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3002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docx

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

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高频电疗法:

指将频率高于100kHz(100000Hz)的电流或其所形成的电场、磁场或电磁场应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

2电场:

电荷的电力所能及的空间

3:

磁场:

磁极的磁力所能及的空间

4电磁波:

在空间迅速传播扩大的电磁场

5振荡电流:

凡电流的强度与电压随着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6短波疗法:

应用短波电流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

7超短波疗法;应用超短波电场治疗疾病的方法

8微波:

波长范围为1m~1mm,频率范围为300~300000MHz的电磁波

9分米波疗法:

应用分米波段电磁波治疗疾病的方法

10厘米波疗法:

应用厘米波段电磁波治疗疾病的方法

11毫米波疗法:

应用毫米波段电磁波治疗疾病的方法

12脉冲等幅振荡电流:

呈现有规律的脉冲波群的等幅振荡电流为脉冲等幅振荡电流。

脉冲波群出现的时间较间歇的时间为短。

脉冲峰的最大功率大于连续振荡的功率。

脉冲短波、脉冲超短波、脉冲微波疗法采用这种波形的电流

【A1型题】1.1Hz等于多少Hz(E)

A1000kHzB1000HzC100MHzD1000kHzE1000MHz

2温热作用持续最长、最稳定、最深的疗法是(D)

A热敷B蜡疗C水疗D超短波E红外线

3对较深部位病灶进行电容场超短波治疗时(B)

A加大电极面积B加大电极与皮肤间的间隙C减小电极与皮肤间的间隙D加大治疗剂量E延长治疗时间

4以下哪种高频电疗法的温热作用最深(C)

A中波疗法B短波疗法C超短波疗法D分米波疗法E厘米波疗法

5人体内电子和离子在导体中移动时克服阻力而发生的能量损耗称为(C)

A电阻B电抗C欧姆损耗D介质损耗E温热效应

6电容场法短波、超短波治疗时哪层组织产热最多(B)

A皮肤B皮下脂肪C浅层肌肉D深层肌肉E骨

7急性化脓性炎症的早期进行大剂量超短波治疗可能产生什么反应(C)

A周围血白细胞增加B血管持久扩张C肿痛加重D结缔组织增生E炎症消退

8短波超短波的治疗剂量主要依据什么划分?

(A)

A患者的温热感程度B电流表强度C氖光灯亮度D电极面积E皮肤红斑强度

9患者体内有金属异物时,忌用高频电疗的原因何在?

(A)

A电流集中于金属物转变为热能而致烧伤

B电流集中于金属物转变为磁能

C金属物在电场中发生感应电流

D金属物在电场中产生感应电流

E金属物易于氧化、服饰、破坏

10厘米波治疗时哪层组织产热最多(C)

A皮肤B皮下脂肪C浅层肌肉D深层肌肉E骨

11属于脉冲减幅振荡电流是(A)

A共鸣火花疗法B中波疗法C短波疗法D超短波疗法E微波疗法

12不属于高频电疗的物理特征是(E)

A温热效应明显,因欧姆损耗或介质损耗而产热

B对皮肤无刺激,但过热可引起皮肤烫伤

C作用机制为离子高速振荡产生位移电流

D对神经肌肉作用是降低神经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

E出现电解、电泳、电渗现象

13不属于高频电非热效应的是(E)

A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急性化脓性炎症发展受阻

B神经纤维肉芽组织再生加速

C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生改变,神经系用兴奋性增高

D条件反射性活动受到限制

E致癌作用

14不属于短波疗法适应症的是(B)

A胃炎、溃疡病、结肠炎、胃肠痉挛

B胆囊炎、肝炎

C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D膀胱炎、肾盂肾炎、急性肾衰竭

E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15不属于超短波疗法治疗作用的是(A)

A兴奋神经B消炎、镇痛C解痉D刺激结缔组织增生E提高免疫力

16在应用超短波治疗时,不正确的描述是(D)

