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2644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docx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成果之二: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报告

(送审稿)

 

北京世纪中经投资咨询公司

SHIJIZHONGJINGINVESTMENTCONSULTING

二零零六年陆月

 

目录

摘要3

1.设立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现实意义4

1.1设立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4

1.2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比较6

2.已有指标体系评析及“评价”内涵挖掘8

2.1已有指标体系评析8

2.2“评价”内涵挖掘10

3.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和原则13

3.1设计思想和理论基础13

3.2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方法14

3.3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15

4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17

4.1定义和框架结构17

4.2二级指标的选取18

4.3二级指标解释20

5.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分析25

5.1产业竞争力要素分析25

5.2产业评价模型开发26

参考文献:

28

 

摘要

本报告在研究了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异同的基础上,分析了已有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挖掘了“评价”的深刻内涵。

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思想和原则,最终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特有的框架结构。

最后,结合中关村实际,介绍了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些应用。

1.设立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现实意义

1.1设立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从当前和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来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处于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

从总体上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产生经济上的生产力,政治上的影响力,军事上的战斗力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中关村如何全面培养、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最终形成自身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一个能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竞争力信息的高水平的咨询性综合平台——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在发展指标体系之上的,这就决定了发展指标体系设立的必要性和其战略意义对评价指标体系同样适用。

但是,评价指标体系又有其特质,使它能够和发展指标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评价指标体系的特质,取决于其在产业竞争力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中关村产业竞争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指南针

“十一五”时期,正是中关村提升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如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如何衡量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效果?

这些问题的解决,没有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引,没有现实数据的支撑,没有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入的研究,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们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发展指标体系为基础,用竞争力的理论和思想为指导,全面测度中关村的产业竞争力,以期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定位、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提升及竞争优势的培养指引方向。

2.提升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制定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规划的基石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产业政策是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评价指标体系是制定政策的智力基础。

政府在制定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然后进一步而且必须要明确的是“何时为,何处为,何时不为,何处不为”。

评价指标体系依托于产业竞争力理论,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学和中关村的发展实际提出了五大要素。

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各重点细分产业及其整体的评价分析为产业政策的出台提供依据,使得产业政策能够更好的针对中关村发展中突出问题,最有效的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真正实现政府弥补市场缺陷和不足,促使市场恢复功能,通过提供适当扶持和保护,引导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健康的发展。

3.统一各界认识,建立现代信息通道的桥梁

高新技术产业化涉及到科技界、实业界、教育界、金融界、政府及社会其他方面,需要有经济与科技的互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和各部门的配合。

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为社会各界“互动”、“结合”和“配合”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有了这个信息平台,社会各界才能在同一层次探讨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信息经济学认为,社会中的信息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信息传递机制也是不通畅的。

高新技术产业的信息屏蔽效应一方面造成了较高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构成了障碍。

为此,中关村管委会有责任义务也有能力协调各方面的认识,打破信息屏障,沟通各方面的信息,以评价指标体系为咨询性综合平台,加强各种力量的理解、互动,形成合力。

4.承接发展指标体系,完善、深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测度的推进器。

发展指标体系以产业投入产出理论为指导,以实现“跟踪产业发展,突出产业特色”为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把对产业发展过程提升到了产业竞争力的高度,以“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为目标,推进了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层次,可以说,评价指标体系是发展指标体系的在“更广”、“更深”竞争力层面上延伸。

具体而言,评价指标体系以高新技术产业内细分产业间、高新技术开发区之间、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为切入点,以发展指标体系提供的描述产业过程的绝对指标为数据基础和基本理论支撑,结合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实际,测度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1.2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比较

我们把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测度看作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发展指标体系基础上的补充、丰富和扩展。

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共同为中关村服务,它们有共同测度对象,这就决定了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它们又有其分别存在的独特价值,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把握住了两套指标体系的精髓。

具体而言,发展和评价指标体系从以下几个方面相区别:

1、它们为中关村服务的侧重点不同

这一点,我们从上面提到的两个指标体系的不同目标可以较清晰的把握,发展指标体系的目标是“跟踪产业发展,突出产业特色”,而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是“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

无论发展还是评价指标体系都是以应用为导向的,不同的应用目标就决定了在具体指标的筛选、设计思想、理论框架和测度层次是不同的。

2、两套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相互独立而存在、相互促进而发展。

两套指标体系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思想,发展指标体系以产业投入产出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反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

而评价指标体系以竞争力理论为指导,以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中关村重点细分产业特色为现实基础。

从设计思想和指定理论上而言,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另一方面,它们又相互促进,这是因为发展指标体系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发展指标体系的结果了解评价的背景和基础,也需要用评价的结果找到发展的出路。

