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产业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0419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论农业产业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农业产业化.docx

《论农业产业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农业产业化.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农业产业化.docx

论农业产业化

论农业产业化

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这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必须贯彻的九条重要方针之一。

《建议》还指出,落实这个方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

从今天开始,本报将连续发表山东省潍坊市实行农业产业化的系列报道。

我们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够作为各地进一步做好农村经济工作的参考。

为什么提出农业产业化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但还不是农业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比较脆弱,比较现代化的工业和仍然比较落后的农业并存这种“二元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农业如果不改变传统的产业组织状态,不仅自身很难迅速发展,而且很难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互相协调,势必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从我国农业的内部来看,当前存在着两大突出矛盾。

一个是千家万户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和越来越连通一气的大市场之间如何衔接?

一是农业的生产率比较低,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使农业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如何保护农业和发展农业?

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16年来,已经有了若干举世注目的“单项突破”。

例如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成功,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等等。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各个单项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地继续向前推进?

这一切都在呼唤着一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能够整体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思路。

农业产业化的战略,就是这样应运而生了。

它同样是我国农民和农村工作者的一个伟大创造。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从上面的论述看,从潍坊的经验看,它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实际上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地、系统地、从总体上组织、改造和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思想和实际运作。

简言之,改造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使之和市场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就是潍坊一个地方,也存在着各种具体的方式方法。

但归纳起来,构成农业产业化,必须具备如下六个要素:

一要面向国内外大市场;二要立足于当地优势;三要实行专业化分工;四要形成经济规模;五要组织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六要实行企业经营。

这六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才可能把我国农业改造成能够与国内外大市场相衔接的产业。

这中间,核心问题是如何把“千家万户”和“广阔市场”两者结合起来。

在潍坊,无论是像寿光那样建立市场也好,像诸城那样发展龙头企业也好,像寒亭那样搞“一户一品”、“一村一品”也好,都首先是为了这两者的衔接。

在这个连接与衔接过程中,农业得到了改造,企业得到了发展,工业、农业、商业得到了结合,当地农村经济顺利地进入了市场经济的大循环,这样,解决农业生产率低和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才有了前提。

农业产业化在农村工作中地位如何?

我们已经明确,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为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而努力。

我们也已经明确,要实现这个目标,各方面要更加重视农业,要加大农业的投入,但基本的途径,还是把农民引进市场,靠农民自己致富。

如果我们的农业还停留在原有的状态上,农民不仅难以真正进入市场,就是进入了,只是一家一户的小船,也很容易被市场海洋的风浪打翻。

所以,只有靠农业产业化这只大船,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民才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在市场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和主要依托。

可见,农业产业化是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工作的最终落实之点,最主要的实际操作之点,内容丰富,前景广阔。

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它体现了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由单项突破进入到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它体出了“生产力标准”的原则,首先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下力气搞好生产力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调整其他相应的方面;它贯穿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方针,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基本经验运用于农业和农村工作;农业产业化又是和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相结合的“三化一体”进程,全面描绘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农业产业化必然会进一步促进城乡结合、工农结合,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和更好的宏观环境,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有新思路。

看来农业产业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思路。

如何实施农业产业化?

观念要更新,态度要积极,运作要稳妥。

这是基本要求。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拉潍坊的经验看,具体实施中必须把握这样几条:

一、农业产业化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生产力发展有一个过程,各种要素组合有一个过程,人们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潍坊原来就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上他们已经做了不少产业化的前期工作,到1992年才明确提出产业化的战略方针。

因此,要及早谋划,抓住机遇,积极而稳妥地推进。

二、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大概念”,具体的方式方法,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多样化,不能“一刀切”。

三、善于抓住关键。

潍坊采取了“抓龙头带全面”的办法就比较好。

四、在操作和管理上,要尽量采取规范化、法制化的办法。

五、注意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体制,学习现代企业的运营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

农业产业化的工作,在我国一些地区主要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实际已经有了若干年的实践,各地使用的概念不完全一样,大路子基本相同,且都有自己的创造,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实验证明,这种生产经营方式,不仅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搞,欠发达地区也可以搞。

当然,就全国来看,这还是一个新事物,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也需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