A头部不宜进行大功率超短波治疗

B小儿老人的心区不宜进行大功率超短波治疗

C大功率超短波治疗不宜采用单极法

D眼、睾丸、心脏、神经节、神经丛对超短波不敏感,宜采用大剂量

E慢性炎症、慢性伤口及黏连者不宜进行过长疗程的超短波治疗,以免引起结缔组织增生过度而使局部组织变硬、黏连加重

17具无线电波与光波的物理特性且成束装单向传播的是(D)

A长波电流B中波电流C短波D微波E超短波电流

18下列关于分米波疗法操作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必须裸漏治疗部位

B有距离辐射发适用于非接触性辐射器,一般辐射器距离不应超过5~10cm,以减少对周围空间的辐射

C经“介质水袋”辐射适用于带有“介质水袋”的辐射器

D接触辐射法适用于接触式体表辐射器,使辐射器口紧贴治疗部位皮肤

E体腔辐射法适用于阴道、直肠腔内治疗

19医疗上应用最早的微波是(B)

A短波B厘米波C毫米波D分米波E超短波

20波长最短且成直线传播的是(C)

A短波B厘米波C毫米波D分米波E超短波

21微波各波段对人体作用深度的规律是(A)

A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B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C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

D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E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

22超短波电容场法治疗的2个电容电极并置时极间距离应(E)

A小于皮肤与电极之间的距离

B等于电极与皮肤之间的间隙

C大于皮肤与电极之间的间隙

D等于2个电极与皮肤之间的间隙之和

E大于2个电极与皮肤之间的间隙之和

23无热量超短波治疗主要适用于(A)A急性疾病B亚急性疾病C慢性疾病D恶性肿瘤E肢体瘫痪

24关于以退谐法调节短波、超短波的治疗剂量的说法正确的事(D)

A这是调节输出剂量的最好方法B这是调节输出剂量的唯一办法C治疗机所产生的能量能如愿输入患者体内

D治疗机所产生的能量能如愿输入患者体内,而且影响治疗机寿命E能减少治疗机输出的能量向四周空间辐射

25高频电疗法中非热效应最明显的是哪种疗法(E)

A长波B中波C短波D超短波分米波E微波

26在急性乳腺炎的早期进行超短波治疗时应采用(A)

A无热量,5~8minB无热量,10~15minC微热量,5~8minD微热量,10~15minE温热凉,10~15min

27软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不可逆时,采用温热量超短波可达到什么结果(C)

A炎症局限B炎症消退C化脓成熟D炎症加重E炎症迁延

28恶性肿瘤应用超短波治疗时应采用那种剂量(D)

A无热量B微热量C温热量D高热量E以上都不对

29大剂量短波一般在多少温度可以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其增值(A)

A42.5℃以上B32.5℃以上C42.5℃以下D32.5℃以下E50℃以上

【A2型题】31患者,男,30岁,身体健康,饮食,睡眠均正常,但因工作需要需长时间接触小剂量分米波辐射后出现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疲劳、心律不齐等症状,经临床检查未见明显阳性结果,此种现象最可能属于(B)

A失眠症B自主神经功能紊乱C心脏神经官能症D亚健康状态E神经性头痛

32某患者,男,48岁,主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切口感染,此时配合下列哪种治疗最好(C)

A直流电疗法B磁疗法C超短波疗法D低频电疗法E中频电疗法

33患者,女,26岁,左踝关节扭伤后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经X线检查未见骨、关节异常,给予超短波治疗,那种剂量最合适?

