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1987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统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医学统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统计.docx

《医学统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统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统计.docx

医学统计

医学统计学

1、从事医学研究,开始运用统计学知识的时间是

A.实验结束后 B.制定实验计划时

C.发表论文前D.申报成果前

2、在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三种误差中,

A.系统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B.系统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机不可避免

C.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D.三种误差均不可避免

3、某厂发生一次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厂870人中发病44人,约占全厂职工的5%,该资料是(  )。

A.计量资料 B.计数资料C.相关资料 D.等级资料

4、小概率事件在统计学上的含义是(  )。

A.指发生概率P≥0.5的随机事件

B.指一次实验或者观察中绝对不发生的事件

C.在一次实验或者观察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的事件,一般指P≤0.05D.在一次实验或者观察中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的事件,一般指P≥0.05

5、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不为零的常数后,(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

6、各观察值均乘以(或除以)同一不为零且不为1的常数后,(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改变D.以上都不对

7、计算某病的平均潜伏期,一般选用(    )。

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变异系数

8、下列关于标准正态分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任何资料通过u=(X-u)/变换均能成为标准正态分布

B.对于标准正态分布有P(u>=-1.96)=0.975

C.标准正态分布的曲线是唯一的

D.标准正态分布方差等于标准差

9、确定肺活量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所取的界值范围应是(    )A.X拔+-1.96S

B.X拔+-1.65S

C.X拔+1.65S

D.X拔-1.65S

10、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特点是(  )。

A.数值离散程度较小B.数值离散程度较大

C.数值离散程度偏向较大一侧D.数值离散程度偏向较小一

11、关于正态分布不正确的是(  )。

A.医学和生物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分布 

B.为非连续分布

C.身高可以用正态分布描述

D.体重可以用正态分布描述

12、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和σ,(  )相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越扁平。

A.μ越大B.μ越小C.σ越大D.σ越小正确答案:

13、一些以老年人为主的慢性病患者,年龄分布的集中位置偏向年龄大的一侧,称为(  )。

A.负偏态分布B.正偏态分布C.正态分布D.卡方检验

14、某资料的观察值呈正态分布,理论上有(  )的观察值落在X拔+-1.96s范围内。

A.68.27% B.90% C.95%D.99%

15、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医学参考值范围时,调查对象是(  )。

A.从未患过病的人

B.排除了对研究指标有影响的疾病和因素的人

C.只患过小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

D.排除了患过某种疾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

16、某人群某项生化指标的医学参考值范围,该指标指的是(  )

A.在所有人群中的波动范围

B.在所有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C.在绝大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D.在少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E.在一个人不同时间的波动范围

二、判断题

1、样本量增大时,极差可能会增大。

2、样本量足够大,就可避免抽样误差。

3、同性别三胞胎的身高、体重均有不同,认为是变异。

4、同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小。

5、描述一群变量值的集中位置,可选用几何均数、中位数、算术均数等平均数。

6、为直观比较化疗后相同时间点上一组乳腺癌患者血清肌酐和血液尿素氮两项指标观察值的变异度大小,可选用标准差。

7、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正偏态分布。

8、资料只有呈正态分布时,才能用正态分布法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

9、任何资料通过Z转换均能变换成标准正态分布。

10、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计数近似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为3.60~5.84(×1012/L)。

若一名成年男子测得红细胞计数为3.10(×1012/L),则医生判断该男子一定有病。

 

11、μ±1.96σ表示任何分布类型的计量资料其95%的变量值所在的范围。

12、医学统计学研究的指标所具有的特性是正态性。

13、在总体中随机抽样,所得样本均数符合正态分布。

 

BCBCBCCADDBCACBC对错对错对错对对错错错错错

 

一、单选题

1、用样本均数来估计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时,则估计精密的是A.均数大的样本

B.均数小的样本 

C.标准误小的样本     

D.标准差小的样本

2、要减小抽样误差,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    )

A.增加观察单位

B.控制个体变异

C.遵循随机化原则

D.严格挑选观察对象

3、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可表示为(    )

A.

B.

C.

D.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    )

A.随总体均数的变化而变化

B.随样本不同而异

C.不随样本而变化 

D.是一个固定区间 

5、某小学校调查本校学生的体重指数(BMI),先在各年级各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测得BMI平均值为17.02,后按同样方法随机抽取300名学生,测得其BMI平均值为16.98,该误差为(    )

A.偏差 

B.系统误差

C.随机测量误差

D.随机抽样误差

6、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 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 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

A.正偏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

D.t分布

E.标准正态分布

7、关于以0为中心的t分布,错误的是(          )

A.t分布的概率密度图是一簇曲线

B.t分布的概率密度图是单峰分布

C.当n

∞时,t分布

Z分布

D.t分布的概率密度图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E.n相同时,t值越大,P值越大

A.1.96σ

B.

