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2524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docx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终审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

[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作业治疗评估是应用康复医学方法对残疾者或功能障碍者的残存功能或恢复潜力进行评估,促进制定作业治疗计划,对作业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

2.任务分析是指分析个人活动和行为构成、行为场景之间的动态关系,是对一项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或休闲娱乐活动的基本行为构成以及患者完成该活动所应具备行为场景的一个分析认识的过程。

3.活动分析是指在治疗过程中评估治疗性活动中患者的主动性和行为构成,是对一项治疗性活动的基本行为构成以及患者能够完成该活动所应具备的功能水平的一个分析认识的过程。

4.活动范畴是指人类的所有基本活动,其包含为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

5.行为构成是指活动中每一项动作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动作的基本步骤、运动类型和所需的基本功能等。

6.行为场景是指活动发生的基本外界条件,包括时空条件、物质和社会环境等。

7.治疗性作业活动治疗性作业活动是指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其目的是维持和提高患者的功能、预防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8.艺术疗法通过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戏剧表演或欣赏等艺术活动进行治疗的方法。

9.园艺疗法通过种植花草、栽培盆景、园艺设计、游园活动等作业进行治疗的方法。

10.生产性作业疗法通过生产性活动进行训练,以达到改善肢体功能和心理状态,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的作业训练方法。

11.手功能康复手功能康复是通过专业的治疗,促进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代偿手和上肢的功能。

12.对掌活动对掌活动是指拇指尖向其他手指尖方向的运动,是保证手功能正常的必要条件。

13.认知是认识和知晓事物过程的总称。

包括感知、识别、记忆、概念形成、思维、推理及表象过程。

14.认知障碍有多方面的表现,如判断、记忆、注意、推理、抽象思维、排列顺序的障碍等,临床上,以注意、记忆障碍多见。

15.注意力一般是指人们集中于某种特殊内、外环境刺激而不被其他刺激分散的能力。

16.记忆力是一种动态过程,一般是指既往经历、信息地获得、保留与提取。

它涉及到编码、贮存和提取三个过程。

17.知觉障碍知觉障碍是指在感觉传导系统完整的情况下大脑皮质特定区域对感觉刺激的认识和整合障碍,可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局灶性或弥漫性脑损伤患者。

18.失用症失用症是指在无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运动协调性障碍、感觉缺失、视空间障碍、语言理解障碍、注意力差或不合作等情况下,不能正确地运用后天习得的运动技能进行目的性运动的运用障碍。

19.格斯特曼综合征当双侧手指失认同时合并左右分辨障碍、失写、失算时称为格斯特曼综合征。

与优势半球角回损伤有关,又称角回综合征。

20.单侧忽略单侧忽略又称单侧空间忽略、单侧不注意或单侧空间失认,是指对来自损伤半球对侧的刺激无反应,主要以视觉形式表现,也可以表现在近体空间的触觉及空间表象上。

表现为以体轴为中心,离体轴越远越容易忽略。

21.失认症失认症是指非感觉器官功能不全或智力低下、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言语困难以及对该物不熟悉等原因,而是由于大脑损伤,不能通过相应的感官感受和认识以往熟悉的事物,但仍可以利用其他感觉途径对其进行识别的一类症状。

22.视觉辨别功能障碍指观察两者之间或自己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距离的障碍,包含图形背景分辨困难、空间定位障碍、空间关系障碍、地形定向障碍、物体恒常性识别障碍等多种症状。

23.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组织分析、综合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的运作。

24.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大脑不能有效地整合感觉信息,从而导致儿童产生一系列的行为问题,表现为学习、专注力、姿势控制、小肌肉协调、情绪、生活功能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

所有感觉系统都可以发生感觉统合失调。

脑干是感觉统合最重要的部位,感觉统合失调主要发生在脑干。

25.适应性反应适应性反应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与环境接触后产生的、能自然地协助控制身体、感觉、情感的行为反应,即成功地回应环境挑战的反应。

