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202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docx

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9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直接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原因,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

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载体,经学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成为所谓“人文学科”的一部分。

尽管可以从文史哲角度研究经学,但主要是一种外在的研究,经学的自主性丧失了。

晚清的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这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的理由。

道咸以后,清朝社会政治系统已开始崩解,以皇权及八旗、绿营兵为主体的政治架构已不足以因应困局。

虽由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理学士大夫组成的湘淮军系统暂时稳住了局面,但在内对付太平军、捻军等似乎尚可,在外应对西洋文明却远远不够。

譬如在与西洋交涉中,曾国藩所一贯主张的“以诚待人”其实并未真正得到遵守。

许多中西交涉最终只能以战争形式解决,中国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因此,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新变,这不只是经学的自我要求,同时也是为清代以来的历史补课。

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如孙诒让、廖平、康有为、章太炎(后期)、唐文治、梁漱溟等已开始从事这些工作,尽管他们的许多工作在经学内部极有争议,但在主张有体有用、回归传统学术体系的意义上却是相通的。

借用时下学科分类体系,经学不仅涵盖入文学科,也包括社会科学,两者相合,才是作为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才是未来新经学的应然形态。

经学应该取精用宏,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抉发经典自身意蕴,形成能为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奠定基础的新的经典诠释。

在这方面,无论晚周、汉唐、宋明还是清代,都产生了具有自己风格的重要经学著作,但能够代表中西会通时代的经学注疏,却凤毛麟角。

中国经学学者应自觉进行自身义理的反思,在此基础上开展与其他文化的深入对话。

在这方面,二十世纪留下不少遗产,这就是新儒学的各种形态。

经学不能故步自封,应重新回到世界之中。

经学要重新回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

经学应显示其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供寻章摘句之用。

经学实践性最初的表现形式便是礼学,贯注于古典时代的人伦日用之中。

但因古礼的原则在汉代以后遭到了破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在经权之辨中,权的流变性超过了经的恒常性,这造成了唐宋、特别是明清以降中华文明某些根本弊端,譬如诚信的内在动力缺失。

如何持守古礼中的常道,是当下经学应该致力的问题之一。

经学应该守先待后,接上固有学术,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进行深入清理,努力推进以经学自身为进路的学术史研究。

假如我们把经学理解为一种涵摄价值系统在内的知识体系,相比于佛学、西洋哲学一社会科学、神学等知识体系的自我清理,经学是远远落后的。

我们还缺少真正系统而通贯的经学史。

当然,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正在为之努力,期待陆续看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摘编自邓志峰《衰落呼唤新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直接原因是自主性的丧失,这使经学学科成为人文学科的附庸。

B.传统经学由于不能应对时局困境,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使得晚清以降中国付出惨痛代价。

C.作者认为未来新经学须融合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两者相合,才是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

D.礼学是经学实践性的最初表现形式,可惜后来逐渐被礼俗取代,失去了礼的精神原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分析了经学衰落的原因,提出了“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新变”的观点。

B.文中提到曾国藩等人的事例,目的是为晚清经学研究的衰落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C.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经学研究要“发生新变”应该如何着手,这三者是并列关系。

D.作者采用对比手法,论证了“推进以经学自身为进路的学术史研究”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学研究要想重新崛起,就必须进行改革,拓宽研究内容,满足其学科的自我要求。

B.能为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奠定基础作新的经典诠释,是经学研究应做的,不能故步自封。

C.经学致用是以经的恒常性即常道来应对时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寻章摘句。

D.当前还没有系统通贯的经学史,无法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深入清理,有待今后研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梦是蝴蝶翅膀

徐锦庚

“俺为理想而来。

”玉国一张口,让我吃一惊:

为理想挑山?

泰山建货运索道后,挑山活锐减。

中天门挑山队,鼎盛时三百多人,现仅剩十余人。

玉国入伙俩月,年龄最小,“挑龄”最短。

玉国姓夏,生于1982年,东平县接驾山人,初中毕业上驾校,开过货车,当过维修工、电焊工、空调工,有俩孩子。

2015年冬,游玩泰山时,第一次见挑山工,就喜欢上了。

两年后,终于遂愿。

“你理想是什么?

