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1364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标准编制组

二零一七年五月

 

1项目背景-4-

1.1任务来源-4-

1.2主要工作过程-4-

2标准编制的必要性、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5-

2.1标准编制的必要性-5-

2.2总体思路-6-

2.3基本原则-7-

3北京市餐饮业污染及治理现状-7-

3.1北京市餐饮业概况-7-

3.2北京市餐饮业大气污染治理现状-11-

4标准主要技术内容-17-

4.1标准名称-17-

4.2标准结构框架-17-

4.3标准适用范围-17-

4.4术语及定义-18-

4.5时段划分-19-

4.6污染物项目的选择-19-

4.7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及制定依据-23-

4.8污染控制及管理要求-29-

4.9污染物检测要求-30-

4.10标准监督实施要求-31-

5国内外相关标准调查和研究-31-

5.1国外相关标准及政策研究-31-

5.2港澳台相关标准政策研究-33-

5.3国内相关标准政策研究-35-

6实施本标准的环境经济技术分析-37-

6.1实施本标准的经济技术分析-37-

6.2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分析-38-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环境建设,改善空气质量,保障民众健康的要求,适应全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加强全市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北京市环境保护局于2013年12月下达了制定《北京市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计划任务,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负责制定。

1.2主要工作过程

接到北京市环保局下达的工作任务后,北京市环科院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为协作单位,共同开展了标准的编制工作。

标准编制组对北京市餐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餐饮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状况与趋势、污染排放的相关要求和管理规定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分析,对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餐饮业油烟污染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组织召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对制定的方案进行研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

具体工作过程包括:

(1)资料调研——包括国内外对餐饮企业的油烟污染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排放标准、污染控制技术、北京市餐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以及环境管理部门管理要求的调研;

(2)现场调研——开展了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东城区、丰台区、通州区、海淀区、昌平区等的餐饮企业的现场调研,了解了餐饮企业的基本操作过程、大气污染状况以及对油烟的控制和管理水平;同时对油烟净化设备生产企业进行调研,初步掌握了不同油烟净化技术的优劣势,不同油烟净化设备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

(3)开展典型企业排放监测——为了解北京市餐饮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现状,选择了20家有代表性餐饮企业开展现场采样监测工作,并对某些餐饮企业进行了多次采样监测,监测项目包括餐饮企业排放口处国标法油烟浓度,光散射法油烟颗粒物浓度,固定源气象色谱法非甲烷总烃浓度,TO-18方法采样GC-MS法测VOCs组分,TO-11方法测醛酮类组分及浓度。

(4)形成《标准》(草案)——综合分析上述资料,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并组织标准编制单位召开多次研讨会,对《标准》框架及标准内容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标准草案(讨论稿)及其编制说明。

(5)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组对标准草案征求了相关管理部门及部分企业的意见,经反复修改后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

(6)征求意见后,根据部分专家和管理部门意见,研究建立以重量法为基础的油烟颗粒物的检测方法,开展重量法油烟颗粒物与国标法油烟测试方法的实际比对测试工作,对VOCs的实际排放情况进行补充测试。

(7)根据实际比对测试结果分析,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关于油烟颗粒物的检测方法和限值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第二稿,之后召开专家讨论会,在听取相关领导和部分专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明确了几个关键问题,如效率指标的取舍,指标设置及检测方法的可行性确定等,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三稿。

2标准编制的必要性、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2.1标准编制的必要性

(1)制定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应对大气复合型污染控制,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需要。

目前,北京市大气污染日益呈现复合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能见度低(PM2.5浓度高)、大气氧化性强(意味着形成光化学烟雾危险性增强)。

如何有效控制大气复合型污染,已成为北京市各级环境管理部门面临的重点任务之一。

研究表明,餐饮源对大气复合型污染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是PM2.5的直接排放源,其次烹饪会产生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可以与环境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增强大气的氧化性,加速二次颗粒物的形成。

此外,随着北京市清洁能源替换、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控制力度的逐年加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饮业VOCs和PM2.5排放量所占的权重还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由此可见,伴随着饮食业的迅猛发展,餐饮污染源势必成为制约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障碍之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餐饮油烟颗粒物及VOCs的污染。

(2)制定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VOCs的排放限值,是提高北京市餐饮污染源管理水平的需要。

餐饮业大气污染的治理和监管一直是北京市大气环境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原因在于环境管理部门尚未针对餐饮企业排放的颗粒物和VOCs建立排放标准及其相应的监测制度,导致环境监管部门在对餐饮企业实施监管时缺乏依据和手段。