适应性反应必须以良好的感觉统合功能为基础,而成功的适应性反应能促进更高层次的感统过程。

26.动作障碍在处理一种或一种以上感觉时发生了缺陷,导致动作完成过程中发生问题,动作计划能力障碍,不能完成或完成不好协调性、计划性的动作。

动作障碍包括姿势控制障碍、触觉分辨障碍、两侧整合-动作顺序障碍、身体动作障碍。

27.感觉调节障碍个体不能将警觉状态调整到合适于活动所需的水平,不能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反应称为感觉调节障碍,包括感觉防御、重力不安全感、对移动的厌恶反应、感觉迟钝。

28、矫形器矫形器是在人体生物力学的基础上,作用于人体四肢或躯干,以保护、稳定肢体;预防、矫正肢体畸形;治疗骨、关节、神经、肌肉疾病及功能代偿的体外装置。

29.压力治疗是指通过对人体体表施加适当的压力,以预防或抑制皮肤瘢痕增生,防治肢体肿胀的治疗方法。

30.辅助器具残疾人使用的,特别生产的或一般有效的,防止、补偿、减轻、抵消残损、残疾或残障的任何产品、器械、设备或技术系统。

31.辅助技术是用来帮助残疾人、老年人进行功能代偿以促进其独立生活并充分发挥他们潜力的多种技术、服务和系统。

其内涵包括三方面:

即技术——硬件(器具)、软件(方法);服务——适配服务和供应服务;系统——包括研发、生产、供应、服务和管理。

32.节省体能技术通过利用人体功效学原理,结合身体功能状态,通过合适的姿势、正确的活动方法或使用辅助器具和辅助技术,以减少体能消耗和预防并发症的技术和方法。

33.压力治疗:

是指通过对人体体表施加适当的压力,以预防或抑制皮肤瘢痕增生,防治肢体肿胀的治疗方法。

34.ADL:

指人类为了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工作群。

35.助行器指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器具。

36.手杖三点步行患者使用手杖时先伸出手杖,再迈出患侧足,最后迈健侧足的步行方式。

37.手杖两点步行同时伸出手杖和患足并支撑体重,再迈出健足,手杖与患足作为一点,健侧足作为一点,交替支撑体重的步行方式。

38.大轮平衡技术大轮平衡技术是指由大轮支持,脚轮抬起悬空并保持平衡的一种技巧。

使用该技术可以在社区完成独自驱动轮椅上下坡路、上下台阶、越过障碍物以及在不平整的路面行驶等多项操作。

39.适应技术是指对于一些残疾者,因为功能所限,需要修改一些个人的活动方法以适应残疾现实的技术。

40.脊髓休克患者受伤后,脊髓功能处于暂时性抑制状态,称为脊髓休克

41.颅脑损伤是指一组因外因、火器造成脑组织损伤,常导致意识、认知、感知觉和肢体功能的障碍。

42.单侧忽略是指对来自损伤半球对侧的刺激无反应,主要以视觉形式表现,也可以表现在近体空间的触觉及空间表象上。

43.结构性失用指不能将各个不同的部件按正常空间关系组合成为一体化的结构,不能将物体各个部分连贯成一个整体。

表现为临摹、绘制和构造二维或三维的图形或模型有困难。

44.运动性失用是对运动记忆的丧失。

患者无肌肉麻痹、共济失调、感觉障碍、异常反射等运动障碍却不能按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运动。

常见于颜面部、上肢、下肢及躯干等部位,以一侧上肢和舌多见。

45.左右失认左右失认指不能理解和应用左右的概念,不能辨别自身、他人及环境的左右侧(方)。

46.手指失认指在感觉存在的情况下不能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手指,包括不能命名或指出被触及的手指。

47.压力垫是指加于压力衣或绷带与皮肤表面之间,用以改变瘢痕表面的曲度或填充凹陷部位,以集中压力在所需要的部位的物品。

48.环境控制系统是一种供残疾人使用的电子机械辅助装置,它能使残疾人对居室环境中的各种护理或服务设施进行控制。

49.轮椅的平衡点推轮椅者用脚向下踏倾倒杆同时双手下压手推把使轮椅后倾,在后倾的过程中双手承受的重量逐渐减少,当轮椅后倾到约30°时,双手负重最小,这个位置称为平衡点。

