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弯曲校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1153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孔弯曲校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钻孔弯曲校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钻孔弯曲校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钻孔弯曲校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钻孔弯曲校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钻孔弯曲校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钻孔弯曲校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钻孔弯曲校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钻孔弯曲校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钻孔弯曲校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钻孔弯曲校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孔弯曲校正.docx

《钻孔弯曲校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弯曲校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钻孔弯曲校正.docx

钻孔弯曲校正

钻孔弯曲校正(drillholedeviationcorrection)钻孔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或技术原因钻孔方位角和倾角常偏离设计位置,因而用测斜仪每25~50米加以测量。

编制勘探线剖面图时,利用钻孔测斜资料将钻孔正确投影于剖面图的方法称钻孔弯曲校正。

当钻孔方位角变化不大时,按所测天顶角或相邻两点平均天顶角在剖面上划出钻孔位置。

如果方位角变化明显,则需利用方位角和天顶角资料,用投影制图的方法或用计算方法得到钻孔在剖面上的投影位置。

投影制图法简便易行,制图法有多种,以苏拉克申提出的在两个或三个投影面上利用简单计算和作图的方法较为简便。

[1]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

一、目的、布设原则

钻孔施工目的是为查明地表矿(化)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矿石组合及品位等地质特征向深部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并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其部署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向深部,对地表出露较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应有明显激电异常的矿(化)体首先部署此项工作。

本细则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以往钻探工作综合编写。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

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

孔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

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

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

验收项目主要有:

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孔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孔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

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

岩心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三、钻孔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1.岩心管理

(1)岩(矿)心排放入箱

岩(矿)心经整理后,按先后次序排好(最后取出的岩(矿)心先装,最早取出来的岩(矿)心后装),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排排放入岩心箱中。

(2)岩(矿)心编号

岩(矿)心放入岩心箱后,对长度大于5厘米和虽小于5厘米但较完整的岩(矿)心用油漆进行编号,如:

4,其中整数“4”表示提取岩(矿)心的回次是第四回次;分母“3”表示本回次提取岩(矿)心的总块数是3块;分子“2”表示岩(矿)心为本回次中的第二块。

(3)岩心牌

在每回次提取的最下一块岩(矿)心和下一回次第一块岩(矿)心之间,放置一块用铅笔填写的岩心牌,以隔开两次提取的岩(矿)心。

没有取得岩(矿)心的回次也要填写岩心牌,并在岩心牌上注明,岩心牌用2H-4H铅笔填写,岩心牌见表3。

(4)岩心箱编号

岩心箱装满后,用油漆在每一箱的侧壁注明:

矿区名称,钻孔编号,起止孔深,起止岩(矿)心编号及岩心箱顺序号,最后一箱要写上“终孔”二字。

(5)岩心长度丈量

编录前应先对岩(矿)心进行丈量:

测量岩(矿)心的长度时,不论岩(矿)心磨损程度如何,都应将各段紧密连接,放平丈量。

若发现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则应重新测量,并通知当班记录员修正。

采出的岩(矿)心,如果有沿纵柱劈裂为两块或数块的现象,就应先检查各块是否属于同一圆柱体,然后再连接丈量。

2.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

(1).回次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

回次岩(矿)心采取率=本回次提取的岩心总长/本回次进尺数×100%

若回次岩心采取率超过100%,即岩心总长大于回次进尺时,一般皆为残留岩心所引起。

其处理方法是:

进尺数不变,修改岩心实长数字,将回次岩心采取率超过100%的部分(即岩心实长比回次进尺多出的部分),依次往上一回次推。

若上一回次的岩心实长由于加上推上来的岩心长比进尺数大,回次岩心采取率又超过100%时,继续往上推,一般只能往上推三个回次,如果回次岩心采取率仍大于100%时,则通知机长或当班班长查明原因。

2楼

(2).分层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

分层岩(矿)心=分层各回次取出的岩心总长/(分层下界孔深-分层上界孔深)×100%。

岩心采取率全孔大于70%,矿层及顶底板围岩5米内采取率大于80%。

(3).换层孔深计算方法

一个回次内换层有下列两种情况:

