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300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典寓言故事30个.docx

经典寓言故事30个

  杨林枕着玉枕躺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他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大户人家,那里亭台楼阁、湖水假山,鸟语花香,屋里更是雍容豪华,一派富贵气象。

官高位显的赵太尉热情地将他迎到客厅里,和他谈笑风生,之后,赵太尉又相中了他做女婿,把女儿许配给他。

  于是,他也做了大官,家财万贯。

妻子如花似玉,温柔贤惠,给他生下了6个儿子。

这6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事。

  杨林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身边又有妻儿相伴,过得快乐极了。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是一点都不想回家。

  忽然,杨林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在庙里,躺在玉枕上。

梦中那完美的一切都无影无踪,只有身边没卖完的货物还在原地,心下不禁十分惆怅。

  幸福的生活,不是能够靠虚幻的美梦得来的。

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坐享其成,自己扎扎实实地辛勤劳动,才能把愿望变成现实。

  经典寓言故事

  (14):

黎丘老丈魏国都城大梁以北的黎丘乡,经常有爱装扮成乡人子侄兄弟的鬼怪出没。

有一天,家住黎丘农村的一位老人在集市上喝了酒,醉醺醺地往家走,在半路上碰到了装做自己儿子模样的黎丘鬼怪。

那鬼怪一边假惺惺地搀扶老人,一边左推右晃,让老人一路上受够了罪。

老人回到家里以后,不脱鞋、合着衣,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老人酒醒之后,想起自己醉酒回家时在路上吃的苦头,把儿子狠狠训斥了一顿。

他气愤地对儿子说:

我是你的父亲,你有孝敬我的义务。

但是昨日你在路上让我吃尽了苦头。

我问你,这究竟是因为我平日对你不够慈爱,还是因为你生了别的什么坏心?

  老人的儿子一听这话,像是在晴天里听见一声霹雳。

这到底是哪来的事呢?

老人的儿子感到十分委屈。

他悲哀地落着泪、磕着头,对父亲叹息地说:

这真是作孽呵我哪能对您做这种不仁不义的事呢?

昨日您出门不久,我就到东乡找人收债去了。

您从集市走回家的那一阵子,我还在东乡办事。

您如果不相信,能够到东乡去问一问。

  老人明白自己的儿子素来诚实、孝顺,因此相信了他的话。

但是那个长得很像自己儿子的人到底是谁呢?

老人想着想着,一转念记起了黎丘鬼怪。

他恍然大悟地说:

对了,必须是人们常说的那个鬼怪作的孽说到那里,老人忽然心生一计。

他打算次日先到集市上喝个烂醉,然后趁着酒兴在回家的路上刺杀那个黎丘鬼怪。

  次日早晨,老人在集市上又喝醉了酒。

他一个人跌跌撞撞地往回走。

他的儿子因为担心父亲在外醉酒回不了家,正好在这个时候从家里出来,沿着通往集市的那条路去接父亲。

老人远远望见儿子向自己走来,以为又是上次碰到的那个鬼怪。

等他的儿子走近的时候,老人拔剑刺了过去。

这位老人由于被貌似自己儿子的鬼怪所迷惑,最终竟误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看来,当人们不辨真伪时,欺诈的鬼蜮伎俩容易得逞,而善良诚实反遭戕害,真是可悲呀。

  经典寓言故事

  (15):

楚人渡河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状况下一举获胜。

  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明白这个状况。

部队在经过澭河的时候依然照着原先作的标记渡河。

加上又是夜间,结果,士兵、马匹大批地进入深水、漩涡,使楚军措手不及。

他们被湍急的澭河水搅得人仰马翻、惊骇不已。

漆黑中,澭水里人喊马嘶、一片混乱,简直像数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

就这样,楚国军队被淹死1000多人,侥幸没死的也无法前进,只好无功而返。

  先前,楚国人在设置标记的时候,当然是正确的。

如果河水不涨,他们是能够依照标记渡河的。

但是之后,状况变了,由于河水暴涨,水位升高了许多,而楚国人在不了解变化的状况下仍按原先的线路渡河,当然只能惨败。

  状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就应随着客观状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人们务必随时根据新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就会吃亏、跌跤。

  经典寓言故事

  (16):