50.轮椅处方轮椅处方是康复医师、治疗师等根据残疾者的年龄、疾病及损伤程度、健康状况、转移能力、生活方式等开具的订购轮椅处方,一般包括所需轮椅的种类/类型、规格以及对某些部件的特殊要求等。

轮椅制造和供应部门根据轮椅处方提供合适的轮椅。

51.工伤工伤是职业伤害的简称,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作原

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事故造成的身体伤害。

52.工作工作可被定义为个人创造价值的、进行有目的性、制造性的活动,

并通过此获取报酬

53.工作康复工作康复的定义是指利用现代康复的手段和技术,为工伤工

人提供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等服务,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提高伤残职工的职业劳动能力,从而促进工伤工人重返工作岗位。

54.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损伤此类病症泛指一系列因工作而导致肌肉、骨

骼以及周围神经系统出现的病损及引起的相关躯体症状。

55.功能性能力评定能性能力评估是对工伤工人的身体体能、功能及工作

能力进行系统的评估以确认其目前的体能状况和功能缺陷。

56.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对具体工作在工作量、力度,对身体能力、生理、

认知、心理社交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析

57.工作模拟是跟据工作成分中确认的主要部分利用相应的评估工具或仪

器让工伤工人模拟实际工作程序和要求评估工伤工人在此过程中的身体力量、平衡、协调性和耐力等方面的综合工作能力

58.工作重整工作重整是与工作相关的有目的治疗计划,专门针对重建患

者体内神经、肌肉、骨骼功能(力量、耐力、活动性、柔韧性、运动控制)和心血管功能

59.工作强化工作强化是一个结构严谨、全面、目的明确、个体化的康复

训练和治疗项目,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恢复或增强工伤工人重返工作的能力

60.环境的供给作用供给指的是周围环境为作业活动的进行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选择和机会。

61.环境的限制作用限制是指环境对个体在进行某些具体的作业活动时有一定的期望和要求。

62.社团组织指一群规律性地集结的人,提供和委派以一定的角色给每个个体,并营造执行这些角色所需要的氛围和设定一些行为准则。

63.作业方式作业方式是指文化习俗因素对作业活动的规限,有典型的或正确的方式去进行这些作业活动。

64.废用综合征:

指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少的患者,由于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而出现关节挛缩、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便秘、肌肉萎缩、肺功能下降、体位性低血压、智力减退等一系列征候群。

65.非抓握功能指手指静止在屈曲或伸展位时所执行的功能。

66.力性抓握拇指运动与手部尺侧的环指和小指用力屈曲相结合所产生的动作

67.精细抓握手的桡侧部分参与产生的较精细的功能动作,如拇指、示指、中指间的三点对捏。

68.下颌控制技术利用大拇指压在患儿耳前下颌关节,食指压在下嘴唇与下颏之间,中指放在下颏后面

69.骨折骨或骨组织遭受暴力作用引起的骨组织部分或全部连续性中断者,称之为骨折。

70.病理性骨折如果骨骼本身病变,在遭受外力时发生骨折者,则称之为病理性骨折。

71.骨缺血坏死由于创伤对骨骼某部分血运的破坏,使该部分因缺血而发生坏死。

72.创伤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是在关节发生创伤后的退行性变。

73.前脊髓损伤综合症:

脊髓前索和侧索损害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运动和痛温觉障碍,而本体感觉存在。

74.半横断:

脊髓半侧受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同侧的运动及本体感觉障碍,对侧的温痛觉障碍。

75.圆锥损伤综合症:

脊髓圆锥和锥管内腰段脊神经损害,临床表现除运动、感觉障碍外,通常为反射性膀胱和肠道运动障碍,下肢反射消失。

骶段神经反射如球海绵体反射和排尿反射、肛门反射有时仍可保留。

76.伤后遗忘的时间(PTA)是指受伤后记忆丧失到连续记忆恢复所需的时间

77.社区作业治疗是一项社区康复服务,旨在协助有需要的残障人士及长期病患者提高他们在起居生活、工作及社区生活方面的独立生活能力。

透过实地的评估、家居及社区内的训练、改善家居环境设施建议或代替病患者为其洽购适合的辅助用具,如:

