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1745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docx

《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docx

铝型材熔铸工艺操作规程

1、目的

通过确定圆铸锭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和操作方法,以确保所生产的圆铸锭符合内控质量标准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实现熔铸车间生产活动的高效率、高成品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6000系铝合金,外经为Ф4″-Ф9″圆铸锭的生产作业活动。

3、职责:

3.1炉前班长对合金的化学成份是否合格负责。

3.2熔炼工对熔炼温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金属烧损率是否超标,油耗是否达到节能要求,同时对灰渣中金属铝是否回收干净,是否降低环境污染负责。

3.3铸造工对铸造温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铸锭精粒度是否达到1级标准,铸锭直径、弯曲度和表面质量是否符合内控质量标准要求负责。

3.4锯切工对圆铸锭的定尺长度,切斜度和产品标识负责。

4、工艺操作规程:

4.1熔铸生产流程图

 

4.2配料(责任人:

带班主任)

4.2.1配料前准备

4.2.1.1车间主任以填写《铸棒生产计划单》的形式对各班班长下达生产任务,规定合金牌号、铸棒规格、生产时间和熔炉编号。

4.2.1.2到限根据生产计划单准备备料及相关工具等。

4.2.2原铝锭的使用:

不同品位的原铝锭,适合于配制不同牌号的合金,在配制合金时,应建议按表1的规定选用原铝锭。

表1

序号

铝锭牌号

适合配制的合金牌号

1

AL99.85

6463、6060、6063

2

AL99.70

6060、6063、6063A、6005、6005A、6082

注:

纯度高的铝锭可以代替纯度低的铝锭使用,但反之则不行。

4.2.3配料计算的有关规定

a)镁:

按镁锭含镁量为100%计算。

b)铝硅中间合金:

规定理论含硅量为12%,每批硅种进厂应取三个试样化验含硅量,取其算出平均值为计算依据。

c)铜、锌:

按含铜、含锌100%计算。

d)锰、铬:

按猛剂、铬剂中含猛或含铬的百分比计算。

4.2.4原料的使用配比

4.2.4.1原料的使用配比,原则上应按表2的规定执行

表2

纯铝锭

压余铝屑

一级废铝

二级废料

≥30%

≤10%

≥30%

≤30%

注:

1、一级废料是指本厂各车间返回的6000系合金废料。

2、二级废料指外购的6000系合金废料。

4.2.4.2含有Zn、Pb、Bi等元素的废料,不准混入一、二级废料中去,不准用来配制无Zn、Pb、Bi的合金。

这些废料需隔离管理。

4.2.5合金元素的配料计算值:

a)Mg%的计算值:

按《内控标准》中相应合金规定的Mg含量的高限值。

b)Si%的计算值:

按《内控标准》中硅含量的中间值来计算硅种的重量。

c)Cu、Mn、Cr、Zn等作为合金元素时,按中间值计算。

4.2.6合金元素的配料计算

4.2.6.1先将铝料熔化,搅拌均匀,取样做炉前分析。

4.2.6.2根据炉前分析结果,计算各种合金元素的加入量。

a)总投炉量为P;

b)炉前分析的结果为:

Mg%=X;Si%=Y;Cu%=Z;Mn%=K;Cr%=N;Zn%=R;

c)硅种中Si%=M;锰剂中Mn%=H;铬剂中Cr%=W;

d)各合金元素的计算值:

QMg、QSi、QCu、QMn、QCr、QZn,则各为加入量为

a.Mg锭:

 PMg=P×(QMg–X)%(kg)

b.电解Cu:

PCu=P×(QCu–Z)%(kg)

c.锌锭:

 PZn=P×(QZn–R)%(kg)

d.硅种:

 PSi=P×(QSi–Y)%(kg)

  M

e.锰剂:

 PMn=P×(QMn–K)%(kg)

   H

f.铬剂:

 PCr=P×(QCr–N)%(kg)

W

4.2.7配料计量:

凡进入车间投炉使用的铝锭、铝废料、合金元素、本车间产生的各种废铝都必须过磅称重做好记录,报出日报和月报。

4.2.8过磅后的原材料,熔炼工送到熔炼炉台并入炉,必要时用吊机协助入炉。

4.3熔炼(责任人:

熔炼工)

4.3.1熔炼前的准备

4.3.1.1原材料准备:

所有要入炉的原材料,都必须无水分、泥砂、油污、带水的铝屑应烘干。

4.3.1.2设备准备:

a)检查风机、油枪、油路是否正常,炉出出水口是否塞好;

b)装炉前应将炉底、炉壁清理干净,将炉渣扒出炉外;

4.3.1.3工具准备:

准备好操作用的铁扒子和装炉用的叉车、吊机,并穿戴好劳保用品。

4.3.2装炉

4.3.2.1先将烘干的铝屑铺在炉底或放少量碎型材垫底,再投大块铝锭及废料。

4.3.2.2装炉应尽量装满炉,所有的大块料都应一次性在开火熔炼之前装入炉内,推入中间或里头。

注意不要堵塞烧火口、烟道口和炉门口。

4.3.3熔炼

4.3.3.1点火:

将火种引到烧咀前面,打开回油阀,开启油泵和风机慢慢打开油枪阀,使炉内火焰呈短焰白亮光、无黑烟,将炉门关上保持一定间隙,进入正常熔炼。

加温重油50-80℃,油压为0.2MPa。

4.3.3.2当表层金属熔化后,应将未熔化的大块铝推到里头高温区加速熔化。

4.3.3.3当炉底金属全部熔化后长温到730-750℃停火加边角料并将其压沉到炉底,让铝液将其覆盖和熔化,直到成糊状时停止加废料,再开火升温到710℃-740℃进行溶炼。

4.3.4扒渣

4.3.4.1停火后将铝液充分搅拌,用扒子推扒炉底,炉壁,此时金属中的渣和附于炉底,炉壁的渣将上浮。

4.3.4.2将浮渣扒到炉门口附近,撒上打渣剂按1/1500-1/2500的比例,并轻轻搓动浮渣,尽量使渣中的铝分离出来,此时浮渣将由团状变成粉末状,将其扒出炉外的锅中。

4.4炒灰(责任人:

熔炼工)

在锅中渣用扒搓动使铝液与渣基本彻底分离,将表层的渣扒在指定地方,锅内的铝液待冷却后扒出,待下炉再入炉。

4.5合金化(责任人:

熔炼工)

4.5.1取炉样送化验室进行分析

4.5.2炉样分析结果出来后,立即计算合金元素的加入量并过磅,进行合金化操作。

4.5.3在735℃-755℃先将硅种、Cu等加入熔体,充分搅拌,然后加镁锭,用扒子将镁锭压沉,不允许其浮出表面,以防烧损,直至镁完全熔化为止。

再充分搅拌,并将铝水升温至730℃-750℃进行精炼。

4.6精炼(责任人:

熔炼工)

4.6.1精炼前的准备:

准备好精炼罐及精炼剂、氮气等工具,并检查精炼管(6′无缝管)是否畅通。

4.6.2精炼a)按每吨铝0.5-2kg计算精炼剂,用2-4瓶N2约12m3,炉前通氮时间控制在15-20min,炉后通氮时间控制在20-25min。

b)投放精练剂,投放时尽可能分布均匀,精炼时N2的压力以能使铝液抛得液面200mm左右。

c)当精炼剂投放完后,应继续通N21分钟,以彻底清除管道中残留的精炼剂,然后将精炼管撤离铝液,再关闭N2。

d)扒渣:

操作用3.3.4。

4.6.3精炼后工作

a)精炼扒渣后,从熔体心部取样进行炉后分析。

b)当确认成份合格后,按每吨铝液0.5-1kg细化剂均匀分布在熔体中进行静置,此时不得搅动液,静置时间20-30min。

c)若成分不合格,继续调整成份,并充分搅拌取样分析,完成以上工作后进入铸造工作。

4.7铸造(责任人:

铸造工)

4.7.1铸造前的准备工作

a)检查流槽、铸盘的完好;

b)清理结晶器,确保水眼畅通;

c)检查石墨环并涂上润滑油;

d)检查引锭头是否正常位置,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引锭头中的水,并将引锭头引入结晶器中;

e)打开水阀门,起动水泵。

4.7.2铸造

a)打开熔炉开水口,放出铝液,经过滤布后,导入各结晶器中,待铝液达保温帽80%时,打开进铸盘水阀,关闭放水阀,将水压调整到0.2Mpa以上,同时开启铸造机下降开始铸造。

b)铸造过程注意控制温度的稳定,液面平稳和金属流动均匀。

c)铸造温度及速度的调整

棒径

铸造温度

铸造速度(mm/min)

