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0357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docx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

  一、单元基本内容概述

  本单元整体介绍了了我国的区域差异,为国土整治与开发提供了基础背景知识。

  从内容上看本单元分为自然差异和经济差异两大部分,自然差异从“地形、气候”两个决定自然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入手,把我国分为三大自然区,并详细介绍了三大自然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及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明显差异。

经济差异主要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状出发,重点讲述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差异性及其产生的原因,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及我国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三个经济地带之间的协调发展所采取的发展战略。

  学习本单元知识要特别重视将中国地理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并整合到三大自然区与经济区的知识系统中,运用对比、综合分析等方法将中国地理的知识形成有序的整体结构。

  二、单元知识结构

  1.1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1.2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1.3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4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比较 

  三、重点难点知识分析

  1.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是什么?

  区域自然差异的核心问题

  一个整体:

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两个基本要素:

气候、地貌(对于中国)

  两面镜子:

植被、土壤

  区域经济差异的核心问题

 一个划分依据:

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三个评价指标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发展速度(反映经济发展潜力)

  新指标:

绿色GDP(自主创新能力)

  2.区域差异的详细对比

区域名称: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空间特征与区域自然结构、特点

区域自然特征

季风区

干旱

高、寒

位置

背靠内陆,面向海洋

西北内陆

西南部青藏高原390-280N

范围

三级阶梯,二级阶梯  

  黄土四川云贵横断

二级阶梯内内蒙古高原、塔、准盆地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

地形

海拔较低,多平原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高原盆地

海拔在4000米以上,部分高山

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季风气候明显。

湿润、半湿润区

气候干燥,气温年、日较差大,多大风

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风力大,区外输入水汽不够

外流河为主,雨水补给。

河多,东部平原多湖(长江中下游)

内流河为主,雨水、冰雪融水补给;湖多,多为咸水湖。

西北部为内流区,东南部是大河源,多冰川、湖泊

植被

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生物种类多

荒漠,部分草原,生物种类较少

荒漠、草原

  与高山草甸、灌丛

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特点

农业优势

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土壤肥,市场广,交通便、开发历史悠久

光照,气温日较差大

光照、太阳能、气温日较差大

农业劣势

人多地少

水分,土壤(有机质低,盐分高)

热量、土壤(发育程度差,浅薄)

农产品基地

最主要的农耕区

  九大商品粮基地

  四大商品棉基地

  畜牧业在全国也占主要地位

畜牧业基地:

草原

灌溉农业:

河套、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绿洲

  产品:

粮、棉、瓜、果

  南疆—商品棉,

  甜菜—内、新

畜牧业:

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农业:

青稞、小麦、豌豆、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工业优势和部门

资源丰富、技术水平高、市场广大、交通便利

  工业部门齐全

矿产丰富:

煤、石油(气)、稀土、铁、镍、金、盐、宝石

  石油工业:

玉门、克拉玛依、塔中

  有色金属:

金昌

太阳能地热能丰富(羊八井)

  矿产资源丰富—柴达木:

煤、石油、铅、锌、盐湖、钾肥

工业劣势

能源不足(特别是南方)

资金、技术、交通

资金、技术、交通

人口分布、城市

人口稠密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广泛而深刻面积45%,人口95%

分布多呈带状、点状,集中于黄河沿岸平原、绿洲、铁路沿线面积30%,人口4%

人口稀少,藏族聚居,多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面积25%,人口1%

环境特点人地关系

因地制宜、特有区域问题▲

商品农业区域开发、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南方低山丘陵区开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三峡工程、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海岛开发、城市新区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广泛而深刻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东西差异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

自然景观、植被土壤、农业的垂直差异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微弱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比较

区域名称

东部

中部

西部

区域自然特征

季风区

季风区(主要)

跨季风与非季风区

位置

沿海

位于腹地,承东启西

大陆内部,远离海洋

范围

沿海的12个省级行政区

中部的9个省级行政区

西部的10个省级行政区

地形地质矿产

地势平缓,矿产相对缺乏

山地与平地交错,煤储量大

高原与盆地并存,地形复杂。

发生地质灾害。

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季风气候明显。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季风气候,湿润程度不及东部。