(B)

A为热量B无热量C温热量D热量E高热量

【B1型题】题34~35共用备选答案

A波长7.37m频率40.68MHzB波长6.00mC波长69cn频率433.92MHz

D波长2.24m频率2450NHzE波长8mm频率37.56Hz

属于超短波的是A

属于毫米波的是E

题36~37共用备选答案

A短波B厘米波C毫米波D分米波E超短波

36有极高频电疗法之称的是C

37有微波谐振疗法之称的是C

【X型题】

38振荡电流包括(ABCD)

A等幅振荡电流B减幅振荡电流C脉冲等幅振荡电流D脉冲减幅振荡电流E交变电流

39属于等幅振荡电流的是(ABCD)

A长波疗法B中波疗法C短波疗法D超短波疗法E微波疗法

40医用高频电按照波长、频率分为(BCDE)

A长波B中波C短波D超短波E分米波

41属于高频电温热效应的有(ABCD)

A镇痛作用B消炎作用C降低肌肉张力D改善血液循环E兴奋神经

42高频电疗的治疗作用包括(ABCD)

A消炎作用B止痛作用C解痉作用D治疗表浅癌肿E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病能力

43下面对于短波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E)

A又被称为短波透热疗法B又称为感应热疗法C波长范围10~100mD频率范围3~30MHzE治疗多采用连续波

44属于短波疗法治疗作用的是(ABCDE)

A消炎消肿的作用B镇静、解痉、止痛作用C对内脏器官的作用D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E对恶性肿瘤的作用

45短波疗法的禁忌证有(ABDE)

A出血倾向、结核病B妊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C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发育不全D植入心脏起搏器者E局部金属异物

46线面对于超短波治疗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E)

A又称为高频电场或超短波电场疗法B波长范围为10~1m,频率范围为30~300MHz

C一般治疗多采用连续波D治疗时电极可不接触人体E主要以电容场法进行治疗

47短波电容场法治疗时电极的放置方法有几种(ACDE)

A对置法B重叠法C交叉法D单极法E并置法

48超短波疗法的治疗剂量分为哪4级(ABCD)

A无热量B微热量C温热量D热量E高热量

49关于毫米波作用机制的学说有(ABCDE)

A谐振学说B声电波学说C场力学说D超导电性学说E半导电性学说

第二十二章【名词解释】

光疗法:

光疗法是应用人工光源或日光辐射治疗疾病的方法。

红外线疗法:

应用红外线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红外线疗法。

紫外线疗法:

应用紫外线治疗疾病的方法。

紫外线红斑:

红斑反应是紫外线照射引起的一种可见的反应,一定剂量的的紫外线照射或粘膜,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被照射区的皮肤会出现均匀的、边界清楚的红斑称为紫外线红斑。

生物计量:

一个生物剂量是指紫外线灯管在一定距离内垂直照射人体一定部位皮肤引起的最弱红斑反应(即阈红斑反应)所需的照射时间,也称最小红斑量,其计量单位为秒(s)

激光:

激光是指受激辐射放大的光,称为莱塞。

【A1型题】

在下列光谱中波长最长的是(D)

红光紫光蓝光短波红外线短波紫外线

红外线辐射人体时主要产生(C)

光化学效应

机械效应

温热效应

量子效应

非热效应

可见光的波长最长的光是(D)

A、736~400nmB、746~400nmC、756~400nmD、760~400nmE、770~400nm

4、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光是(B)

A、日光B、红光C、蓝光D、紫光E、靛光

5、可见光对组织的穿透力以那种光最强(C)

A、紫B、橙C、红D、蓝E、靛

6、篮紫光疗法临床应用于治疗(B)

A、支气管炎B、新生儿胆红素血症C、肺炎D、关节炎E、肺结核

7、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紫光治疗时,总照射时间为(E)

A、6~8hB、6~12hC、12~24hD、12~48hE、24~48h

8、紫外线的波长为(D)

A、400~120nmB、400~140nmC、400~160nmD、400~180nmE、400~200nm

9、紫外线辐射人体时主要产生(A)

光化学效应

机械效应

温热效应

量子效应

非热效应

10、紫外线红斑反应的潜伏期为(C)

A、8~10hB、6~8hC、4~6hD、2~4hE、1~2h

11、紫外线致红斑作用最为明显的波长是(D)