本报拟拿出相当的版面,继续报道各地农业产业化的做法和经验。

潍坊的系列报道只是一个开头,希望大家关心这个问题,并参与这个有重要意义问题的讨论。

必由之路

——山东潍坊农业产业化述评之一

人民日报记者艾丰潘承凡

农业产业化,这个对一些人说来比较新鲜生疏的概念,已经在我国若干地方成为成功的全面的实践。

山东潍坊,就是推行农业产业化战略最早的地方之一。

我们踏上那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便情不自禁地被扑面而来的农业产业化热浪和它们所显示的强大生命力所感奋。

这里的事实告诉我们,农业产业化的出现和扩展,决非偶然,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它诞生的必然。

第一步: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和它以后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创造出了中国农业历史上最为耀眼的辉煌。

但此后农业发展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风顺船轻。

1984年农业大丰收,却引发了影响久远的“仓容危机”,农民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东也不收,西也不要。

那年整个山东省棉花总产量达到最高记录3400万担,但棉花却卖不出去,严重积压,全省光为这些棉花多付的仓储费就高达3亿人民币。

那一年潍坊大白菜丰收,但价格一路猛跌,最后跌到6分钱1公斤还是没人要,虽然全潍坊干部的肚子消化了不少“爱农大白菜”,最终还是有0.5亿公斤的大白菜烂在地里。

1984年以后,粮食产量6年徘徊,进入90年代再度低速增长;棉花产量再也没有接近过1984年那个高峰;农民收入增长一度停滞;城乡收入比由1983年1.7:

1到1993年2.53:

1;农业投入逐年减少;农业生产始终未能摆脱“少了喊,多了砍”的怪圈。

经济理论界议论纷纷:

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烧成了夹生饭,还是农业发展由改革初期的突飞猛进,步入了平稳正常的发展阶段?

农民翘首企盼,希望中央再发几个像当初那样令他们欢欣鼓舞的“一号文件”。

“一号文件”没有继续出现,农村改革进入了更加复杂的阶段。

如何继续前进?

潍坊人和全国一样,苦苦寻找着农业生产力再度喷薄迸发的突破口。

第二步:

乡镇企业崛起和它以后

在我们对潍坊的采访中,曾不下10次从不同人的嘴巴里听到:

“完成任务吃饱饭,怎么挣钱怎么干。

”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他们所遇到的矛盾,实质就是产品和货币的关系问题。

生产的产品不值钱,是个苦恼;生产多了变不成钱,也是苦恼。

双重的苦恼,酿成了“突围”的浪潮。

第一个浪潮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在保住粮食生产的同时,把精力转向了更能来钱的经济作物。

成效有,新的矛盾也跟着来了。

到底什么东西挣钱,农民说不准,干部也说不准。

看别人挣钱也跟着干,往往赶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反而搭了力气赔了钱。

80年代后期,山楂热席卷中国,潍坊农民也抢着种,等他们种出山楂,山楂早已堆积成灾。

第二个浪潮集中反映在这样一句话上: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这是认识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其实质就是,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民不仅要搞稳定社会的产业,也要搞能来钱的产业。

于是,在潍坊大地上搞起了多种经营,响起了“商品经济大合唱”,青纱帐和红高梁地里冒出了一个个乡镇企业。

办乡镇企业确实加快了致富速度,经商也确实活了一方经济,但农、工、商之间怎么互相融合?

潍坊的乡镇企业和其他地方一样,最多也是以反哺的形式沟通与农业的关系,农业本身的弱质地位并没有改变。

乡镇企业由于与农业结合不够,也面临着迸一步发展的障碍。

有些乡镇,挂出了农工商总公司的牌子,牌子上农工商统一了,但实际上农工商还是三条平行的经济系统,如此发展下去,农村经济会不会成为被割裂的、逐步分化的经济?

第三步:

提出农工商一体化和它以后

“农工商一体化”,潍坊人又提出了进一步前进的目标。

问题是怎么个“化”法?

