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0172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盘古至唐虞传 明 钟惺编辑 冯梦龙鉴定.docx

盘古至唐虞传明钟惺编辑冯梦龙鉴定

  卷上

  盘古氏开天辟地 定日月星辰风雨

  因提六十六君世 几遽民鹑居彀饮

  有巢燧人氏为政 仓颉制字融作乐

  卷下

  伏羲氏首王天下 共工怒触不周山

  神农黄帝氏立极 风后八阵困蚩尤

  有熊氏创立制度 颛顼世怪尽妖平

  帝尧命羿治风日 浚井老狐救大舜

  跋

 

  序

  孟子言:

天下之生,一治一乱,遂以尧、舜至纣为一节,语之。

中间羿、桀等,但以"代作"两字隐之,所谓括言也,指其大而已。

今细求之,则夏代四百五十八年中,治乱各三。

禹、启,治也,太康即乱矣;仲康力维乎治也,后相尸焉,有穷则改物矣,是为宇宙中篡弑之始,不可谓之非大乱也;少康之兴,遂又为中兴之始,治也;由杼、槐而下渐至于微,一桀决裂为之,大乱成,不可复矣。

譬则病者,元气未尽,虽既危矣,缓调之犹可复兴。

兴之后缓散之,则气日尽于内,急吐之、竭之,立亡耳。

故夏之世,从前观之,急绝则缓起,亦如新林之木,斧之而复生也。

从后观之,缓失则急亡,又如老朽之柯,梃之而自折也。

然使仲康如相,则王已久亡;如桀,则商已久灭矣;乃能强自振惕,犹终其身。

则夫使桀而如仲康,又安在不可永其年、寿其国乎?

况其臣无寒浞之凶,有汤武之圣哉!

故谓天命,尽人为之可也。

此篇盖补孟子所括言"代作"两字之解,为千古治乱法戒之先。

粗而语之,村市之谈;精而求之,圣贤之学也。

孟夫子如复起乎,其非我哉?

  天悠悠,水悠悠,今古遗事好探求,请君一寓眸。

  芦花秋,蓼花秋,浑沌于今总一丘,战争空图谋。

 

 

  盘古氏开天辟地 定日月星辰风雨

  话说自有天地以来,到得天地混沌时,叫作一元。

一元有十二会,一会共有一万八百年。

十二会,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是也。

子会生天,丑会生地,寅会生人。

至戌会,天地之气渐渐消耗,人物渐闭,故不生而消灭。

至亥会,则消天而消地,却不是混沌了。

至亥末交子会,则又生出天来,而循环无穷矣。

自寅会算一度,至午会生一度,该是四万五干余年,正在唐尧起甲辰之时。

自尧甲辰,至洪武六年戊申,三千七百二十四年。

自古帝王,总在消息气数中。

乘息而治,极息而天下乱。

至消而乱,极消而天下治。

虞舜六十一年,夏后氏四百五十八年。

商元年,至于三百八十一年。

这为前九百息数。

商二百六十三年,周元年,至六百三十七年,这为后九百息数。

消息之数,如何俱按九百?

以三百年为方息,三百年为中息,三百年为极息。

消数亦然。

今又以前后九百细分消息。

虞方息,穷后息,商方消,此前九百之消息也。

商方息,周中息,此后九百之消息也。

周二百三十六年,秦四十三年,七年又在周,五年入在汉。

两汉四百六十九年,两晋一百五十六年,十六国南北朝入南宋十年,为前九百息。

前五代,宋五十,齐六十四,梁五十六,陈三十六,隋三十八,两唐二百八十九。

后五代,粱十七,唐十三,晋十一,汉四,周九,宋三百二十八,元三十六,为后九百息。

又以前后九百,细分消息。

秦中息,汉中息,两晋中消,南宋消极,此前九百之消息也。

前五代方息,两唐中息,后五代方消。

两宋中消,元消极,此后九百之消息也。

兹传自盘古氏直演至于今,文通雅俗,事流今古,不比世之记传小说,无补世道人心者也。

今且把古今帝王御世,万载相传,最先道出一个盘古氏来。

  这盘古氏,在天宋开前,是天地将分未分时节,生于大荒之野。

斯时时未昭晰。

世界混混沌沌,故又名浑沌氏。

他却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

  盘古氏时,天地四维,有半轻清在上的,有半重浊坠下的。

清的渐渐成天,浊的渐渐成地。

有处要轻清在上的,却被那重浊的粘带住,盘结不得上升。

盘古氏见这去处道:

