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1554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的()

A.腔肠动物一般是脊椎动物

B.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

D.都是生活在水中

2.猪肉绦虫的体型特征是()

A.左右对称、背腹扁平

B.辐射对称,左右扁平

C.左右对称、上下扁平

D.不对称梭形

3.将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发现在纸上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得快,这主要与蚯蚓的有关。

(  )

A.肌肉B.刚毛C.黏液D.体节

4.环节动物比线形动物高等,主要表现在环节动物()

A.身体细长,成圆筒形B.营寄生生活C.有口有肛门D.身体分节,运动灵活

5.蝗虫记作a,蜘蛛记作b,昆虫记作c,节肢动物记作d,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6..关于节肢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昆虫是唯一能飞行的节肢动物类群

B.一般有灵敏的感觉器官,没有发达的脑和独特的呼吸器官

C.大多数昆虫对人类是有害的

D.身体的外骨骼可保护内部器官,但不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7.假设小明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2小时后分裂产生的细胞数目是(  )

A.400个B.800个C.1600个D.3200个

8.鲍鱼是营养丰富的海鲜,它的贝壳可以做中药.你推测它应该属于()

A.节肢动物B.鱼C.软体动物D.腔肠动物

9.很多动物的名字都带“鱼”字,可是却不属于鱼类,请仔细分辨下面的几种动物,真正属于鱼类的()

A.鱿鱼B.章鱼C.鲸鱼D.鲈鱼

10.下列关于青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接近B.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粘液

C.青蛙的肺发达,能适应陆地生活D.青蛙的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11.爬行动物成为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重要原因()

A.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B.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C.体内有一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D.只靠肺呼吸,就能满足对氧气的需求

12.青鱼、草鱼、鲢鱼、镛鱼是我市重要的养殖鱼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四种鱼都是淡水鱼类B.体表覆盖鳞片,用鳍游泳

C.靠鳃呼吸,鳃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D.肌肉发达,心脏有两心房一心室

13.鸟类具有能够产生尿液的肾脏,但是却没有储存尿液的膀胱,这有利于鸟类的飞行,下列选项中也具有同样意义的是()

A.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B.直肠很短,及时排出粪便

C.心脏四腔,输送氧气的能力强D.气囊能够辅助肺呼吸

14.“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以下关于该诗句中两种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鸟附着在胸骨龙骨突上的胸肌很发达,它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B.鸟飞行中,吸气时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在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鱼鳃呈鲜红色,由又多又细的鳃丝组成,这有利于在水中进行呼吸

D.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着协调作用

15.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家鸽前肢演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B.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

C.蝗虫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发现D.鲫鱼身体呈纺锤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16.下列哪一项与哺乳动物的体温恒定没有直接关系()

A.膈肌的出现使胸腔时大时小B.心脏四腔,血液运氧能力强

C.肺结构的完善,使呼吸功能增强D.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犬齿、盲肠发达

17.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B.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皮肤辅助肺呼吸

C.幼体和成体都能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

D.它们在水中用鳃呼吸,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18.有关如图所示几种动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山雀体温恒定,飞行时利用气囊辅助呼吸

B.水螅的身体具有三个胚层,运动能力弱

C.蝗虫体表有外套膜,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D.海龟能在水中和陆地上活动,属于两栖动物

19.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用肺呼吸

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④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⑤皮肤裸露

A.①②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③④

20.老鼠不饿时也不断啃咬木头、书籍等物品,人们称为“磨牙”,这里的“牙”是指老鼠的()

A.门齿B.犬齿C.臼齿D.所有牙齿

21.下列骨骼肌附着在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2.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配制培养基②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③接种④高温灭菌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③②D.①②③④

23.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

A.生来就有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D.能伴随动物一生

24.牧羊人放牧,只需要管好头羊,羊群中的其他羊都会跟着头羊走,依据是羊群具有

A.取食行为B.社会行为C.贮食行为D.繁殖行为

25.农田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二、综合题

26.如图是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

(1)填写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

③_____、④_____、⑦______。

(2)图中①是水螅的___,主要作用是探寻和捕获食物。

(3)图中⑥是___,当其长成小水螅后,就会从母体脱落,独立生存。

(4)由图可知,水螅的体壁有___层细胞构成,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叫___,身体呈__对称,有口无肛门。

27.为了研究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有人利用迷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提出问题:

①小白鼠走迷宫是否属于学习行为?

②彩纸做标志是否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制定实施计划:

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

②将小白鼠分组交编号,实验组正确路口放置彩纸,对照组不放彩纸.