因此,能否依据餐饮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特征,有针对性地建立较为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是提高我市餐饮污染源管理水平,解决城市群区域餐饮业污染问题的关键。

(3)是完善环境标准体系,提升行业污染控制管理水平的需要。

为了强化餐饮污染源的控制,2001年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和《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方法及检测技术规范(试行)》。

分别对餐饮污染源排放的油烟浓度和所采用油烟净化设施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

但这些标准主要是应对餐饮企业排放的油雾,排放限值要求不够严格,监测手段可操作性差,并且未针对餐饮污染源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当走在全国的前列。

因此,针对目前国家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制定适合北京市餐饮业污染控制条件的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仅可以促进餐饮业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而且可以可带动全国餐饮行业环保技术上一个新台阶。

综上所述,制定北京市《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既可填补北京市在该领域环保标准的空白,方便环境管理部门开展工作,又可根据环境技术发展状况,采取有效手段削减VOCs排放,缓解北京市的环境压力,在当前紧迫环境形势下是非常必要的。

2.2总体思路

(1)加强对北京市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在控制国标规定的油烟的基础上,增加对颗粒物和VOCs的排放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餐饮业颗粒物和VOCs的排放量。

(2)通过新标准的实施,引导餐饮企业积极治理餐饮业产生的颗粒物和VOCs,引导油烟净化行业由传统的油烟净化向颗粒物和VOCs协同去除的方向发展。

2.3基本原则

(1)科学性和可行性兼顾的原则

标准制定过程中,体现了科学性、可行性兼顾的原则:

在充分调研和参考借鉴国外相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先进的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要求和总量控制的具体要求,提出科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考虑到新旧污染源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现有和新建污染源排放限值,为现有污染源留有一定的改造时间,对新污染源则限值从严,体现了标准的可行性原则。

(2)先进性和前瞻性兼顾的原则

考虑到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身份,应在全国起到表率和示范的作用,在充分调研现有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大胆预测未来污染物控制技术发展水平,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设置较为严格的排放限值,并增加了VOCs的排放限值,充分体现标准的先进性和前瞻性的原则。

3北京市餐饮业污染及治理现状

3.1北京市餐饮业概况

3.1.1北京市餐饮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得到蓬勃发展。

由北京市统计年鉴显示,食用植物油销售量由2005年的160.3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376.8万吨,增长了235%以上。

限额以上餐饮业的销售额从04年的82.3亿元飙升到2012年的547亿元,增长了6.6倍。

限额以上餐饮业的销售额增长情况如图3-1所示。

由表可见,从2004年到2012年,餐饮企业销售量迅速增长。

2012年以后,由于餐饮业类型和组成结构的调整,餐饮业的销售额平稳中略有下降。

总体而言,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餐饮服务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图3-12004-2012住宿餐饮业的企业数量和资产变化趋势图

3.1.2北京市餐饮行业特征餐饮业态

(1)餐饮业的定义及分类

《北京市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文中将餐饮业类别分为:

(1)特大型餐馆;

(2)大型餐馆;(3)中型餐馆;(4)小型餐馆;(5)快餐店;(6)小吃店(7)饮品店、饮品店(甜品站);(8)食堂;(9)集体用餐配送单位;(10)中央厨房;(11)夜市餐饮服务;(12)乡村民俗旅游户。

各类型餐饮服务单位的具体含义指:

餐馆(含酒家、酒楼、酒店、饭庄等),是指以饭菜(包括中餐、西餐、日餐、韩餐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单位,包括火锅店、烧烤店等。

(一)特大型餐馆:

是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3000㎡以上(不含30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1000座以上(不含1000座)的餐馆。

(二)大型餐馆:

是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500~3000㎡(不含500㎡,含30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250~1000座(不含250座,含1000座)的餐馆。

(三)中型餐馆:

是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500㎡(不含150㎡,含5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250座(不含75座,含250座)的餐馆。

(四)小型餐馆:

是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以下(含15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人以下(含75座)以下的餐馆。

如面积与就餐座位数分属两类的,餐馆类别以其中规模较大者计。

快餐店,是指以集中加工配送、当场分餐食用并快速提供就餐服务为主要加工供应形式的单位。

小吃店,是指以点心、小吃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单位。

饮品店,是指以供应酒类、咖啡、茶水或者饮料为主的单位。

食堂,是指设于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工地等地点(场所),供内部职工、学生等就餐的单位。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指根据集体服务对象订购要求,集中加工、分送食品但不提供就餐场所的餐饮服务提供者。