轮椅、手杖,以及提供合适的信息及转介等服务,以帮助他们能够在不同方面独立地生活,从而让他们可以成功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78.CBR意指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是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建议的一种新型、经济、有效的康复服务形式。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的定义:

“社区康复是指在社区层次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包括依靠有残疾、残损、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她们的家庭和社会”。

79.有效的压力是压力疗法使用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在不同体位或姿势下,压力始终保持在有效范围,即使在运动时,局部仍然应保持适当的压力。

80.缩率压力衣制作时所需尺和与实测尺寸的差与所需尺寸的比值,即:

n%=(L1-L)/L(n%代表缩率,L1代表实际测得的长度,L代表裁剪时所采用的长度)。

填空题

1.活动范畴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工作及生产性活动和娱乐休闲活动

2.注意障碍的康复是认知康复的中心问题

3.活动行为成分包括感觉运动成分,认知整合与认知能力,心理社会技能与心理成分

4.知觉障碍的作业活动一般分为改善功能作业活动和功能适应性活动

5.骨关节损伤的康复治疗的三个基本原则:

关节复位;消除水肿和功能训练

6.矫形器可以分为脊柱矫形器、上肢矫形器、下肢矫形器练

7.床上活动包括:

桥式运动,床上翻身和卧坐转移

8.感觉再教育的过程包括感知,记忆,分辨和回忆

9.常见躯体构图障碍有左右分辨障碍;躯体失认;手指失认和疾病失认

10.认知康复治疗的模式:

基本认知能力训练;认知功能技巧训练和环境改良

11.失写症主要表现为写字发生困难,但阅读或抄写可以不出现障碍

12.合适的座席一般要求乘坐时臀部两侧与座位的内侧面应有1~2横指的间隙;膝后下方与座席的前缘应有约4横指的距离;腘窝处大腿不接触座垫,应有2横指的距离。

简答题

1.正常手功能抓握的13种形式

悬垂;托举;触摸;推压;叩击;动态操作;球形掌握;球形指尖握;柱状抓握;勾拉;二指间捏;多指间捏;侧捏

2.单侧忽略的作业治疗

改善功能的作业活动:

视觉搜索训练;感觉刺激;病灶同侧单眼遮蔽;基本动作训练;ADL训练

功能适应性训练:

功能代偿;生活环境调整

3.治疗性作业活动的心理方面的治疗作用:

(1)增强独立感,建立信心

(2)提高成就感、满足感

(3)调节精神和转移注意力

(4)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平衡

(5)改善认知.知觉功能

治疗性作业活动的生理方面的治疗作用:

(1)增强肌力

(2)增强体耐力

(3)改善ROM

(4)减轻疼痛和缓解症状

(5)改善灵活性

(6)改善平衡协调性

(7)促进感觉恢复

(8)提高ADL能力

4.治疗性作业活动选择的原则有:

(1)在全面的评定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进行选择。

(2)对活动进行分析,选择具有针对性而安全可行的活动。

(3)对活动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以适合患者的需要。

(4)尽量以集体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以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治疗效果。

(5)充分发挥治疗师的指导、协调作用,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5.矫形器具有以下基本治疗作用:

(1)保护作用:

通过对受损或疾病肢体的保护及支持,促进炎症、水肿吸收,减轻疼痛;保持关节的正常对线关系;防止肢体再次受损,促进病变愈合。

(2)稳定作用:

通过对肢体固定以及对异常活动的限制,维持骨、关节、脊柱的稳定性,并且有利于功能训练及下肢承重能力的重建。

(3)代偿作用:

通过矫形器的外力源装置,对肌力较弱者给予助力;代偿已瘫痪的肌肉的功能;使关节置于功能位,维持正常功能运动。

(4)矫正作用:

通过三点力作用原理矫正肢体已出现的畸形,也可通过矫形器的限制,预防潜在的畸形发生和发展。

(5)免负荷作用:

通过矫形器的压力传导和支撑,能部分或完全免除肢体或躯干的承重。

6.穿脱矫形器不良作用的防治

制动引发的废用性肌萎缩与肌无力;关节固定造成挛缩;制动诱发骨质疏松;导致肌痉挛加重;压力作用造成压疮;心理依赖性

7.辅助器具的作用有:

(1)代替和补偿丧失的功能

(2)提供保护和支持

(3)提高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

(4)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提高学习和交流能力

(6)节约体能

(7)增加就业机会,减轻社会负担

(8)改善心理状态

(9)节约资源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人、财、物力浪费

(10)提高生活质量

8.节省体能应遵循的原则为:

(1)合理地安排活动

(2)利用辅助器具简化活动

(3)工作节奏要适中

(4)保持正确的姿势

(5)运用合适的身体力学

(6)活动中配合呼吸

9.C6平面脊髓损伤者可能需要的辅助器具有哪些?

(1)矫形器:

手功能位矫形器、踝足矫形器等

(2)轮椅:

手轮圈有突起推动把手的轮椅、电动轮椅、高靠背轮椅(体位性低血压严重者才需要)。

(3)自助具:

1)进食自助具:

万能袖套、带C型夹的勺子、带腕固定带的勺子、防滑垫、防洒碟、防洒碗、自动喂食器等

2)修饰自助具:

电动剃须刀,带C型夹的梳子和剃须刀、带固定带牙刷

3)穿衣自助具:

穿衣器、扣纽器、带指环的拉链等

4)洗澡带自助具:

扣环毛巾、长柄擦(海绵)、

5)交流自助具:

电话托、书写器、翻书器、电脑输入辅助器具

6)其它自助具:

特制手柄钥匙、拾物器、开瓶器

(4)其它辅助器具:

环境控制系统、坐便椅、坐厕、加高坐厕、扶手、床边便椅、洗澡椅等

10.9种基本与职业有重要关系

学习能力;言语能力;计算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分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手指灵活性;手灵活性

11.注意的分型

重点注意;连续注意;选择性注意;交替注意和分别注意

12.简述助行器分类。

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将其分为两大类:

单臂操作助行器和双臂操作助行器。

单臂操作助行器包括手杖、肘(拐)杖、前臂支撑拐、腋(拐)杖、多脚拐杖和带座拐杖;双臂操作助行器包括助行架、轮式助行架、助行椅以及助行台。

13.简述助行台适应证

(1)下肢功能障碍,需要使用助行架或前臂支撑拐,而合并上肢功能障碍或不协调的患者,如进展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脑瘫、偏瘫等。

(2)上、下肢均受累而不能通过腕与手承重的患者。

(3)前臂有明显畸形,前臂支撑拐不适用时,可选用助行台。

14.简述交互式助行架步行方式。

(1)恢复早期使用交互式助行架步态(四点步):

将一侧助行架向前移,迈对侧下肢,移对侧助行架,移另一侧下肢。

(2)恢复后期交互式助行架步态(四点步):

一侧助行架及其对侧下肢向前移动,另一侧助行架及其对侧下肢向前移动。

15.简述无直立困难患者手杖长度测量方法。

无直立困难的患者,站立时大转子的高度即为手杖的长度及把手的位置。

患者站直,体重均匀分布于双下肢,目视前方,肩臂放松,确认患者无前、后、左、右倾斜以及穿的鞋亦是普通高度的情况下,将不可调的Fischer型手杖的套头去除,将把手置于地面(足朝上,把手着地),垂直靠于患者体侧,在平患者前臂尺骨茎突水平处手杖上作一记号,锯去多余的长度,套回套头即可。

如为可调节的手杖,不必翻过来,就地按上述标准调节即可。

16.简述直立困难患者手杖长度测量方法。

直立困难患者,可用仰卧位测定。

患者仰卧,双手放在身旁,测量自尺骨茎突到足跟的距离,然后增加2.5cm,即为手杖应有的高度。

加2.5cm是留出穿鞋时鞋后部的高度。

测量正确时,患者持杖站立时肘应轻屈30度左右,腕关节背伸,小趾前外侧15cm至腕背伸时手掌面的距离即为手杖的长度

17.简述手杖三点步行分型。

①后型:

健侧足迈出的步幅较小,健侧足落地后足尖在患侧足尖之后。

步行稳定性好,恢复早期患者常用此种步行方式。

②并列型:

健侧足落地后足尖与患侧足尖在一条横线上。

③前型:

健侧足迈出的步幅较大,健侧足落地后足尖超过患侧足尖。

此种步行稳定性最差。

18.简述腋杖四点步行。

步行速度较慢,但稳定性好,步态与正常步行相近似,训练难度小,适用于恢复早期,是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经常采用的步行方式之一。

方法:

先伸出左侧腋杖

(1),迈出右足

(2),再伸出右侧腋杖(3),最后迈出左足(4),故称4动作或4点。

适用于骨盆上提肌肌力较好的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者。

19.简述利用单只手杖和楼梯扶手上下楼梯方法。

开始时健手扶楼梯扶手,手杖放患侧下肢;①健手先向前向上移动;②健侧下肢迈上一级楼梯;③将手杖上移;④最后迈上患侧下肢。

下楼梯方法:

①健手先向前向下移;②手杖下移;③患侧下肢下移;④健侧下肢下移。

20.简述助行架免负荷步态。

行走时先将助行架向前,然后负重下肢向前,点线右侧为使用助行架时第二步的情况,注意迈步下肢的落足点不能越过架子两后足的连线。

21.简述小儿脑瘫作业治疗的目的。

(1)促进运动发育

(2)改善感知觉及认知功能提高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情绪,社会性的发育

22.试述促进脑瘫患儿手的精细运动功能的作业治疗方法。

(1)手的把握:

拇指内收—尺侧握手指过度屈曲

(2)使上肢有更好控制的感觉性活动:

手、膝爬双手走路

拍手、拍大腿等

(3)使手和手指有更好控制的感觉性活动:

用油、布、刷子刷手、手指及手臂双手插入粘土用手指将粘土撑开挤压粘土

(4)拿起东西的训练

(5)放下东西的训练

(6)促进手抓放物体及手-眼协调活动

(7)用于手指分离性运动控制的活动

23.简述脑瘫患儿进食中的潜在问题。

(1)咀嚼、吞咽、嘴闭合障碍;

(2)不会用嘴从匙中取食;

(3)不能保持正确的坐姿;

(4)不能从盘中取食后送至口中;

(5)不能控制流涎和液体入量等。

24.简述手功能发育。

(1)2个月:

双手紧握

(2)3个月:

出现手指动作

(3)4个月:

双手张开,推、打,能到中线位,常常想抓东西6-9个月:

关键时期,伴有拇指主动应用的抓握模式开始出现。

(4)7个月:

粗大的耙抓模式

(5)8-9个月:

桡侧抓握模式能根据物品的形状做出调整

(6)10-12个月:

全手抓握→捏

(7)12-15个月:

能抓握饼干和其他扁平物品

(8)30个月:

仿画圆圈、投掷动作出现

(9)36个月:

投掷距离、力度、准确性

25.感觉统合治疗原则

(1)活动的环境要安全,使孩子能放心大胆的探索,摔倒了不疼不伤;

(2)活动的器材要能提供多样的刺激,在所设计的一个活动中就能提供视觉

+听觉+活动;

(3)活动的难度必须合适孩子的发育水平,“有点难又不太难”,充分享

受挑战的乐趣并得到适当的刺激;

(4)活动要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充分发挥孩子内驱力;

(5)活动的强度、时间、频率要有个性化,由孩子决定刺激种类及剂量;

(6)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随时调整活动;

(7)动态与静态、粗大与精细相互搭配交错,通常以3:

2相结合;

(8)当好治疗师的角色。

26.感觉统合治疗的目的

透过有系统有目的的感觉刺激活动,促进大脑发育成熟,使大脑能有效地处理来自环境与身体的感觉信息,继而作出与环境需要相适应的反应,藉此最终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兴趣。

27.简述矫形器对骨折早期及功能恢复期的治疗意义。

骨折复位后的早期固定,可维持骨和关节的正常生理对线,有利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