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2755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鉴赏诗歌思想感情3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思想感情

(三)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墨花

苏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

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

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缥缈形才具,扶疏①态自完。

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

兼书平子赋②,归向雪堂③看。

[注]①扶疏:

枝叶繁茂分披貌。

 ②平子赋:

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

“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

” ③雪堂:

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

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

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

D.“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两句诗,体现了中国传统诗画创作对“形似”的看重。

E.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守护。

2.“狂居士”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自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求为墨牡丹”的举动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午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

②吹箫:

《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风飞升而去,这里泛指神仙道术。

③欹(qī):

倾斜、歪向一边。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

B.首联第二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己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

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午睡梦醒后的视听印象。

D.“旧蹊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颇含理趣。

E.“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通过对朱户画楼的描写,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批评。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

①此诗是诗人由夔州出三峡,到江陵游庾信故居所作。

诗人对庾信诗赋推崇备至,而他的江陵之行,也与庾信的漂泊有相同之处,都是遭逢叛乱,羁留异乡。

②五溪衣服:

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

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

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尾联引入了庚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E.这首诗处处运用对比手法,“东北”与“西南”对比,“三峡”与“五溪”对比,“羯胡”与“词客”对比,展现了宏阔深远的时空,气象宏大。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淸诗,完成问题。

江村①

沈德潜②

苦雾寒烟一望昏,秋风秋雨满江村。

波浮衰草遥知岸,船过疏林竟入门。

俭岁四邻无好语,愁人独夜有惊魂。

子桑卧病经旬久,裹饭谁令古道存?

   【注释】①本诗写诗人乘船入江村探望一个贫病交加的朋友。

②沈德潜:

满腹才学,四十年间屡试落第,六十七岁才中进士,此诗作于屡试不第期间。

③尾联典出《庄子·大宗师》:

子舆与子桑是好友,子桑生活贫困,某次大雨十日,子舆担心子桑得病,故“裹饭而往食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破题,又描绘出一幅笼罩在凄风苦雨中的江村的画面,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额联将行船的动态与诗人的主观感受交融在一起,颇有“景中有人”的妙理。

C.尾联中诗人用《庄子·大宗师》“裹饭而往食之”之典,表达对子舆弘扬道义的赞赏。

D.沈德潜主张诗歌应采取“怨而不怒”的表现形式,本诗正是这种理论的实践。

2.本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问题。

送江水曹①还远馆

谢朓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注释】①水曹:

官职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郊野途,髙馆孤峙,清流映带,长路迢递,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B.三、四句用“望归”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行所去,只是远馆,而非故乡,故而客中作客,无慰“怀旧望归”之情,反更增羁旅情怀。

C.五、六句展现出一片明丽的景色,那池塘春草、花树相间、红白掩映的风光令人陶醉,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诗人的心情也因之而更加愉悦。

D.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在馆舍送别好友江水曹的情景,末尾一句直抒胸臆,主客双方在“何由尽离席”的感慨之中分别,情感表达充分而强烈。

2.诗歌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午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

②吹箫:

《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就枕而眠,醒来梦境已悠然远去,“百年”二字写出梦中所历时间之长。

B.第二句化用萧史、弄玉之典,感慨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长留梦境之中,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

C.颔联写了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句句是景语,句句亦是理语,景理结合,颇具深意。

D.“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描写朱户画楼兴废迭代的情状,对比之中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秋日酬王昭仪①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②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①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唱和。

②碧玉:

据《乐苑》记载,“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

碧玉,汝南王妾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愁”统领全诗,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这一连串细节,表现了浓浓的愁意。

B.颔联“碧玉调将空好音”直抒胸臆,表明纵使有优美的音乐,无人欣赏也是枉然。

C.颈联由眼前秋风中万叶齐摇的景象,遥想故乡一灯夜雨的情景,渲染出萧瑟的气氛。

D.尾联以景结情,梧桐夜雨,寒气萧萧,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2.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再泛吴江① 

[宋]王禹偁 

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

 

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

 

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

 

张翰②精灵还笑我,绿袍③依旧惹埃尘。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第二次遭贬之时。

②张翰,吴郡人,西晋文学家,齐王司马囧执政时,任大司马东曹掾。

后知司马囧将败,又因秋风起,思念故乡鲈鱼脍,遂辞官归吴。

③绿袍,古代低级官员的官服。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既交代了被贬吴地、疾病缠身的写作背景,也照应了“再泛吴江”的诗题,还与尾联的“绿袍”呼应。

B.颔联以“碧波”“疏雨”设喻,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输”“属”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不满。