3、两套体系统计测度的层次是递进的

从统计测度的层次上来说,发展指标体系多采用总量指标、绝对指标,这是因为发展指标体系旨在跟踪产业发展,需要最真实的反映产业发展的原貌。

而评价指标体系多采用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这是因为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揭示产业内在规律和竞争优劣势,所以必须把表面的现象抽象为潜在的竞争力要素。

评价指标体现的相对和平均指标都是通过对发展指标体系指标的处理得到的,虽然测度的层次不同,但是可以结合发展和评价指标体系中对应指标进行分析,来深入把握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4、两套体系的态势和统计方法应用不同

发展指标体系是“动态”的,它反映是流量的概念,跟踪产业的发展;而评价指标体系是“静态”的,它是对一定时期发展结果的评价,是存量的概念,在特定时点上测度评价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状况。

从统计分析方法上来说,发展指标体系的统计方法多为描述性的,而评价指标体系的统计方法多为探索性的,但这不是绝对的。

相对而言,评价指标体系由于采用相对和平均指标,所以更适合建立比较复杂的统计模型,挖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和竞争力资源。

2.已有指标体系评析及“评价”内涵挖掘

2.1已有指标体系评析

在《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报告》中我们曾分析过一些指标体系,但是主要是从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来考察的。

这里我们要结合以前的分析和一些其他的研究成果,从评价的思想,从竞争力的角度来分析,为我们设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1、国外主要评价指标体系及评析

国际上公认的评价体系是瑞士世界经济论坛(WEF)和洛桑国际发展学院(IMD)关于国家竞争力的评价和定位。

WEF强调通过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支持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综合测度来评价一国的国家竞争力,在方法上,他们发展了宏观的对标评价方法,建立一套比较统一的评价指标和竞争力综合指数,最综合的是国家竞争力指数和增长竞争力指数,还包括3个子竞争力指数和11项竞争力要素指数。

他们强调的国家竞争力已经不是产品国际贸易占有的世界份额,而是以投资环境和增长潜力为主题的综合竞争能力。

在设计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时,我们借鉴了WEF的这一思想,并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特色,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而投资环境则反映在发展指标体系中创业环境和增长潜力要素中,这是由我们前面提到的设计思想决定的。

IMD设计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更强调不要把国家竞争力理解为财富存量,国家竞争力不仅是一国经济实力的表现,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国与他国比较所表现出的经济效率和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中,我们通过营利能力来反映经济效率,可持续发展的则能力通过集约型程度来反映。

2、国内主要研究成果

中关村指数是由北京市统计局编制的,其主要目的是综合描述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总体评价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

中关村指数由五个分类指数构成,即:

经济增长指数、经济效益指数、技术创新指数、人力资本指数和企业发展指数。

各分类指数均由3个指标构成,共计15个指标。

这个指数的优点和特色是设计简单,容易理解,处理方便。

这一指数设计的目的是考察各个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整体的发展,但是我们设计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还要反映出各重点细分产业的发展,就指标而言,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指标更全面,更突出了集约型发展和竞争力思想。

2000年,李金华提出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三个子系统即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共16个一级指标来设计,和中关村指数比较类似,缺点是覆盖面窄,对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反映不够。

同年,常宁提出的高新技术产业指标体系是从知识经济的角度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他设计的指标体系对智力资本的相关指标强调多,而对市场竞争的方面设计较简单。

在2000年研究高新技术产业指标体系比较深入的是窦江淘等人研究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测度,划分为经济、社会、科技创新、环境、资源五个子系统,认为通过这五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可以实现高新开发区的稳定进步。

这套指标体系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是我们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要有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同时也要注意,这套体系是针对高新技术开发区,我们设计的指标体系是特别针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

黄燕琳于2004年的文章提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开发区功能、开发区优势、开发区经济发展三大要素评价,这一指标体系设计的经验性较强,特点是适用范围广,缺点是针对性差。

阎文圣2005年对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监测工作进行了分析,他的研究的价值主要在于为我们指标体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他对现有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工作的分析和对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不足——部分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是我们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注意的。

王雷在2005年研究基本上在窦江淘等人的研究框架下。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有两项研究把竞争力的思想引入了高新技术产业评价中,分别是王林雪和李琳提出的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李琳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从产业集群的角度,依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基本特征与构成要素,构建了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这一指标体系从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集群能力、环境支撑能力、政府作用竞争力、持续发展竞争力五个要素测度,比较全面的概括了竞争力要素的主要方面,然而这一指标体系中的五个要素中存在有比较多的交叉重叠部分,虽然理论上严谨,然而现实中有难以很好区分,如环境支撑力和政府作用竞争力。

