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1419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docx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合集

春节印象主题征文精选10篇对于春节,越来越多人觉得春节的年味越来越少了,你印象中的春节是什么样?

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春节印象主题征文范文精选10篇,大家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2018戊戌狗年正月初一是母亲的新年,大年三十,我将母亲的遗像从县城家里捧回老家牛车河,安放在老屋的中堂上,又上山到父母亲的坟前祭拜后,就在老家过年夜。

我用蜡烛照亮老屋,坐在火炕前,凝望着静静燃烧的蜡烛,时过境迁的一幕幕就不由自主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儿时,还在殷家桥小学读书,队长明权哥就安排我每天放学后给大人们记工分,那时,谁的工分多,年底分的谷物就多,全队大人小孩都盼着腊月间队里办结算,因为办完结算就要开仓分谷物过年了。

此时,队上会计巨生叔叔的大算盘要在他的吊脚楼上清脆地响上好几天。

现在,他拨算盘的声音还在我记忆深处清脆悦耳……

但是,无论巨生叔叔的算盘拨弄得如何响亮,队上的人们还是缺衣少吃。

那年,二哥家负责喂养的一头大水牛摔死在牛栏湾,队上的大人们嚎陶大哭,那是队上的主劳力啊!

而我等一帮不谙世事、一年四季望不到两餐荤腥的伢儿,一天到晚守在队

屋里等着吃牛肉。

每年腊月间,生金爷爷带着队上的壮劳力到古风雨廊桥那头榨房里榨油的日子,也是我们这帮伢儿快乐而幸福的时光---中午,我们可以从河对岸大队部大木楼小学里跑过古桥,一窝风地钻进榨房,我们不仅可以坐在水碾上转圈玩,而且还可以看到生金爷爷抱着撞杆的头部,和几个壮劳力喊着号子、奋力榨油的惊险、刺激的场面,但最重要的是:

我们可以在这里吃到生金爷爷为我们炒的那碗金灿灿的茶油饭!

古风雨廊桥另一头的裁缝铺子,也是我们这帮伢儿向往的地方,能进那个地方,就意味着父母要为我们缝一身新衣服过年了,但是,我一、两年也进去不了一次,我在课间时常跑到裁缝爷爷的门外,远远地望着,静静地听他手中那把大剪刀在门板上裁剪灯芯绒布那沉闷而果断的脆响……至今,裁缝爷爷拿着皮尺戴着老花眼镜为我量身时、我将有新衣穿着的心跳仿若昨日……

此时,骨瘦如柴的大姐和她的一帮发小已经是队里的主劳力了。

她们在打柴必经的太平寨垭上就地采来桐子树叶、粽子叶和棕叶,包上泥土做成三角形的发粑粑、长方形的蒿子粑粑和尖尖的粽子,又将发粑粑和蒿子粑粑规整地码放在垭口的路边,粽子则五个一窜大大一摞挂到垭口路边的桐子树上---虽没有粑粑飘香的味道,但她们饥肠辘辘的憧憬,就已经让从垭口路过的每一个劳作的人,眼睛里都大快朵

颐!

我可怜的二姐却没能撑过饥饿。

二姐腹部脓疱疼痛的哭声让人撕心裂肺,但父母包括全队人都没有办法,父亲照例到万家栋帮人捡瓦。

那天,母亲的心再也装不住二姐的痛哭,跑到万家栋将父亲拽回家,父亲见状一把将二姐抱起就往牛车河送,想去那家去了几次的医院寻找二姐的希望,可只走到殷家桥,二姐就在古风雨廊桥上、就在父亲怀里离开了我们!

父亲肝肠寸断,七尺汉子抱着女儿瘫软在古桥上,还是桥头的蒲池和昌林叔叔用门板将二姐单瘦的遗体抬回左家……那年,二姐只有九岁!

或许,古桥承载着父亲太过沉重的记忆---父亲在古希之年,还在年年腊月间背着小青瓦爬上古桥屋脊上捡瓦止漏……

现在,保存完好的古风雨廊桥已被国家作为文物古迹保护起来,它全木结构,不事钉铆,翘檐悬廊,雕梁画栋,横跨溪涧,连通古今,见证悲欢,已成为著名的休闲旅游景点;殷家桥村也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大木楼已作古,但古桥两头为民服务中心和村委会办公楼及体育健身设施修缮一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即将开通,村民们在村里就可将自己生产的生态美食销往山外的世界,并且,我们儿时憧憬的腊肉、腊猪蹄、腊猪头等各类传统美食,村民自给有余,各家各户已于去年腊月间搬上了村里举办的首

届年货节,琳琅满目的绿色食品已让来村里采购年货的城里人应接不暇!

