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2613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docx

电大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总复习

先秦

  一.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作品305篇。

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儒家尊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2.《诗经》在汉代传习的有四家:

齐、鲁、韩、毛,有三家诗已经亡佚,现存的是毛诗。

  3.现存的《诗经》据说是战国时的毛亨和汉代的毛苌所传,因此又叫《毛诗》。

  4.《氓》追述女主人公与丈夫相爱、结婚到被弃的遭遇,以决绝的态度表示对这个负心男子的怨恨。

  5.《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其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6.《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最后附鲁悼公四年事一条,提到晋韩氏魏氏灭智伯的事。

  7.《春秋三传》是指《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

  8.齐晋鞌之战中,齐方的主帅是齐顷公,他的御者是邴夏,车右是逢丑父;晋国主帅是郤克,御者是解张,车右是郑丘缓。

  9.《邵公谏弭谤》选自《国语》中的《周语》,司马迁认为作者是左丘明。

本文借邵公之谏说明厉王压制民言,最终不免被人民流放。

  10.《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中的《齐策》。

本文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市义”和经营“三窟”的故事,反映了齐国贵族为巩固政治地位所采用的权术,塑造了一个具有深谋远虑的策士的形象。

  11.“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

  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的《先进》篇,写孔子和他的弟子各言其志。

孔子没有直接谈自己的志向,但他赞成曾皙的志向。

  13.《舜发于畎亩之中章》选自《孟子》的《告子》(下),这篇文章以历史事例和警譬的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命题。

  14.《离骚》是我国最早的长篇抒情长诗,作者是屈原。

  二.选择题

  (D)1.《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乐歌是

  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

  (A)2.各诸侯国的民间歌谣收在

  A.国风中B.小雅中C.大雅中D.颂中

  (A)3.《苤苢》选自国风中的

  A.周南B.召南C.秦风D.卫风

  (B)4.《氓》选自《诗经》中的

  A.郑风B.卫风C.齐风D.秦风

  (C)5.《诗经》中最长的诗篇是

  A.《氓》B.《东山》C.《七月》D.《伐檀》

  (C)6.《诗经》中,按时间顺序写周代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的诗篇是

  A.《氓》B.《东山》C.《七月》D.《伐檀》

  (A)7.教材中反映周代女性遇夫不淑的遭遇的诗篇是

  A.《氓》B.《东山》C.《七月》D.《伐檀》

  (B)8.《诗经》中写久戍的战士在还家途中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的一首诗是

  A.《氓》B.《东山》C.《七月》D.《伐檀》

  (D)9.《齐晋鞌之战》中韩厥是

  A.齐国的主帅B.晋国的主帅  C.齐国的大夫D.晋国的大夫

  (C)10.《齐晋鞌之战》中逢丑父是

  A.齐王的车右B.卻克的车右  C.齐王的御者D.卻克的御者

  (B)11.《国语》是一部

  A.编年体史书B.国别体史书  C.纪传体通史D.纪传体断代史

  (B)11.《战国策》是一部

  A.编年体史书B.国别体史书  C.纪传体通史D.纪传体断代史

  (A)12.《论语》是

  A.儒家的代表作B.道家的代表作  C.法家的代表作D.墨家的代表作

  (A)13.《逍遥游》中说: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认为境界最高的是

  A.至人B.神人C.圣人D.鲲鹏

  (D)14.《舜发于畎亩之中章》的中心论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B.人恒过,然后能改。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15.屈原所写的一个山林女神在阴暗的天气里,徒然盼望所爱的人前来相会的忧愁心情的诗篇是

