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0510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docx

设备主任岗位职责

设备主管岗位职责概述:

设备主管职位职责

  1.维修/保养/检修计划制定:

-根据设备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主要生产设备年度维修/保养/检修计划,并组织安排实施,保证设备的良好使用,降低设备损耗与设备故障突发率;

  -负责制定公司年/月度修理计划,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

  -建立和健全设备管理、维护制度,协同开展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2.设备维修:

-根据设备状况,及时准确地找出故障症结,对出现故障的设备组织维修、故障排除等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减少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干扰;

  -解决维修中的技术难题,并培训生产员工和维修员,组织并激励维修工顺利完成维修计划;

  -分析设备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保障生产线正常运行;

  3.设备保养:

-根据设备巡回检查制度,组织进行日常巡检与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指导车间设备操作人员的维护、保养工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培训生产人员正常使用维护设备;

  -组织公司维修人员开展各类设备运行情况的检修工作并做好记录,安排人员做好公司的日常设备保养工作;

  4.设备改进与采购支持:

-总结维修经验,协助生产部、设备开发等部门进行设备改进、工艺改进等,为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建议,为新设备采购提供参考意见,提高新设备的质量水平;

  -协同上级制订新设备采购计划,组织设备的选型和申购,组织设备维护人员进行服装机械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

  -组织对新设备进行各项验证,确保新设备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和质量管理要求。

任职条件

设备管理既述

  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全过程进行的科学管理,即实行从设备的规划工作起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

这个过程一般可分为前期管理和使用期管理两个阶段。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设备在正式投产运行前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设备在选型购置时,应进行充分的交流、凋研、比较、招标和选型,加强技术经济论证,充分考虑售后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选用综合效率高的技术装备。

  设备的使用期管理分设备初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设备的初期管理一般指设备自验收之日起、使用半年或一年时闻内,对设备调整、使用、维护、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以及操作、维修人员培训教育.维修技术信息的收集、处理等全部管理工作,建立设备固定资产档案、技术档案和运行维护原始记录。

设备的中期管理是设备过保修期后的管理工作。

做好设备的中期管理。

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降低维护费用,得到较好的设备投资效果。

设备的后期管理指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报废阶段的管理工作。

对性能落后,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以及设备老化、故障不断,需要大景维修费用的设备,应进行改造更新。

  企业设备管理应当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栩结合的原则,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及时安装、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安全生产、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的素质,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编辑本段分类及介绍

设备管理的分类

  设备管理分为自有设备管理和租赁设备管理。

自有设备按照设备折旧、使用台班进行自有机械费的核算;租赁的机械费按照租赁时间和单价核算机械租赁费;自有机械使用费、机械租赁费共同构成工程项目的机械费,进行成本核算。

自有设备管理

  系统根据设备使用计划进行设备的调配,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合理调配设备资源,保证工程顺利施工,主要处理现场设备的日常管理及机械费的核算业务。

主要包括:

使用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设备台帐管理、设备使用、设备日常管理、机械费核算等。

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内容

  凭证管理、数据管理、定额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和规章制度管理。

设备凭证管理

  1.含义:

在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中,用于记录设备管理和技术活动,以及经济核算,并明确管理各方责任的书面证明,就是设备管理凭证。

  2.凭证设定原则(活动的依据,保证作用)  

(1)满足需要的原则  

(2)简明适用的原则  (3)科学规范的原则。

  3.凭证设置要求  

(1)一般设置成表格形式,一张表格有固定栏目和每次要填写栏目,固定栏目包括标题、表头、各种线格和文字说明等,标题要意思明确,语言简炼;填写栏目,要求数据来源可靠,易于收集,并要考虑最大的可能值,留有足够的空格余地。

  

(2)凭证是随着设备物流和价值流的流向而传递的。

传递过程中,有的环节需要保留作为依据,所以凭证的联次设计要合理,并在每一联上注明所缴存的部门。

  (3)凭证格式一旦确定下来,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4.凭证的具体管理要求  

(1)明确凭证的管理部门(科、组)  

(2)明确凭证的设置单位和设置程序  (3)明确凭证的启用、检查、监督办法  (4)明确凭证的填写,使用部门和人员;