澄子夺黑衣宋国人澄子不知在什么地方丢失了一件黑布做的上衣。

他跑上大路沿途寻找,到处都找不着那件黑衣。

  蚀财的痛惜化为一股气恼。

他一边走,一边捉摸着要想出一种办法来补救丢失一件上衣的损失。

碰巧这时迎面走来一位身穿黑色上衣的妇人。

澄子不由分说地将她一把抓住。

他一面拉扯那妇人的衣裳,欲取其衣,一面狠狠地说道:

刚才我丢失的黑衣,原先在你那里那妇人被这光天化日之下突如其来的拦路行凶举动吓懵了。

她急忙对澄子解释道:

这件衣裳是我亲手纺的线、织的布,亲手剪裁、缝制而成的。

  它的长短、大小正合我身。

虽然您丢的也是一件黑衣,但是并不是这一件呀那妇人的声音听起来显得有一些柔弱、哀怜。

但是她如泣如诉吐出的一字一句里所含的份量,使澄子心里怔了一下。

如果把一个小女子的衣裳说成是自己的,扒下来后,自己却穿不上岂不荒唐?

于是他立刻转了一个话题,但是仍然气势汹汹地说:

我丢失的是一件夹衣,而你身上穿的这件是单衣。

你用一件单衣抵我一件夹衣,难道还不便宜吗?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尊重事实,不论如何狡诈诡辩,事实总是不能歪曲的。

  经典寓言故事

  (17):

高山流水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

  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

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之后,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

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

好曲真是好曲原先,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

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

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

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

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

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

但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

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经典寓言故事

  (18):

曾参杀人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

有一天他在外乡杀了人。

顷刻间,一股曾参杀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子的家乡。

  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状况的是曾家的一个邻人,那人没有亲眼看见杀人凶手。

他是在案发以后,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名叫曾参的。

当那个邻人把曾参杀了人的消息告诉曾子的母亲时,并没有引起预想的那种反应。

曾子的母亲一向引以为骄傲的正是这个儿子。

他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好学生,怎样会干伤天害理的事呢?

曾母听了邻人的话,不惊不忧。

她一边安之若素、有条不紊地织着布,一边斩钉截铁地对那个邻人说:

我的儿子是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

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

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

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

此刻外面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曾参的确杀了人。

曾母听到那里,心里骤然紧张起来。

  她害怕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株连亲眷,因此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关紧院门,端起梯子,越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对儿子的了解、信任而论,曾参杀了人的说法在曾子的母亲面前是没有市场的。

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

由此能够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就应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

  经典寓言故事

  (19):

经典寓言故事:

假秀才招打有一户有钱的人家,生了个儿子,从小没读什么书,骨子里粗

  俗不堪,却偏偏爱装成个文人雅士。

  一次,这人要到衙门去递状子,以便追回人家欠他的债务。

  心想,如果县官看自己是个知书达理的人,肯定会站在自己这一边,打赢官司就会容易多了。

于是他对县官谎称自己是秀才。

  县官见他跪在地上,仔仔细细地打量了好久,心中疑云顿生。

  县宫想:

这个人獐头鼠目,形象猥琐,言语也粗俗得很,哪里像个秀才呢之后又转念一想:

人家都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也不能妄下决定。

对了,我来考他一考吧,看他是否货真价实。

  主意打定,县官便开口问他说:

既然你是秀才,那你且先说说‘桓公杀子纠’这一章就应怎样讲这个人哪里明白县官是在考他《论语》里的句子呢,一听这话,大惊失色,浑身吓得直抖,心想:

完了,出了人命案子了,老爷怎样偏偏问我呢难道是怀疑我跟这桩命案有什么牵连吗于是他磕头如捣蒜,连声大叫道:

青天大老爷,我冤枉啊,小人确实不明白其中的实情啊,老爷明察!

县官听了,又好气又好笑,低声自语道:

果然是个冒牌货,竟敢骗到我的头上来了!