C.

D.

E.

9、Sx拔表示

A.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B总体标准差的离散程度 

C.样本均数的离散程度 

D.样本标准差的离散程度 

10、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A.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B.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C.两样本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具有实际意义

D.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

E.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11、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说明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E.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相同

12、(    )时,应作单侧检验。

A.已知A药优于B药

B.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C.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

D.已知A药和B药疗效差不多

13、为研究缺氧对正常人心率的影响,有50名志愿者参加试验,分别测得试验前后的心率,应用(    )分析此数据。

 

A.配对设计的t检验  

B.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

C.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D.两组方差齐性检验 

二、判断题

1、

2、标准差和标准误都是反映变异程度大小的指标。

3、

4、在总体中随机抽样,所得样本均数符合正态分布。

5、增加样本含量可以减小抽样误差,所以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6、设 X 的总体方差为   ,则样本均数  的总体方差也为  。

 

7、在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数据减去用药后数据和用药后数据减去用药前数据,作t检验后结论相同。

8、统计推断的结论都是针对总体特征而言。

9、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经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则说明两样本均数不同。

10、单侧检验较双侧检验更为灵敏,更易检验出差别,因此宜广泛使用。

CADBDCEBCEDCA错对错错错错对对错错

一、选择题

1.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P>0.05说明

A.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小 

B.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大

C.支持两总体无差别的结论 

D.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

E. 可以确认两总体无差别

2.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A.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B.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C.两样本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具有实际意义

D.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

E.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3.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说明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E.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相同

4.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误差,应该使用的方法是

A. 减少Ⅰ类错误 

B.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

C.减少测量的随机误差

D.提高检验界值 

E.增加样本含量

5.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和Z检验的主要差别是

A.t检验只能用于小样本资料

B.u检验要求大样本资料

C.t检验要求数据方差相同

D. t检验的检验效能更高

E.u检验能用于两大样本均数比较

6.两组资料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数据分布近似正态及(    )。

A.两样本均数相等

B.两样本方差相等

C.两总体均数相等 

D.两总体方差相等

7.(    )时,应作单侧检验。

A.已知A药优于B药

B.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C.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

D.已知A药和B药疗效差不多

8.t检验中,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    )。

A.结论下错的可能性  

B.错误的无效假设被接受的可能性

C.无效假设成立的可能性

D.真的无效假设被拒绝的可能性

9.在假设检验中,若结论为不拒绝H0,此时推断有错,则错误的概率是

A.大于α

B.小于α 

C.β,而β未知  

D.1-β,而β未知

10.为研究缺氧对正常人心率的影响,有50名志愿者参加试验,分别测得试验前后的心率,应用(    )分析此数据。

 

A.配对设计的t检验  

B.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

C.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D.两组方差齐性检验 

11.t检验中,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    )。

A.结论下错的可能性  

B.错误的无效假设被接受的可能性

C.无效假设成立的可能性

D.真的无效假设被拒绝的可能性

12.在σ已知情况下,单个样本平均数显著性检验应使用以下(   )检验统计量。

13.关于以0为中心的t分布,下列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    )。

A.t 分布是一簇曲线  

B.t 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C.当ν→∞时,t → u 

D.相同ν时,│t│越大,P值越大

14.在单组样本均数与一个已知的总体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中,结果t=3.24,t0.05,v =2.086,t0.01,v =2.845。

正确的结论是(  )。

A.此样本均数与该已知总体均数不同

B.此样本均数与该已知总体均数差异很大

C.此样本均数所对应的总体均数与该已知总体均数差异很大

D.此样本均数所对应的总体均数与该已知总体均数相同

E.此样本均数所对应的总体均数与该已知总体均数不同

15.样本均数比较作t检验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以(    )所取II类错误最小。

A.α=0.01

B.α=0.05

C.α=0.10

D.α=0.20

E.α=0.30

16,下面关于标准误的四种说法中,哪一种是不正确(    )

A.标准误是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

B.标准误反映了样本统计量的变异

C.标准误反映了总体参数的变异

D.标准误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

二、判断题

17.两次t检验都是对两个样本均数的差别作显著性检验,一次P<0.01,一次0.01

18.在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数据减去用药后数据和用药后数据减去用药前数据,作t检验后结论相同。

19.t检验可用于同一批对象的身高和体重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0.当总体方差已知时,检验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别只能用t检验。

21.t检验是用来比较两总体均数间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的一种方法。

22.检验水准又称显著性水准,是判断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的概率水准,其大小等于0.05。

23.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当样本含量较大时就不能做t检验。

24.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经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则说明两样本均数不同。

