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30707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271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1页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1页
亲,该文档总共2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2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ppt

主讲人:

李天元,天津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课程基本框架,绪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旅游的概念第三章旅游者第四章旅游资源第五章旅游业第六章旅游组织第七章旅游市场第八章旅游的影响,绪论,一、旅游学的形成背景,1、旅游研究旅游教育旅游学2、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世界旅游组织(WTO)的预测:

2000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为4.3%;全球国际旅游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为6.7%。

到2020年时,全世界国际旅游活动的规模将达到16亿人次;全世界国际旅游收入将超过1万亿美元。

根据这一预测:

如果将国内旅游也考虑进去,那么,到2020年时,全世界旅游活动的总体规模将达到160亿人次;全世界旅游收入总额将达到78万亿美元。

3、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4、需要政策指导的产业,功过评价问题:

政府应在何种程度上支持发展旅游业,利益协调问题:

政府规划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结论:

了解旅游学对于各级政府参与制定政策和规划工作的人员十分必要。

5、高度竞争的产业,不同层次上的旅游业竞争:

目的地间的竞争行业间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专业化经营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结论:

不仅意味着行将进入旅游业工作的人员有必要接受旅游专业教育,同时也意味着在职人员将会随着专业化要求的发展,有必要更新知识。

二、关于旅游学的定义,旅游学:

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

“Tourismisastudyofmanawayfromhisusualhabitat,oftheindustrywhichrespondstohisneeds,andoftheimpactsthatbothheandtheindustryhaveonthehostsocio-cultural,economic,andphysicalenvironments.”(Jafari,1977),注意旅游发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发展旅游的政策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学以致用借鉴国际经验,同国际旅游学术研究中的共识性成果接轨,三、学习中的注意事项,返回,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第五节现代旅游第六节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一、“旅游活动,自古有之”所带来的问题二、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三、人类迁移活动的原因和目的原因:

被迫目的:

求生,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行需要产生的时代背景,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产品交换的发展结论:

人类对外出旅行的主动需要始于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之交。

这些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人们的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易货经商、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使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旅行发展中国商代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二、奴隶制社会旅行活动的发展,第三节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在规模上占支配地位的始终是以“商旅”为代表的经济目的的旅行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显著增加,例如以诗坛李、杜为代表的士人漫游,以张骞、郑和为代表的公务旅行,以玄奘、鉴真为代表的宗教旅行,以徐霞客、李时珍为代表的科学考察旅行等等,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出现倒退的原因16世纪中期以后的新发展:

温泉保健旅行、教育旅行,三、封建社会时期旅行发展的特点,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政治安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的统一时期,旅行活动的规模便会发展和扩大;反之,则会停滞甚至出现倒退。

2.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有新的发展,但“商旅”始终占居主导地位。

3.封建社会的经济和人口特征、农业劳动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乡村居民普遍缺乏对外出旅行的要求。

4.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他们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其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开展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进入19世纪后,旅行活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游活动的特征。

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消遣性外出观光和度假活动的开展,在规模上超过了传统的商贸旅行。

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英文中的旅游(Tourism)及其相关词汇也于此时开始陆续问世。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发育的影响。

工作性质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发育的影响。

阶级关系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市场规模的影响。

技术进步及其对旅游需求的影响。

二、旅游发展进程中的铁路时代,同过去的公共马车相比较,新兴旅行方式的优点:

费用低廉有支付能力者数量增加。

速度提高减小时间条件的制约。

运载能力使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成为可能。

运营网络使外出旅行的活动半径大大增加。

结论:

不仅使工商人士的业务旅行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为消遣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一)旅行服务业务出现的社会背景,

(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1.1841年的创举首次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团体旅游。

与众不同的特点:

参加者的公众性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规模空前为商业性旅行社的正式创立打下基础,21845年始办商业性经营与此前不同的特点:

组织工作的性质有意识的商业性活动,而不再是非营利的社会活动组织工作的内容涵盖了旅行社的所有基本业务,而不再仅是组织和陪同旅游活动的目的纯为观光消遣,而不再是为了参加禁酒大会旅游活动的行程在外过夜的多日游,而不再是当日往返的一日游编印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3其它开创性活动1855年首例包价出国游巴黎世界博览会1872年首例环球旅游团旅游代金券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第五节现代旅游,一、现代旅游的概念,现代旅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1基本背景政治环境缓和与发展占据主导地位科技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2战后旅游需求迅速扩大的主要“推动”因素,世界人口迅速增加战后短短的20年中,世界人口增加了44,从而成为战后旅游人数迅速增多的基础。

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家庭收入增加,支付能力提高。

二战前后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变化情况(),资料来源:

王章耀等世界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传统的旅行方式为汽车和飞机所取代,使外出旅行的时间距离得以缩短,性能进步和数量发展也使得旅行费用的减少成为可能。

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带薪假期得以实现和增加。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与环境压力对社会心理的影响。

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增多对旅游需求的影响。

很多国家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支持和鼓励。

很多目的地在景点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投入。

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和推广。

3战后旅游需求迅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战后现代旅游活动的迅速发展再次证明,旅游活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并且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这一基本规律对于全球旅游活动的发生与发展来说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需求的发育和成长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结论:

第六节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一、新中国建立之前旅游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前的性质扭曲时期背景:

经济发展水平对国人旅游需求的制约;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

特点:

政治性接待而非经济性经营。

二、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步入正轨的振兴和发展时期背景:

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创汇的渠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特点:

步入正轨,全面振兴。

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

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

1997年以后,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返回,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第一节旅游的概念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第三节旅游活动的性质第四节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第五节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第一节旅游的概念,一、定义的类型,概念性定义(ConceptualDefinitions):

从理论抽象出发而下的定义。

技术性定义或实务性定义(TechnicalDefinitions):

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出于旅游统计工作的需要,根据人们外出旅行的距离或活动范围、外出访问的目的、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以及其他一些可能的标准,而对旅游做出的比较具体的定义。

二、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之定义,1国际学术界中,较有影响的概念性定义: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HunzikerandKrapf,1942)“旅游是人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某地的旅行和在该地逗留期间的各种活动。

”(译引自Burkart,AJ&Medlik,S,Tourism:

PastPresentandFuture,London,Heinemann,1974)。

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其它原因,离开自己居家所在的地区,到某个或某些其它地方去旅行的行动和活动”。

(译引自NationalTourismPolicyStudy:

FinalReport,UnitedStatesSenate,1980.)。

旅游“是人的活动,即市场的活动,而非一项产业的活动,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民的影响”(译引自Lickorish,L.L.,”PlanningforTourism”inBurton,T.L.,(Ed),RecreationResearch&Plannng,:

London,Alleh&Unwin,1980.)。

“旅游”指人们出于非移民及和平的目的,或者出于能够导致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个人发展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等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活动(世界观光第184、185期,WTO)。

旅游是“人们离开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住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创立的各种设施”。

(译引自Cooper,C.,Fletcher,J.,Gilbert,D.,andWanhill,S.,Tourism:

PrincipleandPractice,London,LongmanGroupLtd,1993)。

“旅游可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和其他来访游客过程中,由于旅游者、旅游企业、东道地政府和东道地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译引自McIntosh,RW&Goeldner,CRTourism:

Principles,Practices,Philosophies,GridPublishing,Inc,Columbus,Ohio,1984),2“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特点:

“非定居者”体现了旅游活动开展的异地性。

“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反映了旅游内涵和外延的综合性。

“这些人不会导致定居”指出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

“不牵涉任何赚钱活动”规定了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

3结论: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一、常见的划分标准,地理范围旅行距离外出目的组织形式旅行方式活动内容注意:

划分类型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

了解划分标准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需要去选用恰当的划分标准,以及针对所划分出来的旅游活动类型去分析其需求特点和行为特点,否则便会失去对旅游活动进行类型划分的意义。

