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1013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XX卷)

语文试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奇葩(pā)刎(wěn)颈之交睥睨(nì)猝(cù)不与防

B、瞻(zhān)仰趑(zì)趄不前莅(lì)临夙(sù)兴夜寐

C、冻馁(něi)暴殄(tiǎn)天物禅(chán)让惴(zhuì)惴不安

D、籼(xiān)稻残羹冷炙(zhì)祓(bá)除殒(yūn)身不恤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共商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

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国是况且荣誉B、国事何况名誉

C、国是何况名誉D、国事况且荣誉

3、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2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3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4《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D、④①②⑤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

诗人在做诗时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

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与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

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大概。

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

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

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

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

比如这首诗里“车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

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

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

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

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

个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

但是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

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

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王昌龄的题目是《长信怨》,“怨”字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

艺术不同于哲学,它最忌讳抽象。

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

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分想作用”就是把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这种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

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

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

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

我们曾经把联想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

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在班婕妤自己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

不过他自然也可以想到她和团扇的类似。

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

《长信怨》的“寒鸦”是实例,鸦是否能寒,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到,我们觉得它寒,便是设身处地地想。

不但如此,寒鸦在这里是班婕妤所羡慕而妒忌的受恩承宠,它也许是隐喻赵飞燕。

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拟物”,班婕妤自比“团扇”,就是托物的实例。

“托物”者大半不愿直言心事,故婉转以隐语出之。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想象”的理解,正确是一项是

A.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也就是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

B.创造的想象是用已有的意象重新配合来创造艺术,再现的想象则是通过再现以往的意象来独立创造艺术。

C.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这是因为它并非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D.创造的想象心理作用分为分想与联想,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选择就是创造,诗有时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作成。

7.下列从创造的想象角度对王昌龄《长信怨》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诗中“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在独立时都不是创造的想象,可见《长信怨》的创作不一定用创造的想象。

B.“怨”是一个抽象的字,而王昌龄的“玉颜不与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却运用创造的想象,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怨”的情境,从而完成了一次艺术创造。

C.诗中“团扇”这一意象的使用,在班婕妤笔下起于类似联想,而王昌龄诗中则起于接近联想,所以同一意象不同的作者使用时可以有不同的类型。

D.班婕妤没有将君恩的中断与失宠之悲直接表露,而以“团扇”自比,托物以言其志,这也是一种创造的想象。

8.根据本文信息,下列古诗词中不属于“拟人”的一项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

“汝能饮酒否?

”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

卖酒者问曰:

“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聚饮者曰:

“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

”卖酒者曰:

“几何数?

”曰:

“子母②四百金。

”卖酒者曰:

“何忧为?

”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

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客多负,私怏怏曰:

“卖酒者乃不长者耶?

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

卖酒者笑曰:

“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

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宜死。

将与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

“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

价毋亏乎?

”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

又召诸子贷者曰:

“汝贷金若干,于母若干矣。

”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

曰:

“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

”与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

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

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

或问之,曰:

“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

”嗟乎!

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①平事:

评议事情。

②子母:

利息和本金。

③责券:

求取借据。

④谈五行:

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群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数:

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吾侪:

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捐:

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立:

订立

10、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忧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客偿博所负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C、若中心愿之乎非曰能之,愿学焉

D、至夜分,乃散去良乃人,具告沛公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1)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2)吾侪保甲贷乙金

(3)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4)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2)尽取所偿负还之(6)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

A、

(1)(3)(4)B、

(2)(5)(6)C、

(1)(3)(5)D、

(2)(4)(6)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喜外弟卢纶见宿①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

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中国现代小说发轫于____时期,《百年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是____。

(2)爱而不见,_____________。

自牧归羹,___________。

(《诗经·邶风·静女》)

(3)___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杜甫在《登岳阳楼》诗中,集中抒发自己老病孤独,身世之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五、(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木车的激情

张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后焦躁和苦恼。

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

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

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

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

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

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

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

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

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

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

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得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

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

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个阶层诉说她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得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

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人类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

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

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

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

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京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

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

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

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

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远途,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

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

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他它的源头,忽略了她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

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

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

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

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在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16、“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4分)

答:

17、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与其交通工具?

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5分)

答:

18、联系全文,概况本文主旨。

(6分)

答: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地辙印诠释了“诗”与“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

B、文章以“木车的激情”贯穿全文,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C、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而人们只承认他是启蒙者和布道者,不承认他是诗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孔子身上具有一种诗人般的激情。

D、在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孔子更为渊源的思想却穿越了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

E、作者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在传播工具和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约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使现代人无法阻止眼前的危机。

六、(9分)

20、将下面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

(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4分)

①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音布、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

②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

③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了回环美。

答:

21、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描绘某种情境的话,其中必须包含“流水”、“星辰”和“读”3个词语。

(50个字左右)(5分)

答:

七、(60分)

22、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

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

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必须写议论文。

(2)题目自拟。

(3)立意自定。

(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A2、C3、B4、D5、D

二、(9分,每小题3分)

6、C7、A8、C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10、D11、C12、B

四、(24分)

13、(10分)

(1)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2)卖酒的人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木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3)卖酒的人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14、(6分)

(1)此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15、(8分)

(1)五四马尔克斯

(2)搔首踟蹰洵美且异

(3)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5)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

五、(21分)

16、(4分)

孔子与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17、(5分)

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与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

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18、(6分)

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与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的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19、(6分)

A、C

六(9分)

20、(4分)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

21、(5分)略

七、(60分)

22、(60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