DEDEBDCDCACDDEEC错对错错错错错错错

一、选择题

1.经调查得甲、乙两地冠心病的粗死亡率都为40/万,按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地为45/万,乙地为38/万,因此可认为(    )。

A.甲地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

B.乙地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

C.甲地冠心病诊断水平高

D.乙地冠心病诊断水平高

2.已知乳腺癌以女性45岁以上高发,如作两地乳腺癌发病率比较时,作率的标准化应消除(    )的影响。

A.两地人口年龄构成不同

B.两地人口性别构成不同

C.各年龄组死亡率不同

D.两地年龄和性别构成不同

3.某医生收集某年当地脑梗塞患者职业状况,结果患者中工人占47.2 %、农民占23.1%、干部占19.8%、其它为9.9%,则当地(    )。

A.工人最易患脑梗塞

B.工人脑梗塞发病率最高

C.脑梗塞患者中工人最多

D.以上都不对

4.使用相对数时,容易犯的错误是(    )。

A.将构成比当作相对比

B.将构成比当作率

C.将率当作构成比

D.将相对比当作率

5.欲计算某地区年度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其分母应为(    )。

A.该地年平均人口数           

B.该地年恶性肿瘤患者总人数

C.该地年死亡总人数       

D.该地年因恶性肿瘤死亡总人数

6.据某地传染病发病监测资料显示,该地1980年肝炎发病人数占所有传染病发病总人数的16.49%,而1990年则为21.33%,这一资料说明(    )。

A.十年来该地肝炎发病强度增长

B.十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肝炎检出率有所增加

C.单纯依据该资料还不能反映该地两年度肝炎发病强度的高低

D.需进一步做假设检验,才能得出发病强度高低的结论

7.标准化后的总死亡率,(    )。

A.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一种相对水平

B.它反映实际发生水平,可用于比较

C.它不随标准组选择的改变而改变

D.无须假设检验,可直接比较数值的大小

8.欲比较两地的总死亡率,计算标准化率可以()。

A.消除两地总人口数不同的影响

B.消除两地各年龄组死亡人数不同的影响

C.消除两地各年龄组人口构成不同的影响

D.消除两地抽样误差不同的影响

9.四格表X2检验X2>X20.05,v,可认为()

A.两样本率不同

B.两总体率不同

C.两样本率相同

D.两总体率相同

10.四格表中如有一个实际数为0,则(    )。

A.不能做χ2检验

B.必须用校正χ2检验

C.还不能决定是否能做χ2检验

D.肯定能做χ2检验

11.四格表资料χ2检验中,当1≤T<5,n>40时,计算的校正χ2值,与未校正的χ2值相比,可使(    )。

A.P值增大

B.P值减小

C.P值不变

D.P值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12.用正态近似法估计总体率的可信区间时,要求(    )。

A.np大于5

B.n(1-p)大于5

C.np或 n(1-p)大于5

D.np和 n(1-p)大于5

13.χ2分布的形状(    )。

A.同正态分布

B.同t分布

C.为对称分布

D.与自由度ν有关

14.四个样本率作比较时,有一个理论数为3.2,其余都大于5,且n>40,则

A.只能作校正χ2检验

B.不能作χ2检验

C.作χ2检验,不必校正

D.可删去或合并小于5的格子

15.对于总合计数n为400的4个样本率的资料作χ2检验,其自由度为

A.3

B.2

C.396

D.399

 

16.χ2值的取值范围是(    )。

A.-∞≤χ2<+∞

B.χ2≤1

C.0≤χ2<+∞

D.χ2≥1

17.现有50份血样用甲法检查阳性25份,用乙法检查阳性35份,两法同为阳性和阴性的分别为23份和13份。

欲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应选用(        )。

A.Z检验

B.t检验

C.配对t检验

D.配对四格表的χ2检验

18.用大剂量VE治疗产后缺乳,以安慰剂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VE组,有效12例,无效6例;安慰剂组有效3例,无效9例。

分析该资料,应选用()。

A.t检验

B.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C.Fisher精确概率法

D.四格表资料χ2检验的校正公式

19.某医师为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胎儿宫内感染HBV的效果,将33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预防注射组(22例)和非预防组(11例),观察结果为:

预防注射组感染率18.18%,非预防组感染率45.45%。

分析该资料,应选用()。

A.t检验

B.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C.Fisher精确概率法

D.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校正公式

20.用兰岑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患者34例,有效者31例;用银黄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患者26例,有效者18例。

