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121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docx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两极世界的形成》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本单元的主题是从多极化趋势这一特定角度出发,探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问题。

本课所讲述的“两极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的重要历史背景。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九年级下学期已学习和了解冷战的基本史实,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是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扎实,遗忘较多,而且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

高一学生对国际热点问题有较强的兴趣,同时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对问题往往会有独特的见解。

在初高中转变过程中,历史学习方法有很大的改变,高一学生在初中习惯于对历史知识的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缺乏探究与合作意识和自学的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具体表现。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阅读与分析,加强对“雅尔塔体系”和“冷战”等概念的理解,提高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概括冷战兴起的综合因素和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过程中,学习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

在合作探究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影响的过程中,学习从多维视角、辩证、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

3.从现实走进历史,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意识;通过对“冷战”的反思,增强和平意识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认同“存异”和宽容的态度与价值观,和平与合作才能实现国家间的共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

“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紧扣专题主线,整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首尾呼应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冷战”的深层次的认识和对当代国际关系的思考,升华本课的教学立意。

通过多元材料的提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探讨两极格局的起源;通过“冷战可以避免吗?

冷战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冷战的长效影响有哪些?

”层层递进的环节,加深学生对冷战的认识,逐步深入进而理解当代国际关系从两极到多极的发展趋势,认识到和平、发展、沟通、合作应是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主题。

【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重点采用:

“情境教学策略”——整合多种课程资源,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同身受。

“合作探究策略”——让生生合作,师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知识网化策略”——教学过程中适时总结和归纳,建立结构化的知识系统。

“兴趣导引策略”——关注历史情境的设计,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生涩为通俗。

“问题解决策略”——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目标及说明

进入情境:

 

呈现《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图片

 

生: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引导得出:

为了消灭纳粹德国这一共同目标,促使苏美英在战时结成了盟友关系。

学生结合丘吉尔的话:

思考,丘吉尔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叹?

生:

美苏强大了,英国等其它力量衰落了。

 

描述情境:

从浩瀚的宇宙中遥望地球,它是那么的宁静、祥和!

而在现实生活中,冲突、战争、恐惧、死亡与人类如影随形,二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战争。

为了战胜法西斯国家,美英苏等国在战时结成了盟友关系。

1945年2月,在苏联黑海之滨的雅尔塔,苏美英首脑再次会晤,商谈最后阶段的策略,对欧洲以及世界未来进行安排,这是当时会议的照片,屏幕上出现的这三位人物是谁?

这其中的一位却感觉这样坐在一起很尴尬,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的一边坐着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这会是谁呢?

大家想想丘吉尔为什么如此感想呢?

 

二战后期,通过雅尔塔等国际会议达成的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两极世界伴随着“冷战”的兴起而逐步形成。

什么叫冷战?

它是怎样出现的?

对二战后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们从这段历史中应得到怎样的启示?

这就是我们今天是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由同学熟知的时政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此问,学生也许不能得出原因,此设计为弥补学生二战知识的不足。

学生阅读材料“战后主要国家实力对比”,感受二战后国家实力的变化。

 

阅读资料:

二战后初期,美苏力量对比

 

示范:

A美国

1.选择材料组

材料一1947年4月22日和5月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

5月22日,杜鲁门签署“援助希腊、土耳其法令”,杜鲁门主义正式付诸实施。

这样,美国就把希、土纳入自己的全球战略体系的目标,美国评论家李普曼指出:

“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心脏的战略大门”。

------《战后国际关系史》

请问答: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生:

实质:

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政策,是公开推行对苏冷战的重要步骤。

材料二“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多雕的目的:

既稳定了西欧经济,防止了社会动乱与革命的爆发;又使受援国沦为美国的附庸和势力范围……它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美国就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了。

——《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否达到了一箭多雕的目的?

生:

稳定了西欧经济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遏制了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三北约的标志

北约的性质是什么?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得力工具,它是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

2.阅读史料,结合教材,提炼关键知识点

3.归纳“两极格局”某方面成因

4.总结展示

 

B苏联

材料一“战后初期即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可概括为‘安全带’政策……苏联过分地考虑了自己的安全和民族利益……苏联以保证‘西界安全’为由,通过签订边界条约,割占了东欧国家大片领土。

——摘自吴于廑等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1947年成立情报局(地图)

材料三参加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地图

材料四参加经互会国家地图

请问答:

苏联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措施有哪些?

出发点:

维护二战期间取得的成果。

措施:

成立情报局,成立经互会,参加华沙条约组织,阅读经互会的旗帜及宗旨,成立经互会。

影响:

形成苏联为主导的封闭的经济体系。

世界经济一分为二,形成两个经济体系,这不利于世界的发展。

总结:

“两极世界”及其成因研究

学生到黑板上地图前将美苏采取的对峙措施选贴上去。

选贴措施。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美苏从盟友成为对手的原因?