①.本回次换层位置小于岩心长度的50%时:

a无残留岩心时:

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b有残留岩心时:

换层孔深=上回次孔深-上回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岩心采取率;②.本回次换层位置大于岩心长度的50%时:

a无残留岩心时:

换层孔深=本回次终止孔深-本回次下层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b有残留岩心时:

换层孔深=本回次孔深-本回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下层岩心长/本回次岩心采取率。

两个回次内换层:

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上回次残留岩心长/上回次岩心采取率。

空回次内换层:

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二分之一(是否二分之一,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钻孔天顶角、方位角测量及要求

钻孔天顶角、方位角一般要求斜孔每钻进50米,直孔每钻进100米测量一次钻孔天顶角和方位角(当天顶角弯曲超过5度时,测斜间距应按斜孔对待)。

钻孔换径或见主矿体时,均应加测天顶角和方位角。

天顶角弯曲每百米要求:

直孔不超过2度,斜孔不超过3度。

4.钻孔孔深测量及要求

孔深验证每钻进100米或见主矿层、重要标志层、下套管前和终孔后均需用钢卷尺丈量钻具,验证孔深。

孔深校正最大允许误差为千分之一,超出允许误差时,查找原因并及时清除。

5.简易水文观测及要求

简易水文观测包括孔内静止水位,冲洗液消耗量,涌水位置、涌水量及水头高度,漏失位置和漏失量等。

视具体情况(涌水、漏水、坍塌、缩径、溶洞等)与分队技术负责协商向机台提出简易水文观测的具体内容。

6.原始班报表记录及要求

机台原始班报表应由专人负责,必须按报表的内容和要求逐项填写,准确计算孔深,详细填写简易水文观测及钻进技术参数。

若发生事故时则应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处理方法、处理步骤及效果等。

记录必须做到及时、准确、详细和整洁,并如实反映情况。

原始班报表在终孔后汇定成册,归档存查。

7.技术负责、地质组长应及时到现场检查钻孔施工情况及孔内见矿情况等。

8.钻孔终孔

(1)依据钻孔施工目的和所获地质资料,编录技术员提出终孔意见,经技术负责研究,批准后才可终孔。

重要钻孔要报大队总工审批后方可终孔。

(2)终孔要考虑到矿层底板标志是否存在,含矿层位是否穿过标志层。

过矿孔深要大于夹石剔除厚度。

(3)下达测井通知书。

(4)终孔通知:

钻孔终止施工前,如已达到设计目的,所获地质资料齐全,数据无误,编录技术员可填写终孔通知书,经分队技术负责批准,钻孔终止施工。

(5)凡要封闭的钻孔,机台应按要求认真执行。

封孔后要埋设孔口标志,一般采用标号不小于325#水泥封孔,孔口立木桩标志桩并注记矿区名称、勘探线号、孔号、孔深、开孔日期、终孔日期、施工单位等,木桩标志桩要掩埋牢固,孔口1平方米范围内用水泥封孔,以防地表水流入孔内。

9.钻探工程测量定位:

待测区全部钻孔施工结束后,用仪器测量钻探工程坐标定位。

10.钻探工程施工过程中,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技术负责或施工单位反馈工程质量问题。

三、钻孔地质编录

1.编录前的检查工作

钻孔编录必须随施工在现场进行,对钻孔质量进行监督,有关情况随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

认真检查班报表及各种记录、岩心的清洗整理编号及存放情况等一整套工作,要准确无误,如发现错误应及时和向本台机长或组长提出修改。

及时检查机台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孔深测量、钻孔弯曲度测量工作,超差时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妥善处理。

预见矿层时要及时向机台提供“见矿通知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钻探质量。

岩(矿)心丈量后,核对各种原始和计算数据,确认各数据值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岩(矿)心描述。

对每一段岩(矿)心均应进行详细观察描述。

为了避免重复,一般按不同岩性、不同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逐项填入地质记录表中。

厚大的单一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象,但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2.岩(矿)心描述内容:

(1)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岩心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3)岩层、矿化、蚀变在小范围内有所变化时应丈量出具体深度并注明。