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并记录其到达食物的时间.

④把数据记入表格(单位:

秒).

组别

编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组

69

43

43

12

25

17

87

49

49

58

46

41

53

39

39

15

32

14

对照组

92

32

32

38

13

19

60

41

41

37

66

33

63

19

19

13

30

12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若要得出问题①“小白鼠走迷宫是否属于学习行为”的结论,可将_____(填“同一”或“不同”)小白鼠____(填“同一”或“不同”)次数的计时数据进行比较.

(2)说说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实验数据更为可信,须对本实验进行改进,说出其中一点:

________.

(4)有人对“小白鼠走迷宫”产生了以下几个看法:

A.小白鼠把彩纸当作“路标”,这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不同小白鼠通过迷宫花费的时间不同,说明遗传物质会影响学习行为的

C.小白鼠的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行为的基础上的

D.小白鼠一旦学会走迷宫,终生不忘记该迷宫的通过路线

根据实验分析,哪些观点能够成立?

(填相关字母)______.

28.如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集中的区域。

(2)图中[D]是___,对细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使细菌在水中游动是[F]_____。

(3)大多数细菌参与自然界的___循环。

(4)细菌的生殖方式是___生殖。

(5)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与真菌的细胞相比,细菌的结构中没有___。

与植物细胞相比,相同之处是都有[C]细胞壁、[B]细胞膜和[E]___,但没有__,所以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三、实验探究题

29.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

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

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______)。

A、瓶子的形状B、细菌的有无C、肉汤的多少

(3)“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_____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参考答案

1.A

【分析】

腔肠动物的特征是:

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详解】

A.腔肠动物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A叙述错误。

B.珊瑚虫、海葵、海蜇具有腔肠动物的特征是腔肠动物,B叙述正确。

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C叙述正确。

D.腔肠动物有的生活在海水中,如海葵,有的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D叙述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腔肠动物的特征。

2.A

【分析】

试题分析:

猪肉绦虫属于扁形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有口无肛门.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扁形动物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掌握扁形动物基本特征的能力。

【详解】

3.B

【分析】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称为环节动物。

【详解】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

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人士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

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从而使蚯蚓向前蠕动。

在粗糙的纸上,刚毛能固定和支撑身体,而在光滑的玻璃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因此蚯蚓在纸上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得快,主要与蚯蚓刚毛有关。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

4.D

【分析】

1、线形动物门:

身体细长,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前者如醋线虫,后者如钩虫、蛲虫、蛔虫、丝虫、鞭虫、旋毛虫等。

2、环节动物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节与节之间有一深槽,称节间沟,在体节上又有较浅的沟称体环,如蚯蚓、蚂蝗、沙蚕等。

【详解】

通过分析可知:

环节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

故选:

D。

【点睛】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是环节动物最显著的特点。

5.D

【分析】

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蛛形类,甲壳类、多足类和昆虫。

【详解】

由分析知道:

a蝗虫属于c昆虫,b蜘蛛属于蛛形纲,c昆虫和蛛形纲生物都属于d节肢动物。

故选:

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节肢动物的类型。

6.A

【分析】

节肢动物约有100多万种,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触角和口等器官,而节肢动物中唯一会飞的是昆虫。

【详解】

A、节肢动物中唯一会飞的是昆虫,符合题意。

B、一般有灵敏的感觉器官,具有发达的脑和独特的呼吸器官,不符合题意。

C、大多数昆虫对人类是有益的,不符合题意

D、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撑作用,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陆生生活,不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题解题关键。

7.C

【分析】

根据细菌为分裂繁殖,繁殖一次就由一个变为两个进行分析回答。

【详解】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

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分裂了4次,因此100个细菌,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

100×24═1600(个)。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一个细菌分裂n次后细菌的个数是1×2n。

8.C

【解析】

试题分析:

软体动物的特征:

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解:

鲍鱼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和坚硬的贝壳,因此属于软体动物.

故选C.

