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050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0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docx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50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贵港)下列地理事物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是(   )

A. 东非大裂谷                                

B. 红海                                

C. 海沟                                

D. 大西洋

【答案】C

【解析】【分析】东非大裂谷是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形成的;红海是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形成裂谷,裂谷持续扩大,海水涌入形成的;海沟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边缘古老的洋底俯冲到相邻的大陆板块之下形成;大西洋是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受板块的拉伸作用,目前面积不断扩大。

2.   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木质屋顶被烧毁,石质主体建筑得以保存,回答下面小题。

(1)欧洲城市风貌典雅,建筑风格各异,下列位于法国的是(   )

A. 伦敦塔桥                        

B. 古罗马竞技场                        

C. 凡尔赛宫                        

D. 克里姆林宫

(2)地处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是欧洲文明发源地之一,雅典卫城建筑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的石料,从板块构造学说而言,该国地处(   )

A. 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B.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D.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

(3)位于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古建筑材料大多为石质,有利于防火,该国气候(   )

A. 终年温和多雨                  

B. 夏季炎热干燥                  

C. 终年高温多雨                  

D. 冬季严寒干燥

【答案】

(1)C

(2)A

(3)B

【解析】【分析】

(1)欧洲城市风貌典雅,建筑风格各异,伦敦塔桥位于英国,古罗马竞技场位于意大利,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

所以根据题意选C。

(2)雅典是希腊的首都,位于地中海沿岸,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所以地壳比较活跃。

故选A。

(3)根据欧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为石质,有利于防火。

所以根据题意选B。

【点评】

(1) 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众多,旅游业发达。

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荷兰的风车,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西班牙的阳光海滩一一地中海沿岸,德国的阿尔卑斯山滑雪场,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和水城威尼斯,挪威的峡湾风光等。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3)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温和的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大陆西岸,其中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3. 2018年7月20日至9月26日中国圆满完成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

据“北半球图”,完成下面小题。

(1)环绕北冰洋各大洲①②③的名称正确的是(  )

A. 北美洲、亚洲、欧洲

B. 非洲、亚洲、北美洲

C.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D. 亚洲、北美洲、南美洲

(2)下图公益海报“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北极熊”揭示了(  )

A. 北极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

B. 北极地区气候寒冷

C. 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D. 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

(1)A

(2)C

【解析】【分析】

(1)根据陆地轮廓可以识别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①②③分别是北美洲、亚洲、欧洲,选项A正确。

(2)公益海报“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北极熊”显示北极熊无家可归,揭示了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极冰融化,生态环境恶化。

选项C正确。

【点评】

(1)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它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是地球上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印度洋是世界的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4.读板块构造示意图,我国台湾省多地震灾害的原因是(  )

A. 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 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 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 地处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B

【解析】【分析】解:

根据板块构造示意图可知,台湾省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故答案为:

B。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5.下图为“东半球海陆轮廓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三大洲中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 a-b-c                                  

B. a-c-b                                  

C. c-a-b                                  

D. c-b-a

(2)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表是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C. 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是以陆地为主

【答案】

(1)B

(2)B

【解析】【分析】

(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a、b、c三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和非洲,从面积大小看,a表示的亚洲面积最大,其次是c表示的非洲,第三是b表示的欧洲,故选B。

(2)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地球表面“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任何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故选B。

【点评】

(1)全球共划分成七个大洲。

它们恰似美丽的七巧板,相互组合,巧妙搭配,共同组建了地球上的陆地。

按其面积大小依次划分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6.读西半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A. 巴拿马运河                       B. 麦哲伦海峡                       C. 德雷克海峡                       D. 苏伊士运河

(2)图中丙、丁所在大洋分别是(    )

A. 大西洋、印度洋             B. 太平洋、大西洋             C. 北冰洋、印度洋             D. 太平洋、北冰洋B

【答案】

(1)A

(2)B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甲是北美洲,乙是南美洲,二者的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故选A。

(2)由图可知,丙是太平洋,丁是大西洋,故选B。

【点评】

(1)亚、欧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

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

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

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

丹麦海峡。

(2)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北冰洋是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7.下图是微信启动画面,图中的地球照片是宇航员1972年12月7日在太空中拍摄的。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照片中正对我们的大洲是(  ),拍摄时该大洲南部处于(  )季。

A.亚洲,冬

B.北美洲,夏

C.非洲,夏

D.亚洲,秋

(2)照片中云的颜色越白表示①云层越薄②云层越厚 ③可能是晴朗天气 ④可能是阴雨天气(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C

(2)D

【解析】【分析】

(1)依据大洲轮廓及位置,读图分析可知,照片中正对我们的大洲是非洲。

拍摄时(12月7日)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因此,拍摄时非洲洲南部处于夏季。

依据题意。

故答案为:

C。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照片中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可能是阴雨天气。

故答案为:

D。

【点评】

(1)世界陆地共分成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最炎热带的大陆;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纬度位置最高,气候酷寒,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

(2)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呈现出白色,而蓝色的海洋和绿色的陆地显示出来没有白色云层遮住,也就意味着晴天。

 

8.据英国《卫报》报道,2016年发生的7.8级凯库拉大地震,不仅使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了8米,而且把新西兰的南岛、北岛拉近了5米,研究人员称,南岛向北移的趋势还将持续数年。