他们认为,贸、工、农如果还是利益在工、商环节,农民并不是贸工农平均利润分享者;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者们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利益,并没有把保护农民和农业的利益当作公司经营的目标。

这样农村经济还不能从整体上搞活,广大农民还不能更好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至此,潍坊人已走到了农业产业化的大门口,回头看,步履是清晰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解决了农业生产体制问题,但没有解决生产和市场的衔接问题。

乡镇企业的崛起,找到了农村工业的生长点,改变了农村经济的结构,但农村各业怎样有机结合和农村经济与国内外大市场接轨的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若干局部的突破和成功,呼唤着纵横捭阖、总揽全局的大视野。

现实生活启发着他们的思路,潍坊有这么两种传统肉类出口产品:

肉兔和肉鸡。

早在1975年,全市肉兔出口量就达到4268万吨,肉鸡1536万吨。

近20年后肉兔出口量下降到原来的1/3,肉鸡出口量却增加了20倍。

家兔生产之所以不断下滑,是因为家兔饲养生产没有形成产业,基本以农户纯自然状态散养为主,外贸拿到定单,便到市场收购,除此之外对家兔饲养不闻不问。

而肉鸡饲养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带动肉鸡生产的龙头企业及时进行了产业化生产布局,把肉鸡生产纳入产业化的生产体系之中,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肉鸡生产能力提高,刺激了肉鸡出口的扩张,肉鸡生产和出口由此步入良性循环。

肉兔和肉鸡的对比,使潍坊人的思想豁然开朗。

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千百年来首次遭到革命性的否定,农业产业化的思维雏形就在肉鸡和肉兔的比较中成型。

潍坊人保留了贸工农一体化组织框架,打破了贸工农三方利益板块,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及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

他们按照这个思路,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并于1992年正式明确地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更加自觉地推行这个战略,并获得了显着的成果。

当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面临着由单项突破到整体推进,由平行前进到有机结合的发展新阶段的时候,潍坊的农民,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顺应历史之必然,豪迈地、不失时机地迈出了农业产业化的新步伐。

造就一种新关系新格局

——山东潍坊农业产业化述评之二

人民日报记者艾丰潘承凡

农业产业化是什么样子呢?

或者说,怎样才算农业产业化?

记者在潍坊农村跑,从直观上,发现这里有三多:

塑料大棚多,农产品批发市场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多。

这三多,在全国都是数得上的。

遍地的塑料大棚,960处农副产品及生产资料批发市场,1.8万多家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它们宛似一组强大的变速齿轮,互相啮合在一起运转,推动当地农村经济这辆车。

其实,直观形象还不能真正说明产业化形成的农村经济各个方面的内部关系和它与大市场的联系。

同样的塑料大棚,如今已不再是孤立的生产单元,而成了产业化序列里或按照龙头企业下达的计划进行农副产品生产的“白色”车间。

潍坊市市长王大海等这样介绍农业产业化: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围绕主导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专家们分析起来,农业产业化实际上包含着六个缺一不可的要素:

一、面向国内外大市场;二、依托当地优势;三、实行专业化分工;四、形成经营规模;五、农、工、商、产、供、销密切结合;六、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和优势,尤其表现在这样的三个环节或三个作用上:

连接、改组、提高。

连接

主管农业的潍坊市委副书记刘峰岫和副市长王伯祥告诉我们,他们构思农业产业化,主要解决的第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这个矛盾,时时处处在刺激着他们。

曾经出现的“卖粮难”、“卖棉难”就是这个问题的反映。

潍坊人在芦笋、苎麻、辣椒、西瓜、蛋鸡、生猪、蚕茧、水绍等产品上,都曾因生产与市场连接错位陷入困境。

潍坊人发现,他们面对的是两个“不能改变”。

其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是我国农村的基本政策,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必须长期坚持。

因此“千家万户”的状况不能改变;其二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面对的是“越来越大”的国内外市场,这个趋势也是不能改变的。

在两个不能改变面前,农业产业化要做的工作,就是把两者连接起来。

于是,寻找分散的农业生产与广阔的商品市场的最佳连接,成了潍坊人10年来在农业生产领域里最主要的探索目标。

连结的形式,在潍坊丰富多样:

有公司连结农户,如诸城外贸公司,覆盖了潍坊40个乡镇,仅诸城市23万农户就被它带动了18万户,其肉鸡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日本总量的1/3;

有市场连结农户,如中国第一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江北第一大西瓜批发市场以及诸如此类、遍布全市的批发市场。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内停满了外地牌号的汽车,在这儿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出去的菜;

有协会连结农户,如诸城的后官庄绿宝蔬菜协会。

它不仅向会员提供技术服务,还负责会员生产的农副产品销售;

有行业连结农户,比如“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特征的行业连结;