C.颈联以移动的视角写景,照应了题目“泛吴江”;再以晓月孤轮、春山数点,表达了诗人泛舟时的心境。

D.尾联运用典故,以“张翰还笑我”与“依旧惹埃尘”形成对照,表达了诗人对张翰的否定与自己的执著。

E.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严守格律,音韵和谐;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融情于景的写法运用得当;抒情委婉含蓄。

2.本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②连山:

就着山势。

③北庭:

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

每当边草变白大雪飘飞的时候,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

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白搭。

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E.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2.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古代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渔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②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

 ②西岩:

湖南永州西山。

③欸乃:

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

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

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E.柳宗元谪居永州时著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其写作主旨与本诗大致相同。

2.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送郑明府贬岭南①

司空曙

青枫江色晚,楚客独伤春。

共对一尊酒,相看万里人。

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

莫畏炎方②久,年年雨露新。

【注】①唐德宗建中初年,司空曙被贬到长林(在今四川境内),郑明府被贬到岭南。

司空曙在青枫浦(在今湖南省浏阳市南)与郑明府话别,并写下此诗。

司空曙,广平(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东南)人。

②炎方:

南方炎热地区。

这里指岭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楚客”可特指屈原,这里也可指诗人自己。

诗人客居异乡,因而以“楚客”称自己。

“独”字表现出诗人孤寂的心境。

B.颔联描写了诗人与友人饮酒饯别的场景,从“共对”“相看”可以看出,二人友情深厚,在离别之际依依不舍。

C.颈联紧承颔联中的“万里人”来写,出句交代友人因他人猜疑、嫌怨而被贬,对句交代友人具有正直的品格。

D.这首诗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以“春”比喻前途,以“一尊酒”比喻友情,以“雨露”比喻朝廷的恩泽。

E.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绪不断发生变化。

起初诗人满怀伤感情绪,最后情绪转为乐观。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①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北梁:

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

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

北梁,北边的桥。

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颈联宕开一笔.转而写景。

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句是近景描写。

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D.尾联写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诗开头两句写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因丰收而面带喜悦之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一个“别”字,暗示村民们平日生活的辛酸。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怡人清风。

C.五、六两句写村民们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

野蚕化蛾出茧,在桑叶间扑扑地飞来飞去,衬托出村民们兴奋喜悦的心情。

D.七、八两句写村民们拿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绢匹交租,因丰收而足够应付官家,隐含着村民们的喜悦心情。

E.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前八句精练地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整首诗前后映衬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2.简析本诗最后四句的内容及其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14、水磨亭子

欧阳修

多病山斋厌郁蒸,经时久不到东城。

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阴百啭莺。

载酒未妨佳客醉,凭高仍见老农耕。

使君自有林泉趣,不用丝篁乱水声。

1.诗的颔联“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阴百啭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作简要分析。

2.在这首诗里,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苏轼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

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

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

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续残梦""不知"状写诗人昏昏沉沉,浑然不察朝阳升起的情态,突出了出行之早。

B.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早行时所见清幽之景:

高耸乱山、淡淡落月。

C.尾联"眷眷"一词将诗人今日故地再游时那种依恋不舍、极为喜爱之情,真实地表达出来。

D.全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虚实相生,充满了生活情趣。

2.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1.CD;2.虽然以墨画花少见,但是眼前的墨牡丹依然在墨晕中显出春色殊为不易。

苏轼被贬黄州而能躬耕不辍,人生际遇也像墨牡丹一样不寻常。

墨牡丹能够引起苏轼情感上的共鸣,他对墨牡丹坚忍不拔品格的赞美意在表明自己在面对厄运时也要坚贞不屈的心志。

解析:

C项,“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错,作者是说“经历风雨的洗礼,莲花容易被吹断,杏花容易凋残”。

D项,“形似”错,应为“神似”。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1.BE;2.①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

首句“百年春梦去悠悠”既是写实,又喻指自己致力一生的变法惨遭废除,如梦消散,内心无比痛苦、惋惜。

/尾句“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抒胸臆,新法废,旧法兴,令人愁闷。

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

颔联和颈联描绘了野草有荣有枯,朱门坍塌、画楼崛起,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这是万事万物必须要遵循的规律。

③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

尾句“欲把一杯无伴侣”,写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寂之情。

解析:

B项应是直接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侧面表现了对现实的失望。

E项“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批评”一说无中生有,此句意为诗人见朱户、画楼兴替,感到富贵荣利不足慕。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1.DE;2.①抒发了作者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

②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表现了作者对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

③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自己人生失意之感。

解析:

D项,对尾联理解有误,尾联庾信的典故是说他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而非因“没能少年成名”而“最萧瑟”。

E项,“处处运用对比手法”错,题干中所举的例子是对仗,而非对比。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1.C;2.①对朋友的同情。