(4)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5)钻孔内岩性分层时应注明上下两层岩石的接触关系。

如渐变关系、侵入关系等。

记录内容要求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对矿心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和构造部位等应详细描述。

3.样品采集

随着工程进展,及时划样、采样。

要求各种样品均具有代表性。

采样小组应实地检查、现场核对岩(矿)心。

采样前应布样、填写分样牌、计算样品孔深,切忌混样及样品串号。

样品采集后,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应及时对所采样品质量进行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采集样品有化学样、光谱样、物相分析样、岩矿鉴定样、小体重样等。

(1)化学样

目的是通过对样品的化学分析,了解矿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查明矿石质量,确定矿体与夹石、围岩的界线,并作为储量计算的主要依据。

化学样选取在矿化较好地段,矿体顶底板各采取一到两个化学样。

样长一般为2米,最短不小于1米。

每层最后一个样长>1米时单独取样,<1米时与前样合并,并合理分为两个样,使每个样长不小于1米。

确定矿心采样间隔,将该采样间隔内的矿心编号记录下来,以便进行采样。

当一块矿心包括不同矿石,需分别采样时,应尽量设法在换层处打开,分别编号,只有小于允许夹层厚度之夹层,才不需打开。

化学样用劈心法采取,样重3-5千克(体积×体重×允许最小采取率≤样重≤体积×体重),其代号为H。

化学样用二分之一劈心法取样:

沿矿心长轴劈成两半,一半送实验室,一半保留,保留的矿心用油漆写上原编号,按顺序保存于岩心箱中。

劈心时应注意主要标志面的倾斜方向,并考虑到矿化强弱分布情况,以免两半矿心金属矿物的含量不均,引起品位误差。

(2)光谱样

目的是了解岩心的元素组合、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确定矿化及异常段分布范围,指导找矿工作。

未采化学样的岩心全孔采集光谱样。

光谱样用连续拣块法采取,样品重量不小于150克,其代号为GP。

(3)物相分析样

目的是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确定矿体中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和原生矿石的界线。

物相分析样要用化学分析样中的副样中选送,送样要及时,以免样品变质,影响分析质量。

其代号为WX。

(4)岩矿鉴定样

目的是研究岩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共生组合、交切关系及变质蚀变现象等,确定岩矿石名称,为研究成矿条件、矿石质量提供依据。

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和矿石,岩石一般作薄片鉴定,矿石作光、薄片鉴定。

每件样品均采集正副样,正样送实验室鉴定,副样留分队对比研究。

薄片样代号为b,光片样代号为g。

(5)小体重样:

目的是测定矿石单位体积的重量,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样品应按矿石类型和品级分别采取,并照顾到品位和分布的代表性。

要求主要类型小体重样20—30个。

在岩矿心上采取小体重样,样品长一般为5厘米。

其代号为XT。

4.勘探线剖面图、设计柱状图

根据钻孔施工中的地质情况和钻孔弯曲度的资料随时制作勘探线剖面草图,以指导找矿工

原  始  地  质  编  录

原始地质编录,是用文字和图表等形式,对天然露头和各探矿工程揭露的地质现象进行地质观察、记录和素描。

现将企遇常槽、井探工程和坑道的地质编录要求和方法介绍如下:

一、探槽地质编录

(一)探槽编录的形式和内容

探槽素描图通常画一壁一底。

被素描的壁与底在图上的布置形式,称为展开图的形式。

一般常用坡度展开法(图3一1),在图纸上,壁与底之间呈一夹角,槽壁的坡底真实反映探槽的坡度。

对于陡坡的长槽,则会造成壁与底分离太远,可采用分段画出。

探槽展开图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名、比例尺、坐标(槽的一端),方位角、素描图(一壁一底)产状要素、采样位置及样号、标本位置及编号来样分析结果表.此外应有图例、图签(责任签)及简单文字说明。