考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9.D

【解析】

【分析】

鱼类的特征有:

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

真正属于鱼类要具备鱼类的基本特征,选项中的鲈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而鱿鱼、章鱼身体柔软,外套膜,体外有贝壳,用鳃呼吸,属于软体动物,鲸鱼具有胎生、哺乳特点,属于哺乳动物。

10.C

【分析】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详解】

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青蛙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极为接近,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青蛙的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辅助青蛙呼吸,因此青蛙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或离水源较近的环境中。

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青蛙的幼体只可以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肺不发达,皮肤辅助呼吸功。

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青蛙的后肢发达,适于跳跃,适于陆地活动。

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期,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性状,也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11.B

【分析】

爬行动物的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详解】

爬行动物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爬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

所以爬行动物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鱼类的特征是身体呈梭型、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鳞片,鳍游泳,鳃呼吸,心脏有一心房一心室。

青鱼、草鱼、链鱼和鳙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

故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鱼类的特征,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减少阻力,利于飞行,A错误;鸟的直肠短,不容易储存粪便,有利于减轻鸟的体重;与鸟类无膀胱(鸵鸟例外),输尿管较短,不容易储存尿液,有利于减轻鸟的体重,意义相同,B正确;心脏四腔,输送氧气的能力强,C错误;气囊能够辅助肺呼吸,满足鸟类在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D错误。

考点:

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14.B

【分析】

本题考查鱼类、鸟类的运动、呼吸特点,难度一般,属于理解层次,运用相关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A.鸟类的胸部有龙骨突,两侧生有非常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故A正确。

B.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故B错误。

C.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由又多又细的鳃丝组成。

鱼类用鳃来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便于在水中呼吸,故C正确。

D.鳍是鱼类的运动器官,胸鳍和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动力。

鱼游泳时,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动力,各种鱼鳍起协调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15.C

【分析】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详解】

A、家鸽前肢变成翼,展开面积大,呈扇形,适于扇动空气飞行,因此适于空中飞翔,A正确。

B、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灵敏的反应,因此能迅速躲避天敌,B正确。

C、蝗虫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作用,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环境,C错误。

D、鲫鱼身体呈纺锤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用鳃呼吸,适于吸收水中的氧气,因此适于水中生活,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16.D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哺乳动物体温恒定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产热和散热的结构特点方面来切入。

【详解】

哺乳动物体表有毛,可以保温;肺的结构完善,出现了膈肌,使胸廓时大时小,都使呼吸功能增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氧气;心脏分四腔、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这样就可以使哺乳动物的体温不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盲肠发达与体温恒定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

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哺乳动物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这样才能保持体温恒定。

17.B

【解析】两栖动物是指: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故B符合题意。

18.A

【解析】

山雀属于鸟类,体温恒定.气囊辅助进行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有利于飞行生活,故A正确;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由体壁围成的空腔叫作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故B错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故C错误;海龟属于爬行动物,完全用肺呼吸,虽然能在水中和陆地上活动,也不属于两栖动物,故D错误。

故选A。

【学科网考点定位】动物的分类。

【名师点睛】鸟类体温恒定,肺后面有气囊,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

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内层)、外胚层(外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节肢动物的体表具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19.D

【解析】

在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两栖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故选项D是爬行类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的主要原因。

故选D。

【学科网考点定位】熟知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呼吸方式和生殖发育特点。

【名师点睛】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代的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

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

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其中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而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20.A

【分析】

此题考查了哺乳动物中啮齿动物的牙齿,根据具体动物的牙齿发育特点进行解答。

【详解】

老鼠的门齿能终生生长,而且生长的速度还很快。

这与老鼠牙齿的结构有关。

形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坚硬的齿质,每个牙的齿质中都有一个空腔,即齿髓腔。

刚长出的牙的髓腔的下端是开放的,血管和神经从此通入。

牙齿一旦生成,下端就封闭起来,齿质不再分泌,则牙齿也停止生长。

老鼠牙齿的齿髓腔底部是不封闭的,可终生生长,这就使老鼠产生了经常磨牙的习性。

故选:

A。

【点睛】

熟知鼠的牙齿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1.B

【分析】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详解】

A.①骨骼肌跨越两个关节,不是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A错误。

B.②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B正确。

C.③两块肌肉没有跨越关节,C错误。

D.④骨骼肌虽然附着在相邻的骨上,但是没有跨越关节,D错误。

故选:

B。

【点睛】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2.C

【分析】

从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步骤方面来解答。

【详解】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①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④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在进行③接种,接种后②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C正确。

23.C

【分析】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同点。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不管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都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详解】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不管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都应该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学习行为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不见得能伴随动物的一生。

由此分析,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此题要求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概念的掌握并理解其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24.B

【分析】

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详解】

羊群中的其他羊都会跟着头羊走是由于羊群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等级,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

因此牧羊人只需要管好头羊就可以了。

故B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社会行为的特征,关键知道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存在森严的等级制度。

25.B

【分析】

(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正是由于这种制约,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