中央厨房,指由餐饮连锁企业建立的,具有独立场所及设备设施,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制作,并直接配送给本餐饮连锁企业所属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单位。

夜市餐饮服务,指举办者经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在其指定区域内,在夜间时段仅集中经营餐饮服务的行为,但不含依托门店经营餐饮服务的行为。

乡村民俗旅游户,指经市或区、县旅游委评定,以乡村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方式为特色,提供餐饮服务的农户,并具有以下特征:

(一)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从业人员;

(二)餐饮服务经营使用面积不超过150平方米。

因此本标准将餐饮业定义为在一定场所,利用餐饮设施对食物进行现场烹饪、调制加工,为社会生活提供饮食服务的生产经营性服务行业。

餐饮服务单位主要类型包括独立经营的餐饮服务机构,宾馆、酒店、度假村等场所内经营性餐饮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食堂、餐厅等饮食服务机构,中央厨房等集体用餐加工服务机构。

包含了北京市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包含的类型。

(2)北京市餐饮企业分布特征

根据2014年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显示,北京市具有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企业总数为64010,其中中型、小型和小吃店就占了餐饮企业总数的52%,另外食堂占比也很大达到21.08%,可见北京市餐饮行业以中小型餐馆和食堂为主。

北京市不同业态餐饮企业的分布情况如图3-3所示。

图3-2北京市不同业态餐饮企业分布图

北京市各区县不同业态的餐饮企业分布情况如图3-3所示。

其中朝阳区、海淀区和昌平区的餐饮企业数量排前三名,分别占比16.58%、11.86%和8.45%;面积小的中心城区西城和东城的餐饮企业数量也不少,占比7.03%和7.21%。

图3-3北京市不同区县餐饮企业分布情况

此外,北京市餐饮企业的分布很不均匀,全市餐饮企业的平均密度为3.9家/km2,而密度最高的东城区为110.6家/km2,是平均密度的28倍,其次是西城区餐饮企业密度为89.2家/km2。

其他城四区朝阳、海淀、石景山和丰台,餐饮企业密度分别为23.33家/km2、17.64家/km2、14.86家/km2和11.56家/km2,远郊区县的密度都小于5家/km2。

各区县餐饮业分布密度如图3-4所示。

图3-4各区县餐饮企业密度图

3.2北京市餐饮业大气污染治理现状

3.2.1餐饮业大气污染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以油烟气的形式排入环境,它是食材、食用油和调料在烹饪、加工过程中排放出来的油脂、有机质及其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组成的气、固、液三相混合物。

油烟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黏性较强的挥发性油类物质,经较长时间后会粘结在墙壁、各种器壁表面,并发出霉味,使器壁表面发黑、清洗极为困难,既破坏环境卫生,又影响城市景观。

另外,油烟为气溶胶,其中的液态颗粒物在排气筒及出口处遇冷凝聚,形成粘稠的油滴,油滴又与环境中的泥沙、尘土混合形成难以消除的油渍,附着在排气筒内壁和管道接口外壁以及周围的建筑物体上,天长日久成为火灾隐患。

饮食业油烟是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PM2.5(颗粒小于2.5μm的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首先油烟是PM2.5的直接排放源,同时油烟中的一些挥发性有机物与大气中的二氧化氮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更复杂、更有害的光化学烟雾,同时增强了大气的氧化性,加速了二次颗粒物的形成,使环境大气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此外,厨房油烟一经排出,极易与室外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及其它有害气体结合,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迅速、持续地发生化学反应,随风飘散,有的被人们呼吸所吸收,有的吸附在建筑物表面上,大部分则悬浮在空气中,使城市大气中油烟气凝聚物增多,大气质量不断下降。

此外餐饮油烟含有强致癌物,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威胁。

3.2.2餐饮业油烟控制技术分析

3.2.2.1常见油烟净化技术

目前国内关于油烟净化的研究与应用都集中在物理方法领域,主要是针对国家排放标准中油雾的净化而展开,主要净化技术有运水烟罩、湿式喷淋、金属丝网过滤、活性炭吸附、静电净化等。

市场上流行的油烟净化设备大致分为机械式、湿式、静电式和复合式,基本可以满足中国当前排放标准的要求。

但是,由于物理方法自身的局限性,以上设备与技术对油烟中VOCs的净化无能为力。

常用油烟净化设备的性能如表3-1所示。

表3-1常用油烟净化设备性能比较

设备类型

油烟净化效率(%)