"似此相粘,未免闭塞了阴阳之气。

四面东西南北四维,独西方属金乡。

土最坚刚,我且于西方觅得一个至坚之物凿破他这天地混沌之窍,岂不为妙?

"行至西方,觅了一块尖利的石,他认得是西方金精化就,这石如斧,能大能小,能扁能圆。

盘古氏得了这物,满心欢喜,只是没了一个敲斧的椎。

盘古氏随手拿块大石头,便向西方有粘带处,把石向那石斧一敲,那敲的石,便已粉碎。

又拿第二块石一敲,那第二块敲的石又碎。

连敲了十数块石,十数块石俱碎。

盘古氏明得此石斧,乃金石之精,天地间哪有物坚似他的?

寻来寻去,转过一座山,山却青色,并出许多青光。

盘古氏明得此山,混沌前是座铁山,山最出铁。

此山几万年,未曾伤损,山的元气,保养得极是凝固。

遂向山凹青光最亮处,见有一个物件,上巨下细,约有十余丈大。

盘古氏道:

"此必是铁石之精,则能变化。

我试叫他小看何如?

"叫声"小",便小了一半,连叫"小",便小至寸余。

盘古氏又明得这正是敲金斧的椎,所以如斧一般的能大能小。

拿椎并斧,见有粘带不得开交的,把斧一凿,滑喇喇的一声响,天拔上去,地坠下来。

于是两仪始奠,阴阳分矣。

  过了几百年,两仪生出太阳来。

盘古氏见东方有一座高山,岩石草木,壅塞不通,里面射出万丈光芒。

他明得是太阳之精,今当发见。

走出凿开了那崭岩去处,果然囫囵一声,现出一轮红日,大如山。

日中有天子宫殿。

日光菩萨住在其中,与盘古氏合手作礼。

又见一座高山,却在日出的对照里面,也射出万丈光芒,稍亚日光些。

他又明得这是太阴之精,今也合该出现了。

走出将那崭岩石壁,几斧凿开,里面也囫囵一声,现出一轮明月,月亦大如山。

月中有天子宫阙,月光菩萨住在其间,也与盘古氏合手作礼。

第太阴阴柔,其宫阙殿宇,原藉七宝合成,月势凹虚。

盘古氏乃敕月宫中八万三千户,用斤凿修理之。

自是日出于扶桑,入于细柳。

这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陡地,登岸一万里。

东复有碧海,海广狭与东海一样,水不咸苦,而甘美碧色。

扶桑在碧海中,地方万里,上有大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

地多林木,叶皆如桑,桑同根偶生,更相依附,是名扶桑。

这大帝宫,乃混沌时有的,盘古氏常至其处。

月则东升而西落,与日同流于天地之间。

  是时天地既分,海水渐次澄清那星宿。

海中星宿,因日月丽天,同明相照,一个个累累若贯珠,辉焕如连璧。

天中有北斗七星;南有南极老人星;北落有天钺十星;东有璧星、尾宿;魁四星为璇玑;魁三星为玉衡;尚有三十六天罡、二十八宿,与千千万万说不尽的星。

也都各布列天上,却已成个天象。

所谓四象变化,而庶类繁是也。

怎见得:

  天得一而清,地得一而宁。

红轮西坠,素娥东临。

象变成四,普照六合其何心?