大姐那帮年近古希的发小,还将平时跳的时尚广场健身舞搬上年货节助兴;我儿时上学赤脚走过的青石板羊肠小道早已长满青苔,没入草丛,取而代之的是水泥铺就的宽畅公路通达村、组;当年领着我从原木上锯下四个木柄做“汽车”的明主哥,现在全家买了三辆汽车;黔张常高铁就在离古桥三公里处、我小学毕业的丁家坪设站,明年就要通车!

大山深处的老家一下子就被国家拽进高铁时代……老家现在的模样,是许多父老乡亲做梦都不会想到的!

“嘘……轰!

”新年的开门炮早已由一挂不足尺长的鞭炮换成了礼花弹,响彻云霄,将我从万千思绪中唤回---放开门炮是老家正月初一清晨迎接新年的传统习俗---我将老屋所有屋门打开,然后从中堂抱出礼花弹到前坪燃放。

此时,老家的时空,春雷滚滚,绚丽多彩,美不胜收---我默默地告慰我的父母、我的二姐、还有生金爷爷、昌林叔叔、裁缝爷爷和老家那些已逝的父老乡亲:

一个新的幸福时代已经到来!

【篇二】

春节期间,我们会对亲朋好友说些吉利话,如“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这些吉利话就是祝福语。

中国人把“福”看得很重,古有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这“五福”。

“五福”集齐就是幸福美满的人生。

选择在春节说“福”,因为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

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

如果把每个月的福气值连成一条线,那么春节应该就是福气值最高点。

这时候,孩子们结束了紧张的学业撒开了欢,成年人没有了工作的烦忧删掉闹钟睡到自然醒,老人们安心尽享天伦之乐。

过了腊八就是年,就在腊月十二,桃源连日的低温雨雪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于是就有了大街上连续几小时的“擦擦声”,原来是各个单位的人都出动到街上铲雪了,雪大部分已结成冰,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把冰雪铲掉一小块。

起初我对除冰清障不抱信心,我们单位才20余人,责任路段有500米,铲到第二天估计也铲不完,后来有人提议把上坡那块铲出一条路来。

这是个好主意!

就在我们铲之前,很多小车加油冲上坡一半又滑下来,目标一旦确定,便难不倒这群人。

那天风很大,气温很低,我把去东北的装备都套在身上了。

扫雪的情形却是热火朝天,铲的铲,扫的扫,真的是叫撸起袖子加油干,最后我们铲出的那条路就像用拖把拖过一样干净明亮。

这样的公职人员队伍,难道不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

有的人说这是在作秀,您见过这么卖力的作秀者吗?

春节祈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上贴一个“福”字。

有的是正着贴,有的是倒着贴,无论怎样都寓含了我们的美好祝愿,祝愿家人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祖国和平安定繁荣昌盛。

入乡随俗,这不,腊月

十七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访问我国期间,参加一次民间剪纸活动时,和其丈夫两人倒拿“福”字并引以为傲,可是却被英国媒体一顿乱批,《伦敦晚报》称,特雷莎连最起码的中国字都不认识,倒拿“福”字这一举动将所有的福气都倒出来耗尽了……。

看到这则新闻我笑了,有关“福”的内涵只是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冰山一角,随着中国的崛起,全世界的人们开始了解中国文化,喜欢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

对,祖国的“文化”让我们自信!

我们有“文化自信”,这也是我们的福。

当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吃年夜饭时,我就认为我们是有福之人,这个福是祖国给予的。

从我记事起,每年都会享受这种福。

而我爷爷辈哪怕是过年都吃不饱肚子,父亲辈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鱼和肉,现在的我们之所以觉得年味少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平时就已经吃了大鱼大肉,对过年的“吃”便没有了太多期待。

年夜饭的“升级”,见证了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祖国的强盛就是我们的福!

就在过年前几天,老公的铁哥们五六个带上各自家属一起聚餐。

他们有的是自由职业者,有的是在公司上班,有的在事业单位。

酒桌上行酒令,他们不约而同地举起第一杯酒敬“祖国”,顿时我对他们刮目相看,深感欣慰,老公的这些朋友值得终身交!