王林雪等人设计的指标体系是以园区为主体,分为园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解出相应的竞争力要素。

这个指标体系提出的要素结构也比较合理,不足的是其统计指标的选取难以量化。

对这两个指标体系,我们主要借鉴其竞争力要素的设计方法并适当的改进,特别是要融入我们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特色研究的指标和要素,体现“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

2.2“评价”内涵挖掘

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这种评价有何意义,它都有那些特点,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

下面我们来解释“评价”的内涵:

1、评价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言的,具有强烈的政策性

此前我们设立了发展指标体系,然后我们在此基础上又设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归根到底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问题本身是经济和社会问题的集合,是中关村现实需要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综合、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相一致的探索过程。

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在他的《经济增长理论》一书的开篇中就指出,发展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发展中国家找到发展之路。

同样,我们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为了帮助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找到发展的出路。

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析和探索,正是要为中关村资源配置、制度设计等发展因素提供基础。

可见,“评价”不仅仅是学术活动和产业经济分析,而且带有强烈的政策性。

2、评价的标准是多元的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50年代中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其方针是“重点发展,迎头赶上”;60年代到70年代,是以军事高技术为主的发展阶段;80年代,采取了“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方针;改革开发后,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研究的基础上,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今,在“十一五”规划的新时期,是我国培育和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

显然,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十一五”时期,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评价的标准应该设立产业标杆,从培育和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

3、评价的角度、层次是多样的

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会有不同的结果。

如从发展成就角度,可以选择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作为评价标准,如果从发展潜力的角度,可以选增长速度作为评价标准。

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拓展的过程,最初我们只是从产业发展状态、产业结构来描述(发展指标体系),后来我们有把发展归结为不同的发展要素,探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因和动力,挖潜中关村的产业发展优势,评价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们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评价,是对产业经济发展、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4、评价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竞争力要素的分解

评价是对发展因素不断认识和深化的过程。

准确的说,是对发展因素重要性不断重组和排序的过程。

首先,要认识到产业发展和竞争力不是要素的集合而是要素的有机结合。

相同的要素组合在某一科技园取得成功,而在另一个科技园却遭到失败。

这是什么原因?

经济学家一般解释为制度因素,而评价指标体系为找到这些制度因素并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工具。

其次,要认识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再像传统产业那样主要体现在自然要素的竞争,而是体现在人造要素的发育程度和中关村作为一个竞争主体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的发展“媒介”。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把产业发展和竞争力作为一个魔方,要素作为这个魔方的棱角,指标作为构成魔方平面的元素,根据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来转动这个魔方,分析要素的变化,更重要是分析要素之间有机结合的关系。

5、评价方法是单调的

评价的角度,层次、甚至要素的分解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评价的方法迄今为止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以时间序列统计数据处理为主,发现统计规律,与经济现象相印证,如钱纳里的结构比较方法;另一类从分析概念入手,先进行逻辑整合,然后,枚举出重要因素,并进行统计说明,提出分层次指标体系,用各种数学方法合成指数。

其实,不论那种评价方法,从总体上讲,都是比较评价,是否存在一个选择评价方法的标准,并不影响研究的实质。

本研究采用第二种做法。

3.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和原则

3.1设计思想和理论基础

我们在对已有指标体系分析,“评价”内涵挖掘,以及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调查的基础上,设立了以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技术内生化经济增长论为理论依据的评价指标体系。

波特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产业、企业战略与结构、政府政策、机会等六个方面解释国家竞争优势来源。

波特提出国家繁荣是政府的选择,建议政府采取使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措施来提高竞争力。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人均产出量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与人均资本存量关系,指出经济增长取决与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与人均资本存量等因素。

产生于80年代的技术内生化经济增长论分为两类:

一是在完全竞争的框架下,技术进步通过阿罗提出的技术溢出、罗默的知识溢出、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等正的外部性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二是R&D模型,明确地将技术进步或创新归结为厂商有意识的、旨在获取垄断收益的活动。

因此,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而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与知识的投资、教育的发展及研究开发的投入等都可有效的促进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以上提到的三种理论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关键因素及其互动关系的整体说明。

就中关村而言,这些理论不可能完全适用,会受到高新技术产业特殊性,市场机制、经济体制、政府管理、区域文化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会使一些关键因素有所不同。

我们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实际是应用以上理论方法对现阶段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做出基本判断。

在实际设计中,要明确中关村的特殊情况,例如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自主创新水平比较低,高新技术企业重复分散,产权、人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必须考虑的。

