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1606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docx

机械制造技术题库

机械制造技术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在工艺系统刚性不足的情况下,为减小切削力,宜选取大的主偏角。

(√)

2、在进行带间断或冲击振动切削时,应选负的刃倾角,以提高刀头强度、保护刀尖。

(√)

3.主切削力垂直于基面,与切削速度方向一致,作用于工件切线方向,是设计夹具

的主要依据。

(×)

4.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减低切削速度,加大切削厚度,就

可能得到崩碎切屑。

(√)

5.积屑瘤是在中等切速加工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

(√)

6.传统上选择切削用量的基本原则是:

在保证刀具一定耐用度的前提下,优先考

虑采用最大的切削深度,其次考虑采用大的进给量f,最后根据刀具耐用度的

要求选定(计算或查表)合理的切削速度v。

(√)

7砂轮的组织反映了砂轮中磨料、结合剂、气孔三者之间不同体积的比例关系(√)

8.砂轮的粒度选择决定于工件的加工表面粗糙度、磨削生产率、工件材料性能及磨削

面积大小等。

(√)

9、外圆磨床的主运动是工件的旋转运动。

(×)

10、1432A是种高精度万能外圆磨床,其最大磨削直径为32。

(×)

11、6140型机床是最大工件回转直径为40的普通车床。

(×)

12、进给运动通常是机床切削运动中消耗功率最多的。

     (×)

13、车削各种不同螺距的螺纹时,主轴与刀具之间必须保持严格的运动关系,其运动平衡式为1(主轴)XUXL丝=L工。

(√)

14、6140进给箱中的增倍变速组由滑移齿轮机构组成,可变换四种传动比,从而加工不同螺距的螺纹。

(√)

15.磨齿是齿形精加工的主要方法,它既可加工未经淬硬的轮齿,又可加工淬硬的轮齿。

(√)

16.滚切直齿轮时,刀架沿齿坯轴线方向进给所需的传动链是内联系传动链。

(×)

17、定位误差问题是在用调整法加工一批零件时产生的,若用试切法直接保证每个零件的尺寸,就不存在定位误差问题。

 (√)

18、实际限制工件的自由度数目与根据加工要求应予限制的自由度数目相等时,则不会出现欠定位。

               (×)

19、辅助支承不仅起定位作用,还能起提高工件支承刚性的作用。

(×)

20、夹具一般由夹具体、夹紧装置、对刀一导引元件三部分组成。

(×)

21、自动定心夹紧机构的特点之一是其定位元件兼作夹紧元件。

(√)

22、在镗床上镗孔,先以切深2镗完第一刀,然后其它条件不变,再以切深0.8镗完另一刀。

由于两次镗孔的切深不同,故此内孔的加工应为两个工步。

(×)

23、整个工艺系统的刚度等于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刚度之和。

(×)

24.为了保证加工余量均匀,应使用被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

25.零件的粗基准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只能使用一次。

(√)

26.经济加工精度是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某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

27.加工表面和不加工表面有位置度要求时,应选择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

28、在车床两顶尖间装夹一根光轴进行车削,工件的长径比很大,即工件刚性很差,这时由于工艺系统刚度的影响造成的加工误差使工件呈腰鼓形。

(√)

29、在加工中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是随机性误差,而不是变值系统性误差。

(√)

30、铰刀的尺寸磨损所引起的加工误差不是变值系统性误差,而是随机误差。

(×)  31、6σ(均方差)值的大小代表了某种加工方法在规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

32、正态分布曲线中,

取决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σ值则是决定曲线形状的唯一参数,σ值变大则加工精度低。

(√)

33、增加刀尖圆弧半径,可减小表面粗糙度的值。

(√)

34、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可减少工艺系统的振动。

(√)

二、填空题

1、工件材料强度、硬度提高,切削力(增大);刀具前角(增大),切削力减小。

2、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增加,切削温度(升高);刀具前角增加,切削温度(降低)。

3、垂直于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称为(切削厚度)。

4、通过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称为(基面)。

5、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前角)。

6、从形态上看,切屑可以分为(带状切屑)、(挤裂切屑)、(单元切屑)、和(崩砕切屑)四种类型。

7、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从开始切削磨损量至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使用的切削时间,用T表示。

8、切削用量三要素包括( 切削速度 ),( 进给量 )、( 背吃刀量 )。

9、刀具耐用度合理数值有以下两种(最高生产率耐用度)、(最低生产成本耐用度)。

10、6140车床可加工(米制螺纹)、(英制螺纹)、(模数螺纹)、(径节螺纹)等四种标准螺纹。

11、机床的基本参数包括(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动力参数)。

12、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附加运动)传动链。

13、夹紧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工件的主要定位面( 垂直 ),并尽量与(切削力 )方向一致。