  之后就命令手下的衙役把这人按倒在地,重打20大板,直打得他皮开肉绽,哭爹叫娘。

  这人一瘸一拐地出了衙门,对他的仆人说:

这位县官太不讲理了,硬说我阿公打死了翁小九,把我打了20大板。

仆人问明是怎样回事后,就对他说:

这是书上的话呀,你姑且答应他,说你略知一二不就应付过去了吗这人一听,赶紧拼命摇头说:

哎呀呀,你可别再害我了,我连叫不知情都还被他打了20大板,如果说明白,那岂不是要抓我去偿命吗

  所以说,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像这样假充内行,到处招摇撞骗的人,一遇到动真格的场合,没有不露馅出丑的。

  经典寓言故事

  (20):

经典寓言故事:

披上虎皮的羊有一只山羊,在森林里与那些跟它一样弱小的动物们生活在一齐。

平时它们都群众外出,走路都格外留意,就连吃草的时候也还得随时东张西望,提心吊胆地警惕着猛兽的侵袭。

山羊觉得自己活得太委屈了,自己要是能像虎豹那样威风该多好。

  一次,山羊独自走到森林边上,忽然发现地上有一张虎皮,也不知是哪一位猎人丢下的。

开始,山羊还有些害怕,不敢上前去捡这张虎皮。

几经犹豫后,山羊壮了壮胆,拾起了虎皮,它觉得挺搞笑的。

  突然它灵机一动:

要是我穿上这身虎皮,不也会很威风吗谁会发现我是一只假虎呢于是,山羊把虎皮披在自己身上,在森林里走着。

  当山羊走到自己的住地的时候,那些和自己一样弱小的动物突然看到老虎来了,都吓得跑的跑、躲的躲,四处逃窜。

山羊见此情景,心里觉得自己果然很了不起。

此刻,自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山羊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向一片草地走去。

山羊停在草地上,原先那些伙伴都不认识它了,一个个离它远远的。

于是,披着虎皮的山羊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吃起草来。

  正当山羊香喷喷嚼着青草的时候,突然一只豺狼朝它走来。

披着虎皮的山羊猛地吓得浑身颤抖起来,连那只已停下脚步迟疑不前的豺狼都有些莫名其妙。

是豺狼已看出来这是一只假虎吗显然还不是。

  只是羊自己清楚自己的底细,它一辈子都是豺狼虎豹的口中食,一见到这些猛兽就会胆战心惊,以至于它此刻根本就忘了自己还披着老虎皮。

  所以说,徒有虚假外表而无真正本领的人,是经不住实际检验的,一旦让他们应对考验,空虚的内心很快便使他们败下阵来。

  经典寓言故事

  (21):

经典寓言故事:

夫妻妒影有一对夫妇,他们的心胸很狭窄,总爱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

  有一天,妻子做了几样好菜,想到如果再来点酒助兴就更好了。

于是她就拿瓢到酒缸里去取酒。

  妻子探头朝缸里一看,瞧见了酒中倒映着的自己的影子。

她也没细看,一见缸中有个女人,以为是丈夫对自己不忠,偷着把女人带回家来藏在缸里,嫉妒和愤怒一下子冲昏了她的头脑,她联想都没想就大声喊起来:

喂,你这个混蛋死鬼,竟然敢瞒着我偷偷把别人的女人藏在缸里面。

你快过来看看,看你还有什么话说丈夫听了糊里糊涂的,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赶紧跑过来往缸里瞧,看见的是自己的影子。

他一见是个男人,也不由分说地骂起来:

你这个坏婆娘,明明是你领了别的男人回家,暗地里把他藏在酒缸里面,反而诬陷我,你到底安的是什么心眼!

  好哇,你还有理了!

妻子又探头往缸里看,见还是先前的那个女人,以为是丈夫故意戏弄她,不由勃然大怒,指着丈夫说:

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是任凭你哄骗的吗你,你太对不起我了……妻子越骂越气,举起手中的水瓢就向丈夫扔过去。

  丈夫侧身一闪躲开了,见妻子不仅仅无理取闹还打自己,也不甘示弱,于是还了妻子一个耳光。

这下可不得了,两人打成一团,又扯又咬,简直闹得不可开交。

  最后闹到了官府,官老爷听完夫妻二人的话,心里顿时明白了大半,就吩咐手下把缸打破。

一个侍卫抡起大锤,一锤下去,葡萄酒从被砸破的大洞汩汩流了出来。

不一会儿,葡萄酒流光了,缸里也就没有人影了。

  夫妻二人这才明白他们嫉妒的只但是是自己的影子而已,心中很是羞惭,于是就互相道歉,重又和好如初了。

  这对夫妻见到自己的影子时,毫不思考分析就被嫉妒冲昏了头脑了,伤了和气。

我们遇到怀疑的事,不要过早下结论,要客观、理智地去分析,才能够了解真相。

  经典寓言故事

  (22):

割席断交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十分要好的朋友。

  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

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

  只见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噹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

  管宁好生奇怪,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

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

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

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先是锭金子。

之后,他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

  什么?