A、280nmB、287nmC、290nmD、297nmE、327nm

12、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的波长是(B)

A、224~247nmB、254~257nmC、264~277nmD、274~287nmE、294~300nm

13、能促进维生素D形成的是(A)

A长波紫外线

B长波红外线

C中博紫外线

D短波紫外线

E短波红外线

14主要用于光敏疗法治疗银屑病和白癜风的是(C)

水冷式

日光荧光灯

低压汞荧光灯(黑光灯)

“冷光”水银石英灯

太阳灯

生物剂量测定法时高压汞灯与皮肤间的垂直距离多为(B)

A、20cmB、50cmC、70cmD、60cmE、30cm

光敏疗法用于治疗全身性银屑病时口服8-MOP20~30mg需多长时间进行长波紫外线照射(D)

A、5hB、4hC、3hD、2hE、1h

氦-氖激光器输出波长为(B)

A、532nmB、632.8nmC、642.8nmD、652nmE、662.8nm

低强度激光的主要治疗作用是(A)

白癜风皮肤基底细胞癌青光眼宫颈糜烂直肠癌

19高强度激光治疗的主要作用是(E)

杀菌术

软化术

腐蚀术

依附术

凝固术

【B1型题】

A长波红外线

B短波红外线

C红光

D长波紫外线

E短波紫外线

20波长最短的光谱是(E)

21水最易吸收的光波是(A)

22皮肤角质层可强烈吸收的光波是(D)

23对病毒和细菌具有强烈的杀菌和抑制作用的光波是(E)

亚红斑量

弱红斑量

红斑量

强红斑量

超红斑量

24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后2~4h出现红斑、水肿、灼痛、红斑去高出皮面,4~5d后红斑消退,皮肤大片状脱皮,伴明显色素沉着,剂量是(D)

25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后6~8h,皮肤出现弱红斑反应,与非照射区界限明显,约24h后消退,皮肤无脱屑,剂量是(B)

【X型题】26红外线疗法的禁忌症有(ABCE)

A高热B活动性出血C恶性肿瘤局部D压疮E急性严重

红外线疗法的适应症是(BE)

动脉硬化

腰肌劳损

高热

营养不良

小儿腹泻

红外线照射眼部易引起(ABCD)

白内障

视神经萎缩

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烧伤

睫状肌收缩

29、紫外线的治疗作用有(ABCDE)

镇痛

消炎

杀菌

脱敏

促进维生素D3的形成

影响生物剂量的因素有(ABCDE)

年龄性别肤色药物季节

下列患哪些疾病时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会增加(ACD)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低下

高血压

糖尿病

严重感染

紫外线疗法的适应症有(ACDE)

银屑病

心肝肾功能衰竭

支气管哮喘

术后伤口感染

盆腔炎

紫外线疗法的禁忌症有(ABCDE)

日光性皮炎

活动性肺结核

系统性红斑狼疮

出血倾向

急性湿疹

紫外线光化学反应是指(ABCE)

光分解效应

光合作用

光敏作用

弧光反应

荧光效应

激光的特点有(ABDE)

高亮度性

高度定向性

散射性

高单色性

相干性好

激光的生物学效应有(ABCDE)

生物刺激效应

光化效应

热效应

压强效应

电磁场效应

低强度激光的治疗作用有(ACDE)

生物调节作用

使组织产生炭化、气化

消炎作用

镇痛作用

降血脂作用

低强度激光治疗的适应症是(ABD)

口腔溃疡

周围神经损伤

直肠癌

白癜风

虹膜切除

高强度激光对组织产生高热效应,蛋白质变性凝固,甚至炭化、气化,可使组织(ABCDE)

止血

黏着

“焊接”

分离

“切割”

高强度激光治疗适用于(ABCE)

宫颈糜烂

膀胱内肿瘤

皮肤赘生物

带状疱疹

止血

第二十三章

【名词解释】

超声波疗法:

是指频率在20kHz以上,不能引起正常人听觉反应的机械振动波。

超声波疗法是应用超声波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一般常用频率为800~1000kHz.