学生阅读书本P119“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P120“学思之窗”认识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对冷战的影响。

学生结合示意图,自主总结归纳,美苏冷战的措施(表现)。

原因:

(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推行霸权主义;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冷战思维;英国的推波助澜等)

 

 

研究主题:

“两极格局”及其成因研究

3.两极对峙下的国际关系?

出示:

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图示

C德国

学生分小组活动探究(确定主题,布置研究任务)

1.阅读史料,结合教材,思考问题,提炼关键知识点

1.为何建柏林墙?

材料一(图片)

2.为何拆柏林墙?

材料二(图片)

3.柏林墙给世界留下了什么?

材料三大约一半的德国东部居民和三分之一左右的西部居民对德国实现完全融合表示怀疑……而表示愿意到西部去生活的东部居民也只有37%。

——摘自窦小文李岩2004年《世界新闻报》

2.归纳“德国分裂”某方面成因

3.总结展示

 

E组: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出示《朝鲜战争形势示意图》、《越南战争形势示意图》,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战争原因和影响。

 

F组“古巴导弹危机”

材料一漫画《古巴导弹危机》

生:

这是一幅广为流传的漫画,画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掰手腕子,两人各自坐在导弹上,紧张得满头大汗,古巴导弹危机确如漫画所示,是美苏两大国最高领导人在较劲。

从危机产生到化解的整个过程中,表面上看是赫鲁晓夫与肯尼迪在斗智斗勇,而实质是两国决策机制在对弈。

引导学生归纳:

“古巴导弹危机”原因(美苏直接对抗);结果(冷战中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以此如何理解?

);结果说明什么(都不想打,保持了必要的克制;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影响(冷战到了核大战的边缘)

 

读史明智,以史为鉴,本课学习的启示……

合作

沟通

理解

和平

 

出示PPT

下面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美苏二战中曾经的盟友,随着二战的结束成为对手。

盟友关系破裂的因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和引言的内容,结合材料思考:

教师结合“战后国家实力变化”引导学生得出:

二战后,英国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财富,以英国为首的西欧衰落了。

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退出了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格局,这是在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中逐步形成的,被称之为“雅尔塔体系”。

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美苏实力增强,是人群中的两个大块头,他们和其他人一样,甚至比其他人更着急,肯定要看看另一个大块头要怎么走、怎么动,会不会撞到自己,会不会堵了自己的路,会不会占了自己的地盘。

现在,我们共同探讨随着战后主要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国际关系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出示PPT

指导学生分小组开展研究主题:

“两极世界”及其成因研究

出示PPT

研究主题:

“两极世界”及其成因研究

研究程序:

1.选择材料组

2.阅读史料,结合教材,提炼关键知识点

3.归纳“两极格局”某方面成因

4.总结展示

A美国

B苏联

C德国

D朝鲜越南

E古巴

过渡:

美国总统杜鲁门是怎样看待美苏之间的盟友关系的呢?

教师介绍杜鲁门演说的背景,希腊和土耳其社会主义革命的相关情况。

引导学生认识:

美国政府的公开政策是干涉世界事务和别国内政,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

美苏盟友关系正式破裂,盟友最终变为对手。

教师从西欧的政治、经济现状,引导学生认识,美国扶植西欧,实行马歇尔计划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阅读与马歇尔计划实施相关的图表自主归纳:

马歇尔计划促进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

引导学生认识:

马歇尔计划对于美国一箭三雕:

“扶植、控制了西欧;扩大了进出口贸易,形成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圈;遏制了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发展。

教师过渡: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和实施迈开了冷战的坚实一步,随之而来的是政治和军事上的行动。

总结过渡:

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上对苏联“冷战”的宣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实施。

而在军事上的对抗则是成立北约。

(出示图文,学生阅读、思考)

引导得出:

采用战争手段之外的一切手段,目的是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

过渡: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将西欧纳入美国经济、纳入美国对抗苏联的轨道上。

那么,苏联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呢?

学生阅读书本,指出苏联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思考,美苏在经济领域的对峙会对世界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总结:

战后欧洲不仅在政治上形成两大阵营,在经济上也出现两种对立的体系,斯大林称之为:

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一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在冷战的起源问题上,英国的作用不可小视,决不甘心做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冷战的兴起与英国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而首先撒下不和种子的是丘吉尔。

教师归纳: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发出“冷战”的最初信号,揭开了“冷战”的序幕,而杜鲁门主义则标志美苏“冷战”全面开始,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

美苏关系进入了对抗阶段。

过渡:

(通过问题的提出):

冷战是美苏两国及其控制下的两大阵营的对峙,这种对峙又给予整个世界(国际关系)怎样的影响呢?