本体阻力(Pa)

设备保养要求

单位处理风量本体投资(万元/处理2000m3风量)

机械式

60~65

100~500

麻烦(每月清洗一次)

0.1~0.15

过滤式

60~75

300~500

麻烦(3、4个月更换一次滤料)

0.2~0.3

湿式

75~85

200~300

无要求

0.3~0.4

静电式

80~90

100~150

一般(每半年清洗一次电极)

0.25~0.5

复合式

85~95

150~500

一般(每半年清洗一次电极或滤料)

0.4~0.6

注:

本体阻力仅指油烟净化器本身阻力,不包括排烟气道压降,本体投资不含风机及其他配件。

(1)静电油烟净化技术

该技术原理与静电除尘器原理相同,利用电场力去除油烟中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其基本过程包括气体分子电离、油雾粒子荷电、荷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极板运动并最终到达极板从而达到与气体相分离的目的、极板的清理。

静电型油烟净化器如设计和维修妥善,可获得高的油烟收集效率。

静电技术对亚微米颗粒物有很高的捕集效率,可有效去除细微的油雾颗粒;同时,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对于气味的去除也有一定的效果。

但带有粘性的油滴附着在电极和集尘板上,会使电除尘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效果明显劣化,特别是对于所收集油雾流动性差的情况,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经常清洗,维护工作量可能很大。

在中国静电收尘技术应用于饮食业油烟的净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于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后,各地掀起了开发研究油烟净化设备的高潮,静电设备以其体积小、净化效率高、能耗小的显著特点而成为油烟净化市场上的主力设备之一。

目前在应用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也是极板的清理问题,在使用初期各种静电设备的净化效果普遍很好,但运行一段时期后(通常为1~4个月不等,有些甚至不到一个月),效果会明显恶化。

为了解决极板清理困难的问题,目前各厂家采用最普遍的做法是加强售后服务,定期清理极板。

部分静电油烟净化设备在应用中暴露出的问题还包括在高潮湿恶劣环境下绝缘子的性能差和高压电源与本体不相匹配等。

由于电源与本体不能很好地匹配,两极间所施加电压不够,或净化器整机电晕功率低,从而严重影响到净化器的性能。

对于流动性极差的烧烤油烟,静电油烟净化器的应用受到限制。

(2)湿式油烟净化技术

湿法技术是一类比较成熟的技术。

湿式净化设备指用水膜、喷雾、冲击等液体吸收原理去除油烟的净化设备,主要是利用液体与油烟的接触,去除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气体。

具体说来,有多少种气液接触方式,就有多少种具体的技术,包括旋流塔、填料塔、文丘里洗涤器、水膜式、冲旋式、冲击式、喷淋过滤式等。

湿式设备的特点是对于较大油雾颗粒的去除效率较高,对小颗粒去除效率则较差。

由于油烟雾滴的疏水性,需在洗涤液体中加入各种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等改善油水的亲水性。

加入适当的化学药品还可以同时去除油烟中的气味和部分挥发性有机气体。

湿法技术日常维护相对简便且无消防隐患。

但湿法投资和运行成本很高,洗涤废液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否则会出现二次污染问题。

此外,由于净化设备多安装在室外,在北方冬季使用需要解决防冻问题。

据调查,有些设备没有明确的液气比指标参数,无液位显示和自动补偿控制。

甚至有工作液体已用完、设备在空转现象。

(3)过滤吸附式油烟净化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是当油烟通过过滤材料时,通过拦截、碰撞、筛分、吸附等作用从而去除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气体。

过滤材料包括活性炭颗粒、活性炭纤维毡、金属丝网、多孔陶瓷颗粒、织物过滤材料等。

过滤法的优点是运行稳定可靠,但不同的过滤介质其性能具有较大差异。

实际应用中受滤料易燃、吸附容量、易清理性、重复使用性、阻力等多重因素影响,要同时兼有几方面的优良特性,这在选择滤料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局限。

例如湿度高的油烟会堵塞用以吸附的空间,降低活性碳的性能和吸附介质寿命;高溫时气体分子活动加速,吸附能力减弱;气流中如含有油雾粒子,会堵塞吸附空间,减低活性碳的性能和吸附介质寿命,并增加维修费用等。

