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936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docx

化学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实验班)

可能用到原子量:

H:

1N:

14O:

16Cu:

64Fe:

56C1:

35.5Na:

23S:

32Mn:

55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燃烧是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中,立即读出并记录溶液的起始温度,充分反应后再读出并记录反应体系的最高温度

B.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2NH3(g)△H=﹣38.6kJ•mol﹣1

C.分光光度计可以用来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D.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

3.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ΔH1C(s)+1/2O2(g)===CO(g)ΔH2

②S(s)+O2(g)===SO2(g)ΔH3S(g)+O2(g)===SO2(g)ΔH4

③H2(g)+1/2O2(g)===H2O(l)ΔH52H2(g)+O2(g)===2H2O(l)ΔH6

④CaCO3(s)===CaO(s)+CO2(g)ΔH7CaO(s)+H2O(l)===Ca(OH)2(s)ΔH8

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

4.下列叙述中说明某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B.混合体系中气体密度发生变化

C.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D.反应物的转化率改变

5.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

①A+B→XΔH<0,②X→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ABCD

6.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稀食盐水和酚酞试液混合溶液的玻璃皿中(如图所示平面图),经过一段时间后,首先观察到溶液变红的区域是()

A.Ⅰ和Ⅲ附近B.Ⅰ和Ⅳ附近C.Ⅱ和Ⅲ附近D.Ⅱ和Ⅳ附近

7.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精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装置②的总反应是:

Fe+2Fe3+═3Fe2+

C.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8.电解硫酸钠溶液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且a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同温同压下,生成气体甲与气体乙速率比约为1:

2

B.产物丙为较浓的烧碱溶液

C.钠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d向b极迁移

D.b电极反应式:

2H2O+2e﹣=H2↑+2OH

9.按右图装置实验,A、B两烧杯分别盛放200g10%NaOH和足量CuSO4溶液.通电﹣段时间后(电极均为惰性电极),c极上有Cu析出;又测得A杯中溶液的质量减少4.5g(不考虑水的蒸发).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源P极为负极B.标准状况下,b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5.6L

C.c极上析出固体的质量为32gD.a极上所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10.图为铁在稀硫酸中被腐蚀时的不同情况,其中腐蚀速率由慢到快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⑤⑥④B.⑤②①⑥③④C.⑤②③⑥①④D.④③⑥②①⑤

11.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H2S(g)+3/2O2(g)═SO2(g)+H2O(g)△H1

2H2S(g)+SO2(g)═3/2S2(g)+2H2O(g)△H2

H2S(g)+1/2O2(g)═S(g)+H2O(g)△H3

2S(g)═S2(g)△H4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

A.△H4=2/3(△H1+△H2﹣3△H3)B.△H4=2/3(3△H3﹣△H1﹣△H2)

C.△H4=3/2(△H1+△H2﹣3△H3)D.△H4=3/2(△H1﹣△H2﹣3△H3)

12.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

3Zn(OH)2+2Fe(OH)3+4KOH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B.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还原

C.充电时锌极与外电源负极相连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H2OFeO42-+5H+

13.对于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四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能表明该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NH3)=0.2mol·L-1·s-1B.v(O2)=0.24mol·L-1·s-1

C.v(H2O)=0.25mol·L-1·s-1D.v(NO)=0.15mol·L-1·s-1

14.少量铁粉与100mL0.01mol/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加H2O②加NaOH固体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加CH3COONa固体⑤加NaCl溶液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⑧改用10mL0.1mol/L盐酸.

A.①⑥⑦B.③⑤⑧C.③⑦⑧D.⑤⑦⑧

15.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回收:

SO2(g)+2CO(g)

2CO2(g)+S(l)△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

16.在1L容器中充入0.5molN2和1.5molH2发生反应:

N2(g)+3H2(g)

2NH3(g)△H=﹣92.4kJ•mol﹣1,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共放出46.2kJ的热量

B.若将容器体积压缩至0.5L,可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C.任何时刻均有:

υ(N2)=3υ(H2)=2υ(NH3)

D.若保持容器体积不变,继续通入0.5molN2和1.5molH2,则N2的转化率变大

17.平衡体系CaCO3(s)⇌CaO(s)+CO2(g)中仅含碳酸钙、氧化钙及二氧化碳气体.某时刻保持温度不变,往恒容密闭容器中再通一定量CO2气体,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减小B.CaO的量不变C.CO2浓度不变D.CO2浓度增大

18.在一定条件下,将PCl3(g)和Cl2(g)充入体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发生下述反应:

PCl3(g)+Cl2(g)

PCl5(g),5min末达到平衡,有关数据如表.