  分气于二,雕刻万物而无情。

这是混茫初开新气象,万古区宇正分明。

  于是天地空清之处,自然渐渐风生;天地氤氲之气,自然寒温冷暖。

春有和风;夏有薰风;秋有金风;冬有朔风,又有东西南北之风。

有了风,天地之气疏通,自然有雨。

天将雨,则有少女风起;将急雨,则有少男风生。

清明有杏花雨;三月有榆荚雨;四月有黄梅雨;五月有分龙雨;六月有濯枝雨;七月有洗车雨;八月有豆花雨;九月有黄雀雨。

然雨生于云兴。

冬至有泛阳云;立春有青阳云;谷雨有太阳云;立夏有初阴云;夏至有少阴云;寒露有正阴云;霜降有太阴云;冬至露结为霜,散而成雪。

以至于雹雾雷霆等,皆阴阳二气所成。

今人所谓天之道也。

这些名目,虽后人称呼的,然天地分而即有也。

盘古氏见已成个天地了,于时有天皇氏一姓十三人出,盘古氏遂逸而不见,把头化为四岳,两目寄于日月;脂膏浑于江海,毛发付于山木。

后钟伯敬诗云:

  盘古继天而出治,生于太荒有谁知?

  混茫节候应开辟,御世三皇展重熙。

  话说天皇氏出,兄弟共十有三人。

天皇氏名天雾,生得颀赢三舌,骧首鳞身,碧庐秃竭,岁纪摄提。

天皇氏出入,如风行焱逝。

斯时人民未盛,人风真淳。

天皇氏并没一些造作,只是一个淡泊无为。

百姓前村几个,后村几人,亦恬恬淡淡,也没一些彼此。

相与吸风饮露,登临茹美,风俗却是浑噩有味。

正是: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天皇见这四时运行,万物化生。

他思人民虽则相安无事,然日经寒来暑往中,不识一寒一暑,便是天道之一周。

盘古虽开了天地,这个名头,却未道破。

于是与十三兄弟商量,制十干之名以定岁。

如何叫作干?

干者,干也。

其名有十,亦曰十母:

一曰"关逢",今叫作甲;一曰"旅蒙",今叫作乙;三曰"柔兆",今叫作丙;四曰"强圉",今叫作丁;五曰"著雍",今叫作戊;六曰"屠维",今叫作己;七曰"上章",今叫作庚;八曰"重光",今叫作辛;九曰"玄默",今叫作壬;十曰"昭阳",今叫作癸是也。

又立十二支之名以定时:

一曰"困敦",是子;二曰"赤奋若",是丑;三曰"摄提格",是寅;四曰"单阙",是卯;五曰"执徐",是辰;六曰"大荒落",是巳;七曰"敦?

?

",是午;八曰"协洽",是未;九曰"涒滩",是申;十曰"作噩",是酉;十一曰"阉茂",是戌;十二曰"大渊献",是亥也。

干支各定,百姓方识岁时,到得暑往寒来,个个知道是一年也。

天皇氏十二兄弟,各一万八干岁。

当时的万,是今时的千;当时的千,是今时的百。

在今是一千八百岁。

时有地皇氏一姓十一人出,天皇氏兄弟,晓得天下应该地皇氏来治,亦遂逸而不见。

  地皇氏生时,出于雄耳龙门之山岳,遂以岳为姓,名曰铿。

地皇生得马?

y妆首,立在天地中央,呼集百姓。

百姓也听他呼集,从其治化。

他出如鬼,入如电,时而龙兴,时而鸾集,与天钧旋,同地毂转,周而复匝。

他思天皇氏既定了干支,却未有个月分,昼夜不分,人皆冥冥如长夜。

于是仰观天文,详日月盈虚之数,乃教民曰:

"前十五昼夜,生得如此;后十五昼夜,生得如彼。

日间光灼灼而明的,他名叫作日;夜间光晃晃而明,有圆有缺的,他名叫作月。

在天成象,有光落在地、化成石的,名叫作星宿。

有日名为昼,是阳;有月名为夜,是阴,这叫作日月星之三辰。

于是民识三辰分,而昼夜已判。

又教民消长盈虚朔望相继的道理,以三十日为一月,于是民皆识日月之道,昼夜之所以然了。

兄弟亦各一万八干岁,时有人皇氏一姓九人出。

地皇氏兄弟,晓得天下应该人皇氏来治,亦遂逸而不见。

  人皇氏生于刑马山提地国,生得胡洮龙躯,骧首达腋。

时万物虽已群生,民风尚?