二、国际旅游,定义:

国际旅游(internationaltourism)是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它国家或地区去访问的旅游活动。

分类:

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过夜旅游,不过夜的一日游,过夜旅游,不过夜的一日游,三、国内旅游,定义:

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分类(以某一地区为划分基础):

国内旅游,来访旅游,出域旅游,过夜旅游,不过夜的一日游,过夜旅游,不过夜的一日游,旅游活动的发展规律:

由近及远地渐进发展。

这意味着国内旅游活动的发展总是先于出境旅游活动的发展。

主要原因:

国内旅游的旅行距离通常较短,旅途所需时间较少,费用较低;基本不存在文化障碍;不需要办理繁杂的手续。

四、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最根本的差别:

是否跨越国界。

其它观察角度:

消费程度方面停留时间方面便利程度方面经济作用方面,第三节旅游活动的性质,一、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社会现象:

休闲活动的重要方式;不同国家、地区间的人员交往。

文化现象:

不可避免的文化接触和影响。

经济活动的色彩:

使用商业性服务、经济影响。

政治现象的牵连:

政治影响、护照和签证本身就是政治的产物。

二、旅游活动的性质,现代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第四节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一、普及性,大众旅游(MassTourism)的双重含义:

大众化旅游,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

大众型旅游,即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旅游活动开展形式。

奖励旅游(IncentiveTour):

企业、机关和社会团体为了表彰和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而组织他们外出度假或观光的旅游活动。

奖励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需求方面的原因供给方面的原因,社会旅游(SocialTourism):

又称社会补贴性旅游,指低收入的贫困家庭在政府、雇主、工会或有关社会团体的补贴和援助下而实现的外出旅游活动。

认识普及性的意义:

旅游活动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和人人享有的权利(马尼拉宣言)。

二、增长趋势的持续性,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次及消费额增长情况_年份人次(万)消费额(亿美元)19502528.221.0019606929.668.67197015969.0179.00198028484.11023.72199045480.02550.00200069745.24758.00_资料来源: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有关统计数字整理,短时的挫折并不能阻止世界旅游持续增长的总趋势。

某些地区因局部变故而导致的游客数量减少,会为其它地区游客数量的增加所弥补。

国际旅游人次的下降也可能会由国内旅游人次的上升所代替。

总之,只要不发生新的世界大战或全球性经济倒退,全球旅游活动的增长肯定将会继续下去。

这意味着旅游业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认识意义:

三、空间分布上的地理集中性,各地区国际旅游接待量在全球总量中的份额(),资料来源: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数字整理。

注:

由于计算时四舍五入,各纵列的数字之和可能不等于100。

认识意义:

从微观层次上看,认识这一特点有助于指导旅游企业的选址。

从宏观层次上看,认识这一特点有助于指导旅游接待地区的规划工作,从而有助于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

四、时间分布上的季节性,来访旅游季节性的成因:

目的地方面的影响因素:

该地气候条件。

客源地方面的影响因素:

出游目的;带薪假期放假时间;传统习惯。

旺季(highseason)淡季(lowseason)平季(shoulderseason),认识季节性对旅游企业以及对目的地经济和社会的危害,有必要通过旅游规划和市场营销工作,努力减小来访旅游季节性的程度和影响。

认识意义:

第五节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一、旅游人数,来访旅游人数与外出旅游人数在通常的旅游研究中,来访旅游人数(touristarrivals)实为来访旅游人次,即给定时期内,某目的地实现的来访游客接待量。

统计方法(以入境旅游的统计为例)根据本国的边防入境登记,对入境的来访者进行数量统计。

通过根据旅馆住宿登记的抽样调查进行测算。

二、旅游收人和旅游支出,旅游收入: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的国内外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国内旅游收入: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接待国内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国际旅游收入: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海外来访的入境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一般不包括国际间客运收入)国际旅游支出:

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计算),一个国家的居民出境旅游期间在境外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开支总额。

