本国策,又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

①环境保护 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③计划生育 ④禁止乱砍滥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之一,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  )

A.增加矿产资源的储量

B.扩大耕地面积

C.消灭自然灾害

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1.A 2.D [第1题,禁止乱砍滥伐不是基本国策。

第2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重要的人口政策和人口战略。

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增加矿产资源的储量;人口素质的提高也不能消灭自然灾害。

]

下图为1995年以来我国三种资源进口依赖度曲线统计图。

读图回答3~4题。

【导学号:

17952060】

3.关于我国三种资源进口依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95年至2013年铁矿石资源进口依赖度逐年增加

B.2001年铁矿石需求量小于原油和铜矿石

C.2006年铜矿石的需求量比2001年低

D.从2008年原油进口量超过需求量的一半并呈上升趋势

4.下列措施中,不能降低我国资源进口依赖度的是(  )

A.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B.广开源流,增加资源的进口渠道

C.研发新材料,开发新能源

D.加大本国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

3.D 4.B [第3题,由图可知1995年至2013年铁矿石资源进口依赖度呈波动上升,不是“逐年”增加;图中显示的是三种资源进口依赖度比重,不是需求量的多少;图中显示从2008年原油进口依赖度大于50%,即进口量超过需求量的一半并呈上升趋势。

第4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从而降低我国资源进口依赖度;开发新能源、加大本国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开辟新的来源或者替代资源,从而减少我国资源的进口;广开源流,增加资源的进口渠道,仍然是在国外进口,没有降低我国资源进口依赖度。

]

题组2 环境战略和稳定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据此回答5~6题。

【导学号:

17952061】

5.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增长,老年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的国家,许多重要的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的1/3 ③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我国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对资源利用率低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6.我国的环境危机主要表现在(  )

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 ②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城市蔓延 ③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④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生态破坏的范围仍不断扩大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5.C 6.B [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

目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仍有蔓延发展的趋势,程度在加剧。

]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气象局的文件要求,今后空气质量与预报必测参数为二氧化硫(SO2)日均浓度值、二氧化氮(NO2)日均浓度值和可入肺颗粒物PM2.5日均浓度值。

其中PM2.5是指空气中粒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下表是我国南方某城市3月2日至5日PM2.5监测数据。

根据材料回答7~8题。

项目

时间  

PM2.5日平均值(μg/m3)

PM2.5最高值(μg/m3)

PM2.5最高值出现的北京时间(h)

3月2日

144.79

165.85

4

3月3日

117.59

152.4

8

3月4日

75.52

93.56

8

3月5日

115.55

218.38

5

7.根据表中所给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①PM2.5最高值出现时汽车尾气排放量最多 ②PM2.5最高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是因为大气中出现逆温现象 ③4日PM2.5平均值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该日风力较大 ④4日PM2.5平均值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该日近地面湿度较大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8.若我国某城市PM2.5值偏高,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倡市民积极晨练,增强体质

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理论值偏低

C.直接用GIS对市区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D.工矿企业大多分布在城郊热力环流圈之外

7.C 8.B [第7题,日出前后地面温度低,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对流弱,空气中的颗粒物不易扩散而使PM2.5含量较高;风速较大时利于空气中颗粒物的扩散,所以PM2.5含量较低。

汽车尾气排放量最多的时间段应该是上下班高峰期间。

第8题,由于PM2.5是指空气中粒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能反射或散射部分太阳辐射,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会有所减少,低于理论值。

]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39 问题

作为新世纪地球人口的一员,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迫使我们每个人都应充分认识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好每一件事情。

教材P42 活动

(1)农业损失

①玉米损失:

6750×66.67×10%×0.9≈40502元;②小麦损失:

5250×66.67×5%×1.2≈21001元;③共计损失:

40502+21001=61503元。

(2)造成的损失:

除粮食减产外,还会造成固体废弃物堆积,占用空间和污染水源。

教材P43 活动

柳林村的做法是错误的,梨树村的做法是正确的。

原因:

①柳林村的做法,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损失,而且还会造成土壤、水源等的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②梨树村的做法不仅解决了煤矸石占压耕地、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