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3593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8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docx

苏教版初一语文复习资料

苏教版初一年级知识点集合

背诵积累

一、直接默写:

1、雨昏青草湖边过,。

2、俱往矣,,。

3、,关山度若飞。

,。

4、妇姑荷箪食,。

5、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6、,。

沙场秋点兵。

7、,带月荷锄归。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8、黄鹤一去不复返,。

,。

9、,相失万重云?

,哀多如更闻。

10、游子乍闻征袖湿,。

相呼相应湘江阔,。

11、,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12、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13、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_。

14、居高声自远,。

15、今我何功德,。

16、种豆南山下,。

17、已是悬崖百丈冰,。

18、了却君王天下事,。

1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0、须晴日,,分外妖娆。

21、?

烟波江上使人愁。

22、乱入池中看不见,。

23、江山如此多娇,。

24、无情有恨何人觉?

25、日暮乡关何处是,。

26、多谢浣纱人未折,。

27、,赢得生前身后名。

28、,但惜夏日长。

29、,关山度若飞。

30、待到山花烂漫时,。

31、马作的卢飞快,。

32、,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33、大漠孤烟直,。

34、晴川历历汉阳树,。

 

二、理解默写:

1、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近乎变态心理的句子是:

,。

 表现作者内心感受( 主旨句)是:

;描写割麦勤劳辛苦的句子是:

,;反映官俯对贫困农民残酷剥削的诗句是:

,。

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的诗句是,,,。

直接提示赋税繁重使农民困苦不堪、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

,。

2、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杜甫诗《登岳阳楼》中的“,。

”与孟浩然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3.“,。

”崔颢登上黄鹤楼,见江雾迷漫,暮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4、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如:

 5、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

故乡,人的生命之根。

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

6、天下之楼,以诗文而名。

《登鹳雀楼》中脍炙人口的一句“,”道出了千古志士登高致远的进取之心;《黄鹤楼》中传诵不衰的一句“,”则唱出了多少游子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了被喻为“千古壮观”的塞外奇特风光的句子是,。

8、生活中,人们常用《爱莲说》一文里“”的语句,来比喻那些洁身自好、不为世俗左右的人。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表现了雄浑,开阔的意境。

古诗词中有很多这样的写景诗句,请写出你最熟悉的连续两句:

,。

10、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诗句:

,。

11、王维的《使至塞上》中表现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句子是:

         ,         。

12、《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的诗句是:

         ,          。

写木兰去征战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表现木兰不愿作高官而但愿还乡的醇厚质朴的句子是,,。

写出与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有关的句子是,。

具体描绘戍守边关的情景(写军中的苦寒生活)的诗句是,。

写出伙伴惊忙原因的句子是,。

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是

13、美术兴趣小组到莲花池边写生。

带队的林老师告诉同学们:

画莲花,不仅要画出莲花的外形,而且要表现出植茎于泥、滋养于水的莲花“,”的君子本色。

(周敦颐《爱莲说》)

14、周敦颐《爱莲说》中的两句名言:

“予独爱莲之,。

15、崔灏《黄鹤楼》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诗人触景生情抒发思乡情愁的诗句是:

,。

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

,。

中抒写忧愁原因的句子是:

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

,。

16、《爱莲说》点明主旨、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是的句子是。

写莲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写莲正直美名远播的句子是,,。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的两句话是,。

17、今年入春以来,SARS病毒(非典)肆无忌惮,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战争,在各条战线上特别是涌现出了一大批敢于向病魔宣战的英雄,正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所写的:

18、《沁园春雪》一词中化静为动描绘了北国山原的壮丽雪景的诗句是: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诗句:

揭示主旨句子是:

写想像的雪后晴天美丽雪景的句子是:

“望”有登高远眺之意,它在本词中统领的内容是

赞扬当代英雄的句子是。

19、《归园田居》点明劳动地点及庄稼生长情况的语句是,。

表明诗人勤劳的语句是,。

抒发了诗人归隐田园而不悔,与世无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的句子是:

,。

虽然田里长草,夕露沾衣但是作者还生活在愉快之中,是因为,。

20、阎伯理的《黄鹤楼》用“坐窥井邑,俯拍云烟”写登楼远眺城乡景色,崔颢的《黄鹤楼》也写了登楼远眺的美景,这两句是:

,。

2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成为传世绝唱,不但艺术地再现了诗人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观点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中华文化对曲折美的追求的诗句是,。

表达诗人追求清净隐逸思想的诗句是:

,。

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

这真是:

,。

22、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一词中,既表现梅花不畏严寒,傲雪开放的形象,又写梅花特征的句子是,。

最能体现“梅”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的诗句是:

,。

写梅花虽俏丽但不想争占春光,只想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的句子是:

,。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的生长环境的句子是,。

写梅花所处的环境之艰难,但它仍然开放的句子是:

,。

表现诗人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23辛弃疾《破阵子》中表现作者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描写阅兵场景壮观而激烈,表现将士们身先矫健,英勇杀敌的句子是:

,。

表达词人辛弃疾叹岁月不在,人已老矣的复杂心理的点睛之笔是。

作者直抒胸臆,表现自己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反映作者壮志难酬、点名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24、《登岳阳楼》中“,”两句,气势恢弘,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诗人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的两句是,

看到国家因战乱未平,多灾多难,诗人不禁老泪纵横的诗句是,。

25、《蝉》中歌颂品格高尚者的诗句是(借蝉抒怀的句子是):

,。

26、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佩和爱戴,他的功绩冠盖古今。

我们用虞世南《蝉》一诗中的,两句诗来称赞他。

27、《孤雁》一诗中“,”两句深切地写出了失群者的心情,显示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爱憎之情的句子是

,。

28、《鹧鸪》中描写鹧鸪习性和形貌特征的诗句是首联,。

颈联

,则表现了游子、佳人的羁旅之思、相思之苦。

尾联,

两句既明写鹧鸪对啼的特性,又暗指游子、佳人的心灵呼唤。

29、《采莲曲》中人花相映,采莲少女衣脸和荷叶、荷花相映的诗句是,。

描写采莲少女的诗句是,。

“人面桃花相映红”和王昌龄《采莲曲》中的两句诗含义相同,这两句诗是,。

30、《莲叶》中直接描写莲叶色彩和形象的诗句是:

荷花荷叶得以差差绿、柄柄香是因为:

,。

31、《赠荷花》,。

两句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既是写花,又是写人,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的两句诗是:

,。

写荷花花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的诗句是:

,!

32、世事难料,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

苏轼如是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我们用《赠荷花》中的两句诗说:

,。

33、秋瑾女士曾发出“秋风秋雨愁杀人”的感叹。

李商隐的“”和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34、《白莲》一诗中写出白莲淡雅高洁,独具个性和气质的诗句是:

,。

抒写白莲内心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的诗句是,。

35、《莲》中,表达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

把莲子的风味香气写得那么传神,使全诗充满回归自然的乡野气息的诗句是:

36、马致远曲中咏到: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崔颢名诗《黄鹤楼》中云:

“,。

”与其意境相仿。

37、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的美好祝愿。

38、《黄鹤楼》中,交代黄鹤楼地理位置的句子是: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黄鹤楼命名由来的句子是:

《图经》云:

“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是: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为了说明黄鹤楼这一外观特征,具体描写其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子是:

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生动地描写了登楼观赏景物情态的句子是: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39、《于园》一文中从堂前到后厅再到卧房槛外的空间方位顺序,说明了于园“三奇”的特点,这“三奇”分别是实奇,空奇,幽阴深邃奇。

体现了圆子主人地位不同寻常的句子是非显者刺,侧门钥不得出。

写四周景色及感受的句子是:

四周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40、《黔之驴》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

41、名言警句积累,在下面选择你喜欢的两个内容,各写一句名言警句;你可以全做,以正确的两句计入成绩

(1)珍惜时间:

(2)勤奋学习:

(3)珍视友谊:

(4)热爱学习:

(5)人生志向:

七年级文学常识(下)

第一单元

一、《贝多芬传》

1.    本文选自《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法国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

2.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学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的九部交响曲中,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

3.    本文叙述了《第九交响曲》的诞生过程,表现出全人类团结友爱的理想和和平、自由、平等的愿望,展现了通过斗争达到欢乐的发展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贝多芬非凡才华和崇高品德的讴歌之情。

二、《一面》

1.     本文选自《鲁迅回忆录》,作者阿累。

2.     本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心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德,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

3.“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体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和伟大人格。

四、《赵普》

1、本文选自《宋史·赵普传》,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

刻若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

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表现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第二单元

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2、本文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六、《三颗枸杞豆》

本文选自《小说林》作者程海,课文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告诉人们:

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七、《我们家的男子汉》

作者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

其小说《长恨歌》获矛盾文学奖。

第二单元

九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作者周定舫。

正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纪念碑的主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提示了本文说明的对象,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

2、本文的思路是:

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抒写瞻仰感受。

十、《巍巍中山陵》

1、作者刘叙杰,这是一篇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心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本文按照由外向内、由总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展开说明,先说明中山陵园的地理环境,后说到陵园的总体设计,再说明陵墓。

十二《短文两篇》

1、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腾王阁和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唐人阎伯理写的《黄鹤楼记》,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此文选自《文苑英华·黄鹤楼记》,它以“仙”字贯穿全文,多用对偶句式。

2、《于园》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琅  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这篇园林小品按照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写于园,清新空灵,兼雅趣与谐趣于一身。

第四单元 

十三《松鼠》

1.本文选自《布丰文选》,作者布丰,法国著名学者、作家,著有《自然史》等。

2、课文从总括松鼠特点入手,生动具体地分说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最后补充说明松鼠的用途。

拟人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说明效果,使读者形象具体地感受到松鼠是“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十四《松树金龟子》

1、选自《昆虫世界》,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

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昆虫记》)十卷本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2、这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文。

它在写作上最明显的特点在于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因而生动活泼、风趣形象。

3、全文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昆虫的赞美之情,渗透着人文关怀。

十五《国宝——大熊猫》

1、选自《国宝——大熊猫》,作者叶永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主文学作家。

2、这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标题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说明对象“大熊猫”,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注意,这国宝究竟是什么?