每个人的生活、工作都不易,对于在外打拼的朋友,这时祖国的和平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了祖国给我

们创造的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才能安心建设好自己的小家,才能经常在一起喝酒侃大山……

春节意味着辞旧迎新。

今年春节尤其不一般,这是我们进入新时代的第一个春节。

习总书记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新的一年我要做一个奋斗者,集齐属于我的五福!

【篇三】

在我所有记忆中,对家乡的记忆,是最根深蒂固的,无论到了哪里,无论过了多少年,都不会忘记家乡的山水、农舍和田园,甚至一草一木。

在我们家乡过年,灯笼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道具,它纯粹、雅致,象征吉祥和美感,充盈着中华文化的韵味,当看到了大红灯笼,微透出的柔和光亮,霎时唤起那抹情节,就仿佛置身家乡。

原来,一盏灯笼就是一缕思念。

爱灯笼,爱的是一种情怀、一种审美、一种沉淀。

有灯笼的画面,总很惊艳,就像碧空下勾起思念的檐角、釉色澄清的陶瓷茶盏、竟境无疆的水墨丹青一样,高高挂起的灯笼,是感知祖国深处的奔流不息的文化心性。

灯笼是拔动情思的东方文化,逢年过节,或灯火阑珊,或一夜鱼龙舞,星罗棋布的花灯,辗转为万家灯火的温暖。

诗意有之、气势有之、艳丽有之,灯笼呈现了每个人心中都幻想过的美,不管是繁街闲巷的瑰丽市井,仰或美轮美

奂的装饰艺术,灯笼以高度精致化的风华彰显着艺术的积淀。

爱灯笼,爱的是一场习俗、一种姿态、一抹色彩;爱灯笼,爱的是一场过往、一种当下、一抹远方。

灯笼轻笼着诗和远方。

珍视灯笼的光,那灯火阑珊,至少收容了你我的过去,亲情的境遇,连接着未来的憧憬,以及生生不息的圆满。

一抹迷离的光晕,内敛体贴,引人静思,让人沉醉。

有美美的回忆,才叫过年。

过年,无论富足与否,无论路途远近,在外的游子们总要回家,共聚一处,共享欢乐。

异乡的美味,只适合用于解馋。

而家乡的饭菜,才是用来回味的。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年味,就是家的味道。

【篇四】

今年过年我没有拍全家福,因为少了一个人,看着去年的全家福,我有些发呆,有了一个空缺的家庭合影还叫全家福吗?

婆婆是在大年三十前三天走的,所以注定202X年将是我们记忆深刻的一年。

想想这么多年来,一家人围坐满满一圆桌,其乐融融的情景历历在目。

看着空缺的席位,让人禁不住轻声问道,妈妈,您在天堂跟我们一起举杯了吗?

吃完年饭,我坐在火炉旁,打开手机,翻看着以往的老

照片,任时光穿梭机将我带回记忆中的“那些年”。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过年了,因为过年了才有新衣服穿,偶尔还有几块钱的压岁钱,买把冲天炮能炫耀着玩到正月十五。

这就是小时候过年的乐趣吧,而为了让我们姐妹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爸妈们过年也没休息几天,就开始精打细算着来年的柴米油盐了。

小时候的我们只顾着自己的欢愉,却全然不知道爸妈的负重前行有多累。

长大了,总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202X年毕业后,向往着飞出穷山沟的我,对外面的一切都很好奇,在大城市过年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虽然没有烟花爆竹,虽然没有压岁红包,少了父母的唠叨、少了繁琐的乡俗,多了同窗好友的陪伴,多了花花世界的诱惑,竟没感觉到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在外玩得不亦乐乎的同时,却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

少了孩子团圆的年在父母眼中早已不叫“年”。

结婚了,成家了,却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姐妹两人都是嫁独生子女家庭,每到过年时,这样一个恒古不变难以抉择的选择题都会考验人性一把吧。

总以为今年在婆家过年了,明年就有娘家的大团圆,殊不知,我们赚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我们口中的忙忙忙,怎么也挡不住岁月的侵蚀,挡不住时间一刀刀,收割着他们越来越少的岁月。

直到2018大年30大团圆时,我多想再叫一声

“妈,新年快乐,红包孝敬您!

”而现在只剩下墙上的黑白照片告诉我,今年的大年她不陪我们过了,以后每年的年夜饭都要我来打理了......

