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8863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3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100.docx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100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宜宾)图中属于热带沙漠地区的景观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图中民居B是西亚地区的碉堡屋。

西亚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多沙漠,其房屋特点是墙厚、门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

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

2.我国台湾省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16万(2010年数据),其人口密度约为(  )

A. 643.3人/平方千米             

B. 0.0016平方千米/人             

C. 0.064人             

D. 15.54平方千米/人

【答案】A

【解析】【分析】解:

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通过公式计算可知台湾的人口密度是23160000/36000=643.3人/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

A

【点评】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是中国第一大岛,主要少数民族为高山族,主要地形为山地与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交界处,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

它的主要工业类型为进口加工出口型工业。

3.某地的五个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

读该地等高线与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其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据调查,在五个古聚落中丁聚落保存得最为完好,其原因是丁聚落(   )

A. 气候湿热                          

B. 地形平坦                          

C. 交通闭塞                          

D. 经济发展快

(3)来到丙地的游客在地面上借助望远镜向其它四个聚落所在的方位观察,最可能见到的是(  )

A. 甲地--海上明月              

B. 乙地--炊烟袅袅              

C. 丁地--小桥流水              

D. 戊地--激流飞瀑

【答案】

(1)A

(2)C

(3)D

【解析】【分析】

(1)图中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且位于河流入海处和公路线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因此甲地是图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故选A。

(2)图中丁聚落位于河流支流的上游河谷之中,地形较为封闭,且只有乡道与外界沟通,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丁地的古聚落保存的最为完好,故选C。

(3)读图可知,图中的五个聚落的海拔均在0~50米之间,从丙地向甲、乙、丁地观察,视线均会被地形阻挡。

戊地与丙地之间,没有地形阻挡,可以对视,且戊地河谷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水流湍急,可能形成激流飞瀑的景观,故选D。

【点评】

(1)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

在寻找河流位置时,要首先判断出山谷的位置,结合位置来解答。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4.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

A. 因纽特人的冰屋         B.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C. 东南亚的高脚屋         D. 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答案】C

【解析】【分析】解:

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的冰屋是为了保温防寒,所以A错误;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黄土直立性强,窑洞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所以窑洞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冷夏热的自然环境,所以B错误;东南亚气候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所以C正确;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是为了便于拆卸和搬运,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

 

5.某国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0‰,人口死亡率为7‰,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 10‰                                    

B. 3‰                                    

C. 17‰                                    

D. 7‰

【答案】B

【解析】【分析】解:

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7‰=3‰;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

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

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6.下列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稠密的是(    )

A.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                                       

B. 俄罗斯的高纬度地区

C. 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                                    

D. 欧洲西部的平原地区

【答案】D

【解析】【分析】世界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四选项中,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俄罗斯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赤道附近的雨林地区气候湿热,自然条件恶劣,都是人口稀少的地区;欧洲西部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稠密。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而寒冷的极地、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和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

 

7.民居是人们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智慧结晶。

下列建筑风格最能体现湘西民族特色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解:

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A项是西亚地区墙厚窗小的碉堡式建筑,B项是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冰屋,C项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D项是“干栏式”吊脚楼,即底层架空,上层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式,是湘西地区的特色民居。

故答案为:

D。

【点评】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造居住空间,形成了各异的民居特色,如节约土地资源且利用坡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适应草原游牧生活,便携易建的蒙古包、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吊脚楼等等。

8.如图为2018年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状况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巴西

B. 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C.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

D. 中国人口总量最大,自然增长率最低

(2)中国人口密度比印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 领土面积更大            

C. 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            

D. 人口总数更少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

(1)读图分析可知: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尼日利亚,故A错误。

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日本,故B错误。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故C正确。

中国人口总量最大,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是最低,故D错误。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

C。

(2)人口密度是人口总数与面积之比。

中国人口总数比印度多,人口密度比印度低,主要原因是中国领土面积比印度大。

依据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率为正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增加,人口增长率为负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减少。

就全世界而言,人口增长只有人口自然增长一个因素,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不同国家或地区差别很大。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低,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较高。

9.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   )

A. 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

B. 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

C. 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

D. 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

(2)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

B. 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

C. 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

D. 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

【答案】

(1)B

(2)D

【解析】【分析】

(1)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②是日本的合掌屋;③是西亚的村庄;④是非洲的茅草屋,故选B。

(2)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A正确;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B正确;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C正确;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就地取材,D错误。

故选:

D。

【点评】

(1)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造居住空间,形成了各异的民居特色,如节约土地资源且利用坡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适应草原游牧生活,便携易建的蒙古包、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吊脚楼等等。

(2)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

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等。

 

10.(昆明)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其代表建筑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读图可得,A图所示的是伊斯兰教的代表建筑清真寺,B图所示的是佛教的代表建筑寺院,C图所示的是基督教的代表建筑基督教堂,D图所示的是佛教的另一代表建筑佛塔。