最普遍的还是龙头企业的连结带动。

寒亭区朱里镇的精品蔬菜加工厂,带动了该镇27个村,1.6万亩的蔬菜基地,占全镇土地的1/3。

全市85%以上的农民被这些形式连结,种养有指导,生产有服务,销售有门路,价格有保护,通过这种连结,农民顺利地走向国内外市场。

改组

连接的形式虽然有直接、间接多种形式,但这种连接,决不是把两个或几个板块简单地拼在一起。

连接必然引起改组。

这种改组,既表现在各个环节之间联系的内涵上,又表现在每个环节内部的变化上。

龙头企业成为“千家万户”和“广阔市场”的中介体,这种方式引起的变化最为突出。

潍坊市的诸城外贸公司是一个有说服力的典型,该公司经理王金友对农业产业化当中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作了十分简洁的说明:

龙头企业一家连两头,一头是农户,一头是市场,农户与市场的连结就是通过公司实现的。

农户与龙头企业的连接,在农业产业化之前就有了雏形,但那时的连接是松散的,基本上是收购和被收购的关系。

市场行情好,龙头企业就多收点,反之就少收或者不收,市场风险基本由农民消化和承受;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仍然不能安全地转化为商品。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旧有连结形式获得了改组、改造,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通过规范化的契约关系和以股份制形式为主的产权纽带关系,超出了简单的买卖关系,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

这样就改变了过去那种农户承担市场风险,龙头企业独享利益大头的局面,双方都能够得到平均利润,共同承担市场风险。

记者采访过的所有龙头企业,都对联结的农户所生产的农副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绝大部分龙头企业还将经营利润的50%返还给农民,这一切并不是口头说说而已,所有相关条款都写在农户与龙头企业签定的合同契约里。

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使龙头企业增加了压力,也增加了活力,因为它在农业生产者中获得了稳固的基础。

农民的身份实际上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一个集市贸易上的农副产品自产自销者,变成了或紧密或松散地囊括在龙头企业之中的生产成员,他们今天生产的农副产品,明天就能在千百公里外的餐桌上出现。

农业产业化促成的改组、改造,同样渗透到“千家万户”的生活环节中去。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出现,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这“一品”、“一业”,既有专业化的内涵,又有规模经济的内涵。

没有农业产业化造成的需求和条件,农业生产的这种改组是难以出现的。

提高

农业产业化,不仅着眼于连接,着眼于改组,更要着眼于提高。

这种提高,既体现在单项上,又体现在整体上。

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是首先的着力点。

多年来,“农业”二字,似乎就是低水平、低效益的代名词。

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

在潍坊,我们看到这里的农业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昌乐县尧沟镇,记者看到了平生所见到的最大一片塑料大棚,该镇4万亩土地全被大棚覆盖,车行其中,宛似穿行在白色的海洋里。

一亩地的大棚,每年需投入100O—1500元,这个镇每年光大棚投入就得5000万元以上。

该镇的刘书记告诉记者:

这些投入基本由农户自己解决。

在潍坊,我们还看到,塑料大棚不仅生产蔬菜,而且在培育特殊品种的瓜果。

提前两三个月上市的蜜桃,提前上市的伊丽莎白香瓜,都在为农民创造着较高的收入。

人们把塑料大棚的普及比喻为“白色革命”。

农业产业化有力地促进了这场生产力的革命。

农业效益的提高,实际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的弱质地位。

潍坊的安丘市宿家埠村尽是山岗地,十分瘠薄,过去只种些地瓜,老天不帮忙时连地瓜也收不上来。

农业产业化以后都种上安丘蜜桃,每亩桃树收入五六千元。

我们问正在地里干活的农民宿明光,农药化肥涨价能不能承受?

宿明光说不怕,一亩地多支出几十元,没什么。

这句话显示了农业产业化和富裕后的农民增加了对市场风雨的抗击能力。

农业产业化同时推动着农村乡镇企业水平的提高。

那些龙头企业,不仅要发展自身,还要带动广大农户,因此,它的市场竞争能力就越发显得重要。

因此,许多企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个全新的农村经济管理组织方式,极大地锻炼提高了农村干部管理水平。

这种管理,从经验式的、随机式的,向着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契约化转变。

潍坊不少干部向我们感叹:

过去想都不敢想,农业生产竟然可以这样搞。

在今年潍坊风筝会期间召开的鲁台经贸洽谈会上,成交的最大项目是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最多的项目也是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农业产业化还通过经济手段,提高农民生产组织程度,弥补了农民个体素质的缺陷。