^稷而深微。

人皇氏当太平元正时候,他肇出中区,乘云祗车,驾六提羽,出于谷口。

百姓此时已繁庶,不比天皇、地皇时,民尚希少。

见人皇恁地神通,各各仰望于云端之上,只见人皇氏把他的神灵昭明出来,人皆尊敬。

又思风气渐开,万物群生,不见一人能掌理得透的,他便驾起云车,把天下山川相了一会,看哪几处平坦,哪几处高深。

看毕,乃乘清冥之气而还,将天下分为九区。

这九区,按天九野分设:

中央一区,东一区,东北一区,北一区,西北一区,西一区,西南一区,南一区,东南一区,是为九区。

每区令一兄弟治之,自己在中区管理天下。

时呼风唤雨,以救民困。

又看民间有才德的,把他来作了羽翼。

有才德的人,俱依着人皇氏呼召,于是有君有臣了。

你看他天下百姓,是何光景:

  渴饮清泉,饥摘木蘖。

暑相邀以纳凉,寒同乐而啮雪。

饮食适然渐开,男女交而无别。

  无你我之相戕,无彼此之交舌。

忠政教以相安,与君民而同悦。

  当时民尚无衣制,惟卉服蔽体。

虽有人欲,而人欲未侈。

男女虽然有交媾,未尝有交争,淫爱微薄,无有贪恋。

为君的不见他是君,一心要为人立命;为臣的也不见他是臣,一心要相君辅治。

百姓也不见甚么主尊臣卑,也不晓得甚么出作入息。

人皇氏兄弟九人治那九区,共是一样的太平。

亦号九皇氏,兄弟九人,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次而有五龙五姓之兄弟出,是为五龙纪。

一日皇伯,次日皇仲,三曰皇叔,四曰皇季,五曰皇少。

兄弟五人,治在五方,司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令,布五方东西南北中央之山岳。

这时候,日月精华,甚是饱满,比三皇之世,更加精彩。

日月运行,始能贞明。

鸟兽鱼虫,前此未盛。

至此杂出乎其间,你看他:

  虎卧山嵎,豹游坦途。

白狼满郊舞跳,野牛封兽传呼。

獐麂鹿兔载岩谷,更多猕猴猿与狐。

  穴藏鼯?

?

噬竹鼠,水游獭貂兼雁凫。

马牛犬豕随地走,鸡鹅绿类亦无?

@。

羽衣长离声哕哕,

  羽使霜信秋引雏。

白鹇鹧鸪鸣苦竹,黄莺?

Y鸽及啼鸟。

渚埋龟蛇鱼鳖鲤,鳞交蛟螭谁敢屠?

  这些鸟兽鱼龙等物,虽不害人,人见他各族类有善的,有凶狠的,未免也欺善怕恶。

人民三五十成群,同于山岩凹处安息。

  第三又有摄提纪五十九姓,继五龙氏出,将天下分为五十九处而居。

也只因五龙氏之治天下,而毫无造作。

第四又有合雒纪三姓,继摄提氏而治。

见百姓在山凹处安身,每被风吹雨打,有许多不便。

他教民曰:

"你在山凹处住,何不因山之凹处,凿入了多少深、多少洞?

那风便吹你不着,雨便打你不着。

"百姓大悦,遂各揪入士泥,或一丈二丈,穿穴以居,而寒溽不侵矣。

  第五又有连通纪二姓,维合雒氏以治;第六又有叙命纪四姓,继连通氏以治。

俱只因合雒氏之化,而相安于无事。

  第七循蜚纪出。

循蜚之世,已经前五六七君为治,天下百姓,有山可采食,有穴可安身,快乐极了。

哪个不感在上的恩德?