故选:

C

【点评】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高高耸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11.读某大洲沿30°N的地理事物分布图,完成下面三题。

(1)图示地区位于(   )

A.大洋洲

B.北美洲

C.亚洲

D.非洲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地势特征是(  )

A.中间高,南北低

B.中间高,东西低

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D.中部低,四周高

(3)图示佛教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

A.阿拉伯高原

B.印度河平原

C.青藏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1)C

(2)B

(3)C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图示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可判定该大洲是亚洲。

故答案为:

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2)根据图示地理信息可以判知,该大洲为亚洲;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从亚洲沿30°N的地理事物分布图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中部高、东西低。

故答案为:

B。

(3)读图分析可知,佛教发源于亚洲南部,现如今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图中青藏高原位于东亚,人们主要信仰佛教,属于藏传佛教的分布区。

故答案为:

C。

【点评】

(1)亚洲位于北半球以及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亚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起伏极端和地貌类型最为复杂的大洲。

亚洲中部高耸且多崇山峻岭和高原,四周低下,多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山脉结构成群成带,且与山间高原和盆地紧密结合。

地形类型多样,平均海拔高,是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洲。

(3)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

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2.(宜宾)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在(  )

A. 罗马                                     B. 北京                                     C. 南京                                     D. 洛阳

【答案】B

【解析】【分析】北京是著名古都,更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荟萃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故选:

B

【点评】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

13.(自贡)下列地区人口分布最稠密的是(  )

A. 北美洲西部                         

B. 欧洲北部                         

C. 南美洲南部                         

D. 亚洲东部

【答案】D

【解析】【分析】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在这些地方,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并孕育出发达的社会文明。

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故选:

D

【点评】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

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

14.下列对世界人口、人种、宗教,语言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总体上看,世界上的人口增长越来越慢,人口越来越少;

B.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以及分布最广的语育,我国使用的就是汉语;

C. 基督教是世界最大宗教,教徒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

D. 亚洲东部、东南部的居民以黄种人为主;

【答案】D

【解析】【分析】解:

世界上的人口增长越来越慢,人口数量确实还在增长,选项A错误。

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言是英语,选项B错误。

伊斯兰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选项C错误。

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

(1)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人口过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产生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黄色人种:

皮肤呈黄色或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黑直脸形宽平,鼻梁和身材中等。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白色人种:

皮肤呈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身材较高。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西亚、南亚、北非、大洋洲;黑色人种:

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梁扁平,嘴唇较厚,下巴较低,四肢较长。

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不管任何人种都是相互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4)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基本经典是《圣经》。

伊斯兰教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

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

15.高台民居是我国某地古代民居建筑,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厚度达1米。

该建筑依山之势、傍水之边,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高台民居位于我国(    )

A. 福建省                       B. 安徽省                       C. 内蒙古自治区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   )

A. 登高望远                           

B. 防御洪水                           

C. 通风采光                           

D. 方便交通

【答案】

(1)D

(2)B

【解析】【解答】

(1)由题目可知,高台民居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以上四个省区中,该民居应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D。

(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离水近,这样做可以更好防御洪水,对于登高望远和通风采光不是主要目的,故选B。

【分析】

(1)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

高台民居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

(2)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16.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 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 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D. 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答案】D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故答案为:

D

【点评】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人口过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产生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7.   2019年5月,北京市某校同学到门头沟区爨底下村参加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他们在考察报告中写道:

“爨底下村以人文景观为主,辅以山水之趣,与自然交相辉映……”“这个小山村本是由古时商路上一个驿站发展而来,……随着古道的渐渐没落与破败,爨底下村也陷入了一个举步维艰的境地。

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古村落建筑特色的描述,最可能出自上述考察报告的是(   )

A.红墙绿瓦的皇家园林

B.高低错落,利于采光通风

C.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

D.毛毡制作,利于拆卸搬运

(2)影响爨底下村的兴衰的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自然资源

D.交通

(3)为实现传承与振兴,该村最适宜发展的是(  )

A.现代物流业

B.水稻种植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旅游服务业

【答案】

(1)B

(2)D

(3)D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景观描述、提取信息能力、中国区域地理景观建筑特征。

古村落建筑特色的描述:

高低错落有致、利于采光和通风。

(2)本题考查提取信息能力。

信息显示这个小山村本是由古时商路上一个驿站发展而来。

(3)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综合分析能力。

“为了传承和振兴”,;利用报告中“爨底下村以人文景观为主,辅以山水之趣,与自然交相辉映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故答案为:

(1)B;

(2)D;(3)D;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

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8.中国政府于2017年和2019年,在北京分别成功主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读下图“世界主要国家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参加“高峰论坛”的国家(    )

A.都是发展中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