14、夹紧力作用点应作用在工件刚性较( 大)的部分,这样可减小因夹紧力而引起的工件变形。

15、斜楔夹紧机构的自锁条件是(          )。

16、工件以平面作为定位基准时,夹具上常见的定位元件有(固定支承)、(可调支承 )、(自位支承)几种型式。

17、钻套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可换钻套)、(快换钻套)、(固定钻套)、(特殊钻套)。

18、选择定位精基准时,两条重要的基本原则是(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

19、安排切削加工顺序时要遵守(先主后次)、(先粗后精)、(先面后孔)、和( 先基准后其他)原则。

20、加工阶段一般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 精加工阶段 )、( 光整阶段 )四个阶段。

21、零件机械加工过程中,划分加工阶段的好处是( 及时的发现毛坯缺陷 ),(使应力变形充分表现 )、(有利于机床的合理使用)、( 可以在各个加工阶段插入必要的热处理工序 )。

22、采用近似的加工运动方式或者近似的刀具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称为( 加工原理误差 )。

23、在机械加工中,(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24、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需消耗的时间称为(工序单件时间定额)。

25、工序是指(工件在一个工位上被加工或装配所连续完成所有工步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

26、加工表面质量包括( 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 )、( 表面的物理机械性能 )两个方面的内容。

27、一般情况下,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毛坯尺寸按(对称分布)标注。

28、尺寸分布曲线中当分散范围中心和公差范围中心重合时,(  )情况下可认为基本无废品,(   )情况下存在不可修废品。

29、在生产中,常用的解装配尺寸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互换法 )、(选配法)、( 修配法 )、( 调整法)。

三、简答题

1、影响切削变形有哪些因素?

各因素如何影响切削变形?

答:

前角、工件材料、切削速度、进给量、

在低速范围内提高,积屑瘤高度随着增加,刀具实际前角增大,使剪切角

φ增大,故变形系数Λh减小;在中速范围内提高,积屑瘤逐渐消失,刀具实

际前角减小,使φ减小,Λh增大。

高速,由于切削温度继续增高,致使摩擦系数μ下

降,故变形系数Λh减小。

增大前角,使剪切角φ增大,变形系数Λh减小,切屑变形减小。

进给量f增大,使变形系数Λh减小工件材料的机械性能不同,切屑变形也不同。

材料的

强度、硬度提高,正压力增大,平均正应力σ增大,因此,摩擦系数μ下降,剪

切角φ增大,切屑变形减小

2、机床的主要技术参数是指哪些参数?

简述其含义。

答:

主要技术参数包括:

主参数和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包括:

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动力参数

尺寸参数:

是指机床的主要结构尺寸

运动参数:

指机床执行件的运动速度,包括主运动的速度范围、

速度数列和进给运动的进给量范围、进给量数列,以及空行程的速度等

动力参数:

机床的动力参数是指驱动主运动、进给运动和

空行程运动的电动机功率。

3、刀具切削部分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

为什么?

答:

(1)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2)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3)高的耐热性

(4)良好的工艺性

(5)良好的经济性

4、绘图表示外圆车刀的六个标注角度。

 

5、绘图表示端面车刀的六个基本标注角度。

 

6、何谓顺铣法和逆铣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

逆铣:

铣刀的旋转方向和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反,可以避免顺铣时发生的窜动现象。

逆铣时切削厚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因而刀刃开始经历了一段在切削硬化的已加工表面上挤压滑行的阶段,加速了刀具的磨损。

逆铣时铣削力将工件上抬,易引起振动,这是不利之处。

顺铣:

铣刀的旋转方向和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铣削力的水平分力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工件台进给丝杠与固定螺母之间一般有间隙存在,因此切削力容易引起工件和工作台一起向前窜动,使进给量突然增大,引起打刀。

在铣削铸件或锻件等表面有硬度的工件时,顺铣刀齿首先接触工件硬皮,加剧了铣刀的磨损。

7.外圆车削加工时,工件上出现了哪些表面?

试绘图说明,并对这些表面下定义。

待加工表面:

即将被切去金属层的表面;

加工表面:

切削刃正在切削着的表面;

已加工表面:

已经切去一部分金属形成的新表面

 

8.为什么说夹紧不等于定位?