所以循蜚一治,天下莫不循化,真如蜚之神速,故其号为循蜚。

其时,有钜灵氏者,生于汾阴睢上。

钜灵氏能揣丸变化,有大神通。

他居无恒处,特喜于巴蜀地方缠迹。

握大象,持化权以治民。

蜀中有五丁士,是五个兄弟,能驱阴阳,反山川。

钜灵氏识造化之理,明五丁士之从来,所以能服了五丁士,便挥五丁士驱阴扶阳。

那山川自盘古至今,有方位不合的,有险阻不通的,五丁士得了钜灵的旨,把那山的方位反正,险阻修通。

你看他:

几多凸处,削平成坦途;几多凹处,修砌分鸟道。

川中水有隔断不相续的,又有东西南北易流的,五丁士直将那隔断处能使他不隔断,易流处能使他同流。

你看他:

几处神渊可飞帆,几处岩壑可藏舟。

山川因此安排得好。

流传句强氏、谯明氏、涿光氏、钩阵氏,俱无话说。

至黄神氏。

黄神氏生得黄头大腹,按图正端,而致天极。

三百四十岁,巨神氏出,生于长淮地方。

巨神出入驾六蜚羊,政三百岁,五叶,千五百岁,犁灵氏出。

犁灵氏没,其尸身不坏,至今载于东荒经。

  犁灵氏后有大?

l氏出。

大?

l氏生于南密,又日泰块。

昔时黄帝访泰块于具茨之地,泰块后有?

m兹氏。

?

m兹氏后有泰运氏,住居于和山。

这和山实为河之九都。

每每往来于?

i山之阳,出入俱有神光,民见者莫不从化。

于是冉相氏出。

冉相氏思:

"天下只可省事,不可烦扰多事,使百姓自快乐优游,如太古时,共一个淡泊无为,岂不为美?

若还多事,天下便不得宁静了。

"所以执中以为道,随物之自成自化。

这是治天下之正道。

冉相氏却得了这一个意思。

冉相氏没,盖盈氏出,在若水之间。

禺中之地,叉有大敦氏、云阳氏,是为阳帝。

处于干沙之地,迹在甘泉山,又叫作云阳山。

山在衡山之阳,只今茶陵之云阳山,其山川之灵秀,上膏水深,真是个长往隐居的去处。

他隐于此山,如神仙之出没不常。

人民朝衡岭者,皆要看他来往仙迹,傍徨不忍去。

你看他的行藏:

  云往风回,临水登崃。

时如天帝而飘渺,时如湘灵下九垓。

  住的石壁岩壑,无尘无埃;玩的玉兔金乌,自去自来。

半天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百姓见他这个光景,都道他是神仙。

后到黄帝时,每于甘泉山,大设礼物祭祀云阳氏。

  自后有巫常氏泰壹氏出,是名皇人。

他能执天下大同之制,调宇宙大鸿之气。

著有兵法一卷,杂子一卷,阴阳云气一卷,黄冶一卷。

兵法、云气,昼传间出。

黄冶、杂子,至汉后始不见其书。

后来黄帝谒娥眉,见天真皇人,黄帝拜之玉堂,请曰:

"敢问天真皇人,何为是三一之道?

"皇人曰:

"而既已君统,又咨三一,无乃郎抗乎?