(二)探槽编录的一般方法

1.确定标尺的位置。

根据探槽的深度及长度,沿素描探槽的一壁,将皮尺以水平或一定倾斜坡度固定在槽壁两端的适当位置上作为标尺,用罗盘测量标尺的方向和坡度角。

按素描图的比例尺(常用1100)特标尺展绘于方格纸上作为底图。

2、对全槽所出露的地质现象及相互关系进行总体观察,然后用小钢卷尺作为垂直标尺,从皮尺一端向另一端逐段测出地形和地质界线,按比例画在底图上。

测量各种地质界线的产状在槽壁的图上画视倾角,并注明真倾角。

3.槽底素描常用几何图形画法,即在底图上槽壁之下的适当位置,根据槽底一般宽度,按素描图的比例尺,画出两条平行线表示槽底的水平投影。

将所素描的槽壁底线(即槽壁与槽底交线)?

上的各种地质界线点分别垂直投到槽底的相应一边上,再自该点按地质界线的产状(走向),并视槽底出露实际情况延伸到槽底另一边,即可画出槽底的地质界线。

4.将测量的各地质界线产状要素标注在素描图相应的位置上,各种标本位置绘于图上并注明编号。

若需采样,可用红铅油在要采样的槽壁或槽底画样,同时将取样位置、样长和采样号标绘在素描图相应的位置上。

5.作简单文字描述,重点说明矿体形状、产状、厚度变化、矿石的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围岩及蚀变特征,构造与成矿的关系等。

6.素描图经室内整理清绘成图。

野外采集的标本,矿样要登记。

二、浅井地质编录

(一)浅井编录的形式和内容

浅井素描一般采用四壁展开。

常选择与地质剖面线方向相同的一壁(长壁)为主壁,在主壁与左侧相连的角边处断开,以逆时针方向依次展开。

浅井素描图的内容与探槽相同。

(二)浅井编录方法

1.丈量井口规格,用罗盘测定井壁的方位,在主壁之上注明方位角,若井口不平时应测各边的坡度,按素描图的比例尺(常用1∶100)在方格纸上展绘出四壁,并在主壁旁边绘出垂直标尺,作为底图。

2.固定标尺在主壁左角(主壁与左壁相交处),自井口悬挂一皮尺垂至井底,下端以重

物固定之。

3.对浅井四壁出露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大休观察后自井口往下从标尺上读出井壁角上各种地质界线的位置,按比例尺逐一标绘在素描图纸上。

对不出露在井角边上,而出露在并壁上的地质界线,用2m的小钢卷尺,根据标尺逐一量出其出露的垂直深度与至井角的水平距离,按实际形态勾画在素描图上,直至四壁描完为止。

4.其他同槽探素描。

三、水平坑道地质编录

探矿坑道通常有垂直、水平和倾斜三种。

垂直坑道地质编录与浅井相同,倾斜坑道地质编录与探槽编录相似,只是坑道两壁按其倾斜角对称展开,顶板也不换算为水平投影长度。

(一)水平坑道地质编录的形式和内容

水平坑道地质编录,常画顶板和两壁。

坑道展开的方式有向内展开和向外展开两种。

向内展开法所示的地质现象互相衔接,便于观察和检查,最为常用,向外展开法作图比较直观,但顶板与壁的地质现象分离,编录和阅读时都不方便,故少用。

坑道编录的内容基本同探槽和浅井。

对水平坑道,在图名中应包括中段的标高,坐标要注明是坑口或坑内某测点的坐标。

对较长的弯曲坑道,在素描图上要注明分段的方向。

(二)水平坑道的编录方法

1、弯曲度不大、较平直的坑道编录.

