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2825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尔雅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docx

尔雅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章节测验答案

1.1工具的选择与菊花的绘画原则

1在烧制陶瓷的过程中,()决定了窑变的效果。

A、烧制时间

B、颜料的质地

C、颜料的厚薄

D、颜色

正确答案:

C

2陶瓷绘画装饰中,以羊毫加健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但是,这种笔画下列哪种类型的画没有优势?

()

∙A、山水画

∙B、人物画

∙C、花鸟画

∙D、写意画

正确答案:

B

3中国绘画在构图方面强调的空间安排,突出表现在()。

∙A、留白

∙B、透视

∙C、平衡

∙D、对称

正确答案:

A

4在陶瓷绘画中,彩绘装饰大都浮于釉药之中,因而被称为“釉中彩”,也叫“釉中”。

正确答案:

5在陶瓷制作过程中,没有烧制过的坯胎,被称为梅瓶。

正确答案:

1.2菊花画面细节的调整和加工

1画印章时讲究一阴一阳,(),一朱一白,并且不能大于题款。

∙A、一虚一实

∙B、一左一右

∙C、一大一小

∙D、一上一下

我的答案:

A

2题款时速度尽可能的慢一些,是为了保证()。

∙A、字体美观

∙B、颜色渗透进去

∙C、着墨力度均匀

∙D、画面感强

我的答案:

B

3陶瓷绘画中,上色和题款使用同一支毛笔,确保()的完整性,整体性和统一性。

∙A、绘画主题

∙B、绘画颜色

∙C、绘画

∙D、绘画语言

我的答案:

D

4印是一个记号,是一个画家的符号,也是一幅画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的答案:

5“美”和“漂亮”是一个层次,一个概念,一个境界;二者都表明了协调统一性。

我的答案:

×

2.1石头与牡丹的绘画

1陶瓷绘画的“三变”不包括()。

∙A、釉变

∙B、质变

∙C、流变

∙D、窑变

我的答案:

B

2在陶瓷绘画中书写错误,更正的方法除了()之外皆可行。

∙A、刀片轻轻刮

∙B、指头肚轻擦

∙C、毛笔蘸清水洗

∙D、干净毛笔清扫

我的答案:

C

3()的陶瓷绘画技法来源于中国画用水用墨的关系,也就是干湿用墨的方法。

∙A、积墨

∙B、泼墨

∙C、点砚

∙D、分水

我的答案:

D

4釉里红的颜色无浓淡之分,在绘画过程中,只能依靠画笔笔触的把握来区分。

我的答案:

5景德镇的陶瓷与其他地方的瓷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瓷胎厚,色泽以青白釉为主,素有“温如玉,声如謦”的美誉,也叫“假玉”。

我的答案:

3.1葫芦的绘画

1花鸟画中,画线讲求()的线线关系。

∙A、女字交叉

∙B、两两交叉

∙C、各自独立

∙D、无特别要求

我的答案:

A

2花鸟画除了讲求笔墨的书写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

∙A、学术性

∙B、故事性

∙C、可观赏性

∙D、趣味性

我的答案:

D

3绘画中的“笔墨”是指落笔成形、落墨成趣、()。

∙A、笔墨关系

∙B、落笔出意

∙C、笔墨成章

∙D、笔墨有神

我的答案:

C

4笔墨的鲜活性突出反映了作者的才气,修养,品性和体貌特征,这是中国画笔墨关系区别于西画的地方。

我的答案:

5在用釉里红作画时,有意识的留白仅仅是为了应中国画留白的习惯,没有过多的技术处理。

我的答案:

×

4.1秋日荷塘的绘画

1画釉里红时常用质地较硬的毛笔,原因是()。

∙A、绘画传统,无特殊原因

∙B、软毛笔画釉里红没有硬的毛笔画的效果好

∙C、釉里红质地较厚,硬的笔能够带的起来

∙D、用硬毛笔画,釉里红的深浅调节更加容易

我的答案:

C

2中国的写意画强调似与不似,其中“不似”说明的是画的()。

∙A、书写性

∙B、具象性

∙C、意向性

∙D、内容形态

我的答案:

A

3在陶瓷坯胎上吐唾沫,是为了()。

∙A、容易着墨

∙B、画家个人习惯

∙C、绘画效果

∙D、产生露珠的效果

我的答案:

D

4绘画中的线条画非常讲求书写性,这就需要作者有很好的书法基础。

我的答案:

5画写意画时,画面语言的统一丰富对画笔的选择没有特殊要求。

我的答案:

×

4.2秋日荷塘细节的调整和加工

1瓶子烧制过程中,会缩小多少?