古之圣人,盍日月星之三辰,立时刻之晷景;封某人某地,以判邦国;看山川高深,以分阴阳;因天时一寒一暑,以平岁道。

使民彼此交易,以聚天下之民;教民备设器械,以防奸盗;制大小的车、贵贱的农服,以彰尊卑之分。

这皆法天,而鞠乎有形的道理。

圣人治天下,神志不劳,而真一定。

若是以我蕞尔之身,兼百夫所能之事,则天和莫至,有悔有吝,贪心欺诈,终无所用。

"黄帝听皇人这言,拜而受教,终身不敢遗而天下治。

  皇人隐云阳,不欲治天下,而空桑氏出治。

都于陈留县南十五里,名空桑城,后伊尹生于此城。

空桑氏逸,神民氏出,名神皇。

能使人民异业,修真炼性,使精气通行,都于神民之丘。

神皇出入则驾六蜚鹿,政二百岁。

至倚帝氏,都倚帝山。

至次民氏,次民没,元皇氏出。

天地至此,?

^稷之俗,却彰明多矣。

时以地纪,咸有制作,而穴处之世终焉。

以上至循蜚纪,凡二十二氏,计六十余世,后人冯犹龙诗云:

  今古由来只一情,愚人骇古不疑今。

  试将今古从头看,今即古兮古即今。

 

  因提六十六君世 几遽民鹑居彀饮

  话说人皇氏至循蜚氏,循蜚至次民氏,天下已有多少作为出来了。

次民氏没,辰放氏作,是为次皇屈辰放氏,出地郭而从日月。

生得渠头四乳,出入驾六蜚麟,上天下地,与鬼神合谋。

时多阴风四起,玄霜大作,那草木的衣服,难禁得这风霜。

怎见得:

  不是明庶和煦,不是霜位初临,飒然?

E发甚狰狞。

  青女碧落正凝阴,若兼愁霖与夕结,透体透骨谁能禁?

  你看挨背的挨背,偎抱的偎抱,每值一阵风来,个个缩颈吐舌,口不能言。

辰次氏见民不耐风霜,教民道:

"尔众人欲避此恶风严霜,我教尔两手挥那木,看那柔软不坚硬的,茹那皮来,披在身上,便可御得风寒,虽有霜雪,也耐烦得。

"百姓听他言,去削剥软树皮、觅藤萝裹在身上。

方春时多霖雨,民出外的,忽然被一阵风雨淋漓,便有许多生病的百姓。

他却又教民道:

"?

?

绞住那鬓,闰却着那首,便除去得霖雨。

"百姓依他的言语,果然是御得风霜霖雨,时皆曰衣皮之民。

传四世而蜀山氏作。

  蜀之为国,肇自人皇。

蜀国其始有三君。

一曰蚕丛,二曰柏?

C,三曰鱼凫。

这三君各数百岁,共名蜀山。

当时蚕丛居瞿上,鱼凫治导江逮蒲罡,早明时,那时节,人坻椎结左衽。

蜀之先,自蚕丛以来,蜀帝号其妻曰妃,死则俱葬之。

后来黄帝子名唤昌意的,曾娶妻于蜀山氏。

昌意子名乾荒的,亦娶妻于蜀山氏。

蜀山氏后,豕傀氏作,传六世,浑沌氏作,传七世,东户氏作。

  东户氏时,禽兽生息得繁多,成群而游。

竹木也生息得茂盛,稠密而深。

百姓在道上行走,见人失落的物件,他也不私自拾去,任他遗在路上,待失落的人自来捡去。

耕种者,有吃不尽的余饩,也不须藏起,只管放在陇首,虽经宿也没人偷取。

到得快乐时节,同笑同歌,并不识甚么谣言刺人,白眼看人。

遇着忧煎时候,独悲独哭,也不见他发声大恸。

东户氏思:

"这世界,真乃至德之世,若是教他分些人我彼此,便是教他机关了。

"所以他只垂精拱默,绍荒屯、遗美好而已。

自是九寰之民,莫不承流从化。

东户氏没,皇覃氏出,一曰离光氏。

生得兑目日角。

其时有六凤凰出,这凤凰生得:

  五彩身体,哕哕相呼。

德备九苞,其冠短朱。

两两翔云际,三三展天衢。

  足不折乎生草,栖不侣于雁凫。

览德辉而下降,诚圣世之瑞鸟乎?