读图,回答两题。

(1)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地球自转

(2)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板块分别为(   )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C.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

(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读图可知,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

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

故答案为:

C。

(2)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从图中看出,A是印度洋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故答案为:

B。

【点评】

(1)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我们常用“沧海桑田”来形容海陆变迁。

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就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会上升,有时会下降。

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就会露出变成陆地。

相反,如果海边的陆地下沉就会变成海洋。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则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9.在台湾花莲海域发生的地震,与下列哪两个板块的运动有关( )

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答案】C

【解析】【分析】解:

台湾花莲海域经常发生地震的原因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因其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经常发生地震;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0.(郴州)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关两国就会变成近邻。

造成中美两国不断靠近的原因是(   )

A. 流水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B. 大气运动的结果        C. 板块运动的结果        D. 地球公转运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相邻的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相反,发生张裂运动,相邻的两大板块运动方向相对,发生碰撞挤压。

所以根据板块移动的观点,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美国与中国可能会成为陆上邻国。

故选:

C。

 

11.“一带一路”中“一路”是指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海域。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①—④附近,没有板块边界穿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位于海上丝绸之路航线附近的是(  )

A.南极地区

B.巴西            

C.澳大利亚

D.中东地区

【答案】

(1)B

(2)D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①处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②处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③处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④处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没有板块边界穿过的是②附近。

(2)从图中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和海域来看,南极地区、巴西、澳大利亚都不在此路线上。

【点评】

(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2)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

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12.下列大洲中,被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大洲是(   )

A. 非洲                                  

B. 亚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答案】A

【解析】【分析】以上四个大洲中,非洲被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同时穿过,A符合题意;

亚洲和北美洲都没有被南回归线穿过,BC不符合题意;

南美洲没有被北回归线穿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大洲的位置,需要结合地图进行记忆,难度一般。

13.2018年5月28日,主题为“加强防灾减灾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日防灾减灾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日本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

A.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B.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C.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 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2)此次论坛的地点成都的经纬度位置大致接近(   )

A. 31°S,104°E                 

B. 31°N,104°E                 

C. 31°S,104°W                 

D. 31°N,104°W

【答案】

(1)A

(2)B

【解析】【分析】

(1)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尤其是多火山、地震.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了90°,赤道以北是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是南纬,用字母S表示。

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向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向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度的变化规律为: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成都的经纬度(31°N,104°E)。

故答案为:

(1)A;

(2)B;

【点评】

(1)考查板块的运动,包括板块的挤压和分离,学生要注意哪些地方是挤压哪些地方是分离。

(2)考查经纬网定位,这种题的关键是确定东经和西经以及南北纬,有一定难度。

14.读世界某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海峡(   )

A. 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

B. 沟通了地中海与印度洋

C. 沟通了大西泽与太平洋

D. 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2)甲、乙两地共有的农产品是(   )

A. 棉花                                 

B. 油橄榄                                 

C. 椰枣                                 

D. 天然橡胶

【答案】

(1)D

(2)B

【解析】【分析】

(1)图中显示该海峡为直布罗陀海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2)甲乙两地均位于地中海沿岸,均属于地中海气候,因此都有地中海代表性的农产品油橄榄。

故答案为:

(1)D;

(2)B;

【点评】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的“生命源泉”。

它位于西班牙最南部与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之间,是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的唯一水道,也是地中海国家通往大西洋的“咽喉”。

15.科学家预测,目前覆盖北冰洋的大部分海冰,在本世纪后期将消减到仅剩下格陵兰和加拿大以北地区,成为北极熊和其他极地动物奋力求生的避难所。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哪些行为会加剧北冰洋海冰的消减(   )

A. 巴西政府加大对亚马孙森林的保护力度               

B. 人类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C. 加大对海底石油的开发和利用                             

D. 政府加征碳排放量大的企业的税收

(2)北冰洋大部分海冰的消减(   )

①沿海低地被淹没 ②北极野生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③北极地区的捕捞产业受到遏制④北极地区的油气开发等事业得到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1)C

(2)A

【解析】【分析】

(1)以上四种做法中,“巴西政府加大对亚马孙森林的保护力度”、“人类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和“政府加征碳排放量大的企业的税收”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减缓北冰洋海冰的融化;而加大对海底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则会加剧北冰洋海冰的融化,故选C。

(2)北冰洋大部分海冰的消减,会使沿海低地被淹没,会使北极野生动物物种濒临灭绝;也会使北极地区的捕捞产业受到限制,故选A。

【点评】

(1)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2)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为此人类应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采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16.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如果在家中(楼房),要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

②如果在教室,应迅速跑出教学楼,如果不能迅速跑出,就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用书包护住头部,待主震过后,迅速跑出教学楼

③如果在操场或室外,马上回到教室去

④如果在野外,要赶紧往山上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答案】A

【解析】【分析】解:

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或家中(楼房),当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待主震过后,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山地、高大的建筑物;地震时,易发生山体滑坡,不能往山上跑。

故答案为:

A

【点评】地震逃生法则: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17.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B. 大洋①将缩小,大洋②将扩大

C. A为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D. 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答案】

(1)D

(2)C

【解析】【分析】

(1)①大洋呈△形,主要位于热带,为印度洋;②大洋呈S形,为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③大洋位于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