“自由。

”透过厚镜片,玉国目光淡定。

光头新理,刚冒硬茬。

近视700度,电焊所伤。

“挑山工自由?

“想干就来,愿离就走。

想轻就轻,愿重就重。

想挑就挑,愿歇就歇。

随时兑工钱,兼顾家里农活。

午饭后,玉国送货玉皇顶,有仪器,有蔬菜,单上写九十一斤。

我试了试,不太压肩,但要登山,绝非轻活。

我本想选副轻担,体验一回,犹豫再三,最终放弃。

年少上山砍柴,上百斤柴担,如履平地。

可是,养尊处优久了,早没这副筋骨。

别说挑担登山,徒步也需勇气。

这些年,十上泰山,均乘缆车。

玉国挑起担,沿山涧上行,我紧随其后。

行不远,拐向盘道。

过了云步桥,玉国将担搁在护墙,脱下外套,绑在担上,掏出手机。

一会儿,响起悠扬歌声,是小虎队的《爱》。

他说,听着音乐,来了精神,担子也轻快了。

刚来时,只会背,不会挑,练了几天,才学会。

收拾停当,玉国上路。

挑山工明白,久歇无久力。

这时,歌曲换了,仍是小虎队,《蝴蝶飞呀》:

梦是蝴蝶的翅膀,年轻是飞翔的天堂,放开风筝的长线,把爱画在岁月的脸上,心是成长的力量,就像那蝴蝶的翅膀……

“你听!

歌词多好,句句唱到俺心里!

”玉国停下步,扭过身。

青皮头上,闪闪发光,额头缀满豆珠。

我顿悟:

他的理想,恰如蝴蝶翅膀,虽然弱小,却在飞翔!

我紧随其后,头挨脚后跟。

忽然发现,他抬脚处,一串水珠,晶莹剔透,沿阶而洒。

那是他的汗珠!

开山到了。

抬头望去,险峰高崖,嵯峨峻拔,巨石嶙峋,苍松蟠虬,吸翠霞而天矫。

转过对松山,就是十八盘。

十八盘长八百米,垂高四百米,逾一千八百级,羊肠逶迤,陡如天梯,尽头就是南天门。

“仰视天门雯辽,如从穴中视天”。

玉国小憩,我挑起担子,蹒跚拾级。

岂料,登不足百级,两腿筛糠,如坠重铅,胸似鹿撞,气如牛喘,牙呲眼突,腰塌力竭,身子晃荡,险些后仰,不敢造次,慌忙搁下。

玉国接过担子,垂首弓背,不疾不徐,沉稳踏实。

我喘着粗息,亦步亦趋,脸上淌汗,心里羞愧。

挑山有诀窍:

之字行走,边道换肩。

玉国却是直行。

歇担时,我问其故。

他说,走之字形,虽然平缓省劲,但路程延长很多,不易避让游客。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终于,南天门到了!

从仰望高山,到触手可及,负重两小时,洒下多少汗水!

这天,济南到泰安,一路雾霾深锁,巨锅般笼罩。

泰山脚下,仍是中度污染。

然而,岱顶阳光明媚,天空透蓝,空气清澈,呼吸畅快。

泰安人揶揄,出逃千里,不如登高千米。

果不其然!

交货后,为赶时间,玉国两级一跨,疾步而下。

我双腿发软,不敢效仿,只好碎步紧跟。

行至开山下,邂逅王荣泉。

他是玉国工友,也是刚交货,捎回一段护栏。

王荣泉四十八岁,岱岳徂徕人,十八岁上山,已挑三十年。

在“现役”工友中,“挑龄”最长。

“你喜欢这活?

他笑了:

“不喜欢,能干三十年?

也是。

没人强迫,自觉自愿,劳累筋骨,蜗居工棚,吃煎饼,啃咸菜,一干三十年,足以说明一切。

“为啥喜欢?