答:

目的不同:

定位的目的是使工件在夹具中相对于机床、刀具有一个确定的

正确位置

夹紧的目的是使工件在切削中在切削力、惯性力等作用下仍然保持已定好的位置

9.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

答:

A在粗加工阶段,可以及早发现毛坯的缺陷(夹渣、裂纹、气孔等),以便及时处理,避免浪费;

B为粗加工引起工件的变形充分变现需要在粗加工后留一定时间;

C划分加工阶段可以合理利用机床;

D划分加工阶段可以插入必要的热处理工序

10、简述精基准的四个选择原则主要解决工艺过程的什么问题。

11、试用误差复映规律说明加工精度逐步提高的原因。

12、加工一铜套孔,加工精度为7级,为0.4,采用下列加工方案:

粗镗-半精镗-磨削。

问上述加工方案是否合理?

为什么?

13、有一个外圆表面要加工,工件材料为铝,加工精度为IT7级,为0.8。

其加工顺序是粗车—半精车—磨削。

问此加工方案正确否?

为什么?

14、机械加工时,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5、简述获得装配精度的主要方法及各自运用场合。

四、分析题

1、确定下列图中,加工注有加工符号的表面时,应该限制的自由度。

 

答案

答案:

X、Y方向的移动和X、Y、Z方向的转动答案:

Y、Z方向的移动和X、Y、Z方向的转动

 

 

答案:

X、Y方向的移动和Y、Z方向的转动答案:

X、Z方向的移动和Y、Z方向的转动

 

 

答案:

Z方向的移动和X、Y方向的转动答案:

X、Y、Z方向的移动和X、Y方向的转动

 

答案:

Z方向的转动答案:

X、Z方向的移动和X、Y、Z方向的转动

 

2、试指出下列各图中定位元件的限制的自由度是什么?

是否有欠定位和重复定位?

如有,请指出改进措施。

 

答:

大的底平面限制沿Z轴的移动和X、Y轴转动答:

两个短V形块限制X、Z轴的移动和X、Z

三个自由度,左边的短V形块限制X、Y移动两个轴的转动自由度,锥套限制Y轴的移动和沿Y轴

自由度,右边的活动V形块限制Z轴的转动自由度的转动自由度,属于完全定位

属于完全定位

 

 

答:

短的三爪卡盘限制Y、Z的移动两个自由度      

没有限制Y、Z方向的转动自由度,属于欠定位      

可以自工件右边加一活动顶尖              

 

 

五、计算题

1、分别计算下列各图中工序尺寸L的定位误差:

(a)钻孔(不考虑

40和

80的同轴度)

(b)钻孔(

40与

80的同轴度误差为0.02)

注:

40H7=

40

40g6=

40

 

(a)(b)

2、如右图所示,要在阶梯轴上钻两孔。

工件以小外圆柱d在v形块上定位(V形块夹角为90度)。

已知:

,,两个圆柱面同轴度公差为

0.02。

试求工序尺寸A的定位误差及A1的定位误差。

 

3、图示工件在V形块上定位钻孔。

已知V形块的夹角为90°,工件直径φ40±0.1,试计算工序尺寸A1、A2的定位误差。

 

4、设一零件,材料为213,其内孔的加工顺序如下:

1)车内孔至

2)氰化,要求工艺氰化层深度为t:

3)磨内孔至

,要求保证氰化层深度为0.1-0.3(单边)。

试求氰化工序的工艺氰化层深度t?

解:

按加工顺序画出形成氰化层深度的尺寸链计算图,图中

为最后形成的尺寸,是封闭环

根据极值法,有:

即有

(2分)

,即有

(2分)

基本尺寸:

按计算结果,化整后的氰化工序的工艺氰化层深度为

(1分)

5.有一零件,其内孔的加工顺序为:

1)车内孔至;

2)渗碳淬火,要求工艺渗碳层深度为t;

3)磨内孔至,要求保证渗碳层深度为0.15-0.35(单边)。

试求工艺渗碳层深度t?

 

6、一批小轴其部分工艺过程为:

车外圆至φ20.6

,渗碳淬火,磨外圆至φ20

试计算保证淬火层深度为0.7~1.0的渗碳工序渗入深度t。

解:

根据题意可画出工序尺寸图(见上图):

 

(1)按工序要求画工艺尺寸链图 (见上图)。

                      

(2)确定封闭环和组成环:

由工艺要求可知,要保证的淬火层深度尺寸为封闭环,即尺寸链中的尺寸A0。

其它尺寸均为组成环。

用箭头法可确定出A1、A2为增环,A3为减环。

 

(3)根据工艺尺寸链的基本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因为:

A0=A12-A3

           所以:

A1=A03-A2

     

(按入体偏差标注)

        故:

 A1=A03-A2=1+10.3-10=1.3

        又:

 012-3

            则:

 1=0-23 =0-0-0.02=-0.02

        又:

 012-3

        则:

 1=0-23 =-0.3+0.01-0.02 =-0.04

        所以得渗碳工序的渗碳深度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