医学设备管理师工作图

(5)明确凭证的审核  (6)明确凭证的传递和保存办法。

  5.设备凭证参考(附表2-1-26)  1.设备前期管理凭证  

(1)设备购置(更新)凭证  ①设备购置(更新)申报表  ②年度设备购置(更新)计划项目明细表  

(2)设备订购凭证  ①设备订货合同书  ②设备开箱检查验收单  ③设备入(出)库单  (3)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凭证  ①安装调试记录  ②机械设备精度检验记录单  ③设备资产转固交接验收单  2.设备使用期管理凭证  

(1)设备状况交接班记录  

(2)关键设备点检卡  (3)保养检查记录  ①设备一级保养记录卡  ②设备二级保养登记表  ③定期精度、性能测试记录  (4)精密封点泄漏检查记录  (5)润滑换油记录  (6)设备维修管理凭证  ①维修通知单  ②修理记录单  ⑧设备修复试运转记录单  ④修理质量检验单  ⑤修理费用核算表  (7)设备事故报告单  (8)特种设备安全鉴定凭证(一般由劳动局鉴定)  ①压力容器检验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  ②特种设备使用证。

  (9)设备技术改造凭证  ①生产设备封存申请表  ②设备技术改造验收单  (10)设备资产管理凭证  ①生产设备封存申请表  ②生产设备启封申请表  ③设备租赁合同书  ④设备报废单

设备数据管理

  1.含义  数据管理是指通过对数据收集、处理加工和解释,使其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有的信息  仍是以数据表示的)。

它包括对数据进行收集、分类、排序、检索、修改、存储、传输、计算、输出(报表或图形)等这一整个过程。

  设备数据,主要指设备管理与维修领域内所产生的数据。

设备数据管理

2、设备数据管理的作用  

(1)通过对物质运动形态的管理,保证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正常进行,保证设备完好,为企业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提供可靠保证。

  

(2)通过对价值流(设备采购、维修等费用)的数据管理,使各级人员及时了解设备各项费用的发生及流向,进行费用控制;同时,通过对凭证上的数据与实物核对,避免资产流失。

  (3)通过统计与分析,计算和输出各种数据值与目标值对照,采取措施控制超标指标,并为管理部门制定设务管理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维修决策等提供依据。

  3.数据管理内容的确定方法  

(1)用系统思想进行数据管理  

(2)确定数据的管理范围  (3)确定输出数据  (4)确定数据处理逻辑  (5)优化数据管理系统  (6)注重数据的收集管理  4.数据管理程序  

(1)数据收集  

(2)数据存储  (3)数据传输  (4)数据处理  (5)数据输出  5.数据汇总——账、卡、图表、登记册的建立  数据汇总是指对设备管理环节发生的数据进行分类累加,求其总数的计算。

下面列出常用数据汇总图表和方法。

  l、设备台账和设备卡片  设备验收移交生产后,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和财务部均应建立单台设备的固定资产台账和卡片。

数据主要来源于设备订货合同,使用说明书和安装移交验收单等。

  

(1)设备台账:

分主要生产设备(F≥5)和非主要生产设备((F<5)见表2-27  一般设备台账分三种:

  ①设备序号账  ②设备分类账  ③分车间(使用单位)账  

(2)设备卡片:

设备资产管理除应建立完善的台账外,还需要按使用单位(车间、科室等)的顺序建卡片册。

随着设备的调动、转让和报废,长片位置可在卡片册内调整,转出或撤出注销。

  为了便于核对,保证账、物相符,设备卡片应一式两套,(设备管理和使用部门各执一套)。

设备卡片在账薄商店有售。

(格式见表2-28)  (3)设备分类与资产编号  在填写设备台账和卡片时,均要涉及设备资产编号,而资产编号又与设备分类有关,必须实行统一的划分与编号。

另外,为了便于设备管理和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企业应对设备进行科学编码,使其既有识别,又利于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汇总。

  ①设备分类(见设备统一分类及编号目录)  (用于资产编号前一段)  ②设备资产编号  资产设备的编号由三段数字组成,每两段之间为横线。

一段表示设备类别;二段表示设备使用单位(包括分厂、车间、科室)代号;三段表示同类设备的顺序号,表示方法见图2-1。

  2.设备运行管理数据汇总  ①主要生产设备润滑卡片(见表2-30)  ②不完好设备登记册(见表2-31)  ③设备事故登记册(见表2-32)  3.设备备件台账(见表2-33)  4.设备资产变动数据汇总  ①设备购置(自制)调入登记册(表2-34)  ②设备封存(启封)登记册(表2-35)  ③闲置设备登记册(表2-36)  ④设备转让登记册(表2-37)  ⑤设备报废登记册(表2-38)  5.主要生产设备操作证发放登记册(表2-39)  6.数据统计  1.设备资产状况统计,包括以下三方面:

  

(1)设备拥有量及分类拥有量(分三个层次)  ①全部设备:

指使用期在一年以上,价值在行业规定限额以上,属于固定资产的所有设备。

  ②生产设备:

指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设备,它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生产设备管理范围和管理目录,由行业主管部门规定。

  ③主要生产设备:

指设备修理复杂系数在规定限额及以上的生产设备,是生产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

  全部设备、生产设备和重要生产设备总拥有量和分类拥有量数据,由设备管理部门统计员根据设备台账,按期统计、制表(见表2-40)  

(2)设备资产原值、净值及新度系数  该项统计反映企业每年设备资产规模和老化程度。

设备新度系数为设备资产净值与设备资产原值的比,是价值角度,反映报告期内企业设备新旧程度的一个统计指标。

通过该指标的统计分析,为企业制订设备更新规划提供依据。

  设备资产原值、净值数据由企业财务主管部门提供,由设备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统计,填入表格。

见表(2-41)  (3)固定资产生产设备折旧率及年折旧金额  2.设备技术状况统计  

(1)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

  式中,总台数应含企业在用的、备用的、封存的以及正在检修的全部重要生产设备,但不包括尚未安装使用的设备。

  

(2)主要设备泄漏率  泄漏点统计不局限于静密接合处,有一处泄漏就算一个泄漏点,不管是静密封点,或是焊缝裂纹、砂眼以及其它原因的泄漏,均作为泄漏点统计。

  3.设备运营状况统计  

(1)主要生产设备台时利用率  该率是反映设备时间利用程度的指标之一。

计算设备台时利用率的依据:

  ①报告期内主要生产设备实际开动台时由设备制度台时利用情况汇总表(见表2-42)汇总,表中数据由生产运行记录整理得到  ②报告期内主要生产设备制度工作台时,按企业一班、二班、三班制度工时计算得到。

  

(2)实有设备利用率  实有设备利用率主要是表示生产设备在数量、时间、能力等方面利用程度。

它综合反映了闲置设备,不能使用设备、备用设备及停开设备等方面的潜力,其计算分式为:

  4.设备维修状况统计  ①事故(故障)停机率  ②设备修理复杂系数统计  ③设备大(项)修计划完成率  ④年度维修费用总额。

设备定额管理

  1.定额管理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企业定额是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一种数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任务所规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量。

  企业劳动定额有两种基本形式:

①工时定额②产量定额  2.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中,主要定额内容  

(1)设备日常维护时间定额  

(2)设备维修时间定额  (3)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定额  (4)设备维修材料消耗定额  (5)设备维修费用定额  (6)设备配件储备定额  (定额内容的计算在设备修理和配件管理中的介绍)。

设备档案与资料管理

  1.档案与资料的含义和区分  设备技术档案是指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形成,并经整理应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说明、计算资料、照片、录像、录音带等科技文件与资料,通过不断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归档建立的设备档案。

  设备资料是指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和改造所需的产品样本、图纸、规程、技术标准、技术手册,以及设备管理的法规、办法和工作制度等。

  设备的档案和资料都是设备制造、使用、修理等项工作的一种信息方式,是管理和修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料。

设备档案与资料的区别是:

①档案具有专有的特征,资料具有通用的特征;②档案是从实际工作中积累汇集形成的原始材料,具有丢失不可复得的特征;资料是经过加工、提炼形成的,往往是经正式颁布和出版发行的。

设备档案也是一种资料,是特殊的资料。

  设备档案与资料的管理是指设备档案与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放保管、供阅传递、修改更新等环节的管理。

  2.档案与资料管理内容  

(1)设备档案内容  设备档案一般包括设备前期与后期两部分。

前期档案包括设各订购、随机供给和安装验收的材料:

后期档案包括使用后各种管理与修理的材料。

  ①设备前期档案明细  A.订货合同  B.装箱单和说明书及资料、附件、工具明细表(原件)  C.出厂合格证书、出厂精度(性能)检验记录(原件)  D.开箱验收单  E.自制设备的有关说明及图纸、资料  F.设备基础及隐蔽工程图纸  G.动力管线图纸  H.安装、调试验收单  I.购入二手设备的有关原始材料。

