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2454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适用期末复习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提纲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基础知识梳理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⑴生产决定消费。

①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②生产决定消费表现为:

A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A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A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A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⑵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⑶社会再生产。

①环节:

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②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⑴原因。

①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需要,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②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肯有决定性意义

⑵措施。

①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②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④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⑤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⑴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⑵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①国有经济。

A1含义:

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A2地位: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A3作用: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

②集体经济。

A1含义:

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工业和服务业中。

A2作用:

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⑶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②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⑷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⑴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⑵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⑶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⑷原因: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⑸要求: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⑴基本经济制度。

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地位: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基。

⑵原因。

①必要性: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重要性:

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⑶要求: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一)企业的经营

1、公司及其类型

⑴企业。

①含义: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地位:

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③企业的类型:

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并存,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④企业组织形式:

公司制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⑵公司。

①含义: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②公司的类型。

A1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A2股份有限公司,是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共同点:

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和共同出资

最大的区别:

能否把全部资本分成等额股份

③组织机构:

公司的组织机构由三部分组成:

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④公司制的优点:

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2、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⑴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⑵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⑶企业兼并与破产。

①企业兼并。

A1含义:

指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

A2意义:

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②企业破产。

A1含义:

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A2意义: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与就业

⑴劳动和劳动者。

①劳动的含义:

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②劳动光荣

A1意义:

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A2要求:

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使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蔚然成风,努力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

⑵就业的意义。

①对社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对劳动者: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同时,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实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⑶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

①党和政府: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劳动者:

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⑴原因: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⑵劳动者权利的内容: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和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⑶措施。

①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劳动义务是统一的;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

②重要保证:

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③具体途径: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

⑴含义:

居民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凭证,个人依据凭证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⑵我国的储蓄机构:

主要是各商业银行。

⑶利息与利率。

①利息的含义:

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②影响利息的因素:

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计算时,利息率与存款期限的单位要统一)。

⑷种类及特点。

①种类:

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②特点:

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但收益低。

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2、我国的商业银行

⑴含义:

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⑵地位:

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⑶业务。

①存款业务。

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②贷款业务。

这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③结算业务。

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

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④其他业务。

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服务。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1、股票

⑴含义: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⑵股东的基本权利:

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权利。

⑶特点。

①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②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股票可以在证券市场上流通买卖。

③股东在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取得股票后,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如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待公司的破产清算,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

⑷收益:

股票投资的收益包括两部分。

①股息和红利收入,来源于企业利润。

②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受公司的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⑸发展股票市场的意义:

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债券

⑴含义: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⑵分类。

根据发行者不同,可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⑶特点。

①从风险性来看,国债风险最小,金融债券次之,企业债券最大。

②从收益性来看,国债收益最小,金融债券次之,企业债券最大。

3、商业保险

⑴含义:

商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⑵分类:

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⑶订立原则:

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

⑷作用:

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二、重点问题归纳

如何解决就业?

党和政府:

①根本措施:

要大力发展经济

②政策和方针: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③具体措施:

a.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挥它们在增加就业中的优势作用。

b.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

c.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养。

劳动者:

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努力提高技能和素质

③积极创业,发扬创新精神

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权益?

国家: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个人:

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

劳动者:

①前提:

自觉履行义务

②保证: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③意识:

增强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

④途径:

当自身权益收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国家:

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

②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③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用人单位:

①严格按照劳动法相关规定,与劳动者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

②签订劳动合同,履行义务;

③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如何选择投资方式?

(1)注意投资的收益率与风险性。

投资的目的是为获得收益,但投资的风险大小不同,居民在选择时要慎重。

(2)注意投资的多样化。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居民有了更多的投资机会,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经济实力薄弱,可参加储蓄或购买国债;经济实力允许,可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如购买企业债券、投资股票等。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三、知识体系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