过去我们老是启发农民:

既要埋头种地,还要抬头看市场,可是农民老是吃市场的亏。

事实上农民作为分散的农副产品个体经营者,他们没有能力把握国内外大市场,农业产业化充当了农民进入市场的最好载体。

过去我们老埋怨农民文化素质低,影响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可是在潍坊,不少龙头企业的带头人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普及。

我们还一直号召农民共同致富,可是农民的致富能力有高低,贫富差距自然拉开,而农业产业化提供的全程服务,使那些致富能力差的农民也能赚到钱。

与此同时,农村基层政府和干部的威信相应提高,潍坊的不少乡镇、乡村干部一呼百应。

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潍坊大地推行了多年,潍坊农业被推进到一个我们所目睹的较高境界:

1994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瓜果蔬菜连年翻番,蛋、奶、水产品年增长保持在50%以上;肉鸡饲养突破3亿只,出口肉鸡6万多吨,占全省出口量的90%;去年农副产品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有700多万吨进入市场;去年农业总产值153.1亿,通过深加工增值200多亿元。

潍坊的高密市市委书记算了一笔帐:

农民每增收100元钱,其中60元是农业产业化创造的。

更广更深更实的思考

——山东潍坊农业产业化述评之三

人民日报记者艾丰潘承凡

潍坊的农业产业化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实践,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

其它地方也有类似的做法和提法,但时间都不很长。

对于全国,农业产业化更是刚刚引起人们注意的新发展、新趋势。

所以,农业产业化理论上的研讨和概括,尚在交流和碰撞之中。

我们在潍坊采访的时候,恰好有几个单位在那里召开农业产业化研讨会。

会上的各种观点、看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开阔眼界,并引发我们对于农业产业化的更广、更深、更实的思考。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

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崛起以后,中国农业的路子应该怎么走?

怎样才能把农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看了潍坊农业产业化实践之后,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

这个观点是从这么三个方面论证的。

首先,从理论上说,通常人们习惯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划分,农业被划为第一产业。

因此有人认为,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已经是一门“产业”了,没有必要再提“产业化”。

其实,三个产业划分方法是从现代西方借鉴而来的,并不是人类历史上任何状态的农业,都是通常所谓的第一产业。

而中国农业实际上正处在自然经济状态向着适应市场经济的产业化过渡的渐变过程之中,因此它还不是现代意义的第一产业。

提出农业产业化,推行农业产业化,正是为了使它成为合乎现代意义的第一产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其次,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中国农民的两个伟大发明一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的面貌。

进入90年代后,农村改革和发展期盼着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思路和战略出现,而农业产业化就是系统地、综合地促进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佳战略。

它立足农业,促进工业;既是工业项目,又是农业项目;既有农业综合效益,又有乡镇企业的工业效益;既解决了生产力问题,又深化了农村改革。

比如,农业产业化不仅提高了农业效益,还加速了土地流转,加速了农业剩余劳力转移,还缩小了贫富差别,并提高了基层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

最后,从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长远观点来看,我们在农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增加农民收入。

让农民致富的唯一途径,就是把农民带进市场,靠市场经济致富。

但是,先前的实践证明,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的农民,在越来越统一的大市场面前,不是进不去,就是进去了吃亏。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摆在面前:

如何保护弱质的农业?

不少专家认为,潍坊农业产业化实践证明,农民搭上产业化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地进入市场经济的大海洋;农业搭上这条大船,才能由弱变强,敢于面对市场经济中的任何风浪。

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要有科学态度

在潍坊参加农业产业化研讨会的专家们有一种担心,担心农业产业化在推广中变形,并引起不必要的震荡。

这里的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实施农业产业化。

潍坊的同志积累了很多经验,市委书记齐乃贵为我们作了介绍,概括起来有这么几条:

一、农业产业化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农业产业化,并不是平地而起的空中楼阁,也不是推倒别的东西另起炉灶的无本之木,它是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继续。

因此,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必须注意继承以前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阶段中所创造的全部成功形式,并使它们有机结合,发展提高。

二、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发展总战略,因此,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战术形式是可以多种式样的。

不仅潍坊的农业产业化形式与其它地方不一样,就是同在潍坊地区,不同的乡镇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