诗人乘船人江村探望一位贫病交加的朋友,通过景色的描绘及诗人的感触,反映穷苦知识分子的凄苦生活。

②对弘扬古道的呼吁。

诗人以子舆自况,远道来访贫病中的友人,符合人与人之间重视道义、互相接济的古风。

③自己的不遇之悲。

将内容与注释结合,可以读出诗人屡试不第、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

“表达对子舆弘扬道义的赞赏”错。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1.C;2.①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伤感之情)。

②思归之情。

③年华易逝的伤感。

④对生活无可奈何的感喟。

解析:

“诗人的心情也因之而更加愉悦”不恰当,这里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1.D;2.①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之情。

首句既是写实,又寄寓了政治上的感慨。

新法被废,如梦消散,诗人内心无比痛苦、惋惜。

尾句则直抒愁情。

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

中间两联通过对野草、鸣鸠、旧蹊、新径、朱门、画楼的描写,阐释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之理。

③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

“欲把一杯无伴侣”,写出了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苦。

解析:

“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错,这句暗示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1.B;2.①知己之叹。

秋夜自斟自饮,昭仪亦无知音,两人都一样孤独,愁苦无人理解。

②故土之思。

远离故乡,辗转飘零,孤居馆舍,眼前的凄冷景象勾起“故乡心”。

③亡国之痛。

雨夜难眠,“挑灯看剑”,无力报国,暗含国破家亡之痛。

解析:

1.B项,“直抒胸臆”判断错误。

《乐府诗集》卷四五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

碧玉,汝南王妾名。

颔联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昭仪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投降派们为伍的坚贞节操。

应为用典抒情。

2.题干“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思想感情”“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时,首先点明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具分析。

“挑灯看剑”,国破家亡之痛;“少知己”“空好音”“孤”,孤独,愁苦无人理解;“故乡心”故土之思。

诗歌鉴赏参考:

无声是最大的悲哀。

辛弃疾《丑奴儿》词中有: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几句,算是把愁写到了极致。

汪元量此诗的开头,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其中“愁到浓时“总提,以下分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诗句不再言愁,但愁绪自见。

在这种地方,辛词用说话表现,汪诗用动作表现,可谓异曲而同工。

又,第二句用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成句,浑然再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

只是此诗再缀以“泪痕深”三字,显示了一个宫廷乐师在亡国之后的心理状态,已不能和当年的辛弃疾相比了。

颔、颈两联,一叹知音少,一抒故乡情,既应题,表明只有王昭仪方能引为知己,又以家乡之思暗寓亡国之痛,显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

据《上谷郡图经》,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又,《乐府诗集》卷四五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

碧玉,汝南王妾名。

颔联前一句说空有黄金之台,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昭仪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投降派们为伍的坚贞节操。

颈联先写秋风中颤抖的“万叶”,衬托别梦不成,再用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自然,这里的“故乡心”表达的仍是对宋室的追念。

写法上,前两句用典故直抒胸臆,后两句用环境反衬乡心,手法变化,效果极好。

末联故意宕开,由抒情转入写景,用梧桐雨、劲气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为上文中已经酝酿出来的感情设计了大自然的深沉回响,因而使作者的“浓”愁有充溢寒空、侵凌肌肤之势。

 

8答案及解析:

答案:

1.BD;2.

①诗人第二次遭贬,又疾病缠身,因此,当看到江上自由飞翔的野鸟、江边优游垂钓的渔人,好生羡慕,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之情,并萌生了想像张翰一样辞官归隐之意。

②但是他又无法脱下绿袍、真正遁世,不惹埃尘,表达了一种对入世的执著。

③同时,自己的执著入世,却仅换来“绿袍”之身、一贬再贬的遭遇,流露了对仕途坎坷的不满与自嘲。

解析:

B项,“颔联以‘碧波’‘疏雨’设喻”错误,从诗中来看,“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碧波”指的是江面,“疏雨”指的是小雨,稀疏的雨点,都是实指,故没有设喻;另外,“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不满”错误,从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和人物的活动来看,江上野鸟自由地飞翔,江边渔人优游垂钓,诗句中表达的并非“无奈与不满”,而是表达对山野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生涯的厌弃。

D项,“表达了诗人对张翰的否定与自己的执著”,从诗中来看,并非“对张翰的否定”,恰恰是对张翰追求的肯定,想要像张翰一样辞官归隐。

9答案及解析:

答案:

1.AD;2.①“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②“人老黄”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

③“风云不断”“空”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解析:

A项首联写景为实,写梦为虚,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D项表达的不是“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而是用江南的五月繁花来衬托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与荒凉。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

1.CE;2.①《渔翁》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

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

③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

  

解析:

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C项,“由低沉转入昂扬”错。

“欸乃一声”和“山水绿”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

清晨,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万象皆绿,这一“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