“自由呗!

农闲时来,农忙时走,不耽误农活,还可挣俩钱。

答案惊人相似。

然而我想,自由需付代价,理想更须力行。

“除了自由,还有啥?

“自豪。

”王荣泉头一扬,“俺也是泰山建设者!

我肃然起敬。

告别泰山,回眸远望,蓦然发现,十八盘上这群背影,不正是行走的脊梁吗?

  (选自《行走的脊梁(逐梦)——泰山挑山工纪事》,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俺也是泰山建设者”,读者从这句话中能够感受到一代挑山工在平凡劳作中的自得之乐和不畏劳苦、奉献青春的家国情怀。

B.文章始终以“我”和挑山工的对比为主线,通过“我”不胜重担与“玉国”负重步稳的不同表现,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

C.“果不其然”,作者借“泰安人揶揄”来表达情志,含有一种对环境污染的忧思,但主要是表达对泰山顶环境的赞赏和登顶之乐。

D.本文记述了挑山工艰苦而快乐的挑山片段,但并没将这种工作过于理想化,其中那一挑一级的辛苦踏实,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8.作者在结尾把“十八盘上这群背影”比喻为“行走的脊梁”,为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9.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封轨,字广度,勃海穆县人。

沉谨好学,博通经传。

与光禄大夫武邑孙惠蔚同志友善,惠蔚每推轨曰:

“封生之于经义,非但章句可奇,其标明纲格,统括大归,吾所弗如者多矣。

”善自修洁,仪容甚伟。

或曰:

“学士不事修饰,此贤何独如此?

”轨闻,笑曰:

“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言者惭退。

太和中,拜著作佐郎,稍迁尚书仪曹郎中,兼员外散骑常侍。

衔命高丽,高丽王云恃其偏远,称疾不亲受诏。

轨正色诘之,喻以大义,云乃北面受诏。

先是,契丹虏掠边民六十余口,又为高丽拥掠东归。

轨具闻其状,移书征之,云悉资给遣还。

有司奏轨远使绝域,不辱朝命,权宜晓慰,边民来苏,宜加爵赏。

世宗诏曰:

“权宜征口,使人常体,但光扬有称,宜赏一阶。

”转考功郎中,除本郡中正。

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以兄考事干轨。

轨曰:

“法者,天下之平,不可以旧君故亏之也。

”休叹其守正。

轨在台中,称为儒雅。

奏请遣四门博士明经学者,检试诸州学生。

诏从之。

寻除国子博士,加扬武将军。

假通直散骑常侍,慰劳汾州山胡。

寻以本官行东郡太守。

迁前军将军、行夏州事。

好立条教,所在有绩。

转太子仆射,迁延尉少卿,加征虏将军。

卒,赠右将军、济州刺史。

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其见重如此。

轨既以方直自业,高绰亦以风概立名。

尚书令高肇拜司徒,绰送迎往来,轨竞不诣。

绰顾不见轨,乃遽归,曰:

“吾一生自谓无愆规矩,今日一举措,不如封生远矣。

”轨以务德慎言,修身之本;奸回谗佞,世之巨害,乃为《务德》《慎言》《远佞》《防奸》四戒,文多不载。

  (节选自《魏书·封轨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B.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C.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D.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传,古代诸子百家典籍及解释经文的书,如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如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博士,古代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也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本文指学官名。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员及其亲属加封,文中“赠右将军”即死后追封为右将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轨通晓经传,深受好友称赞。

他与光禄大夫孙惠蔚志趣相投,交情深厚,惠蔚经常举荐他为官,赞他对经义具有独到的见解,自愧不如。

B.封轨不辱使命,出使光大国威。

他奉命出使高丽,对高丽王的不敬严厉责斥,晓喻大义,终使高丽王北面受诏,还解救回先前被掳走的边民。

C.封轨恪守正道,维护法律公平。

他任渤海郡中正时,原渤海太守崔休为其兄考核的事请托于封轨,封轨不以旧上司之故违背法律,拒绝了请托。

D.封轨为人方直,注重涵养德行。

尚书令高肇升任司徒,他不登门恭贺;他还主张养德慎言,远奸避佞,著有《务德》《慎言》《远佞》《防奸》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2)吾一生自谓无愆规矩,今日举措,不如封生远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南乡子