PCl3(g)

Cl2(g)

PCl5(g)

初始浓度(mol•L﹣1)

2.0

1.0

0

平衡浓度(mol•L﹣1)

C1

C2

0.4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若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则正反应为吸热

B.反应5min内,v(PCl3)=0.08mol•L﹣1•min﹣1

C.当容器中Cl2为1.2mol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平衡后移走2.0molPCl3和1.0molCl2,在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mol•L﹣1

19.反应mX(g)

nY(g)+pZ(g)△H,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体系中物质Y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H>0B.m

C.B、C两点化学平衡常数:

KB>KCD.A、C两点的反应速率v(A)

20.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

A(g)+3B(g)

2C(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在一定温度下,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浓度增大

C.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加入A物质,C的体积分数增加

D.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将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均减少一半,平衡不移动

21.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发生反应SO2(g)+NO2(g)=SO3(g)+NO(g),其正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的浓度:

a点大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逆反应速率:

c点大于b点

22.对下列图像的描述中,正确的的是()

图1图2图3图4

A.根据图①可判断正反应的ΔH<0

B.图②可表示压强(p)对反应2A(g)+2B(g)

3C(g)+D(s)的影响,P2的压强大

C.图③可以表示的反应为2A(g)+B(g)

C(g)ΔH<0

D.图④表示一定条件下,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的反应:

NO(g)+NO2(g)

N2O3(g)ΔH<0,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

23.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B.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C.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2的利用率

D.在合成氨的反应中,加压有利于氨的合成

24.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s)+2B(g)

xC(g)ΔH<0,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达平衡后在t1、t2、t3、t4时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

图1图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2,反应开始2min内,v(B)=0.1mol/(L·min)

B.t1时改变的条件是降温,平衡逆向移动

C.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c(C),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D.t3时可能是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t4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c(B)不变

二、填空题

25.Ⅰ.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图1是N2(g)和H2(g)反应生成1molNH3(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2和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若已知下列数据:

化学键

H﹣H

N≡N

键能/kJ•mol﹣1

435

943

试根据表中及图中数据计算N﹣H的键能.

Ⅱ.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原理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3)原料气H2可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450℃时,往2L密闭容器中充人1molN2和2.6molH2,反应过程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①反应开始的5min内,生成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合成氨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容器内的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内N2、H、NH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

3:

2

D.单位时间内消耗口amolN2,同时生成3amolH2

③若再向平衡体系中充人1molN2、2.5molH2、0.5molNH3,平衡将___________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5)右图是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随反应条件变化的关系图(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则T2_T1(填“高于”、“低于”、“等于”或“无法确定”);在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填字母代号)。

26.某实验小组利用KMnO4酸性溶液与弱酸H2C2O4溶液反应进行“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甲组:

通过测定生成CO2气体体积的方法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

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时分液漏斗中A溶液一次性放入B溶液中。

(注:

实验中所用KMnO4溶液均已加入相同量H2SO4)

(1)写出锥形瓶中加入A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该组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分析所给实验仪器,实现该实验目的还欠缺的仪器:

乙组:

通过测定溶液褪色时间来判断反应速率快慢,实验记录如下表(各实验均在室温下进行):

(3)若实验①②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V1=mL;设计实验④⑤的目的是。

(4)根据乙组的实验记录,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实验③中,V3=10B.实验①③说明反应速率只与KMnO4浓度有关

C.根据实验①⑤可推出实验①中的反应速率变化是:

起初较小,后明显变大,又逐渐变小

27.