  皇覃氏治天下,只是官天地,府万物。

见凤凰是天地间瑞鸟,今有此五六成群,却是个好消息。

于是?

?

观造化,审乎无假,设个召凤凰的道理,自啸自歌曰:

"凤兮凤兮,为我来兮。

凤兮凤兮,宁不为我止兮?

"六凤凰果然来格。

  皇覃氏主世治天下而不见治天下的作为。

那时节,百姓虽死生同乘,而不至相凌。

凡二百五十载,而启统氏出。

父母万物,泽及天下。

他却韬光晦迹,自埋伏其身。

这时民物不相侵害,万庶涵泳于春风之中。

传二世而吉夷氏出。

传四世而几遽氏出。

  几遽氏之在天下也,似启统氏一般的行动。

天下不见他如何的叫作治,如何的叫作乱。

百姓日出,则成群相邀同行,携手的,拍肩的,摘草的,观鱼的,凭他意好;日晏则各人寻自己意爱,同类而处,有先归的,有后到的,有经宿不回的,有同别伙游行的。

不拘生熟,男女相爱。

即相交媾,未曾分别甚么丈夫妻子,交罢各东西去了。

及到生下儿子来,也只识得有个母亲,何尝认得父亲?

百姓居住,如鹑鸟一般,也无一个常居住处,今日东乡,明日西村,到处为家。

饮食如?

d饮一般,随处觅食,似那?

d之待母哺而活模样。

也不见有求于人,也不见称誉一人,死了槁舁风化而已。

当时叫作知生之民。

怎见得:

  出旅行,归成列。

冬时向日欢相友,夏日纳凉共怡悦。

男不分,女无别,男女纷杂同木蘖。

  我的凹,你的凸,欲动搂抱阴阳设。

我往不是情偷,你来不是私窃。

生子惟母亲骨血,

  行道情亦有流涎。

别个寻此堪携挈,有食随地可充饥,有饮随处堪下咽。

  没世喜觉皆无情,敦庞风俗今传说。

  几遽氏没,?

g韦氏出,作有苑囿以自适。

见树木参差,花草杂乱。

?

g韦氏命人多树林处伐去些,多草木处分疏开。

四面设了界限,果然比前不同。

日在苑囿里,就泉通沼移花?

L石,也不见得甚么劳民。

后人道:

"?

g韦氏之世,世风将渐薄矣。

"钟伯敬有诗叹曰:

  荡口敦庞古昔时,君民淡淡物熙熙。

  世风浸变俗浸薄,物我由此生恣睢。

 

  有巢燧人氏为政 仓颉制字融作乐

  话说太古时节,那些人民不过居在土穴,处在郊野,与物类相为友。

人也无心去害那鸟兽鱼虫等物,鸟兽鱼虫等物也无有害人的意思。

到得?

g韦氏,百姓渐有机智了,或聚上百多人,或三五十人,或一二十人,见那良善畜类,赶去几拳几脚,大家把来打死。

物畜怕人害他,也不觉的展出爪牙,与众人格斗。

人也多少被物爪害的,咬伤的。

人见物畜利害,也怕物畜,又去折木梢,抛石头,而与他敌。

撞着虎豹犀象等强粱猛兽,众人胜他不得,反躲避无门,缩颈吐舌,怎见得:

  豹隐南山雾,虎啸北山隅。

兽王时吐焰,狼狈满长途。

见人便欲啮,当道谁敢躯?

  麝麂并兔鹿,?

?

?

?