  A.《国殇》B.《山鬼》C.《河伯》D.《云中君》

  (A)16.屈原的《九歌》基本上是歌唱自然神,唯有一篇追悼楚国阵亡将士的祭歌是

  A.《国殇》D.《山鬼》C.《河伯》D.《云中君》

   四.简答题

  1.简述《氓》的主题,并说说是分哪几层表现这个主题的。

  这首诗追述女主人公与丈夫相爱、结婚到被弃的遭遇,以决绝的态度表示对这个负心男子的怨恨。

  诗歌一、二章叙说相爱和结婚的过程;三、四、五章叙说不幸的遭遇和被弃的过程及其女子的悔恨;第六章表现了女子的怨恨和决绝的态度。

  2.简析《东山》重章复唱的作用。

  诗歌通过每章开头的四句反复呼号,表达了军士对戍卒生活的厌烦,同时也表达了军士急切的怀乡心情,为诗歌感情的表现创造了浓重的氛围。

  3.请从交战双方的表现,谈谈齐晋鞌之战晋方取胜的原因。

  齐方的失败在于他们的骄狂轻敌,并且准备不足。

晋方的胜利则在于他们的同仇敌忾,相互劝勉,团结奋战。

  4.《国殇》是如何表现楚国阵亡将士的忠诚勇敢的?

  《国殇》的第一部分通过对战场酷烈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敌众我寡的战争中,楚国将士的勇敢献身的行为;第二部分则通过对楚国将士的视死如归的态度的描写,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

  五.论述题

  1.结合作品谈谈《氓》是如何运用比喻手法的。

  1、《氓》主要运用了比兴手法。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用“比”的手法,表达了女子的醒悟和愧悔心情。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其中“沃若”一词,令人想到少妇的丰姿、风韵、美丽润泽;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将女人年华已过,饱经风霜,形容憔悴的形态展示无余。

如果再将两者联系对照阅读,社会人生感慨便会油然而生。

  2.简析《东山》的结构特点。

  

(1)《东山》每章开头的四句呼号,采用了重章迭句的方式,形成了明显的结构特征。

  

(2)内在结构表述方面,诗人从戍地,到行旅之途,到家园,到妻子,到新婚之时,每一次描述对象的转换,都更能打动军士的感情,引发他更为急切的思乡怀人的心情。

  3.试述《齐晋鞌之战》叙事的特点。

  

(1)《齐晋鞌之战》叙事是首先描述激烈的战场情景,最精彩的内容集中体现在对战争的描写上。

  

(2)文章又通过一系列的次要事件和次要人物的描述,使得整个叙述变得更加丰富具体,生动灵活。

  (3)在手法上,文章将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然后再顺叙阶段中进行插叙和补叙,将事件叙说得非常清楚。

  4.试述《齐晋鞌之战》人物语言的特点。

  

(1)齐顷公,骄横狂妄。

  

(2)解张,诚恳热切。

  (3)韩厥,迂腐文雅。

  5.《舜发于畎亩之中章》证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文章是如何论述这个道理的?

  

(1)文章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2)文章首先运用了例证的方法,以六个人的事例来证明有作为的人都是历经挫折磨难(忧患)的;然后又指出挫折和磨难对一个人成长所起到的作用。

  (3)在进行了正面的论证之后,文章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既然挫折磨难(忧患)对个人成长、成功的帮助很大,那么,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同样如此;反过来看,另一个当然的结论就是,如果国家没有忧患意识,那么通常会遭遇到灭亡的下场(死于安乐)。

 

两汉魏晋南北朝

  一.填空题

  1.《鵩鸟赋》是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时期的作品,体裁是骚体赋。

  2.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成熟的作品是枚乘所作的《七发》。

  3.《项羽本纪》选择项羽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第一件大事是钜鹿之战,第二件大事是鸿门宴,第三件大事是垓下之围,教材节选部分是第三件大事。

  4.《李将军列传》所写的“李将军”是李广。

  5.乐府是汉代管理音乐的官署的名称,它的设置不会晚于汉惠帝二年,但从汉武帝时,乐府才开始采集民间歌谣和俗曲。

  6.《战城南》是西汉《铙歌十八首》第六首,《上邪》是《铙歌十八首》第十六首,《陌上桑》是汉代《相和歌》古辞,诗中的主人公名叫罗敷。

  7.《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女主人公名叫刘兰芝。

  8.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

  9.“燕歌行”是乐府古题,以它为题的诗很多,写思妇见秋风起而生空闺之愁,在深夜怀念客居他乡的丈夫的一首,作者是曹丕。

  10.“三曹”的诗风同中有异,被钟嵘评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的是曹植的诗风。

  11.《洛神赋》的作者是曹植,赋中所写的“洛神”是指伏羲氏之女宓妃。

  12.在“建安七子”中以擅长诗赋见称,被后人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王粲。

  13.蔡琰字文姬,是汉代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署名为蔡琰的作品中,只有五言《悲愤诗》是较为可信的。