∙A、不会缩小

∙B、.05

∙C、.2

∙D、.15

我的答案:

D

2中国画中的大写意就是所谓的“酣畅淋漓”,它所要体现的是一种()。

∙A、境界

∙B、气势

∙C、技巧

∙D、画面感

我的答案:

B

3题款时一般选用加健羊毫大毛笔,下列选项中除了(),都能够反映用该类笔的优势。

∙A、毛笔吸水性强

∙B、保证墨有较好的渗透性

∙C、书写更顺畅

∙D、字头更秀美

我的答案:

D

4在绘画花鸟画时,活物的绘画大小要考虑到与瓶身的大小比例以及烧制后图形缩小百分之十的技术问题。

我的答案:

×

5中国画的八种语言是指“皴擦点染,浓淡干湿”。

我的答案:

5.1大福禄图的绘画

1中国话讲求的“造形”与西画讲求的“造型”之间存在差异,下列选项中,除()之外,都能说明这种差异性。

∙A、对物象虚实的理解

∙B、对意象性的把握

∙C、对色彩的理解

∙D、对自然的客观性反映

我的答案:

D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绘画构图应注意的几种关系中的一种。

∙A、虚实关系

∙B、留白关系

∙C、画面构图的造势问题

∙D、颜色搭配

我的答案:

D

3以下()不能作为评判好的绘画作品的标准。

∙A、用料讲究

∙B、具象生动

∙C、构图讲究

∙D、笔墨到位

我的答案:

B

4中国画里的苔点关系,既起到成就画面的作用,即积点成线,积点成势;同时对画具有破坏作用,具有装饰的作用,而不代表具体的物象关系。

我的答案:

5青花不能分至五色,层层分染。

我的答案:

×

6.1竹子的绘画

1西画中追求的立体感,在中国画中类似于()。

∙A、三维立体

∙B、阴阳关系

∙C、焦点透视

∙D、明暗关系

我的答案:

B

2中国画不追求三维立体的空间感,而是在色彩上强调一种(),它代表的是一种美德,与中国画中所要突出的人为美学有关。

∙A、明亮

∙B、素雅

∙C、明暗对比

∙D、厚重

我的答案:

D

3中国画中的线要求书写性,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种书写性要求的原则的是()。

∙A、细而不弱

∙B、对称整齐

∙C、线条工整

∙D、粗细均匀

我的答案:

A

4在“吃水”较大的釉中区作画,一般选用羊毫加健的硬毛笔作画,所做之画更有力度,更加刚劲,富有弹性。

我的答案:

5“万绿丛中一点红”,能够用来说明在陶瓷绘画中釉里红的特殊地位。

我的答案:

6.2竹子细节的调整和加工

1“天然去雕饰”可以用来形容中国画中的()。

∙A、意境之美

∙B、雕琢之美

∙C、技术精湛

∙D、客观自然之美

我的答案:

A

2下列选项中,除()之外,都能说明中国画与西画在大的美学规律上是相通的。

∙A、画面中的点线面关系

∙B、色彩上的黑白灰关系

∙C、追求意境

∙D、基本构图规律

我的答案:

C

3中国画中处处讲求(),表明的是中国人所崇尚的谦虚态度,也是一种美学准则。

∙A、对比

∙B、留空

∙C、对称

∙D、协调

我的答案:

B

4中国画中追求的“美”,是精心布置和雕琢过的美,是经过人为塑造的完美结果。

我的答案:

×

5题款时用墨需要浓淡干湿的自然变化和过渡。

我的答案:

7.1葡萄的绘画

1下列()不属于中国画的透视要求。

∙A、符合心的要求

∙B、符合手的要求

∙C、符合意的要求

∙D、符合眼的要求

我的答案:

C

2在烧制过程中,釉里红跟青花一碰,会产生()。

∙A、流变

∙B、釉变

∙C、融合

∙D、窑变

我的答案:

D

3花鸟画中植物的叶子,颜色搭配是()。

∙A、淡的颜色打底,浓的颜色勾叶茎

∙B、打底和勾叶茎的颜色无特殊要求

∙C、浓的打底,淡的勾叶茎

∙D、打底和叶茎用色一致

我的答案:

A

4在绘画过程中,事物的形态无须一步到位,可不断的调整修理。

我的答案:

5花鸟画中植物叶茎的绘画一般选用比较干的笔,也叫“渴笔”。

我的答案:

7.2葡萄细节的调整和加工

1“疏能走马,密不容针”说的是中国画中()的要求。

∙A、画面对比的疏密关系

∙B、物象关系

∙C、位置关系

∙D、大小关系

我的答案:

A

2在陶瓷上画青花,是从()借鉴过来的。

∙A、民间画

∙B、宫廷画

∙C、中国的文人画

∙D、水墨画

我的答案:

C

3在使用青花料绘画的时候,第()次画,可以使青花料很好的渗透到坯胎中。

∙A、一

∙B、二

∙C、三

∙D、四

我的答案:

B

4在中国画写生中,对物象的观察讲求精细入微,不能取舍。

我的答案:

×

5中国画之所以气韵生动,主要依靠的是画面的气势,即所造之势。

我的答案:

8.2山水画的绘画技法

1“三日一石,五日一水”是用来形容()画所需要的功夫。

∙A、花鸟

∙B、水墨

∙C、文人

∙D、山水

我的答案:

D

2山水画的特点有雄浑、()、博大、精深。

∙A、重工笔

∙B、精细

∙C、沉郁

∙D、明亮

我的答案:

C

窗体底端

3积墨在烧制过程中在()阶段所起到的颜色效果最为明显。

窗体顶端

∙A、釉变

∙B、窑变

∙C、流变

∙D、各个阶段

我的答案:

B

4山水画既可以体现出大境界,也可以体现出小境界。

我的答案:

×

5陶瓷绘画离不开工艺画法,但不能多用。

我的答案:

8.3山水画细节的调整和加工

1在陶瓷上画山水画时,用手指头轻揉颜色较重的地方,也是一种技巧,其主要作用是()。

∙A、保持画面干净

∙B、缓和颜色过重的硬感

∙C、制造云气朦胧感

∙D、更好的颜色过渡

我的答案:

C

2题款时,汉字书写应尽可能使用()。

∙A、凭个人喜好

∙B、繁体字

∙C、简体字

∙D、篆体

我的答案:

B

3擦画时由于青花料过厚,可能会出现“料刺”现象,以下除()方法外,都可以对此进行补救。

∙A、用水染

∙B、用手指头揉

∙C、用笔弹

∙D、用刀片刮

我的答案:

D

4釉里红没有浓淡深浅的变化。

我的答案: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用来形容山水画所能够反映的精神境界。

我的答案:

9.1釉下青花的绘画之经营位置

1国产青花料与进口青花料不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二者的差异的是()。

∙A、国产属于氧化钴料,进口不是

∙B、国产含铁低,进口含铁高

∙C、产地不同

∙D、国产含锰量高,进口含锰量低

我的答案:

A

2“窑彩”是用来称呼()的。

∙A、釉下彩

∙B、釉中彩

∙C、釉上彩

∙D、釉瓶的彩绘装饰

我的答案:

A

3下列不属于国产青花料的是()。

∙A、石子青

∙B、平等青

∙C、浙料

∙D、苏料

我的答案:

D

4在生釉上画青花的直接好处是,能够更好地使颜色渗透到坯胎中。

我的答案:

5釉下彩是陶瓷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绘制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釉,多次烧成。

我的答案:

×

9.2枝叶的创作

1由于中国画讲求的是写意,因此写意与写实的对比,首先就是指绘画不受()的约束。

∙A、笔墨

∙B、物象形态

∙C、用色

∙D、空间安排

我的答案:

B

2釉下青花与中国()相近,遵循的基本美学理论都较为一致。

∙A、泼墨画

∙B、写意画

∙C、山水画

∙D、水墨画

我的答案:

D

3积墨也叫“跳画”,它很好的说明了()颜色关系。

∙A、淡墨与浓墨之间的跳跃色阶关系

∙B、淡墨与浓墨的渐进关系

∙C、淡墨与浓墨使用的偶然关系

∙D、淡漠与浓墨的复合关系

我的答案:

A

4陶瓷绘画中,一般会选择将某一个局部画完整,才继续完成其它部分。

我的答案:

×

5勾叶赋予点叶以筋气骨肉,勾画出的结构使物象关系更加有气韵。

我的答案:

9.3花朵的创作

1传统认为,为使青花达到良好的发色效果,尽可能将青花画浓,不宜过淡,以下不属于这种传统青花画法缺陷的是()。

∙A、画面淡薄

∙B、笔墨关系缺失

∙C、发色明显透亮

∙D、缺乏笔墨关系所体现的艺术性

我的答案:

C

2一般情况下,要画出娇鲜欲滴的花朵时,笔墨关系会产生变化,下列不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A、笔尖蘸清水

∙B、笔根蘸浓墨

∙C、笔尖蘸淡墨

∙D、笔肚仍为淡墨

我的答案:

C

3中国画讲求意境,所塑之形是为达意服务的。

我的答案:

4在中国画学习过程中,笔墨是第一要务。

我的答案:

5笔墨的关系就是浓淡干湿。

我的答案:

9.4花草山石的细节处理

1太极的八字要义,也可用来说明绘画中的用笔方法,下列不属于其中要义的是()。

∙A、中正安舒

∙B、松劲

∙C、急加速

∙D、圆活

我的答案:

C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墨法的是()。

∙A、皴

∙B、泼

∙C、积

∙D、染

我的答案:

B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笔法的是()。

∙A、点

∙B、擦

∙C、钩

∙D、破

我的答案:

C

4中国画中有两种结构,一种是笔墨结构,另一种是物象结构。

在一幅画中,二者可以单独使用。

我的答案:

×

5“摇橹过江”的比喻是用来形容中国绘画中的用笔之法,切忌在用笔中出现“急加速”的轻率。

我的答案:

9.5动物绘画与整体构图调整

1题款使用的毛笔尽可能使用绘画的毛笔,或者大小、粗细和软硬程度一致,目的是为了()。

∙A、笔法粗细一致

∙B、字体大小可控

∙C、绘画语言的统一

∙D、墨法一致

我的答案:

C

2中国画中强调造势,因而在绘画过程中要保持势的统一,但也要注意,一个画面只能有()个大的势。

∙A、视情况定

∙B、3.0

∙C、1.0

∙D、2.0

我的答案:

C

3所谓“补水”,是指在原有墨的基础上,用淡墨甚至是清水再次染色,主要目的是为了()。

∙A、增加墨的渗透作用

∙B、使颜色更匀称

∙C、使画面效果更加灵透

∙D、增加墨的浓度

我的答案:

A

4将两个独立的画面之间的空白用线衔接起来的方法,叫做“续接”。

我的答案:

5一般而言,小毛笔更容易皴擦。

我的答案:

10.1镶器的创作原则及绘画

1画圆形的物象关系时,要注意()。

∙A、准确写实

∙B、圆就是圆,方就是方

∙C、方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做到方中有圆,圆中有方。

∙D、尽情发挥

我的答案:

C

2瓷板的四条屏绘画不仅各自独立,同时更要注重各个面之间的统一关系,这种统一关系不包括()。

∙A、绘画题材一致

∙B、绘画内容必须一样

∙C、构图中的虚实关系

∙D、构图中的疏密关系

我的答案:

B

3在釉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胶水,是为了()。

∙A、绘画时笔触更为顺畅

∙B、增加釉料的附着力

∙C、烧制过程中产生更好的釉变

∙D、绘画时方便提色

我的答案:

A

4陶瓷绘画的绘画主题不受陶瓷器形所限,画家可以凭个人所好决定绘画题材。

我的答案:

×

5釉料的位置摆放,一般将浓墨放在左边,淡墨放在右边。

我的答案:

10.2画面构图与笔墨修养

1以下不属于中国绘画常用的印章形状的是()。

∙A、圆形

∙B、方形

∙C、长方形

∙D、椭圆形

我的答案:

D

2中国写意画可以说是厚积薄发的作画类型,因而有时也可称之为()作画。

∙A、缓慢

∙B、即兴

∙C、精心设计的

∙D、有计划地

我的答案:

B

3王羲之和王献之称为“二王”。

我的答案:

4青花或者釉里红这两种釉料非常适合用来表现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但在构图方面则较为欠缺。

我的答案:

×

5“大道至简”也是中国写意绘画追求的境界之一。

我的答案:

10.3镶器各个面的呼应关系

1用指甲轻轻扣掉某个较为完整的画面,产生斑点状的空白,这种技巧是为了产生好的()效果。

∙A、釉变

∙B、流变

∙C、窑变

∙D、画面

我的答案:

B

2绘画无“闲章”主要说明的是印章绘画是构成画面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印章的形状、位置的选择主要需要遵循画面的()。

∙A、完整关系

∙B、丰富性

∙C、画家个人偏好

∙D、对比关系

我的答案:

D

3“分水”的画法不会留下()。

∙A、具体物象形态

∙B、颜色

∙C、笔触

∙D、痕迹

我的答案:

C

4所谓“分水”,一般选用大的,软的毛笔,使其在绘画过程中尽可能看不到笔触。

我的答案:

5线条绘画又是也有装饰性的效果。

我的答案:

10.4镶器画面中线与面的关系及整体细节修饰

1画()的线主要靠尽情的抒发,不能描。

∙A、交叉线

∙B、曲线

∙C、装饰性

∙D、直线

我的答案:

C

2画叶茎时,一定要用浓墨,并且要()。

∙A、渴笔

∙B、画直线

∙C、数目一致

∙D、用细毛笔

我的答案:

A

3画面的整体性固然重要,但一幅好的中国绘画更在细节方面有很好的处理,局部的物象绘画也应该()。

∙A、自身完整

∙B、主要构成大的画面关系的一部分,不需要苛责自身的对比性

∙C、注意自身小范围的对比关系

∙D、无所谓整体性可言

我的答案:

C

4经高温烧制后的陶瓷,釉料发生三变之后,在画面上一般不会留有明显的笔墨,因而笔法不是那么讲究。

我的答案:

×

5印章可以比落款的字体大而不影响画面效果。

我的答案:

×

11.1吴昌硕《神仙眉寿》临摹要点

1下列除()外,能够说明吴昌硕线条绘画的特点。

∙A、强调骨法用笔

∙B、强调气韵生动

∙C、强调书写性

∙D、强调整齐

我的答案:

D

2“清末海派四大家”是指任伯年、赵之谦、虚谷以及()。

∙A、程璋

∙B、张熊

∙C、吴昌硕

∙D、吴湖帆

我的答案:

C

3能够用来说明临摹的原则的是()。

∙A、取其神,遗其貌

∙B、主要考察大小、虚实、松紧的画面关系

∙C、考察精神境界的捕捉和把握

∙D、主要考察像与不像

我的答案:

A

4临摹画能够解决除()之外的问题。

∙A、中国画中独到的语言关系

∙B、笔墨和构图关系

∙C、语义关系

∙D、精神内涵

我的答案:

D

5瓷板绘画最终会裁掉四周1.5公分,因此作画时不宜太靠外。

我的答案:

6在临摹前,必须首先对画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我的答案:

7吴昌硕是晚清民国时期国画家,诗、书、印、画四绝,也是有名的金史学家,早年便师从于任伯年作画,造诣颇深。

我的答案:

11.2《神仙眉寿》的细节处理

1使用釉里红时需要将沉淀物一起搅拌均匀方可使用,原因是()。

∙A、为了着色均匀

∙B、因为釉里红没有浓淡之分,所以搅拌无特殊原因

∙C、釉里红中的铜比重较多,容易沉淀,而在烧制过程中釉变达到的还原需要铜的作用。

∙D、搅拌时上色更深,烧制效果更好

我的答案:

C

2陶瓷画中苔点的作用是()。

∙A、为了画面中点线面关系的完整性

∙B、无特殊意义

∙C、传统中国画点缀的需要

∙D、打破线条的通顺,起到装饰的作用

我的答案:

D

3为在烧制过程中颜色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在绘画时需要不断的调整,确切的说需要()。

∙A、泼墨

∙B、积染

∙C、勾画

∙D、上色

我的答案:

B

4陶瓷绘画中,两种颜料可以混合使用而不影响效果。

我的答案:

×

5将中国画临摹到陶瓷上,需要注意颜料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因而不能完

我的答案:

11.3吴昌硕《榴香图》临摹要点

1吴昌硕用笔追求的是一种苍茫的意象,那么吴昌硕多以()为主。

∙A、小篆

∙B、行草

∙C、大篆

∙D、草篆

我的答案:

D

2陶瓷绘画中的“复写”,也叫做()。

∙A、罩染

∙B、积染

∙C、套染

∙D、漫染

我的答案:

B

3能够更好的体现绘画中的浓淡干湿,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用的方法中不包括()。

∙A、笔尖带浓墨

∙B、笔肚带淡墨

∙C、笔根带清水

∙D、笔尖带淡墨

我的答案:

D

4学习中国画时,应更加注重技法的学习,而这一技法就是指“笔墨”,“笔墨”是中国画所载之道。

我的答案:

5读画也是一种良好的研究方法。

所谓“读画”,就是善于运用美学知识,去分析画作中的笔墨关系,虚实关系、以及用笔书法和疏密关系等等。

我的答案:

11.4《榴香图》的细节处理

1一幅中国画中一般有()个画眼。

∙A、2.0

∙B、1.0

∙C、3.0

∙D、不确定

我的答案:

B

2“留香图”中的石头与以往的石头画法不一样,它所用的是(),以与画面中的线面关系和虚实关系变得完整。

∙A、漫染

∙B、点染

∙C、积染

∙D、擦染

我的答案:

D

3中国画的“画眼”是指一幅画的()。

∙A、亮点

∙B、点睛之笔

∙C、视角中心

∙D、主题

我的答案:

C

4题款是为画面服务的,它既可以打破画面,也可以成就画面。

我的答案:

5一幅中国画可以有多个画眼。

我的答案:

×

12.1齐白石绘画临摹:

由中国画到青花

1下列不属于齐白石更名后的名号的是()。

∙A、饿叟

∙B、兰亭

∙C、老萍

∙D、借山吟馆主者

我的答案:

B

2“泼墨”是指()。

∙A、用大毛笔尽情的书写

∙B、用毛笔着重涂染

∙C、用调料盘直接泼彩

∙D、不断染色

我的答案:

A

3“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齐白石的这一说法主要用来说明绘画过程中的()。

∙A、物象

∙B、虚实关系

∙C、写意

∙D、形态

我的答案:

C

4齐白石的画作继承了吴昌硕、徐青藤、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是这三家的集大成者。

我的答案:

5选择工具不属于陶瓷绘制的步骤之一。

我的答案:

×

12.2图画转换中的要点

1绘画中讲“唯变是从”,主要是强调()。

∙A、形态多样性

∙B、偶然性

∙C、借鉴出新

∙D、写意

我的答案:

C

2正确增加釉料厚度的方法是()。

∙A、待到前一次釉料干之后继续积染

∙B、笔尖蘸墨要足

∙C、可在前一次釉料未干之前继续着色

∙D、釉料重调使用

我的答案:

A

3“齐而不齐三角觚”,出自谁之口?

∙A、黄宾虹

∙B、董其昌

∙C、黄牧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