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

钱财就应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能够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口里说:

这个道理我也懂。

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样也舍不得放下。

之后,他实在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

但是他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还不住地唉声叹气。

管宁见他这个样貌,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

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

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先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那里经过。

一大队随从佩带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威风凛凛。

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

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

  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华歆却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

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

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

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

  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真正的朋友,就应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齐追求、一齐进步。

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好处了。

  经典寓言故事

  (23):

良臣尹绰尹绰和赦(she)厥同在赵简子手下做官,赦厥为人圆滑,会见风使舵,看主人的脸色行事,从来不说让主子不高兴的话。

尹绰就不是这样,他性格率直,对主子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一次赵简子带尹绰、赦厥及其他随从外出打猎,一只灰色的大野兔窜出来,赵简子命随从全部出动,策马追捕野兔子,谁抓到野兔谁受上奖。

众随从奋力追捕野兔,结果踩坏了一大片庄稼。

野兔子抓到了,赵简子十分高兴,对抓到野兔的随从大加奖励。

尹绰表示反对,批评赵简子的做法不妥。

赵简子不高兴地说:

这个随从听从命令,动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办事,我为什么不能奖励他呢?

尹绰说:

他只明白讨好您而不顾老百姓种的庄稼,这种人不值得奖励。

当然,错误的根源就应是在您的身上,您不提出那样的要求,他也不会那样去做。

  赵简子心里闷闷不乐。

  又一次,赵简子因头天晚上饮酒过多,醉卧不起,直到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梦中。

这时,楚国一位贤人应赵简子3月前的邀请前来求见,赦厥接待了那位贤人。

为了不打扰赵简子睡觉,赦厥婉言推辞了那位楚国人的求见,结果使那位贤人扫兴而去。

赵简子直睡到黄昏才醒来,赦厥除了关心赵简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对来人求见的事只是轻描淡写地敷衍了几句。

  赵简子常对手下人说:

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爱护我,从不肯在别人面前批评我的过错,深怕伤害了我。

但是尹绰就不是这样,他对我的一点缺点都毫不放过,哪怕是当着许多人的面也对我吹毛求疵,一点也不顾及我的面子。

  尹绰听到这些话后,依然不放过赵简子。

他又跑去找赵简子,他对赵简子说:

您的话错了作为臣下,就应帮忙完善您的谋略和您的为人。

赦厥从不批评您,他从不留心您的过错,更不会教您改错。

我呢,总是注意您的处世为人及一举一动,凡有不检点或不妥之处,我都要给您指出来,好让您及时纠正,这样我才算尽到了臣子的职责。

如果我连您的丑恶的一面也加以爱护,那对您有什么益处呢?

丑恶有什么可爱的呢?

如果您的丑恶越来越多,那又如何能持续您完美的形象和尊严呢?

  赵简子听了,似有所悟。

  可见,真正的爱护并不是一味讨好,而是在发现对方的缺点错误后,能真心指出并帮忙其改正,使之不断完美起来。

  真假《圣教序》宋代有位学者名叫石才叔,写得一手好文章。

他在平时博览群书,见多识广,且收藏着许多图书的古迹珍品。

  其时,文彦博在长安做统兵官,他听说石才叔家收藏有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的亲笔字帖《圣教序》,于是亲自到石才叔家请求借回一阅。

石才叔欣然允诺,将那份珍贵的字帖借给了文彦博。

  文彦博将字帖拿回家中,反复欣赏揣摩,看了又看,爱不释手,便索性叫家里的弟子临摹了一本。

  这一天,文彦博设宴招待幕僚、部下和几个朋友,大家饮酒聊天,高谈阔论,兴致颇浓。

文彦博叫家里人拿出两本《圣教序》字帖,上面都有作者姓名,文彦博让客人们都来辨认这两本《圣教序》的真假。

那些客人们个个伸出大拇指,极力吹捧文彦博的临摹本是真的,是如何如何的珍贵,反而指着石才叔的收藏本说是假的。

  当时,石才叔也在座,见此情景,他不说一句争辩的话,只是笑着对文彦博说:

这天,我才认识到自己地位的低下。

  文彦博哈哈大笑起来,席上的客人们个个满面通红,羞愧不已。

石才叔委婉地讽刺了那些势利的客人们,主人文彦博从心底与石才叔有同感,所以他也哈哈笑了起来,这也是对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一种嘲笑。

  经典寓言故事

  (24):

各有所长甘戊出使齐国,前去游说齐王,走了几天来到一条大河边,甘戊无法向前,他只好求助于船夫。

  船夫划着船靠近岸边,见甘戊一副士人打扮,便问:

你要过河去干什么?