(1)在室内预先将坑内测点按测量数据展绘在方格纸上。

由于坑道断面往往凸凹不平,为了使顶板地质界线投影到统一高度的平面,要拟定素描图一致的顶板宽度和高度,用理想的直线画出顶板和两壁的轮廓,作为底图。

(2)检查坑内安全后,将皮尺水平悬挂在顶板的中心线上,或挂在规定素描高度的顶板与壁的交界处作为水平标尺。

全面观察编录地段的地质现象,必要时清洗坑壁、顶板,使各种地质现象明显暴露,便于测量编录。

(3)用小钢卷尺每隔1一2m测出坑道壁与顶板的地质界线,按比例尺(1∶100)绘于展开的底图上。

要注意,顶板出露韵地质界线,必须按其产状顺倾斜投影到规定高度的水平面上,而不能用垂直投影。

(4)其他要求均同槽井探编录。

较平直的水平坑道编录。

2.弯曲度很大的水乎长坑道编录方法

(1)在顶板转折处用裂开表示,作图时断开的角度,将相邻两测点联线的延长线与相邻测线相交而成的锐角,作为裂开的角度,并在裂口处注明裂开的角度数值。

坑道两壁的画法,采用展示法编录,它表示出来的坑壁长度,是坑道自然弯曲舒展后的长度,故其长度与用投影法展开的坑壁长度不相等。

(2)坑道顶板按照自然弯曲形态表示,而两壁展开与较平直的坑道展开法相同,在同一壁的转折处,有时会重叠,如不影响地质情况,这样表示是可以的,并注明方向角。

也可以在坑道转折处将坑壁断开编录。

上述两种展开方式,其具体编录、操作要求同前述的坑道编录。

四、坑道掌子面地质编录.

掌子面的编录通常在沿脉坑道内进行,其比例尺与沿脉坑道素描图相同。

一般掌子面的编录间距与取样间隔一致,对于不在拿子面取样的,其编录间距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掌子面素描图要放在所编录的沿脉坑道图的相应断面位置。

编录工作要在下一次掘进之前进行,根据顶板上离此掌子面最近的控制点,确定掌子面的确切位置。

具体素描时在距底板1m高的掌子面上,用粉笔画一水平线,量其长度并于中点处画一垂线,量出此垂线与坑道素描时所相同的高度,即构成“十字线”控制网,按比例尺将“十字线”和掌子面的轮廓转绘于方格纸上作为底图。

然后用小钢卷尺丈量掌子面距“十字线”上、下、左、右的地质界线,画素描图,测量产状、厚度、采样和作文字描述。

第四节 勘探工作的布置和施工顺序

一、勘探工作的布置

布置勘探工作总的要求,应是以尽可能少的工作量取得尽可能多的地质资料。

为此,作勘探设计时,必须要熟悉勘探区已取得的地质资料,并明确勘探的目的和任务。

将每一个勘探工程都布置在关键地点,且发挥其综合效益。

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各个阶段中,勘探坑孔的合理布置,坑孔布置方案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工程地质测绘资料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一)勘探工作布置的一般原则 

1、勘探总体布置形式

 

(1)勘探线 按特定方向沿线布置勘探点(等间距、或不等间距),了解沿线工程地质条件,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

用于初勘阶段、线形工程勘察、天然建材初查。

(2)勘探网 勘探网选布在相互交叉的勘探线及其交叉点上,形成网状。

(方格状、三角状、弧状等)用于了解面上的工程地质条件,绘制不同方向的剖面图,场地地质结构立体投影图。

适用于基础工程场地详勘,天然建材详查阶段.

(3)结合建筑物基础轮廓 ,一般工程建筑物设计要求,勘探工作按建筑物基础类型、型式、轮廓布置,并提供剖面及定量指标。

例如:

桩基——每个单独基础有一个钻孔;

筏片、箱基——基础角点、中心点应有钻孔;

拱坝——按拱形最大外荷载线布置孔

2、布置勘探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勘探工作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基础上进行。

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对地下地质情况有一定的判断后,才能明确通过勘探工作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地质问题,以取得好的勘探效果。

否则,由于不明确勘探目的,将有一定的盲目性。

 

(2)无论是勘探的总体布置还是单个勘探点的设计,都要考虑综合利用。

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点面结合,使各勘探点在总体布置的有机联系下发挥更大的效用。

 

(3)勘探布置应与勘察阶段相适应。

不同的勘察阶段,勘探的总体布置、勘探点的密度和深度、勘探手段的选择及要求等,均有所不同。

一般地说,从初期到后期的勘察阶段,勘探总体布置由线状到网状,范围由大到小,勘探点、线距离由稀到密;勘探布置的依据,由以工程地质条件为主过渡到以建筑物的轮廓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