压电效应:

具有压电效应性质的某些晶体受到压缩或伸拉时在其受力面上就会产生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这种物理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耦合剂:

用于声头与皮肤之间,以填塞空隙,既能防止因有空气层而产生的界面反射,又能有利于超声能量通过的一种液体,称为耦合剂。

超生的衰减:

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部分声波被介质吸收转变为热能,强度随其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弱,称为超生的衰减,又称超生的吸收。

超声声场: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空间范围,即介质受到超声振动能作用的区域称为超声声场。

聚焦:

聚焦是利用声波的反射、折射特性,采用透镜和弧面反射将声束聚焦于焦点,以产生强大的能量来治疗某些疾病。

半吸收层(半价层):

是指超声波在某些介质中衰减到原能量一半时的厚度,通常用来表明一种介质对超声波的吸收能力或超声波在某一介质中的穿透能力。

“细胞按摩”作用:

超声振动对人体发生的机械作用,使组织质点交替地压缩和伸张产生正压和负压的波动(即压力差),从而使组织细胞发生容积和运动的变化,进一步引起较强的细胞浆运动,并刺激半透膜的弥散过程,这种现象被称为超声波对组织的“细胞按摩”或“微细按摩”作用。

声强:

声强代表单位时间内声能的强度,即在每秒钟内垂直通过介质中1cm²面积的能量。

【A1型题】超声治疗的常用的频率(E)

A、20~50kHzB、50~100kHzC、100~500kHzD、500~800kHzE、800~1000kHz

超声波的传播介质不包括(D)

空气

液体石蜡

真空

肌肉

声波聚焦的产生是利用声波的(B)

散射、束射

反射、折射

散射、反射

散射、折射

束射、折射

影响声强的因素不包括(D)

声压

振幅

频率

介质体积

介质密度

对超声波的吸收能力最小的介质是(B)

空气

血液

肝脏

声波在界面被反射的程度决定于2种介质的声阻,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C)

声阻相差愈大,反射程度愈大

声阻相差愈小,反射程度愈小

声阻相差愈大,反射程度愈小

声阻相同,反射程度最小

声波很难由空气进入液体

下列关于声压面描述中正确的是(C)

稀疏区的压力强度大于静压强,声压为正值

稠密区的压力强度小于静压强,声强为负值

具有周期性变化

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的压强与没有声波传播时的静压强之差

指单位面积上声能的压力

表示临床超声波治疗的剂量的单位是(A)

W/cm²B、WC、kg×10³(cm²·s)D、kJ/cm²E、kJ

下列介质使超声波能量衰减最多的是(B)

空气

肌肉

血液

超声波的驻波形成的原因是(A)

反射波和前进波的干涉

反射波和折射波的相互作用

组织质点交替地压缩和伸张产生正压和负压的波动(即压力差)

超声波在组织中产生的声强

声波被介质吸收

超声波的杀菌作用属于(A)

机械作用

温热作用

空化作用

理化作用

光化作用

超声波慎用于角膜、晶体、玻璃体、睾丸等部位,主要是因为(B)

超声波产热不均匀,在2种不同组织的界面上产热较多

这些部位血液循环差,易过热

易发生空化作用使附近的细胞受到严重的损伤

超声波会影响许多酶的活性

超声波作用使组织pH升高

下列不属于超声波理化作用的是(E)

空化作用

组织pH升高

影响酶活性、蛋白质合成

使组织内生成高活性的自由基

可杀灭细菌

下列超声波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错误的是(E)

中枢神经对超声波的敏感性高于周围神经

大剂量直接作用于脑组织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可用于治疗脑卒中

对神经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超声波对自主神经无明显作用

下列超声波的作用,不正确的是(E)