从实际角度看,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活动的系统揭示,包括现实竞争力的优势要素和劣势要素表现,以及中关村的潜在竞争力。

在分析层次上,要以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从数据调查整理和数据库建设,要素体系分析,竞争优势劣势研究,提升产业竞争力对策研究等方面,建立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竞争力评价体系。

3.2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方法

在《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报告》中我们曾系统介绍了指标体系构建的七个结合,三次论证,系统分析的方法,本文不再赘述。

七个结合,三次论证,系统分析主要介绍的是指标体系建立的整个过程,而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有很多,概括起来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我们在具体选取指标时以定性方法为主。

1、定量选取评价指标

定量分析就是根据指标间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方法筛选指标体系。

这类方法的有点是指标选取比较客观、数学论证严密。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明显缺陷,首先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工作量大;其次这种方法对指标的去留过于依赖数据质量;最后,指标之间逻辑关系不明确,有时甚至难以接受。

鉴于中关村现实的数据基础和我们设计指标体系的理论逻辑,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

2、定性选取评价指标

定性分析选取指标的方法就是运用系统思想,根据评价目标对评价对象的结构进行深入的系统剖析,把评价对象分解成不同的侧面,在对每一个侧面的属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反映各个侧面的衡量指标,这些指标组合起来构成指标体系。

这一方法要求分析人员对评价对象有深入的了解,必须深入到评价对象的内部及本质,将评价对象分解成不同的侧面,针对每个侧面选取最合适的指标。

这一方法的缺点是指标选取的主观性较强。

但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是指标之间存在逻辑关系,指标体系能够完整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

鉴于本项目研究是一套实际应用的指标体系,因而采用了定性方法,充分发挥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对于这种方法主观性较强的缺点通过七个结合,三次论证来克服。

3.3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对应于《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报告》中提到的设计原则在评价指标体系也适用,此外我们还要强调以下几条原则:

1.政策导向性原则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有利于该产业发展的公共政策,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制定的基础,至少应该为产业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以下几点信息:

(1)客观反映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增长。

(2)科学评价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

从产业竞争力的实际发展来看,表现在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主要是成本和研究与开发的竞争,而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研究与发展的竞争尤为重要。

在发展和评价两套指标体系中,我们分别用研发活动要素、创新能力要素力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情况进行真实的反映。

(3)突出高新技术产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的优越性。

EdwardAbbey曾说过“为增长而增长,是癌细胞生存之道”,传统产业走过的老路,高新技术产业不能在走,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在环保方面,我们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通过集约性要素来反映。

(4)为产业投资和投资环境的优化提供必要的信息。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投资对产业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对总需求作用而影响短期产出,另一方面对资本形成作用而影响潜在生产能力和总供给。

基于对投资的这种认识,我们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通过营利能力和社会贡献度来反映投资的回报及高新技术产业高效益的特征。

(5)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信息平台。

整个发展和评价体系设计最终是为了政府制定合理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进而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而设计的。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原则

对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不仅是针对现实状况或结果而且还针对它的发展潜力,资源要素的流动状况,看其能否持续地保持竞争优势。

通过评价指标体系中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具体指标和潜在要素的结合,潜在要素之间的组合来反映动静结合的原则。

3.重点突出,适当超前原则。

所谓重点突出,就是抓“十一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关注的热点难点;所谓超前,就是在指标设置上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更多地考虑技术创新指标、降低能源指标、贡献率指标等。

4.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我们把该系统分解为具有由5大竞争力要素构成的结构,表现出很强的系统性,这一特性在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中应予以充分反映。

本研究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系统分解为5大子系统,即结构优化度、社会贡献度、营利能力、创新能力和集约化,每个子系统下对应指标为4到6个,采用了竞争力评价中常要的对称设计思想。

对应指标自下而上综合,自上而下分解,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我们只设计两级指标,是考虑到本指标体系是为实际服务的,指标体系层次过多会造成指标关系复杂,要素关系难以测度,测量误差增加等实际问题。

4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4.1定义和框架结构

我们把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测度看作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发展指标体系基础上的补充、丰富和扩展。

首先,发展指标体系的成果是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评价指标体系在更广、更深的层次上测度高新技术产业。

简言之,评价指标体系承袭并深化了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通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从主要竞争力要素揭示高新技术产业的内在规律,最终服务于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政策。

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级指标,一级要素5个,二级指标共25个,见表1。

一级指标为结构优化度、社会贡献度、营利能力、创新能力和集约化。

现对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的五个要素解释如下:

(1)结构优化度:

从产业市场结构、投资结构来衡量市场垄断程度和市场相对规模。

(2)社会贡献度:

体现高新技术产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从税收和就业两个方面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