看着手机里那个面带微笑,似乎在诉说着什么的妈妈,想起有一篇文章写到,曾几何时,那个执教讲台几十年、桃李满天下的妈妈,为了想把微信功能学会在我面前也变得唯唯诺诺、小心翼翼了。

想到这里时,我不禁流下泪来。

曾经,婆婆也颤抖着拿着手机在我面前说,你教我看朋友圈吧,你们半夜三更还没回家,让我看看你们发的朋友圈知道我们在哪里我就放心了。

她也曾想在思念孙子的时候能听听他的声音,或者视个频聊聊天。

可是,每次心不在焉的讲解,让婆婆总是一知半解,直到婆婆走时,她还是不会使用微信,跟不上孙子的步伐,想给他发个红包也还是不会......

泪眼婆娑间,我一抬头似乎发现对面坐了两个人,婆婆和妈妈正充满期待的看着我。

我突然明白,陪伴,才是父母过年没有说出的心愿。

守护是最深沉的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我们总是把爱挂在嘴边,其实爱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平平淡淡的陪伴。

放下手手机,来到爸妈身旁,讲讲小时候,谈谈未来,与父母聊聊天,认真教他玩手机微信,就像小时候他们教我们蹒跚走路、呀呀学语一样。

这,就是最好的陪伴吧。

我把手机拿了起来,走到妈妈面前,开始耐心地教她怎

么聊天怎么发语音,怎么打开朋友圈,怎么收红包。

看着妈妈露出了像我陪着孩子画画一样欣喜的表情,我终于明白:

离开手机朋友圈的生活才叫真的生活,别人点赞的一颗红心怎么敌得过妈妈与孩子灿烂的笑脸!

我决定还要和老公再去听爸爸讲一次老公小时候的故事,还要把他录下来,然后让这样美好的童年回忆伴着他也伴着我们一起走下去。

相信天堂的婆婆也一定会看着我们幸福下去。

回家过年,是儿子给爸妈最温暖的承诺;过年回家,是父母对孩子最痴迷的等待。

如果实在不能回家,能视频就别电话吧,能语音就别短信吧,让我们跟随年的脚步,多陪伴父母身旁!

【篇五】

记忆总喜欢把过去的事情在无意间美化,已经过了多少个春节,每一次节日里的不悦与烦闷总是被悄无声息地忽略,每当回想起过去的春节,内心总忽地充满了一股温存又祥和的感觉。

春节,小时候充满的都是烟花炮竹点燃之后残留的硝烟的气味。

那时候还没有因为污染要去禁止放烟花。

我小时候和小伙伴可算是摸透了对门小商店所有的烟花种类。

当然,有些比较猛烈的,妹妹是不敢去点的,总觉得下一秒它就会“咻”的一下炸到她新买的棉衣上面,所以隔得稍微远些,所以就得是我去点燃那些烟花,然后让其绚烂我和我妹妹的

整个长夜。

不过现在不准放了,好过已经是大孩子了,也不是特别舍不得,毕竟最美好的时光已经被我深深地镌刻在脑海。

春节,小时候最为之惊叹的就是年夜饭时那满满一桌子,我都不知道家里面有那么多盘子,到开饭的时候,我就望着那一桌子菜感叹中国劳动人民的力量,想想,此时此刻,每一个家庭里,都吃着年夜饭,桌子上是平日无法想象的丰富和美味。

这么想就觉着还好不是天天过年,不然每天吃那么一桌子菜,喝那么多酒,说那么多祝福的话。

那真的应付不来。

尽管接下来几天都只能吃剩菜了,但是不管怎样过年还是很开心,桌子上的鱼,说是年年有余之意。

我就觉得国人真的是一个淳朴又善良的民族,也只有这样的善良与淳朴,才会把对来年的愿望放到桌上的鱼儿身上去。

春节,小时候最为期待的是拜年时那接踵而至的红包哦,“哎呀,婶婶不行不行我不能要,祝您新年快乐,您的心意我知道了,这红包真的不能要。

”“哎,你这孩子,考上了高中怎么可能婶婶连个红包也不给吧,收下吧孩子,来年了好好学习”“那好吧,谢谢婶婶”这样的桥段在中国大地上每天春节要上演多少次呢?

人们却依旧乐此不疲。

红包包好一个个祝福,在人们间传递,将春节的韵味渗透到底。

不过我小时候的红包……都怪我太相信我的爸爸妈妈。

春节,压箱底的一件事是什么?