小剂量超声波对心电图无影响

中等剂量超声波会引起骨发育不全

中等剂量超声波对过度增生的结缔组织有软化消散的作用

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超声波的敏感性为:

面部>腹部>四肢

横纹肌对超声波的敏感性差

下列超声波对生殖系统的作用,正确的是(B)

生殖器官及腺体对超声波不敏感

促进输卵管通畅,减少黏连,软化瘢痕

大剂量超声波可刺激卵巢功能

大剂量超声波对染色体、胚胎发育无影响

中等剂量超声波促进精子生成

超声波治疗剂量超过阈值的标志是治疗时出现(A)

A、疼痛B、发热C、头晕D、麻木E、休克

超声治疗时使用耦合剂是为了(C)

减少声头与体表的摩擦力

增加声头与体表的接触面积

避免声头与体表间留有空气层

避免声头与体表直接接触

防止声头空载

超声治疗时声头应在治疗部位缓慢移动,是为了(C)

充分接触治疗部位

避免损伤皮肤

避免治疗时声能分布不均

增加治疗强度

增加超声波传播距离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超声波剂量为(E)

A、1~3.5W/cm²B、0.5~3.5W/cm²C、0.5~3W/cm²D、0.1~3W/cm²E、0.1~3W/cm²

移动法超声治疗的危险剂量是(E)

A、>1W/cm²B、>2W/cm²C、>2.5W/cm²D、>3W/cm²E、>3.5W/cm²

关于超声治疗的剂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常用治疗强度为1~2W/cm²

治疗时间:

一般移动法3~5min,固定法5~10min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脉冲法、水下法剂量可比连续法剂量稍大

可以用延长时间的方法来降低治疗强度

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为固定法

超声波治疗癌症可采用(E)

A、固定法B、水下法C、移动发D、水袋法E、聚焦法

超声波治疗足部开放性创伤及溃疡应采用(B)

水枕B、水下法C、水袋法D、水漏法E、聚焦法

【X型题】

超声波的传播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BC)

A、波长B、频率C、介质D、声强E、声压

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具有(ABCDE)

A、方向性B、反射性C、折射性D、束射性E、衰减性

与超声聚焦有关的因素有(ACE)

A、反射B、束射C、折射D、散射E、2种介质的声阻差

介质的声阻取决于(AC)

A、介质的密度B、介质的厚度C、介质的声速D、介质的体积E、介质的形状

声场的主要物理参量有(AD)

A、声压B、声阻C、声速D、声强E、频率

超声治疗时影响超声吸收因素主要有(ABC)

A、介质B、超声频率C、生物组织成分D、治疗时间E、治疗剂量

超声波基本的生物学作用有(BDE)

A、辐射作用B、温热作用C、光化作用D、机械作用E、物理化学作用

影响超声产热量大小的因素有(ACD)

A、介质性质B、超声波的声场C、超声频率D、超声剂量E、超声波传播形式

影响超声波吸收的因素有(ABCDE)A、介质的密度B、介质的粘滞性C、介质的导热性D、超声的频率E、介质含水量

生物体吸收超声波后转变成热能的原因有(ABCE)

超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时转变成热能

超声波在不同的组织界面反射形成热

超声波压缩相位中,组织细胞周期性紧缩,引起温度增高

行波场和驻波场的相互作用

超声在体液或组织中的空化作用产生局部高温

超声波对组织器官的影响有(ABCE)

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循环

可降低痉挛肌肉的张力,使肌纤维松弛而解除痉挛

对周围神经疾患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小剂量的脉冲超声波移动法治疗头部时,可造成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

可引起心脏活动能力及节律的改变,减慢心律,诱发心绞痛

以下关于超声波常用治疗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BE)

间接治疗法可分为移动法和固定法

水下法常用以治疗表面形状不规则、有局部剧痛、不能直接接触治疗的部位

辅助器治疗法常用于进行肿瘤治疗

移动法治疗剂量宜小,其最大量约为固定法的三分之一

固定法用于痛点、穴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