在使用活性炭或其它吸附剂控制饮食油烟的气味时,需与其它控制油烟的装置配合使用。

另外,过滤材料使用后的处理处置也是需要考虑的。

当系统阻力较大时,风机的噪声污染问题会突显出来。

(4)机械式油烟净化技术

目前机械式技术因产品价格相对便宜而在小型饮食业点应用较多。

市场上应用较多的金属网过滤板,因效率偏低,宜作为预处理手段,与其他技术(如静电、湿法)组合使用,构成优化合理的油烟净化系统。

油烟负荷在不同净化段得到合理分配,会取得更好的净化效果,同时延长后段设备的清理周期。

(5)低温等离子油烟净化技术

等离子由电子、离子、自由基等组成,对污染物进行自由基氧化、强化分子离解。

低温等离子是目前研究较热门的技术,在油烟净化领域中也得到应用,在高电场强度作用下,烟气产生大量电子,被加速的电子可直接打破大分子结构使污染物得到降解;此外体系中还产生臭氧,强化了等离子的降解作用。

等离子对油雾及大分子气态有机物作用较好,但有一部分油雾颗粒被打碎以后成为气态VOCs,反而引起出口油烟VOCs浓度的升高。

(6)光解式油烟净化技术

使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来分解油烟,可以将油雾分解为小分子化合物,从而有效解决油雾污染问题,避免油雾在风机和管道上的沉积。

同时,也可将油烟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可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或二氧化碳和水。

与低温等离子技术相似,该技术用于油烟净化时有可能增加排气中的VOCs。

因此低温等离子技术和光解技术用于油烟净化时,需划分功能区,增强VOCs净化功能,将油雾净化与VOCs净化有效区分。

(7)离心转盘油烟净化技术

机械式油烟净化的一种。

它是利用高速旋转的放射状网盘的切割和离心作用将油雾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可以在油烟管道的前端实现油雾的分离和回收。

该技术的一大特点是适于各种风量烟气的净化,因此,目前已用于家庭油烟的净化,其进一步研发与推广对于控制居民炊事活动产生的油雾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8)复合式油烟净化技术

复合式油烟净化设备指将不同技术的优势进行互补,组合成为一个系统,成为高效的控制设备。

从治理效果来看,复合式油烟净化设计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目前常见的有机械、静电相结合;湿式、静电相结合等方式,其中又以湿式与静电组合式居多。

从油烟净化效率来看,机械式油烟净化设备、过滤式油烟净化设备与湿式油烟净化设备作为独立的处理手段往往满足不了大中型宾馆饭店油烟处理要求,处理后的油烟浓度难以达标排放。

静电式及复合式油烟净化技术趋于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处理后的洁净烟气完全可以达到国家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要求。

3.2.2.2餐饮业油烟净化设备存在的问题

(1)油烟净化设备行业门槛低,管理不规范,市场混乱

油烟净化设备在我国已经出现使用了好多年,但是行业发展一直不是很规范。

从国内环保装备制造业的情况来看,作坊式生产普遍存在,还没有真正做到规模化生产,低水平重复较为明显。

另外,由于油烟净化设备技术含量不高,行业门槛低,企业小,加上生产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导致一些厂家或经销商通过不规范的手段获取订单,具体表现为:

一、夸大用户现场风量,再把设备的处理风量标大,以小充大,材料以次充好,价格很低,让用户觉得该设备的性价比很高而获取订单。

二、有些厂家为了降低售价,不惜采用劣质的材料和简化构造,利用短期的手段来提高设备的去除效率,同时终端用户也不是很重视,能应付验收即可。

三、设备电气性能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不仅影响使用寿命,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是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之一。

(2)控制技术总体水平不高,治理设施不能稳定运行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市场少数大型餐饮企业采用运水烟罩、水喷淋、撞击流等湿式油烟净化器,对油烟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同时能起到较好的防火效果。

而80%以上的餐饮企业则使用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应用最为广泛。

但在其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餐饮油烟排放不达标:

一是设备选型不当。

目前市售油烟净化设备的价格、性能、可靠性参差不齐,即使是基于同一类型净化原理的油烟净化设备的净化效果也好坏不一,导致餐饮企业设备选型不当,无法选购可靠性高、净化效能稳定的油烟净化设备。

二是油烟净化设备缺乏定期的运行维护,尤其是静电设备在初始安装的时候效果良好,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餐饮油烟会富集在极板上使得净化效率急剧下降,因此需要定期对静电设备进行清洗维护。

而目前,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