苏轼

凉簟碧纱厨。

一枕清风昼睡余。

卧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

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

占得人间一味愚。

【注】此词作于熙宁十年,当时苏轼在徐州太守任上。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端写凉簟、清风,其意境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相似。

B.“昼睡余”“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等语表现出词人公务不多,比较清闲。

C.词人自觉建功立名没有指望,加之性情闲散随意,因而产生归隐田园的想法。

D.本词上片重记事,叙词人任上之闲,下片重议论,抒怀明旨,全词脉络清晰。

15.“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

占得人间一味愚”三句包含了怎样的意蕴?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      ”两句描写居室周围宁静、雅致的景色,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也隐寓了作者的恬淡自在、自守高洁的人生态度。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同亭怀古》引用南朝刘义隆急于建立“      ”的功业,便轻率北伐,最终“      ”的历史典故,告诫当政者吸取教训,不要鲁莽从事。

(3)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免于步行,但还没有达到逍遥游,因为他“      ”;只有做到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       ”,遨游于无穷的境域,才算逍遥游。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嫦娥四号完美月背软着陆已成为探月史上的经典。

当我们回首整个软着陆过程时,大可带着几分轻松与惬意,然而彼时又克服了怎样的挑战呢?

首先,地形险要,起伏不定,使软着陆面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风险。

虽然科学家为嫦娥四号     了预定着陆区——冯·卡门撞击坑,但相对平坦的“坑”内地形仍然复杂多样。

用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的话来说,嫦娥四号软着陆就好像在崇山峻岭的云贵川地区着陆一样。

为了     ,科学家将距离冯·卡门撞击坑不远的克雷蒂安撞击坑确定为备选着陆区。

其次,通信延迟,近乎盲降,使软着陆地面控制实际上失去了及时干预能力。

对于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地面控制中心必须通过鹊桥中继星与其实现数据传输,较长的通信延迟使对情况    的着陆过程进行干预变得无比困难。

为降低“盲降”带来的风险,科学家们把目标着陆区的各种参数注入嫦娥四号,并为其装配最先进的测距测速敏感器(  )。

2019年1月3日,     的软着陆过程开始了。

嫦娥四号在地面指令的操控下,在近地轨道15公里处开始减速下降,在距离月面100米处,“嫦娥”稍作停留,悬停空中,而后缓缓落下,稳稳立在月背之上。

精准!

完美!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我们回首整个软着陆过程时,大可带着几分轻松与惬意,然而那时又克服了怎样的困难呢?

B.在回首整个软着陆过程时,我们大可带着几分轻松与惬意,然而那时又克服了怎样的困难呢?

C.当回首整个软着陆过程时,我们大可带着几分轻松与惬意,然而当时又克服了怎样的挑战呢?

D.当我们回首整个软着陆过程时,大可带着几分轻松与惬意,然而当时又应对了怎样的挑战呢?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再三斟酌 以防万一 变幻莫测 惊心动魄

B.再三斟酌 防患未然 变幻莫测 惊天动地

C.精挑细选 防患未然 瞬息万变 惊天动地

D.精挑细选 以防万一 瞬息万变 惊心动魄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就能精准判断地形地貌,选择最佳落脚点

B.它就能选择最佳落脚点,精准判断地形地貌

C.让它能精准判断地形地貌,选择最佳落脚点

D.让它能选择最佳落脚点,精准判断地形地貌

20.好的广告词,除了写作技巧外,还包含着广告人的营销意识。

请分别指出下面两则广告词用语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5分)

①我太满意,我太太满意,我太太太满意。

——房地产公司广告词(3分)

②您的健康是天大的事情。

——“天大”制药广告词(2分)