  14.曹魏正始时期的“竹林七贤”政治上都是反对司马氏的,其中阮籍不问政事,终日饮酒,虽保全了自己,但最终也死于酒,只活了52岁;嵇康则性情刚烈,明摆着不与司马氏集团合作,终被杀害。

  15.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16.嵇康写的《赠秀才入军》诗,“秀才”指的是他的哥哥嵇喜。

  17.《陆士衡集》的作者是陆机,他著有我国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章《文赋》。

  18.开创我国田园诗的人是陶渊明,他的诗文集为《靖节先生集》。

  19.南朝乐府民歌和北朝乐府民歌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

北朝乐府民歌粗犷豪放,题材广泛;南朝乐府民歌缠绵悱恻,多是爱情题材。

  20.《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汉魏时的《水经》作注的著作。

  1.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轶事小说代表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二.选择题

  (B)1.汉代文坛上拥有作家最多的文体是

  A.乐府诗B.赋C.五言诗D.传记文学

  (B)2.《史记》中记写诸侯事迹的是

  A.本纪B.世家C.列传D.书

  (D)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A.《春秋》B.《左传》C.《史记》D.《汉书》

  (C)4.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

  A.《离骚》B.《七月》  C.《孔雀东南飞》D.《陌上桑》

  (B)5.《鵩鸟赋》是一篇

  A.散体大赋B.骚体赋C.抒情小赋D.文赋

  (C)6.《史记》是一部

  A.编年史B.国别史C.纪传体通史D.纪传体断代史

  (C)7.“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

  A.对《诗经》的评价B.对《楚辞》的评价  C.对《汉乐府》的评价D.对唐诗的评价

  (C)8.下列作品出自《相和歌》的是

  A.《战城南》B.《上邪》C.《陌上桑》D.《平陵东》

  (B)9.下列作品中,曹操所作的是

  A.《燕歌行》B.《蒿里行》C.《白马篇》D.《野田黄雀行》

  (B)10.曹操反映建安群雄并起讨伐董卓、以及军阀混战的史实,哀悼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一首诗是

  A.短歌行B.蒿里行C.观沧海D.龟虽寿

  (B)1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

  A.高适的《燕歌行》B.曹丕的《燕歌行》

  C.卢思道的《从军行》D.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C)12.下列诗中,属于曹丕作品的是

  A.《送应氏》B.《白马篇》C.《燕歌行》D.《龟虽寿》

  (A)13.下列诗人中,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A.陈琳B.阮籍C.刘桢D.嵇康

  (B)1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作品中,陆机所作的是

  A.《典论·论文》B.《文赋》  C.《诗品》D.《文心雕龙》

  (B)15.陶渊明开创了

  A.山水诗B.田园诗C.山水田园诗D.边塞诗

  (B)16.《子夜歌》出自

  A.《神弦歌》B.《吴歌》C.《西曲》D.《汉乐府》

  (C)17.《木兰诗》出自

  A.汉代乐府B.南朝乐府C.北朝乐府D.文人乐府诗

  (C)18.开创山水诗的人是

  A.谢朓B.鲍照C.谢灵运D.王维

   四.简答题

  1.简述《项羽本纪》(节选)的层次和内容。

  

(1)军营别姬。

  

(2)东城突围。

  (3)乌江自刎。

  2.简述《上邪》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见匠心。

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

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

“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融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

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

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

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

本诗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1)一连列举了自然界不可能出现的五种现象来对天发誓,想像奇特。

  

(2)感情表达热烈急切,具有感染力。

  3.简述《东门行》的艺术特点。

  

(1)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主人公走上反抗道路的心理过程。

  

(2)语言很有特色。

本诗对话精练传神,完全是口头语,活现出人物急切悲愤的神态。

  (3)风格质朴古拙。

本诗不假雕琢,挥洒自如,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其音调疾徐相继,读起来朗朗上口,自有一种天然气韵。