季风区季风气候较明显,非季风区干燥少雨。

总体多干旱和高寒区

外流河为主,雨水补给。

河湖密布。

外流河为主,雨水补给为主。

位于黄河长江中游。

西北部以内流河为主,西南青藏地区多冰川,雨水补给和冰川补给。

高原湖区

植被

森林为主,种类多

森林、草原为主

森林、荒漠、草原

农业优势

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土壤肥,市场广,交通便,开发历史悠久

水热条件好,市场广,

光照足,气温日较差大,依地形可发展多种农业

农业劣势

人多地少,北方缺水,洪涝

土壤、水分条件不如东部,交通不够便利

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交通不便,市场小

农产品基地

我国主要农业基地、海洋水产:

黄淮海、长三角、珠三角。

(因本区用量大,产品供不应求)。

东北三江、松嫩平原商品农业,内蒙古的畜牧制品。

青藏牧区的牛羊、青稞

  新疆的棉花、瓜果

  西南的柑橘、甘蔗

工业优势和部门

技术较先进人才聚集,交通便利,基础好,城市密集市场广,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

承东启西的区位好,资源具有优势。

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有色金属和重工业发达

  东北抓住时机做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一是资源密集的部门,如采掘业。

  二是劳动密集部门,如建筑业和机械设备修理业。

  三是部分资源加工型的重化工业,这得益于西部丰富的矿产和电力资源。

工业劣势

能源、原材料不足,缺淡水,环境污染,洪水,交通运输紧张,

  (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国际竞争力)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含交通),东北经济转型过程慢

资金、人才技术、基础设施(含交通)、生态基础

人口分布、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密布。

分布多呈带状,集中于江河两岸,铁路沿线。

人口少,多民族,多分布于绿洲及铁路沿线。

因地制宜、特有区域问题

北方缺水

  长江下游防洪

山西煤炭运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东北森林保护

  长江中游防洪

  北方沙尘暴

西北生态环境恶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西南交通建设

 

发展外部条件

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

发展与东西部的横向联系

发展沿边经济贸易(尤其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沿海区位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内成为人才信息基地,外成为外贸、国际金融、海洋开发基地;

  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

  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

  改善生态环境,如退耕还湖、还林、还草;

  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草原牧区建设;

  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如东西交通建设;

  发挥沿边优势,边贸、旅游;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

  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草;

  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绿洲农业与草原牧区建设;

  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

  发挥沿边优势,边贸、旅游;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

总体:

区域特征

经济发达的前沿地带

具有资源和能源优势的地带

生态和经济都很落后,潜力巨大的地带

与历史政治的联系

经济全球化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历代对洪涝的治理

  三峡工程

  南水北调

丝绸之路

  三线建设

  西部大开发

  总体经济对比

区域

东部

中部

西部

优势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

  交通尤其海运便利

  城市化、科技文化水平高

  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

能源、矿产丰富

  农林牧产品的重要产区,有色金属重工业发达,

  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贸有优势

有70%的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

  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可观

  西南水力资源充足

劣势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缺水,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交通运输紧张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含交通),生态问题等。

  如东北经济转型过程慢;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害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生态问题突出

  如西北土地荒漠化严重,西南交通困难

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沿海区位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内成为人才信息基地,外成为外贸、国际金融、海洋开发基地;

  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

  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发展,发展技术密集产业

  (缓解能源、交通、原料、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

  改善生态环境,如退耕还湖还林还牧还草;

  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草原牧区建设;

  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如东西交通建设;

  发挥沿边优势,边贸、旅游;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

  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牧还草;

  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绿洲农业与草原牧区建设;

  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

  发挥沿边优势,边贸、旅游;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

  四、学习方法指导

  1.1.1与1.2节三大自然区知识体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特征。

学习时应当以初中地理相关知识作基础,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地理事物的图象,运用读图、析图、归纳总结、对比分析等方法找出各区域地理要素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学习时注意图文结合,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落实到空间地图上,进行对比分析。

