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3407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航空中人的因素.docx

航空中人的因素

航空中人的因素

实验报告书

实验名称

单双眼的视深度知觉

实验设备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视觉深度知觉测试仪

实验内容及

汇总数据

实验内容:

先将单眼挡住(左右眼各档一次),后使用双眼,在视觉深度知觉仪上进行视觉深度感知,先将目标移至仪器的最后(或最前)方,之后移动目标,感知目标到达了仪器的中央时,停下目标,查看仪器右侧的刻度,记录下目标距离真正的中点的距离(用“+”“-”表示目标在中点的前方还是后方),每组实验(左眼,右眼,双眼共三组)进行5次。

实验数据:

单双眼的视深度知觉

序号

使用的眼睛

误差(厘米)

1

左眼

-4.5

2

左眼

+1.5

3

左眼

+1.1

4

左眼

-0.6

5

左眼

-6.0

6

右眼

+1.2

7

右眼

-4.2

8

右眼

+3.0

9

右眼

-1.5

10

右眼

+0.5

11

双眼

-2.1

12

双眼

+2.0

13

双眼

-4.0

14

双眼

+1.1

15

双眼

-0,7

实验结果分析:

左眼平均误差:

—1.7厘米

右眼平均误差:

—0.2厘米

双眼平均误差:

+0.1厘米

实验收获及

心得

实验结果可见视觉深度上存在加大局限,无法准确判断物体深度,左眼情况较差,这对以后的工作将产生一定影响。

在许多需要较高视觉注意力的职业中,如飞行员的视深度知觉与安全飞行状况呈显著正相关;深度知觉对于挑选飞行人员立体视功要求状良好,所以上岗前时进行立体视觉检查,对保证飞行员的质量非常必要。

同样对管制人员也是一样重要,估计飞机飞行间隔等具有重要意。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短时记忆(图形再认)

实验设备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抽象图片50张

具体图片50张

实验内容及

汇总数据

实验内容:

实验屏幕依次呈现25张照片,只看并牢记,不做反应。

随后再随机呈现50张照片,其中25张是旧的,25张是新的,对图形做出判断,认为旧的按“+”,认为新的按“—”。

 

实验数据:

正确再认个数:

47

错误再认个数:

3

再认正确率:

94%

实验总耗时(秒):

287

正确再认平均反应时(毫秒):

856

 

短时记忆(图形再认)

序号

新旧

被试判断

结果

反应时(毫秒)

1

正确

2754

2

正确

1087

3

正确

703

4

+

正确

764

5

+

正确

2074

6

正确

790

7

正确

620

8

正确

687

9

+

正确

970

10

+

正确

1071

11

+

正确

703

12

+

正确

696

13

+

错误

774

14

正确

969

15

正确

711

16

正确

828

17

正确

973

18

正确

862

19

+

正确

648

20

+

正确

610

21

+

正确

787

22

+

正确

658

23

错误

1081

24

+

正确

740

25

+

正确

1068

26

正确

539

27

+

正确

689

28

正确

762

29

正确

855

30

正确

511

31

正确

553

32

错误

141

33

+

正确

726

34

正确

788

35

+

正确

779

36

+

正确

863

37

正确

535

38

正确

854

39

+

正确

733

40

正确

547

41

+

正确

1931

42

正确

1077

43

+

正确

802

44

+

正确

545

45

+

正确

825

46

+

正确

683

47

正确

693

48

正确

945

49

+

正确

663

50

正确

562

实验收获及

心得

实验中大部分相似性不高的图片能很快认出,但相似性搞得图片则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

说明自己在细节记忆上还有一定欠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加强细节上的观察与辨认能力的锻炼。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注:

上课中所有试验的试验报告都写在此试验报告书中

 

实验名称

注意广度

实验设备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数目随机,位置随机的红色圆5~12个

实验内容及

汇总数据

实验内容:

实验界面呈现数量不等的红色圆,实验者要努力记住他们的数量,并在呈现完毕后输入你所估计的数字(可以修正),输入完毕后给予回车确认,实验多次。

 

实验数据:

圆点数目

5

6

7

8

正确判断次数

8

9

7

7

圆点数目

9

10

11

12

正确判断次数

5

5

2

2

实验总耗时(秒):

456

 

实验收获及

心得

注意广度是指一瞬间人们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一般刺激呈现的时间越短,注意广度越小;照度越强,注意广度越大。

而在未来的管制中即需要这样的注意广度,要在同一时间立即记住多架飞机的飞行状态,管制员需要有很强的注意广度,才能记住多架飞机,保证高空安全有序地进行。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

实验设备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3X5的黑线方格,黄色圆4~15个

实验内容及

汇总数据

实验内容:

实验开始后,小方格内会在不同位置呈现黄色圆,被测者要注意看并记住它们呈现的位置和呈现的先后顺序,显示完毕屏幕出现提示语,这是请你用鼠标点击小方格重复刚才的呈现过程(包括位置和先后顺序),如觉得点错了可以再次点击最后点击出现的黄色圆,该黄色圆消失进行修正。

 

实验结果: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

3.2

实验总耗时(秒):

69

 

实验收获及

心得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是指刺激按固定顺序呈现一系列位置之后,被试能够再现空间位置系列的长度,且再现的顺序也与原来的相符。

管制工作不仅需要空间想象能力还需要空间记忆,能短时记下多架飞机的飞行状态并且记忆范围广。

此次实验看出自己在这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以后应加强相关的练习。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注意分配实验

实验设备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不同颜色圆,红黄蓝绿四种

不同频率声音三种,低音350Hz,中音750Hz,高音2000Hz

实验内容及

汇总数据

实验内容:

此实验是由三个小实验组成,屏幕单独呈现颜色圆,则请用右手按相应颜色键进行反应;屏幕提示单独呈现声音,则请用左手进行反应,“+”为高音,“—”为低音,“=”为中音。

屏幕提示颜色圆加声音,则请用左手进行声音反应,右手进行颜色反应,同时进行。

实验数据:

注意分配成绩(规定时间内正确反应次数):

单独听觉刺激正确反应次数:

135

单独听觉刺激错误反应次数:

44

单独视觉刺激正确反应次数:

160

单独视觉刺激错误反应次数:

28

同时刺激时的视觉正确反应次数:

77

同时刺激时的视觉错误反应次数:

201

同时刺激时的听觉正确反应次数:

64

同时刺激时的视觉错误反应次数:

173

实验总耗时:

432秒

 

实验收获及

心得

这个实验是考查我们注意力的分配,即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

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常需要听觉,视觉,动觉协调进行,也是注意力分配的一种体现。

实验让我们体会到了管制员拿话筒,看到某架飞机出现错误,就要马上摁下按钮与飞行员及时沟通时手、眼、耳这三者配合的重要性。

也认识到唯有不断地练习使我们的注意力合理分配,协调配合这几者,才能具备一个管制员应有的基本素质。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工作记忆容量

实验设备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8至14个中文字的句子18句,可以符合或不符合逻辑(最后收尾词为名词)

实验内容及

汇总数据

实验内容:

在屏幕中会出现一个句子,请被试者大声朗读这个句子,并判断这个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如果符合逻辑,请回答“是”;如果不符合,请回答“否”。

同时要记住这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当看到屏幕中出现“请依次输入每句话最后一个字”时,请被试者按顺序输入所有需要记忆的字。

首先进行单词广度为2的任务,需要重复三次,直至广度为6。

实验结果:

短时记忆广度:

3.0

工作记忆广度:

20.0

实验总耗时:

451秒

序号

句子个数

正确个数

1

2

2

2

2

2

3

2

2

4

3

2

5

3

3

6

3

3

7

4

4

8

4

4

9

4

2

10

5

3

11

5

4

12

5

4

 

实验收获及

心得

工作记忆是主要用来衡量个体在受到信息阻碍时,对信息暂时储存的能力在一些高级认知活动参与的复杂任务中,工作记忆可以控制、规划与主动保持相关的信息。

而另一个概念——工作记忆容量也叫工作记忆广度,其需要加工和储存同时进行,就是在完成另一个任务的同时进行记忆。

无论是管制员还是签派员,工作中都需要记忆并处理大量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比较大的记忆容量,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以确保航空飞行的安全高效。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速度知觉(无反馈)

实验设备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黄亮点从左至右以不同速度移动,距离终点钱约1/3处亮点被遮挡

实验内容及

汇总数据

实验内容:

实验开始后会有一个黄色亮点以一定的速度从左边开始向右边移动,被试者要认真观察它的移动速度,这个亮点移到挡板时就看不见了,但它仍然按原来的速度移到,被试者要估计它到达终点就按。

程序会自动开始下一程序。

每次实验黄色亮点从左至右移动,速度分快慢两种。

 

实验结果:

快速移动平均绝对误差(毫秒):

310

慢速移动平均绝对误差(毫秒):

806

实验总耗时:

476

速度知觉(无反馈)

序号

速度

误差(毫秒)

序号

速度

误差(毫秒)

1

-716

15

1416

2

-141

16

3282

3

-108

17

-366

4

91

18

0

5

91

19

483

6

-733

20

-7500

7

-125

21

1133

8

66

22

-266

9

-150

23

516

10

466

24

166

11

1616

25

183

12

1316

26

-683

13

1083

27

-166

14

1250

28

-516

 