  4.简述《短歌行》的艺术特点。

  

(1)整篇运用比兴手法,来表现诗人渴慕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

  

(2)套用或袭用《诗经》成句,运用巧妙、恰当。

  (3)四言的运用达到极致。

  5.简述《咏史》(其二)的艺术特点。

  

(1)比兴手法的运用,以“涧底松”和“山上苗”比喻世家子弟和寒门子弟所遭到的不同的待遇,揭示社会的不公平。

  

(2)对照手法的运用。

“涧底松”对“山上苗”;“世胄”、“高位”对“英俊”、“下僚”;金张世家对白首冯唐。

  (3)左思和当时的诗人一样,多用对偶句,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显得很工致。

  (4)《咏史》诗语言朴实,气势遒劲,虽然倾诉了诗人的郁闷、痛苦,却没有流露颓唐的情调,在雄浑连贯的诗句中激荡着壮志不已的悲凉之气,具有建安文学慷慨任气的风韵。

  6.《拟行路难》其六如何表现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的?

  

(1)用激愤的行为状态描写,直接表现愤慨心情。

  

(2)用弃官闲居悠闲行为的描写,间接表现愤慨心情。

  五.论述题

  1.以《项羽本纪》(节选)为例,谈谈《史记》的文学性。

  

(1)通过人物的言行,通过人物活动场面的具体描写,来表现项羽的生动面貌。

  

(2)寓论断于叙事之中。

  (3)对话语言符合人物的个性,生动传神(如“东城突围”反复对骑从言说,“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及“乌江自刎”中与乌江亭长、吕马童的对话)。

  (4)叙事语言极富表现力(如“军营别姬”)

  2.试述《东门行》中主人公走上反抗道路的心理过程。

  

(1)“出”和“入”,“去”与“留”的矛盾。

  

(2)“不顾归”和“怅欲悲”铤而走险与苟且偷生,难以生存的矛盾。

  (3)仍然不能忍受贫困的生活状况,终于拔剑而起,再次“出”。

  3.试析《短歌行》是如何表现求贤主题的。

  诗歌八句为一单元,逐渐使求贤,建立功业的主题明朗。

  

(1)人生苦短,功业未立,故有无尽的忧思。

  

(2)借《诗经》中的诗句,表示对贤才的渴慕和礼遇之情。

  (3)得不到贤才的忧虑和得到贤才的欢愉。

  (4)希望穷厄困顿之士聚集门下,要以周公“一饭三吐哺”的精神来善待贤才,建立功业。

  4.简析《野田黄雀行》的诗歌风格。

  

(1)天真的故事。

  

(2)理想的力量(利剑在掌)。

  (3)浪漫的结局(少年和黄雀的喜悦)。

  (4)这首诗以侠义少年解救黄雀比喻解救受难者,显得新颖而贴切,表现出“辞采华茂”的特点。

  5.结合课文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语言特点。

  

(1)平淡自然,平常的农村景象。

  

(2)描写朴素,素描般的场面。

  (3)形象化的生活场景。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段。

  总:

诗歌语言质朴无华,意趣悠远。

感情朴实淳厚,自然真挚。

  6.试论《江水》的艺术特色。

  

(1)先写山而不及于水。

  

(2)再写水而不及于山。

  (3)写水也写山,水中有山的倒影,山上有瀑布的飞漱。

山水结合一体。

  (4)人在山水间的感受,山水和人的感情融为一体。

  总:

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结构独特,感情深沉。

隋唐五代

  一.填空题

  1.“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是薛道衡的诗。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出自王勃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他与苏味道、李峤、崔融合称“文章四友”。

  4.初唐倡导革新、开一代诗风的是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寄兴”,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形式主义诗风,在诗歌理论和创作上都表现出大胆的革新精神。

  5.《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随武攸宜远征契丹时作。

这首诗抒写了作者纵览古今的慷慨悲凉之情,以及在现实社会中的孤独寂寞之感。

  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消,古来征战几人回”是王翰写的诗。

  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王湾写的诗,诗题是《次北固山下》。

  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写的《从军行》。

  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1.李白诗名句很多: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将进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望天门山》。