哦,对了,春节联欢晚

会。

虽说对春晚的评价确实有待争议,不过人民群众依然热情高涨。

那也难怪,那个时间段打开电视,似乎每个台都是演的这个。

守夜对我来说从来都是小事,家里的大人倒是没我们小孩子这么精神,困了就去睡觉,说实在的,在那天晚上要真的睡个好觉也不大可能,凌晨将近时,不知是哪家忍不住了,先放了烟花,随后,世界就此开始盛宴,夜空从那时起几乎无暇熄灭,一朵朵漂亮的,炫目的,张狂的烟花盛开。

巨大的爆炸声交叠,我在一片混乱中中对我妹妹喊道“新年快乐!

”我觉得她应该根本就听不到,因为我也听不到我自己说话。

不过,还是,新年快乐。

【篇六】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有丰盛的年饭,有暖心的团聚,有励志的家风故事,有美好的憧憬……

好传统春意浓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年三十,母亲和妻子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年饭食材,杀鸡宰鸭、洗蔬菜、剥葱蒜,忙得不亦乐乎;父亲和我负责祭祖事宜,安放供桌、洗酒杯、摆祭品,身心恭敬无比;慈祥的爷爷则乐呵呵地照看曾孙女昕怡,她像个小猴子般上蹿下

跳,一会到厨房看看奶奶在炒什么菜,咿咿呀呀要肉吃,一会儿到客厅看爷爷的进度如何,顺手拿走祭祖的蜡烛。

厨房里热火朝天,客厅内热闹非凡,炒菜声,欢笑声,汇成一片,一切喜庆又温暖。

7点左右,年饭开席了,鸡鸭鱼肉热气腾腾,美酒饮品样样齐全,一家人欢聚一桌,觥筹交错,说说笑笑,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春节,最常见的表情是笑脸,最暖心的词汇是团聚。

好家风真意切切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总会拉拉家常,聊聊过往。

爷爷告诉我们,他房间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大多已经超过了三十年,哈,比我还先“出生”呢。

我还听到了爷爷奶奶起早贪黑、省吃俭用的故事,特别是父亲的奋斗历程,更让我热血沸腾!

我的父亲出生于60年代初,那时学生都是半工半读,扯秧插秧、收割挑谷、施肥治虫、栽棉摘花这些农活,父亲无一没有经历过。

面对艰苦的环境,父亲深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道理,从未停止过学习的状态,从未失去一颗上进的心。

在学历上,先后获得了中师、专科、本科学历;在业务上,30岁担任中学办公室主任、教导主任,

32岁荣升中学校长,35岁成为全县首届初中历史学科带头人,42岁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在学术上,12篇论文先后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全县教学比武获一等奖、立功嘉奖和优秀教师的荣誉证书数十本。

父亲上进好学的品格在生活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已满55岁的父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去年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驾照,而且科科都是一把过。

我的母亲也是巾帼不让须眉。

她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所教的学科在每次的期末考试中总是第一名,在学生家长中享有很高威信。

对我的教育上,母亲则信奉“穷养富养,都不如用爱养”的理念,尤其注重我的品格教育。

小时候,我很淘气,3岁那年,趁母亲外出挑水,我不知珍惜地将剩饭倒到阳台下。

妈妈回来时,我俨然一副刚吃完了饭的样子,母亲发现异常后询问道:

“儿子,你是不是把饭倒掉了?

”“没有!

我吃完了。

”我一脸无辜的样子。

“那阳台下的饭是怎么回事?

”一向温柔的母亲立马严肃起来:

“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品格出问题,你想一个人总是谎话连篇又没有担当精神,谁还会信任他?

这件事情是我们家每年除夕必谈的往事。

现在我的孩子也一岁半了,母亲的“治家”思想一直影响着我的家庭观。

虽然她还不是很明白这个故事的深意,但是,我还是一遍遍的向她述说,因为这就是“家风”,这就是“传承”。

好日子激情满满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沐浴着改革春风和新时代阳光雨露,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全党一心、万众一心,正朝着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每一项努力,都是一份责任,一份信心,更是一份希望。

在未来的路上,不仅要加油干,更要干好。

然做事先做人,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于做人,而立之年的我,已初为人父,身上已深深烙上了家风的印迹,我将继续秉持“勤俭上进,诚信担当”的家风,一路前行。

于做事,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避免“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窘迫。