另外在分析三区内部差异时要特别关注分界线知识,同时充分应用初中要素特征(如降水、温度、干湿)知识,运用高中基本原理知识,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解决区域实际问题。

  2.1.3与1.4三大经济区知识体系,体现了中国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特征,它是在自然区域差异划分的基础上划分出来的。

综合性特征更加明显。

学习时,首先要结合中国政区图认识经济区域界线,第二,要结合中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海陆分布状况从自然原因、历史基础、文化观念、产业结构和改革开放政策等方面综合分析区域特征,第三,明确分析问题的思路线索,即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发展方向,有规律有秩序的分析问题。

学习的方法,建议采用读图综合分析法,结合高中相关基础知识,理解掌握各经济地带的主要特征。

学习时切忌把经济地带的特征绝对化。

  五、典型例题分析

  例1由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粮食产量的经验公式:

粮食最高产量P=0.075QTWS

[千克/(公顷·年)]

  Q:

太阳辐射收入[105焦耳/(

·年)]

  T:

温度有效系数=无霜期/365

  W:

水分有效系数=降水量/蒸发量(若大于1时取值为1)

  S:

土壤有效系数

  根据下表数据,依据公式,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Q(105)

T

W

S

拉萨

8.5

0.38

0.5

0.6

酒泉

6.3

0.42

0.1

0.8

沈阳

5.1

0.40

0.9

0.8

武汉

4.9

0.63

1.0

0.8

  

(1)东北平原南部每公顷粮食产量最高可达(用沈阳数据)(  )

  A.1101.6千克   B.11016千克     C.31016千克      D.110160千克

  

(2)粮食生产的自然限制因素在青藏高原地区主要是(用拉萨数据)________、________;在河西走廊主要是(用酒泉数据)________、________。

  (3)江汉平原(用武汉数据)粮食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发展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设计巧妙,要求学生用四地点城市的Q、T、W、S值分析具体问题,考查学生读表、分析综合能力。

  【易错分析】由于对Q、T、W、S四值不理解其代表含义,因此有无从下手之感。

另外学生如对东北平原、青藏地区、河西走廊、江汉平原及西部地区等不熟悉其农业发展的条件,也容易出错。

  【解题思路】第

(1)小题考查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与地理无直接关系。

(2)至(4)小题应从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农业技术和生态条件等因素,结合该地的地理条件进行分析的思路来回答问题,答案具有开放性。

(2)和(3)小题回答表述有三种方式,①对数据直接陈述。

②根据公式提示的相关地理术语描述。

这二者如试题答案。

③可扩展为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对公式因子的影响进行解答,如

(2)小题,可回答“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壤结构差,冻土为主,生产力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干旱;冬季气温低,无霜期短”。

(3)小题可回答“水热充足配合好;地势低平耕作便利;耕作历史悠久,土壤肥沃”。

第(4)小题的答题思路应从土地、生态和农技等三方面来回答,答案要切合西部地区实际,如有关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农业科技等方面的表述都应得分。

  【答案】

  

(1)B 

  

(2)T小(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  S小(土壤肥力差、土质不好)  W小(降水少,较干燥)  T小(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  

  (3)T大(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  W大(降水较多,较为湿润)  S大(土质好,土壤肥力较高)

  (4)发展灌溉农业;进行生态建设,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发展节水农业

  例2青藏高原东南暖湿,西北冷干的原因是( )

  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②纬度位置的差异 

  ③经度位置的差异 

  ④东南为季风区,西北为非季风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题思路】青藏高原东西部气候差异主要应从热量和降水两个方面的成因去分析。

青藏高原东南部温暖湿润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地势较低,且受夏季风明显影响;西北部由于地势高气温低,且在非季风区,夏季不能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明显影响,故降水少,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答案】C

  六、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A.植被和土壤  B.土壤和气候  C.气候和地貌  D.地貌和植被

  2.能直观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环境要素是

  A.气候和地形  B.植被和土壤  C.水文和植被    D.气候和土壤

  3.下列地貌单元中,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是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4.东部季风区的河流