甘戊说:

我要到齐国去,替我的国君游说齐王。

  船夫满不在乎地指着河水说:

这条河只但是是个小小的缝隙而已,您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过去,您怎样能替国君充当说客呢?

甘戊反驳船夫说:

您说的并不对呀。

您不了解世上的万事万物,它们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

  比方说,兢兢业业的人忠厚老实,他能够辅佐君王,但却不能替君王带兵打仗;千里马日行千里,为天下骑士所看重,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室内捕捉老鼠,那它还不如一只小猫顶用。

宝剑干将,是天下少有的宝物,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但是给木匠拿去砍木头的话,它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

就像你我,要说抡桨划船,在江上行驶,我的确远远比不上你;但是若论出使大小国家,游说各国君主,你能跟我比吗?

船夫听了甘戊一席话,顿时无言以对,也似乎长了不少知识。

他心悦诚服地请甘戊上船,送甘戊过河。

  若只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指责别人的短处,那就太片面了。

  经典寓言故事

  (25):

雄鸡与鸿雁有个叫田饶的人,在鲁哀公身边做事已经好几年了,但是鲁哀

  公并不了解田饶的远大志向,总是待田饶平平的。

田饶的才智得不到施展,他决意离开鲁哀公到别国去。

  田饶对鲁哀公说:

我打算离开您,像鸿雁那样远走高飞。

  鲁哀公不明白田饶的意思,问道:

你在那里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走呢?

田饶说:

大王您经常见到那雄鸡吧你看它头上戴着大红的鸡冠,十分文雅;它双脚长有锋利的爪子,十分英武;它应对敌人时毫不畏惧敢斗敢拼,格外勇敢;它看见食物时总是‘格格’叫着招呼同伴们一齐来享用,个性仁义;它还忠于职守,早起报时从不误事,极其守信。

尽管雄鸡有着这么多长处,但是大王还是漫不经心地吩咐把它煮了吃掉。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雄鸡经常在您身边,您每一天见惯了它,习以为常,它的光彩在大王眼里便黯然失色,大王感觉不到它的那些杰出的优点与才能。

而那鸿雁,从千里之外飞来,落在大王的水池边,它啄吃大王池中的鱼鳖;落在大王的田园里,毁坏大王的庄稼。

鸿雁尽管没有雄鸡的那些长处,但是大王依然很器重鸿雁。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鸿雁是从遥远的地方来的,大王对它怀有一种神奇感,它的一切作为,大王都认为是十分伟大的。

所以,请大王让我也像鸿雁一样远走高飞吧。

  鲁哀公说:

请你别走,我愿意把你说的这些话都记下来。

  田饶说:

您认为我平淡无奇,并不觉得留下我有什么大用,即

  使写下我的话,也不起什么作用。

于是田饶就离开鲁国前往燕国去了。

  燕王让田饶做了相国,田饶从此有了机会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

  本领。

3年以后,田饶把燕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内富足安定,边境平安没有盗贼。

田饶名声大振,燕王也十分得意。

  鲁哀公明白了这些状况后,万分感叹,对当年没能留下田饶真是后悔莫及。

为此,他一个人独居3个月,深刻反省;又降低自己的衣食标准,以示自责。

鲁哀公发自内心地慨叹道:

以前由于不能知人善任,才使得田饶离我而去,以至于造成了这天的悔恨。

真期望田饶能再回到我身边,但是,我明白已经很难了。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

人们往往对自己身边的优秀人才视而不见,只是一味好高骛远,崇拜引进的人才,认为他们才有真才实学。

个性是做领导的人,就应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才,知人善任,不要舍近求远,放跑了本来就在手边的人才。

  经典寓言故事

  (26):

之后居上汉武帝时,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

这3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状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两个人还只但是是个小官,职位低得很。

但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政绩显著,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直到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就业绩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心胸狭窄,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通往御花园的花径走去。

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

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

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

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

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