(1)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4Li+2SOCl2═4LiCl+S+SO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池的负极材料为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②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③SOCl2易挥发,实验室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SOCl2,有Na2SO3和NaCl生成.如果把少量水滴到SOCl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

⑤用此蓄电池电解含有0.1mol.L﹣1CuSO4和0.1mol.L﹣1NaCl的混合溶液100mL,假如电路中转移了0.02mole﹣,且电解池的电极均为惰性电极,阳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L,将电解后的溶液加水稀释至1L,此时溶液的c(H+)=    .

(2)某原电池装置如图1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

①放电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实验现象  

②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  mol离子

③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为  .

(3)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甲醇燃料电池装置.

①该电池工作时,OH﹣向(填“a”或“b”)极移动.

②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该电池负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28、.2015年5月5日,北京开启“烧烤”模式,气温高达35℃,臭氧代替PM2.5坐上大气污染物的“头把交椅”。

汽车和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因经光化学反应可形成臭氧而被列入北京的污染物排放源清单。

氮氧化物处理通常有下列途径:

(1)在汽车排气管内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转化为无毒大气循环物

①反应2NO(g)+2CO(g)

2CO2(g)+N2(g)能够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填“>”或“<”)。

②根据传感器记录某温度下NO、CO的反应进程,测量所得数据绘制出上图1。

前1S内平均反应速率v(N2)=;第2S时的X值范围

③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CO。

在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此时n(CO)=amol,n(NO)=2amol,n(N2)=bmol。

若保持体积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n(CO2)=bmol,n(NO)=amol,则此时v正v逆(填“>”、“=”或“<”);

④在t2时刻,将容器迅速压缩到原容积的1/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t3时刻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请在上图2中补充画出t2-t3-t4时段N2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

(2)烟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NOx)可与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无害成分,从而消除污染。

已知:

CH4(g)+2O2(g)==CO2(g)+2H2O(l)K1ΔH=akJ·mol—1;

N2(g)+O2(g)==2NO(g)K2ΔH=bkJ·mol—1;

CH4脱硝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4NO(g)==CO2(g)+2N2(g)+2H2O(l)ΔH=;平衡常数K=(K用K1、K2表示)

(3)C2H4也可用于烟气脱硝。

为研究温度、催化剂中Cu2+负载量对其NO去除率的影响,控制其他条件一定,实验结果如上图3所示。

为达到最高的NO去除率,应选择的反应温度和Cu2+负载量分别是、。

(4)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

NO2被足量纯碱溶液完全吸收后得到两种钠盐,同时产生CO2。

请写出NO2与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C

D

D

B

A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A

D

A

C

D

D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A

C

D

A

D

B

D

二、填空题(共4题,52分)

25、(13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

(1)N2(g)+3H2(g)=2NH3(g)△H=﹣92.2KJ/mol(2分);

(2)390KJ/mol 

(3)(2分)

(4) ①0.016mol/(L•min) -1 ;23% ;0.1;②BD (2分)  ③正向移动

(5)低于;c

26.(8分)

(1)2MnO4﹣+5H2C2O4+6H+=2Mn2++l0CO2↑+8H2O(2分)

(2)H2C2O4溶液浓度(1分);秒表(1分)

(3)30.0mL(2分) 探究产物是否对反应有催化作用(1分)

(4)C(1分) 

27、(19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

(1)① 锂,Li﹣e﹣═Li+(2分) ;② 2SOCl2+4e﹣═4Cl﹣+S+SO2(2分) ③SOCl2+H2O=SO2↑+2HCl↑ (2分)④锂是活泼金属,易与H2O、O2反应;SOCl2也可与水反应(2分) .⑤0.168 ,0.01mol/L

(2)①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2分) ②0.02 (2分)③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分) 

(3)b;CH3OH+8OH﹣﹣6e﹣=CO32﹣+6H2O.(2分)

28、(12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

(1)①<(2分);②2.7×10﹣4mol/(L.s)(2分);25.2<X<30.6;③=;

(2)(a﹣2b)kJ•mol﹣1;K3=

(3)350℃、负载率3%;

(4)2NO2+Na2CO3=NaNO2+NaNO3+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