第五单元

十七《三个太阳》

1、作者黄传会,这是一篇以表现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通讯。

2、标题“三个太阳”,既紧扣画家的画,又突出南极的特点:

没有黑暗,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充分想象、深入思考的余地。

十八《录音新闻》

1、这是一篇录音广播稿。

它和一般广播稿不同的是,它是由文字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比一般的广播稿更全面、更具体生动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2、这则新闻以时间为顺序报道事件的发生过程,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这篇报道的语言特色。

二十《新闻两篇》

1、新闻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2、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新闻结构包括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束语等部分。

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篇新闻通常不可少的部分。

第六单元

二十一《毛泽东词二首》

1、《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沁园春,词牌名。

雪,题目。

 《卜算子咏梅》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题目。

2、《沁园春雪》上阙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阙评论历史上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是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3、毛泽东和陆游的《咏梅》比较,相同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4)两位作者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

(1)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词中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这里的梅花象征了屡遭排挤打击的主战派。

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她象征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共产党人,表现了中国革命者在面临国际国内巨大困难的时候,那种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

(2)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游的词低沉孤高。

二十二《古代诗词三首》

1、《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北朝的一首民歌。

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2、《观刈麦》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本诗的主要特点是叙事与心理揭示融为一体,诉说了当时租税剥削的学生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3、《破阵子》选自《稼轩长短句》,破阵子,词牌名,这首词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宏大抱负,从壮与悲、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人民遭受的苦难境遇,以及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

二十三  现代诗三首

1、《树》选自《艾青全集》,艾表赋予那些生长在大地上的一棵棵树以活生生的性格,把它们作为一个伟大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力量的象征,此文写于1940年春天,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信念》选自《阳光与露》,作者罗洛,诗人。

3、《中国的土地》选自《新诗鉴赏辞典》作者刘湛秋,诗人。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水乳交融般的艺术表现,使这首诗蕴涵着生机勃勃的艺术魅力。

文言文阅读

一、《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选自《  》,这是一部体宋代史,本文讲述的是他担任__________(官职)时的两个小故事:

一是;一是文章在刻画人物时,主要描写了他的________和_______,集中表现了赵普的性格。

1、解释加点词

2、解释下列文言词语的古今不同含义。

⑴家人发箧视之 发:

古义:

 今义:

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学术:

古义:

 今义:

⑶普颜色不变 颜色:

古义:

 今义:

(4)处决如流古义:

今义:

(5)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古义:

今义:

(6)普明日复奏其人古义:

今义:

3、一词多义:

跪而拾之以归()

及为相()普又以其人奏()读之竟日()

为以天下事为己任()以太祖常劝以读书()之奏荐某人为某官()以天下事为己任()家人发箧视之()  

  

4、翻译全文

5、理解

(1)本文主要写了关于赵普的两件事,表现了怎样的中心?

(2)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赵普读书非常勤奋?

摘录此句并翻译。

你能说出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吗?

(3)语段结尾处所言“太祖乃悟”,设想一下太祖悟到了什么?

(4)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5)读书给赵普带来了什么好处:

(6)写出《论语》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则,并说说理由。

(7)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

你喜欢他么?

为什么?

(8)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9)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

从第二段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10)我们可以从赵普身上学到什么?

(11)文中有个词语已成为成语,你能找出来并解释吗?

(12)“阖”字有何作用?

(13)赵普奏荐人才结果怎样?

为什么太祖“卒用其人”?

6、总体把握:

(1)课文写了、两件事,围绕一个中心来构思。

(2)假如把赵普放到当今社会中,你认为他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吗?

为什么?

(3)人们在评论英雄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

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

(4)读了课文,你认为为官者应具备怎样的才能?

(5)赵普相传有“”的传说,对此,结合课文与史实,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赵普其人?

(6)赵普既薨,后人为他立一墓碑,请你写一段碑文,以颂扬其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赵普读的是什么书?

“读书”与“临政”有什么联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文字的首句与下文是什么样的关系,请作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叙述赵普这则故事,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突出了他什么样的特点?

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选自《》,作者是我国___________时地方哲学家____________。

说,一种文体,通常。

2、解释加点词

3、翻译全文

4、理解

(1)作者把“莲”喻君子,那么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呢?

(2)“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作者“独爱莲”?

(3)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

(3分)

(4)、用浪线画出“予独爱莲”的原因。

(5)将菊、牡丹、莲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是委婉批判__

(6)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7)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文中体现菊花高洁、质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