Ф102

730-750℃

140-160

Ф127

730-750℃

120-140

Ф178

730-750℃

90-110

d)铸造时随时观察铸棒的表面质量,当不能满足内控标准时,应用塞头堵上该结晶器,中止此条铸造。

e)铸锭达到规定长度时,先堵塞炉子出水口,让流槽及流盘中铝液流完,铸锭脱离铸盘,关铸机、关水。

f)返开铸盘,升铸机到2m左右,用专用工具吊出铸棒。

g)清理流槽,放尽过滤池中的铝水,清理结晶器,将损坏及残缺的部分补修好,涂上润滑油,为下一铸次做准备。

4.8均质(责任人:

均质工)

4.8.1备料需进行均质的铸锭,应是合格的铸锭,其长度应不超过6m。

a)铸锭在入炉均质之前,应按炉次用吊机将其备于均质专用的备料台上。

b)备料时,应尽可能将相同规格的铸锭安排在同一炉均质,各种规格铸锭按表6所列的数量和排数进行备料。

c)备料时,两层铸锭之间应用10根不锈钢专用杆隔开。

表6:

铸锭直径( mm)

装炉总支数(支)

共装排数

每排支数(支)

Φ102

390

13

30

Φ127

189

10

19

Φ178

104

8

13

d)铸锭在横杆上摆放,端头要平齐。

e)备好在料台上的铸锭总重量应为35吨,最多不应超过38吨,总高度不应超过2250mm。

4.8.2装炉

a)开动大车,对准已备好了料的料台。

b)开动小车前进准确地插入料台底部,直至全部进入为止。

c)升起小车直至最高位置,将此堆铸锭托起。

d)小车后退,直至完全退出备料台,回到小车原始位置。

e)小车下降,直至接触大车为止。

f)开动大车将料运至均质炉门前,并对准均质炉路轨。

g)小车升起至最高位置。

h)打开均质炉炉门。

i)小车前进,准确地将料完全送入均质炉内。

j)小车下降直至铸锭放在均质炉料台上,小车离开铸锭底部。

k)小车退出回到原始位置。

l)关闭均质炉门,将大车开去休息位置。

4.8.3均质处理工艺

a)开炉前,先选定程序,开动循环风机,起动。

b)吹扫、检漏,进入正常均质处理。

c)均质处理按以下均质曲线进行:

 

600580575

500

400

366.6

300

200

100

90160420

0

100200300400500600min

4.8.4转移:

a)先将大车开到均质炉门前,对准位置。

b)均质处理完毕后,开启均质炉门。

c)小车前进,完全插入均质炉内铸锭底部。

d)小车升起将铸锭托起至最高位置。

e)小车后退,将铸锭完全退出均质炉。

f)小车下降复位,至完全接触大车。

g)开动大车,将铸锭送到冷却室外门前对准。

h)小车升起到最高位置,前进将铸锭送入冷却室。

i)小车下降将铸锭放在冷却室料台上。

j)小车退出冷却室并复位,将大车开去休息位置。

4.8.5冷却

a)关闭冷却室炉门。

b)开动抽风机进行冷却。

c)风冷持续1小时后,开启冷却水。

4.8.6出炉:

开动大车将铸锭送到卸铸锭位置,交由卸铸锭人员卸铸锭。

4.9锯切(责任人:

锯切工)

4.9.1锯切准备

a)准备好锯床及冷却水;

b)检查锯片、锯齿是否完好,有无损坏,是否锋利。

c)清理现场,将上次的铝棒头、锯屑清理开。

4.9.2锯切

a)根据生产部或挤压车间的铝棒计划进行其长度偏差≤+5mm。

b)调整好定尺,铸锭头≥50mm;铸锭浇口部≥60mm。

c)每炉次取低倍,在1mm左右取20mm长,送化验室进行低倍组织试验。

d)按炉号锯切,不同炉次的铝棒不能混装同一柜。

e)对锯切的铝棒进行自检,凡不符内控质量标准应选出来报废。

4.9.3锯切后工作

a)关好水及锯机电源。

b)标识铝棒:

在入框的铝棒端面上打上炉次钢印并用油笔标明支数,合金(6061用红色圆点)日期、班次、长度、规格、合格等内容。

4.10交付

a)锯切后标识好的铝棒,交仓管员过磅。

b)无炉号和合金牌号标识的铝棒不与交付。

5、表格及记录

5.1《熔铸生产工艺原始记录》

5.2《均质炉工艺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