实验收获及

心得

速度知觉反映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是工作操作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

如驾驶员开车,要对前方有可能碰到的障碍物所需时间作出精确的估计。

航管员也需对飞机即将到达的位置点是否会发生冲突和是否有障碍物的时间做出预判。

所以速度知觉应通过反复的训练来提升。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速度知觉(有反馈)

实验设备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黄亮点从左至右以不同速度移动,距离终点钱约1/3处亮点被遮挡

实验内容及

汇总数据

实验内容:

实验开始后会有一个黄色亮点以一定的速度从左边开始向右边移动,被试者要认真观察它的移动速度,这个亮点移到挡板时就看不见了,但它仍然按原来的速度移到,被试者要估计它到达终点就按,你将看到你判断的时间误差,负数表示按键过早,正数表示按键过晚。

程序会自动开始下一程序。

每次实验黄色亮点从左至右移动,速度分快慢两种。

实验结果:

快速移动平均绝对误差(毫秒):

270

慢速移动平均绝对误差(毫秒):

0

实验总耗时:

339

实验数据:

序号

误差(毫秒)

序号

误差(毫秒)

1

-408

14

-416

2

-233

15

-116

3

-291

16

-158

4

-341

17

-266

5

516

18

183

6

-658

19

16

7

-508

20

-350

8

-41

21

250

9

525

22

-583

10

-600

23

-591

11

16

24

-316

12

-175

25

366

13

33

26

225

27

633

 

实验收获及

心得

速度知觉反映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是工作操作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

如驾驶员开车,要对前方有可能碰到的障碍物所需时间作出精确的估计。

这与飞行员在驾驶飞机时有异曲同工之处,航管员也需对飞机即将到达的位置点是否会发生冲突和是否有障碍物的时间做出预判,所以速度知觉这项技能应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以避免发生不能及时发放指令,或不能及时避开前方危险的事故。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表象心理旋转

实验设备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镜像)图片,共12种不同角度和方向的R。

实验内容及

汇总数据

实验内容:

屏幕呈现一系列不同角度的字母正反R,被试者要用一号反应盒对呈现的R做出反应。

认为是正R按“+”键,认为是反R按“—”键,反应越快越好。

实验结果:

总正确平均反应时:

821毫秒

正R正确平均反应时:

775毫秒

反R正确平均反应时:

893毫秒

实验总耗时:

250秒

 

实验数据:

详细数据

序号

R角度

正反

被试判断

结果

反映时(毫秒)

1

300

-

正确

675

2

0

-

错误

588

3

240

+

正确

392

4

120

+

错误

535

5

180

-

错误

365

6

60

+

错误

663

7

60

+

错误

730

8

240

+

正确

700

9

0

-

正确

540

10

120

+

正确

456

11

60

+

错误

418

12

300

+

正确

628

13

60

-

正确

917

14

240

+

正确

464

15

120

+

正确

746

16

180

+

正确

508

17

0

-

正确

859

 

实验收获及

心得

表象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表征,且通过实验可知,当图片(字母)旋转180°是,无论正反,反应时最长,而当图片(字母)旋转0°时,反应最短。

这说明样本偏离正位度数越大,所需的心理旋转越多,时间也就越长,人们在进行表象加工时,可能存在一种心理旋转范式。

由此可联想到,管制员在看雷达屏幕时,“飞机”图标方向为0°时最易让管制员了解到飞机的航向,而飞机方向为180°时,最不易使管制员理解飞机当前的航向。

所以,可以通过表象的心理旋转实验练习来锻炼航管员对360°旋转表示的“飞机”图标方向反应得更加迅速且准确率更高,以规避安全威胁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警戒作业绩效的测定

实验设备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屏幕上由60只发光点构成一个圆

实验内容及

汇总数据

实验内容:

请被试者注意看屏幕上红色亮点,亮点会顺时针依次跳动。

每次跳一格为正常,若出现跳格现象为错误跳动,请你尽快做出反应。

若未及时反应即超过最长反应时或者没有跳格你却反应都算错。

实验结果:

时间(分钟)正确次数漏报次数虚报次数

1~10951331

 

实验收获及

心得

警戒,又称持续性注意,是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为察觉特定的,难以预测又较少出现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态。

主要以监视,检测,探索等任务形式出现在空中交通管理、工业质量控制、自动化作业、核电站中央控制、机动车辆驾驶等人-机界面中。

实验时间为10分钟,开始的阶段,注意力可以做到集中的,但是当实验进行到后半段的时候,由于警戒作业的绩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随持续时间延长而觉察下降。

所以后半段的,错报率明显上升,因此在进行类似的作业时,如空中交通与管理的管制作业,需要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进行休息,劳逸结合,否则会产生很大的纰漏,出现安全事故。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