(一般不包括国际间往返交通的消费开支),三、人均停留天数,人均停留天数(lengthofstay):

通常指来访旅游者在某一旅游目的地访问期间的的平均停留天数。

(在国外有关研究中,这一指标的计算单位常为过夜次数)。

来访旅游人天数来访旅游人次人均停留天数,返回,第三章,旅游者,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第三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第四节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二、罗马会议定义,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Visitor)。

一、际联盟的解释:

“外国旅游者”,游客:

除为获得有报酬的就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游客分为两类:

(过夜)“旅游者”:

到一个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

其访问目的可属下列之一,a消遣(包括娱乐、度假、疗养、学习、宗教、体育活动,等)。

b工商业务、家庭事务、公务出使、出席会议。

“短程游览者”(一日游游客):

到一个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游客(包括在海上巡游过程中到访上岸者)。

但这一定义不包括那些在法律意义上并未进入所在国的过境旅客。

三、我国对来访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通称为海外游客。

海外游客:

因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交流活动等原因或目的,离开其惯常居住国(或地区)而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海外游客划分为两类:

海外旅游者:

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的海外游客(即过夜游客)。

海外一日游游客:

未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而是当日往返)的海外游客(即不过夜游客)。

我国旅游统计中还规定,海外游客中不包括下列人员:

1应邀来华访问的外国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随行人员;2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外交人员以及随行的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者;3在我国驻期已达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4乘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国口岸的中转旅客;5边境地区(因日常工作和生活而入出境)往来的边民;6回我国大陆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7已在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侨民;8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

四、关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1欧美有关国家的情况加拿大政府:

(国内)旅游者是指“到离开其所居社区边界至少50英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

美国NationalTravelSurvey:

“一个人外出到某地,其往返路程至少为100英里”。

美国旅游资料中心(USTDC)在其国内旅游调研工作中也使用了外出往返距离至少100英里这一规定。

法国旅游行政部门:

国内旅游者是“出于消遣、保健、会议、商务、修学等目的,离开其主要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不足4个月的人”。

英格兰旅游局BritishTourismSurvey:

国内旅游者是“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

2我国国内旅游统计中的界定纳入国内旅游统计范围的人员统称为国内游客。

国内游客是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长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访问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国内游客也分为两类:

国内旅游者:

我国大陆居民离开长住地,在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长住地10公里以外,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并未在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我国国内旅游统计中规定,国内游客不包括: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一、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income):

个人或家庭的收人中扣除全部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可随意支配收入亦称可自由支配收入(discretionaryincome):

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的收入部分。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时间构成:

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必需的附加工作时间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必需的社会活动时间闲暇时间闲暇时间(leisuretime):

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的必须占用时间之外,可由个人随意支配、用于消遣娱乐或自己所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事情的自由时间。

三、其他客观因素,资料来源:

ArthurDLittle,Inc,TourismandRecreation,Oct1967,P64,第三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一、旅游动机,旅游动机(touristmotivation):

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意欲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心理动因。

旅游动机与个人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ofhumanneeds),自我实现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二、旅游动机的类型,四种基本类型(RobertW.McIntosh):

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三、旅游动机(需要)的影响因素,心理类型(psychographics),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多中心型,(StanleyPlog,“WhyDestinationAreasRiseandFallinPopularity”,apaperpresentedtotheSouthernCaliforniaChapteroftheTravelResearchAssociation,October10,1972.),自我中心型(psycho-centric)特点:

思想上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爱冒险。

行为上表现为喜安逸,好轻松,活动量小,喜欢熟悉的气氛和活动。

多中心型(allo-centric)特点:

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多变。

行为上表现为喜新奇,好冒险,活动量大,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和相处。

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

有助于增加对外界事物的了解,从而易于诱发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克服对异乡陌生环境的心理恐惧感。

年龄:

决定着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影响到体力的差异。

性别:

意味着生理特点(例如体力)的差异;在家庭生活中扮演角色的不同。

微社会环境:

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经常接触的人际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