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259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9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docx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记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整理

教育学50分单(1~7)多(1~4)判(1~4)间(1、2)论

(1)写“解”不写“答”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P1(单/判)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P2(多)七艺是指: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P2(单)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P2(多)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如在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

P2(单)高等教育的概念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概念。

P4(单)从高等教育性质来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只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既可以是学术性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教育。

P5(简答)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P5(单)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治的性质。

P6(单)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P6(简答)高等教育的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P7(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

P8(简答)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判);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反战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P9(单)在现代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间联系密切,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

P9(简答)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P10(补充)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论:

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最不贬值的)。

P12(判)阿什比认为,人类教育史上曾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将教育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第二次革命是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革命是光、电、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P13(论)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设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形成(单选)2、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简答)

文化是社会精神生产的产物,而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从事精神生产的最重要部门之一;

高等教育是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最主要领域,通过相互交流,高等教育可以发挥其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功能;

高校通过提供文化素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现实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以推动文化更新。

P16(多)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等,

P17(单)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科学研究在大学中并没有找到存在的理由。

P17(单)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大学的创办。

P18(多)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P18(单)威斯康星大学是另一所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增地学院。

P18(简)威斯康星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

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3、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P19(简)《莫里尔法案》对美国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1、打破了美国高校封闭的体制,大学也向工农子女、中产阶级子女打开了大门,大学与社会之间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

2、在学术性科目之外确立了应用科学研究及农业、工艺学科在大学中的地位。

3、开创了联邦政府资助高等学校的先例,同时使州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拨款制度化,推动了州立大学的发展。

P19(单已考过4次)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

P20(单)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其代表性大学是柏林大学。

P20(单)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重要延伸,其代表性大学是威斯康星大学。

P21(多)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

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开放服务。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P22(多)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有:

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途径。

P25(多)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区确定,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P25(多)教育目的的性质:

1、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判)2、教育目的又具有客观性。

P26(单)从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看,两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P27(单)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对所有接受高等教育者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而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围绕高等教育展开的,针对特定对象的具体、明确的规定。

P27(多)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是其具有:

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激励作用。

P29(多)制定培养目标确定的几个关系:

德与才、身与心、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P32(单/判)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P33(简,可能性不大)高校智育的主要任务是:

1、通过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2、专业知识教育。

3、在普通和专业基础上,形成学生各种基本技能和各种专业技能。

4、在技能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P35(多)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社会实践。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重点)

P38(多)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康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

P39(单)在近代,纽曼针对大学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提出了他的人文教育思想,即大学教育宗旨在于训练心智、培养个人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

P39(单)20世纪初永恒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赫钦斯再次弘扬自由教育的理念。

P40(论)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

1、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

(单项度:

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要求,但没有义务,是一种单项模式。

提出“双向度”:

社会为教育提供良好氛围,有义务提供服务。

)2、两种价值学则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个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3、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

P42(单)杜威早就定论着中单项抉择属于无谓之举。

他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

P43历史上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是两种最基本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P44(多)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P44(多)通才教育的三个明显特征:

传授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P44(多)专才教育的三个明显特征:

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有不可替代性;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P45(论)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

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P46(单)美国学者马丁。

特罗提出高教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是英才教育;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50%以上这属于普及高等教育。

P49(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较快发展速度;2、在注重规模扩大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P51(多)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结果)三部分。

P51(多)高等教育平等包括:

入校机会平等、受教育过程平等、受教育结果平等。

P53(单)世界银行把教育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

P45(论)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间的关系

1、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

平等与效率又是一对统一的范畴;2、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效率,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

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

国家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尽量避免“马太效应”。

第四章高等教育学校制度

P58(多)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1、~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要适应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P58(多考过一次)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特征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4、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P58(多)现代学位制度的确立十九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根据新人文主义思想创办了柏林大学,他主张大学要1广泛开展世俗的科学教育和2发展民族文化,3提倡学是自由、4实行教学和科研的统一。

P69(单)授予学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及其可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提出,经国务院批准公布。

P69(单)学位授予权力机构为个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

P70(多)教育部就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出了“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24字方针。

P71(单)当今时代,围绕着高等教育公平和学术优秀的价值观,各国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带有本国特色的、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P75(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1、进一步改革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

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胡俄色地位。

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又从分的就业心里准备。

P75(单)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

P76(多)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系统原则、整体效应原则、最低岗位数量原则、动态性原则。

P76(多)高校将定期对教师包括1政治思想表现2职业道德3业务水平4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考核。

P77(单)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2年。

第五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P75(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1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2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3相互间的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P75(多)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有1中央集权型(多选:

法国、意大利、瑞典)2权力分散型(美国;社会的广泛参与是分权制的一个典型特征(单))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德国、日本、英国)

P84(单)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利。

P85(单)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

1欧洲大陆模式:

一学术权力为主,高校内部权力中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摊位,并深刻体现了学士权威影响高校管理模式。

德国。

2、美国模式:

行政权力相对强大。

3、英国模式: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利相对平衡。

P86(单)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特点:

自1984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基本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

P88(单)目前的我国高校改革重点是,在强调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同时,应适当地注重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分离,要从体制上进一步提高目前高校中学术委员会的地位,加强去学术决策能力。

P90(简)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首先,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

第二,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

第三,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等制度。

第四,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

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第六章高等教育结构

P91(多)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主要包括:

1层次结构2形式~3能级~4地域~5管理体制~等。

P91(多)高等教育微观结构主要包括:

1学科专业结构2课程~3教材~4队伍~等。

(出过题)

P91()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反之和不存在没有功能的结构。

P92(多)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往往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要素)2文化传统因素3科学技术因素4教育因素。

P93(单)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结构。

P94()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非层次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P94(已考2次)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P97(多)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得若干因素:

1学术因素2体制~3区域发展水平~。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P101(多)高校教师的任务: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

P101(多已考2次)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2~创造性3~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P103(多)高校教师的结构1职务结构、2学历结构、3年龄结构4专业结构。

P105(多)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征:

1~逐步出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分化,可能导致自我矛盾2~的要求和能力显著提高3~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P106(多考过)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P109(简)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1社会学意义上的干校师生间关系(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2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认知、情感等关系)3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道德义务的关系)

第八章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P112(多)专业设置和调整的雁泽与指导思想: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广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P115(简☆)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

1、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执业转移能力;2、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如按专业大类培养学生;3、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

一是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大而全;二是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

P115(多)人才素质:

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1、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2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3现代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法律意识、国际意识)4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P115(多)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则的原则:

1专业培养的目标要与国家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2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3培养要求应与个人的发展相一致4专业培养质量规格的国标性。

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P119(简)教学过程除了具有一般认识过程的共同属性外,还具有特殊性1、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的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

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P119(多)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P120()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P120(多)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

1独立性的增强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P122(简)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1科学性与思维性相统一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P127(单)教学原则体系的最优化:

(个人总结:

把五条原则揉进去)

第十章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P127(单)从分科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

P127(单已出)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P127(单)从选课形式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

P128(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个人总结:

1显性课程是课表内安排的2隐形课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

3可以通过师生的每次交流、教师衣着、行为举止以及校园文化进行教育)

P130()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P130(多)教学计划包括1专业培养目标2学习年限(学分总计)3课程设置4及其主要形式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

P131()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客体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P132(多)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具体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前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P133(单/判)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P133(多考过简答)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1教材是从一般书籍中分化出来的。

2教材应当是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

3教材能够反映与学科有关的。

4具体、生动、图文并茂。

5统筹安排,综合平衡。

P133(单)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P134(多)课程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1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2~设施(包括实验设施)的建设3~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4~的组织与管理。

☆第十一章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P137(单)班级授课制最现是由捷克优秀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

P137(单)在我国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

P137(单)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堂,班级授课制逐渐在我国各级学校中普遍推行。

P138(多)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是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发展变化趋势主要有:

1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

3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和多样化。

P138(多)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1备课(出过简答)个人总结首先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其次积累材料了解学科动向3最后了解学生,针对学生能力进行备课2上课3课后总结和布置作业。

P140(多)毕业论文(设计)1~目的2~一般过程与要求3撰写~的步骤与方法4教师指导~的原则

P140(多)毕业设计一般过程与要求1文献资料的收集与阅读阶段2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段3设计制图和实验研究阶段4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论文阶段5毕业设计的检查阶段6毕业设计的答辩。

P141(多已考)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与方法1选择课题,确定题目2查阅文献,收集资料3全面思考,拟定提纲4撰写初稿,修改定稿5论文答辩,评审质量。

P141(多)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与论文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单出过)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撰写论文,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研究成果。

2科学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

P142(简)学分制是指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做出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

其特点是:

1允许学生选修课程。

2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跨系、跨专业学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P142(判)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最大优点在于灵活性强,但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散乱及出现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

P143(多)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1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2教室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P144(考过2次)讲授法的优缺点个人总结:

P145(简)讨论法个人总结:

1讨论法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辨明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与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的教学方法。

2与讲授法不同,讨论法是双向的

P146()自学指导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进行实验并通过思考和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

P147(多)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单)2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3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P149(多)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1学习者2学习资源3教育开发职能4教育管理职能

P150(多)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1对教育决策的影响2对教学模式的影响3对高等教育、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

P151(多)对传统教学媒体一般按照其物理原理作如下分类1光学媒体2音像媒体3声像媒体4综合媒体

P151(单)运用教学媒体必须遵循原则1目的性原则2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

P152()智能教学系统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综合教育技术。

它是以学生为中心,计算机为媒介。

P155()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

P155()教学测量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

P155()评价不是目的,而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

P155(多)按评价对象来分,可将教学评价分为学校的1办学水平2专业水平3课程评价4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评价四个层面。

P157(多)一般认为,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尊则包括1教学素质2教学思想3教学内容4教学方法5教学环节的安排6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十二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

P159(多/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1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2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4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5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

P161(多)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1高效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

2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究后备力量充足。

3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

4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的动向和经济建设随科技需求的信息。

5、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特色之一。

P162(简)高校科研与专门科研相比不足之处1由于历史原因。

(经费不足)2高校虽学科众多、具有综合优势,但科研力量缺乏强有力的凝聚力3高等学校擅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因人力和资金有限,高校缺乏把科研成果商品化队伍。

P163(多考过)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1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2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3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5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的研究领域原则6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P167(简)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主要有两方面1将所取得的应用性成果推广到国民经济的有关部门、有关行业,使之在建设中发挥作用。

2将所有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理论成果推广于本学科教学中,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