  1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13.陈绎曾在《唐音癸签》中说高适的诗“尚质主理”,岑参的诗“尚巧主景”,基本上道出了盛唐边塞诗派两位代表人物诗风的相异之处。

  14.高适在《燕歌行》诗中用“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突出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不合理现象。

  15.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所送军队的主帅是封常清。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用梨花比喻雪。

此名句出自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写的《望岳》。

  1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写的《春望》。

  19.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勿勿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0.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2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白居易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2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作者是贾岛,他属于中唐韩孟诗派的诗人。

  24.晚唐“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25.“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李贺诗《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名句。

  26.“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温庭筠的诗《商山早行》。

  27.温庭筠是唐代写词最多的人。

他把词的艺术水准提得很高,以致可与诗分庭抗礼。

但他的词几乎全写爱情、相思,色彩浓艳,词藻华丽,充满浓烈的脂粉气。

  2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李煜的词《虞美人》。

  二.选择题

  (B)1.“初唐四杰”是指

  A.沈全期、宋之问、王勃、杨炯  B.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C.王勃、杨炯、杜牧、李商隐  D.王维、孟浩然、卢照邻、骆宾王

  (B)2.《野望》的作者是

  A.薛道衡B.王绩C.王勃D.卢照邻

  (D)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

  A.卢照邻的《长安古意》B.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C.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D.杨炯的《从军行》

  (AD)4.下列作品中,表现了春日思归主题的有

  A.《人日思归》B.《野望》

  C.《正月十五夜》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A)5.下列诗人中,属于盛唐诗人的有

  A.张说B.杜审言C.陈子昂D.宋之问

  (C)6.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表现的主题思想是

  A.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B.游子的孤独寂寞之情

  C.人生离别之感D.人生短暂之叹

  (D)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顾况D.贺之章

  (C)8.《过故人庄》的艺术风格是

  A.悲壮B.豪放C.平淡D.雄浑

  (D)9.孟浩然写《临洞庭》的用意是

  A.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B.为得到美好的隐居地而高兴

  C.抒发客游异乡的惆怅D.希望得到推荐任用

  (D)1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处是

  A.王湾的《次北固山下》B.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C.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D.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B)11.王昌龄属于盛唐的

  A.山水田园诗派B.边塞诗派  C.山水诗派D.田园诗派

  (D)12.王昌龄《出塞》(其一)的主题是

  A.表示渴望保卫边境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B.表达渴望早日结束战争的心情

  C.表示艰苦奋战、克敌致胜的高昂斗志

  D.表达盼望良将保卫和平的心愿

  (B)23.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摩诘”指的是

  A.岑参B.王维C.孟浩然D.储光羲

  (D)24.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

  A.《山居秋暝》B.《终南山》C.《鸟鸣涧》D.《使至塞上》

  (B)25.王维的名诗《送元二使安西》在现在的

  A.西藏境内B.新疆境内C.内蒙境内D.甘肃境内

  (C)26.李白《古风》(其十九)的主题是

  A.表现兼济天下的志向B.表现对权贵的蔑视

  C.表现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思想矛盾D.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27.“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谁称赞李白、杜甫诗歌的名句

  A.苏轼B.韩愈C.柳宗元D.白居易

  (D)28.《将进酒》是一首

  A.七律B.七绝C.七言排律D.古题乐府

  (B)29.《枫桥夜泊》的作者是

  A.钱起B.张继C.顾况D.韩翃

  (B)30.《滁州西涧》的作者是

  A.刘长卿B.韦应物C.顾况D.韩翃

  (B)31.中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A.钱起B.李益C.张籍D.韩愈

  (D)32.《进学解》的作者是

  A.钱起B.李益C.张籍D.韩愈

  (D)33.《西塞山怀古》的作者是

  A.钱起B.李益C.柳宗元D.刘禹锡

  (D)34.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杜甫B.韩愈C.刘禹锡D.白居易

  (B)35.白居易把自己所作的诗歌分为四类,《长恨歌》属于

  A.讽谕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