  ②设备后期档案明细  A.设备使用初期状况记录  B.定期维护记录  C.定期检查和监测记录  D.设备故障分析报告  E.设备检修记录  F.设备封存(启用)单  G.设备润滑卡片  H.大修任务书与竣工验收报告  I技术改造申请书及项目技术经济论证报告  J.技术改造说明书与图纸及试用效果鉴定  K.设备事故报告单  L.设备报废单。

  

(2)设备资料内容  设备管理资料包括为加强设备管理,各级设备管理部门及企业所制订或编写的法规、制度、规程、标准等资料。

一般包括:

  ①设备综合管理资料明细  A.国家、行业、地方有关设备管理文件  B.企业设备管理方针目标  C.年度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  D.企业设备资产管理规章制度  E.设备资产管理状况年报  F.专项请示、报告及批文  ②设备资产管理与技术管理资料明细  A.设备分类及编号目录  B.大型、重型稀有、高精度设备标准  C.设备完好标准  D.设备操作、维护、检修规程  E.设备润滑手册(含进口油品与国产油品对照表)  F.设备修理技术标准  G.设备修理复杂系数  H.特种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I.机修手册  J.电修手册  K.机械设备备品配件手册  L.通用设备易损件目录  M.电气元件手册(含进口设备元件与国产元件对照表)  N.机械设计手册  O.产品样本  P.专业期刊  Q.翻译用工具书

设备规章制度管理

  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是指指导、检查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各种规定,是设备管理、使用、修理各项工作实施的依据与检查的标准。

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可分为管理和技术两大类。

管理类包括管理制度和办法;技术类包括技术标准、工作规程和工作定额。

  规章制度的管理,是指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与贯彻。

  1.规章制度的制定  

(1)制订原则  ①具备政策性: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方针、政策,符合“条例”要求  ②要有继承性  ③具有先进性  ④具有协调性  ⑤具有可行性  ⑥具有规范性  

(2)规章制度的内容构成  ①适用范围:

按照各部门的业务范围,将设备一生进行科学分段,确定每一段的管理范围和管  理对象,编写相应的规章制度。

  ②管理职能:

确定有关的职能部门,如设备、供应、财务等部门在该项管理中的责任和权限。

  ③管理业务内容:

一般按照设备物流、价值流的流动方向或管理工作程序,规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内容、方法、手段、相应的凭证及凭证的传递路线,应具备的资料等,同时要制订相关部门之间业务上的衔接、协调和制约方式。

  ④检查与考核:

规定管理业务所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考核内容、考核时间、考核方法及奖惩办法等。

  (3)制订规章制度的程序  ①确定任务:

根据管理工作需要,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制订制度的意见,经主管负责人同意确定起草部门  ②编写草稿:

由起草人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写出草稿,送交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然后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  ③会签审批:

送审稿经有关部门会签,重要制度经会议审议,然后送设备主管负责人审批,由厂部以文件形式发布实施。

  2.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规章制度只有在企业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同时,通过贯彻执行也是对规章制度的全面验证,其中不够科学或脱离实际的部分将被发现,经组织修订后,使规童制度更加完善。

  

(1)贯彻规章制度的程序  ①制订贯彻规章制度的措施:

  A.制订贯彻落实计划  B、制订检查考核办法。

  ②组织宣读和培训。

要把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贯彻到涉及设备资产管理的各部门的领导、业务干部和一线工人,组织好学习和讨论。

  

(2)贯彻规章制度的要求  ①做好协调工作。

各项规章制度在贯彻执行中会出现在制订时估计不到的一些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影响规章制度的贯彻。

因此,对出现的总是要采取措施,组织协调解决。

解决办法是,在试行期对暴露出的问题要认真记录,主管部门要把问题产生的原因调查清楚,如确系规章制度本身的问题,可按规定进行修订。

  ②经费保证。

贯彻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增印一些表格和文件等;贯彻规章制度的检查考核中要有奖励等,均需要一些费用。