出示PPT“两极格局”及其成因研究3.两极对峙下的国际关系

 

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

冷战是对抗的思维、对峙的行动

引导学生分析德国分裂的原因(美苏冷战);影响(德国分裂、局势动荡、危机不断)。

 

引导学生分析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影响:

半岛危机历史根源、亚美人民灾难、美国反战运动、亚洲局势动荡。

 

教师:

美国对古巴革命的敌视,促使古巴倒向苏联。

肯尼迪政府对古巴的封锁和破坏,也是诱发赫鲁晓夫冒险的原因之一,卡斯特罗原本无意将其领土提供给任何国家建立军事基地,但是两大阵营对立的冷战时代使他别无选择。

古巴导弹危机并非只是苏美两大国的对弈,美国与古巴,苏联与古巴,美国与苏联等三方关系的互动贯穿始终,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的产物。

 

 

总结: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通过材料阅读,教材分析,自主学习和相互探讨,引导学生认识战后国家利益的不同已经决定了战时盟友关系破裂的必然性。

 

引导学生认识,“冷战”起源更主要在于国家利益的不同。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形成苏联为主导的封闭的经济体系。

世界经济割裂为一分为二,形成两个经济体系,这不利于世界的发展。

培养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政治的对峙对经济的影响,适当的联系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第3问学生较难得出完整的结论,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思考,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思考国际问题的宏观视野,认识:

在美苏“冷战”影响下,一些地区和国家出现了分裂(如朝鲜);“冷战”和两极格局之下,也有局部战争,它造成了一些地区和国家的动荡(如朝鲜、越南)。

 

培养学生在品味漫画中形成“观察——概括”的良好习惯,力求教学形式的活泼和内容严谨的契合。

 

“冷战思维”这一因素学生较难得出结论,教师可以结合戈尔巴乔夫在其执政结束后的话:

“冷战是一场没有必要的严重悲剧,源于美苏两国对对方战略和意图上的误解,双方都把对方的战略意图往最糟糕的方面考虑,导致了两国对外政策的僵化。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美苏双方的不信任”和以狭隘的国家主权与利益观念构筑起的思维方式也是冷战起源的重要因素。

“冷战思维”这一概念需要老师归纳指出。

 

学习延伸

请大家对比下列三则材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你的立场如何呢?

材料一在马歇尔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欧洲统一作为对欧政策的核心……要求削减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税壁垒,促进西欧贸易和支付的自由化。

材料二冷战是一场没有必要的严重悲剧,源于美苏两国对对方战略和意图上的误解,双方都把对方的战略意图向最糟糕的方面考虑,导致了两国对外政策的僵化。

——戈尔巴乔夫

材料三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

“啊,我想念冷战。

”确实,……“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

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

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

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989年11月,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存在了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整个德国陷入极度兴奋状态。

11个月后德国统一。

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已经结束,然而冷战离我们远去了吗……

从历史瞬间:

柏林危机、被柏林墙隔绝的一家人、柏林墙的拆除,这些“有形的墙”引入,联系现实,深入到心理的创伤,冷战思维的现实存在,这些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类和平的“无形的墙”,引发对冷战的现实反思。

冷战虽已远去,但“冷战思维”在领导人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影响着当今国际关系。

看似遥远且与普通人没有关系的政治(国际关系)其实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培养学生放宽视野,站在全球角度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历史基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意识;通过对“冷战”的反思,增强和平意识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认同“存异”和宽容的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和平与合作才能实现国家间的共赢。

 

二战后期,以美苏实力对比为基础,形成雅尔塔体系,但美苏在战后由盟友演变为对手,以1955年华约的成立为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美苏对抗主要通过冷战形式,表面“冷”:

没有枪林弹雨的直接行动;实质“战”:

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激烈的对抗和较量,冷战期间,美苏在欧洲展开激烈的角逐,其争夺的中心在德国。

柏林墙已经拆除,苏联已经解体,两极格局也已结束,冷战的铁幕渐渐收起,冷战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导致冷战产生的各种因素并未消失,争端、地区冲突时常发生;如果说有形之墙的拆除还相对容易,但人心之中偏见之墙的拆除却并非易事,给世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我们应为现在和未来的和平做一些有益的事……我们是地球母亲的卫士,上善若水,互利共赢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

 

【板书设计】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了解:

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探源:

盟友为什么成为对手

三、感受: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四、反思:

怎样让对抗走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