与猿狐。

若个稍良善,时常被人屠。

山禽共水鸟,设计充庖厨。

  只有一事民太过,缘木探巢拾去雏。

  有巢氏作,栖于石楼之颜,见民与那兽相搏,人多则兽避人,几少则人避兽,人逃不及的,多少血淋淋,被那猛兽所伤。

有巢氏呼集众民,教民折下树梢,从矮枝架高枝,层层搭成如梯一般,可扳缘至大树末,架成一个巢窠,上蔽得风雨,下又栖得身,教民居在其中,曰:

"若遇猛兽,便爬上树,他就无奈我何。

"自是撞着猛虎豺狼之类,大众与之格斗,斗得过便罢,斗不过,便一层的走上树末,果然猛兽无奈人何。

百姓大悦,又教民曰:

"那鸟兽的皮毛血肉,皆有用处。

他的皮,男女俱可剥将来,缚在下身,以蔽前后,强如木皮易破碎,又免得裸体不好看相。

他的皮可茹,他的肉可吃,也似橡栗堪食。

"百姓听他的令,大众个个欢喜去拿禽兽,这一回,要拿来剥皮梢肉,不比前与兽相撞,没奈何与他相斗一般。

怎见得:

  个个抡起大木,纷纷跳上高峰。

鹿兔一拳一棒,虎犀谁肯放松?

认着头上掷石,看定腰间一枞。

  得胜人人欢喜,拖来朝飧夕饔。

若然略有滋味,常常好把应供。

  百姓大家得了禽兽,欢天喜地的,都抬来见有巢氏。

有巢氏教他设法分开禽兽的皮,皮开见内,流出许多鲜血。

有巢氏教民曰:

"快把血来盛住,这血可饮,这肉可吃。

"众民听他言语,遂各茹鸟兽之毛,饮鸟兽之血,啖鸟兽之肉,果然是肥甘适口。

自此贪着滋味,朝夕相邀,去捉拿鸟兽来充饥。

便如今的猎夫一般,或躲在山凹埋伏,或搬在树上投石。

小的几石丧命,大者乱棍身亡,一发拿得多了,吃得广了。

血食稔吃得多,人都有雄心暴性,自然有了争心。

或争虎豹的皮,或夺牛马的肉,剥下林木相殴而战。

那战得胜的,他便自大,要那弱者服他。

也有服的,有不服的,个个走往那公道无亏的老人处,听他分折。

也有折得服的,有折不服的。

止是:

  太古混沌繇此凿,黎民那得复歌傞?

  有巢非不遵皇化,时势应变奈若何!

  当时,民有死的,只将来抛在深沟岩壑里,后因有孝子,从岩壑处过,见他亲的尸首,被狐狸咬吃,与那蝇蚋蛄嘬,不觉的额门上吓出汗来。

不忍正目视,回来不拘柴石竹箨,负去把亲掩埋了。

自此有死的,各将柴薪厚厚埋住。

尚不谙封之以泥土,植之以树术,也不晓得栽种,也不晓得火化。

后有巢氏没。

燧人氏作,又是一样乾坤矣。

  话分两头。

且说不周山之巅,有个地方叫作宜城,这宜城上,日月所照不到处,也没有春夏秋冬,也没有昼夜分明。

当时燧人氏从不周山游于日月所都的去处,行至南垂地方,见南垂有一大树,树上有个鸟儿,今时叫啄木鸟,把尖尖的嘴,向那树身上当当而啄。

只见那口啄处,舞然有火出。

燧人氏见了,思南方属火。

于是仰察辰心,知空中有火,鹿木则光明。

又别得五方有五样木,而燧者火之所在,教民钻木燧以取火,果然学那鸟啄木样,向燧上一钻,火光并出。

这五木是:

榆、柳、枣、杏、桑、柘、柞、?

A、槐、檀之样木。

榆柳木之青者,故春取之;枣、杏赤,故夏取之;桑、柘黄,故季夏取之;柞、?

A白,故秋取之;槐、檀黑,故冬取之。

顺四时也。

  燧人既教民取出火来,当时未有烹炮,教民将那木薪来烧,灼炳那鸟兽之肉。

及燔黍与押豚,皆用火造,火灼肉香,百姓吃了这些熟肉,比前鲜吃,果更味美。

当时人吃生肉,多腥冒死人,至是无腥冒之疾,死者遂少,人民益繁。

人虽有吃,到隆冬之时,耐寒冷不过,乃教民夏时多多积起柴薪,到冬日而炀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