一方面认真学习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研究生的各项课程,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思考能力,全面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前期,我撰写的《浅析乡镇弱势群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在科技部主管的202X年2月《科研》上发表,我将以此不断勉励自己要多思考,多分享。

二是从小事做起,“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心系群众,情牵群众,认真受理群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三是更加主动融入部门大家庭,“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

力。

”以后工作遇到问题多向领导请教,与同事互通有无,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四是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做到“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要承受工作本身的压力与领导的批评,心无旁骛,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

春节,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沉淀了各家各户优良的家风家训,激荡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

我将乘桃源蓬勃发展的势头,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带着爱心、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不忘初心攻坚,牢记使命克难,全方位提升对桃源发展的贡献能力,书写新时代桃源富有生机的新篇章!

【篇七】

每到过年,游子回乡,亲人团聚,家家都忙着贴春联、挂灯笼、办年货,留守儿童和老人们无不舒展笑颜,平日里冷清、孤寂的农村终于能像昙花一现般热闹几天,这就是我印象中农村仅存的“年味”。

我对“春节”这个节日的情感是很复杂的。

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确温馨圆满,可没完没了的吃喝、打牌、尬聊,这些春节固定套路也让人在惬意之余有些无奈。

年一过,“胖十斤”、“起床难”、“心好累”……假期综合征患者们马上刷屏了朋友圈。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现在过年没什么“年味”了。

我也常常问自己:

“年味”到底失落在了何处?

直到去年春节的一次偶然经历,我才找到了答案,它让我对“年味”有了全新的体验和解读。

大年初一,我去邻村舅舅家拜年,他在村里做了二十多年的村支书,平日里忙于村务,只有这几天才能清闲下来。

吃过午饭,我估摸着舅舅他们要摆开桌椅准备“战斗”了,于是从包里摸出kindle准备看书。

这时,舅舅走过来指着我的书打趣道:

“大过年的,一个人闷头看啥书呀,是不是舅舅没招待好你啊?

我尴尬地笑着说:

“舅舅,怎么会呢,你们打跑胡子(一种牌类游戏)我又不会,就看看书呗。

”舅舅听我这么一说,竟冲我眨了下眼笑道:

“哈哈,今年不打牌啦!

打牌能有什么‘年味’咯,走,舅舅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咱们村的新鲜事!

我心想,以前每年的大年初一不都是待在家里打牌聊天吗?

今年还能有什么新花样呢?

怀着无比好奇的心情,我和几个亲戚一起坐上了舅舅的小面包车。

村里新修的公路如玉带般环绕山间,我们行驶其中,路两旁是大片大片的油茶树,舅舅说,这些都是农业专家指导村民种植的丰产油茶树,漫山遍野的白茶花盛开,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今年的好收成。

十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山林中的一块空地。

这块空地看着有几十亩,记得之前跟周围一样也是长着各色杂树。

现在看到的却是推土机施工后的样貌,沟

壑纵横的细节之处露出了泥土厚重的褐色。

面对着这空空如也的土地,舅舅见我们一个个都不以为意,便卖关子问道:

“你们猜,这块空地是用来干什么的?

”“办养殖场?

”“开垦茶园?

”“开加工厂?

”“不对不对,都不对。

”见我们实在是想不出还能有什么把这荒山野岭变废为宝的妙计,舅舅这才不无得意地跟我们说:

“猜不到吧,这里未来将是整个湘北规模最大、最高端的疗养院,是我们好不容易才争取落户的一个新项目呢!

他边说边抬起手,用指点江山的气势告诉我们,疗养区在哪、别墅区在哪、农耕体验区和生态旅游区在哪,此时的他仿佛已经看到这些项目如春笋般拔地而起,略显沧桑的眼里迸射出年轻人一般充满干劲的光芒。

参观完未来的疗养院,舅舅又带我们来到一个位置比较偏僻的厂房前。

一眼望去厂房已经颇具规模,只是目前还未投产。

进到厂房内部参观的时候,舅舅介绍说,这是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环保标准,扶助村里引进的一家生猪养殖企业,占地好几十亩呢,设备齐全,养殖全自动化,投产以后将会给全市人民提供健康可口的猪肉,也为村民们带来不菲的收入。

参观结束后,在返回的途中遇到出门拜年的村民小李一家,舅舅停下车,摇下车窗和他们打招呼:

“小李啊,年过得好吧,今年你和你媳妇儿干脆别去惠州打工了,你看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