21.下面是一幅题为“先查微信群”的漫画,请介绍该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6分)

内容:

                               。

(不超过50字)(3分)

寓意:

                               。

(不超过30字)(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二:

“兰州拉面”有200多年历史,传承自河南有着厨艺高手的中医世家。

熬一锅牛肉汤需要20多种中草药。

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汤里。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碗拉面帮助甘肃、青海的许多百姓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融入城市。

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兰州拉面”“青海拉面”之类的招牌。

拉面成了老百姓改变命运的“聚宝盆”。

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

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

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

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

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

这碗“脱贫面”还能吃多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改革开放40年,你周围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很多改变,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3分)C(A项“这使经学学科成为人文学科的附庸”错,经学一分为三成为人文学科,经学作为学科已经不存在了,而不是成为附庸。

B项因果不成立,原文是“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D项“可惜后来逐渐被礼俗取代”错,根据原文,被取代的是“礼的精神原则”而不是“礼学”) 

2.(3分)B(“目的是为晚清经学研究的衰落提供强有力的证据”错,其目的是为了证明“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3.(3分)D(“当前还没有系统通贯的经学史,无法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深入清理”错,条件与结果颠倒)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6分) 

4.(3分)D(2012年至2013年增速呈下降状态) 

5.(3分)B(A项因果关系勉强,“中国旅游业迎来发展机遇”原因陈述不充分;C项“如能……就能……”表述绝对化,还需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调节;D项“大量使用了AI智能技术,人工服务员被机器人取代”错,文中阿里巴巴“菲住布渴”酒店只是“全球第一家”)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分) 

7.(3分) 

B(文章并非始终以“我”和挑山工的对比为主线)

二、古代诗文阅读(12分)

(一)文言文阅读(9分) 

10.(3分)C(A项“吾”应该属下,做下句主语。

B项“谓……曰”常用固定结构,不应该断开。

D项“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为递进关系后面分句,结构与前面相同,中间不可断开。

原文标点应为:

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

“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

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 

11.(3分)A(此处的“经传”特指古代儒家典籍及解释经文的书) 

12.(3分)A(“经常举荐他为官”错,文中“推”的意思是“指出优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3分) 

14.(3分)A(意境不同:

本词凉爽舒适,李词凄清悲凉)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3分)B(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C项“克服”和“挑战”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 

18.(3分)D(精挑细选:

非常仔细地挑选。

再三斟酌:

多次反复考虑以决定取舍。

以防万一:

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防患未然:

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

变幻莫测:

指事物变化迅速,捉摸不定,难以揣测。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紧张到极点。

惊天动地:

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变化之大) 

19.(3分)C(根据原文语境的陈述主体,排除A、B两项;再根据“先判断后选择”的顺序,排除D项)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6分) 

6.(6分) 

①“文旅融合”将成为旅游产业发展新蓝海; 

②旅游市场将会加速洗牌,旅游投资将趋于理性;③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将在旅游服务中大量应用。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8.(6分)答案示例:

 

①“行走的”与这群挑山工的工作吻合,“脊梁”喻指他们是中国起支撑作用的建设者大军之一。

 

②他们“劳累筋骨,蜗居工棚”“垂首弓背,沉稳踏实”,体现了中国人埋头苦干的精神。

 

③他们不仅“挑山有诀窍”,还能创新“直行”,寻找“避让游客”的窍门,体现了中国人“苦干加巧干”的工匠精神。

 

④他们追求理想,崇尚自由,从艰苦的挑山工作中寻找乐趣和目标,体现了当前中国人的“追梦”精神。

 

⑤他们拥有家国情怀,为能够成为“泰山建设者”而自豪,体现了中国人的奉献精神。

 

⑥作者这样作比,表达了对挑山工这群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6分)答案示例:

 

①朴实,具有生活气息,如运用口语,“你听!

歌词多好,句句唱到俺心里!

”。

 

②生动,具有诗意,如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两腿筛糠,如坠重铅,胸似鹿撞,气如牛喘,牙呲眼突……”,又如引用歌词诗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