  A.以雨水补给为主         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以湖泊水补给为主        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5.我国陆地最低处位于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青藏高寒区  D.大陆临海区

  6.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三大灌溉农业区的叙述,错误的有

  A.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都属于干旱地区

  B.三大灌溉平原都是本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C.灌溉水源都来自黄河

  D.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棉花、甜菜等

  7.我国比较典型的温带草原是

  A.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    B.内蒙古高原西部草原

  C.新疆的高山草地                D.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原

  8.东部季风区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

  A.受夏季风影响  B.位于地势第三阶梯

  C.位于湿润地区  D.南北热量条件差异不大

  9.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10.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的差异 B.水分条件的差异 C.垂直高度的差异 D.非地带性差异

  11.东部季风区中,地貌以大平原和高原为主的自然地区是

  A.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B.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C.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D.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12.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全年都可生长农作物,主要原因是

  A.1月平均气温>0℃    B.1月平均气温≥25℃

  C.湿润地区水分有余    D.植被均为常绿阔叶林

  13.青藏高原东南部河谷地带的农业方式是

  A.草原畜牧业  B.山地畜牧业  C.高寒畜牧业  D.耕作业

  14.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自然区是

  A.内蒙古高原              B.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C.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D.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15.关于青藏高寒地区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南部是喜马拉雅山,北部是昆仑山,西北是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有南北向的高山峡谷

  B.南部边缘谷地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燥

  C.东南森林草原,西北荒漠广布  

  D.东南农业较发达,西北放牧耗牛、绵羊

  16.下列各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气候条件下分布的某种农作物。

其序号与下列农作物排序一致的是

  A.春小麦 玉米  水稻  冬小麦   B.水稻  春小麦  玉米  冬小麦

  C.甘蔗  甜菜  咖啡  亚麻    D.咖啡  橡胶  甘蔗  甜菜

  17.划分三个经济地带依据的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历史背景  D.产业结构

  18.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并非由于

  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

  C.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D.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

  19.下列省区既有经济特区,又有沿海开放城市,且有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A.广东、广西  B.广东、福建  C.广东、海南  D.浙江、福建

  20.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地域差异是

  A.东部优于中、西部     B.中部优于东、西部

  C.西部优于东部和中部    D.三个经济地带差异不大

  21.位于中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省区是

  A.陕西、河南、重庆   B.山西、河南、四川

  C.内蒙古、河北、山东  D.湖北、吉林、江西

  22.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正确的是

  A.4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海南岛经济特区→长江三角洲开发区

  B.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珠江三角洲开放区→11个内陆省会城市

  C.4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长江三角洲开放区→山东半岛沿海经济开放区

  D.4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上海浦东新区→海南岛经济特区

  23.我国西南地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淡水资源相当缺乏     B.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

  C.地形崎岖,交通困难    D.过垦过伐,生态环境恶化

  24.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三江平原,目前还有大片沼泽性的荒原有待开发建设;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我国粮食已相对过剩         B.三江平原的土壤非常贫瘠

  C.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D.石油资源丰富,应作为工业保留用地

  

(二)综合题

  1.读“中国三大自然区”略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三大自然区的名称填入图中适当位置。

  

(2)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分为四个自然区,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北干旱区的东西差异大致以贺兰山为界,请画在图上适当的位置。

  (4)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貌单元的自然区是______。

这个自然区的植被大部分为______,一部分为______。

  (5)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发生巨大变化的自然区是________。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请你列出其南北十个方面以上的差异(自然和人文)。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A

B

C

A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C

B

C

B

C

B

A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D

C

C

C

 

 

 

 

 

 

  

(二)综合题

  1.

  

(1)(略)  

  

(2)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3)画在黄河以西  

  (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荒漠  草原  

  (5)东部季风区

  2.

  

(1)一月份0℃等温线

  

(2)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4)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6)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7)小麦生产与水稻生产分界线;

  (8)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9)以北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以南为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10)以北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以南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

  (11)我国南方和北方分界线;

  (12)华北和华中的分区;

  (13)以北为地形完善的大高原和大平原,以南多为地形破碎的平原和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