因此,在贯彻规章制度的计划中要考虑这方面的费用,并列入企业的财务预算。

  3.规章制度的修改  

(1)各项规章制度,应根据具体情况,事先规定一个试行的期限。

试用期满后,根据试行中暴露出的问题,集中研究,综合平衡,统一修订  

(2)规章制度正式颁布执行以后,要在一个阶段保持相对稳定,一般当国家或行业的设备管理方针、政策有重大改变,或企业生产规模、管理组织机构有重大变化,原有的规章制度己不适用时,进行修改;如某项制度不适应,也可进行单项修改  (3)规章制度的修改要依据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保留那些合用的部分,对新增部分要充分调研和论证,并要征求有关人员意见,其修改程序与制订程序相同  (4)规章制度的修改要经审批,审批级别及审批程序同规章制度的制订。

  4.企业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简介)  

(1)设备前期管理办法或制度  

(2)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或制度  (3)设备润滑管理办法或制度  (4)设备检修管理办法或制度  (5)设备备件管理办法或制度  (6)设备技术改造管理办法或制度  (7)设备事故管理办法或制度  (8)设备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或制度  (9)设备档案管理办法或制度  (10)设备统计管理办法或制度  (11)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办法或制度  (12)设备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或制度。

编辑本段机械设备的管理

现场安全管理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继续突出重点,加强以“一通三防”为重中之重的专项整治工作,继续抓好顶板、机电、运输、防治水,雨季“三防”和治安“三防”工作,加强自制加工和特种设备管理的整治,继续加大对“非标准”问题的整治力度;同时对重大危险源、危险品、要害部门,及交通运输要加强防范,实时监控,消除隐患,不发生事故;继续贯彻学习重大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预案,适时开展防事故演练,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加强各岗位工种事故预防预案的贯彻学习,做到熟记掌握,应对自如。

  要有防汛意识,重点加强沉陷区、矸石山、煤堆、铁路沿线、供电线路、公路桥梁、堤坝、危险建筑专项检查和重点防范。

  一、要注意高温天气对设备的影响,持续高温,设备高效运转,需要注意温度过高的问题,防止设备燃烧和毁坏  二、要注意雨水对设备的影响,进入雨季,空气潮湿,雨水多而勤,设备的防雨、防潮要提上日程  三、要注意连续工作对设备的影响。

野外工程项目,都在抢时间,争速度、连续作战,设备也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但设备保养、维护一定要跟上。

  四、要注意设备状况,设备高效运转,难免因“疲劳”出现损坏或不在正常状态工作,切不可“萝卜快了不洗泥”。

带病作业,必然造成大的损失。

  五、要注意对“新手”的培训。

生产大忙季节,难免招用一些临时工。

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也陆续前来报到,对他们的工作热情应当鼓励,但是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使用的的防护措施,一定要向他们交代清楚,经考核他们确定掌握这些技术后,方可上岗,否则,决不能开绿灯。

  六、要注意加强对设备管理制度的学习,设备使用是有严格规定的,必须经常学习,否则就是老职工也会淡忘,而不按制度规定领用设备,就难以落实设备管理制度,就有可能造成对设备的损害和对使用者本人的伤害。

因此,要经常学习设备管理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开展工作。

  七、要注意整改设备隐患。

“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已知的各种设备隐患,如钻机防护设备不全、机器漏油漏电、开关不灵活、仪表刻度不准等等,要逐一检查核实,校正完善,确保设备完好率。

  总之,工作越忙越要注意安全,设备使用率越高,越要加强检修,任何疏忽、侥幸都会酿出不安全的祸端。

  .

编辑本段设备管理可持续发展之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机械设备事关建筑施工生产的安全、质量、技术、进度和效益,设备管理水平是施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具体体现。

因此,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管理能力,是市场新形势下施工企业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五大问题困扰设备管理,下面详细介绍: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建筑企业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完全不同于原来的以行政建制为单位组织施工生产,对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步趋向淡化,一方面是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弱化,有的施工企业撤消了设备管理的专职部门,或把设备管理归入工程综合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缺乏专业化管理;另一方面是机械设备的投入更新减少,租赁使用较多,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装备率停留在原有较低水平。

使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方面的问题逐渐增多:

  1.机械设备管理、操作、维修人员年龄老化,人员流失严重,自有职工比例下滑加快,导致大量无一定工作经历的农民工上岗操作。

  2.设备陈旧、老化加快,不少机械设备已到了甚至超过了报废年限,导致此类机械设备的事故隐患不断和维修成本增加。

  3.机械设备档案不齐全,设备管理者、使用者对设备使用寿命无法控制,安全隐患较多。

  4.不重视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设备带病运转、缺零少件、拆东墙补西墙现象普遍,不能发挥全部机械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