分析该资料,应选用(()。

A.t检验

B.χ2检验

C.四格表资料χ2检验的校正公式

D.Fisher精确概率法

二、判断题

21.100名女性乳腺癌患者中有60名无哺乳史,故可以认为无哺乳史是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22.若甲地老年人的比重比标准人口的老年人比重大,那么甲地标化后的食管癌死亡率比原来的率高。

23.某化工厂某病连续4年的患病率分别为:

6.0%、9.7%、11.0%、15.4%,则该病的总患病率为:

(6.0+9.7+11.0+15.4)%/4=10.53%。

24.一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 但不能治愈该疾病, 则该病的患病率将增加。

25.某医师用传统中药配方治疗3例肝癌患者,其中2例存活2年以上,则该药治愈率为66.7%。

26.四格表资料作χ2检验时,四个格子的数据均为绝对数。

27.实际频数最小的格子,其理论频数也必然最小。

28.本应计算校正χ2值的资料却使用了未校正χ2值,则会增大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29.在配对资料的χ2检验中,当表中有理论数小于5而大于1,且n大于40时,要采用校正公式

30.χ2值和t值一样,随着自由度的增加而增加。

31.χ2检验可用于分析急性与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型构成是否不同。

32.确切概率法补充了四格表资料χ2检验的内容,故也属于χ2检验的范畴。

33.3个医院的门诊疾病构成进行比较不可作χ2检验。

 

ADCBC-CACBCADDCACDCCC错错错对错对错错错错对错错

1.某地随机抽样调查140名健康成年男性血清尿素氮(BUN)浓度,检测数据见表。

某地140名健康成年男性血清尿素氮浓度(mmol/L)

6.00

5.28

3.90

5.30

4.20

3.90

5.60

5.66

4.10

4.00

4.50

3.77

4.34

4.30

4.22

5.30

5.13

3.79

4.80

5.20

4.70

2.94

5.90

4.50

2.10

5.60

5.90

2.85

4.90

4.22

5.63

3.21

4.66

3.00

5.96

3.45

3.50

4.23

3.90

3.88

4.24

4.53

4.88

2.48

3.40

3.26

3.21

3.60

2.73

4.15

4.60

4.35

4.96

5.61

5.87

5.01

4.33

5.74

4.87

3.96

3.00

3.93

3.15

5.00

3.44

3.50

2.85

4.87

4.60

3.40

4.79

3.02

6.23

4.98

2.89

5.82

6.30

5.20

5.40

3.00

2.80

4.43

4.50

5.52

6.40

4.86

5.90

4.70

3.47

4.66

4.78

5.70

2.26

4.10

3.70

5.40

3.70

4.37

4.20

6.10

4.80

5.10

5.55

2.97

5.11

3.26

3.04

6.01

5.07

4.22

5.39

5.34

4.47

3.58

5.26

4.54

4.07

3.83

3.97

6.05

4.02

2.69

2.52

5.21

6.55

4.28

4.45

5.15

4.45

5.37

3.80

3.73

4.49

2.44

2.76

3.33

3.01

6.43

3.55

2.63

⑴编制尿素氮浓度数据的频数表,绘制直方图,描述其分布特征。

⑵用适当的统计指标描述血清尿素氮浓度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⑶计算中位数,并与算术均数比较。

⑷计算P2.5~P97.5范围,并与

范围比较。

2.某地2010年抽样调查了160名12岁健康男童的身高,其均数145.00cm,标准差为5.77cm,资料服从正态分布。

问:

⑴该地80%的12岁健康男童身高集中在哪个范围?

⑵估计该地12岁健康男童身高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

⑶估计该地12岁健康男童身高在140cm~160cm之间的占该地12岁健康男童的比例是多少?

约有多少人?

1.已知某地正常成年女性的血清总蛋白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某医师调查了该地110名正常成年女性,得血清总蛋白均数为76.79(g/L),标准差为3.89(g/L)。

问:

⑴该人群中80%的正常成年女性的血清总蛋白集中在哪个范围?

⑵估计当地正常成年女性血清总蛋白的总体均数可能所在的范围。

⑶现有一成年女性,血清总蛋白为85.50(g/L),如何评价?

⑷该人群血清总蛋白含量低于80.68(g/L)的约有多少人?

2.某医院对9例慢性苯中毒患者用中草药抗苯一号治疗,得WBC总数(109/L)结果见表:

抗苯一号治疗慢性苯中毒患者前后WBC(109/L)变化情况

病例号

1

2

3

4

5

6

7

8

9

治疗前

6.0

4.8

5.0

3.4

7.0

3.8

6.0

3.5

4.3

治疗后

4.2

5.4

6.3

3.8

4.4

4.0

5.9

8.0

5.0

⑴请说明本资料的设计类型。

⑵该药对患者WBC总数有无影响?

⑶同样得治疗后血小板比治疗前每人平均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