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风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3650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世界各国风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各国风俗.docx

《世界各国风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各国风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各国风俗.docx

世界各国风俗

必须了解的国外习俗、信仰和禁忌

在国际交往中,熟悉和了解交往对象的习俗礼仪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能让你在交往中得心应手。

我们主要介绍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以及非洲的主要习俗礼仪。

一.东方国家习俗礼仪

1.日本

日本几乎全是大和民族。

居民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日本至今还保留浓厚的我国唐代的礼仪和风俗。

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

在日常生活中,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表示诚恳、可亲。

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

如果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的人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

遇到女宾,女方主动伸手才可以握手。

如果需要谈话,应到休息室或房间交谈。

日本人一般不用香烟待客,如果客人要吸烟,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日本人注意穿着打扮,平时穿着大方整洁。

在正式场合一般穿礼服,男子大多穿成套的深色西服,女子穿和服。

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不随便脱衣服,如果需要脱衣服,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在一般场合,只穿背心或赤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在日本,“先生”的称呼,只用来称呼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果对一般人称“先生”,会让他们感到难堪。

和日本人谈论茶道,是非常受欢迎的。

茶道,是日本人用来修心养性、进行交际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艺,是一种讲究礼仪、陶冶情操的民间习俗。

他们喝茶不直接把茶叶放进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珑的茶壶里。

倒的时候,用一个小过滤网防止茶叶进入杯里。

而且总以半杯为敬,一般不再续茶。

这常使喝惯大杯茶的中国人总觉得难以解渴。

不管家里还是餐馆里,坐位都有等级,一般听从主人的安排就行。

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

赠送礼品时,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因此不要给他们赠送太昂贵的礼品,以免他们为此而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

日本不太流行付小费,如果拿不准,就不给。

付小费把钱放在信封里或用纸巾包裹着,日本人认为收现钞是一件很难堪的事。

日本人不喜欢紫色,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最忌绿色,认为是不祥之兆;忌荷花图案,认为是妖花;忌“9”、“4”等数字。

赠送礼品的时候,不要赠数字为“9”的礼物,因为日语里“9”的读音和“苦”一样。

“4”的发音和“死”相同,所以在安排食宿时,要避开4层楼4号房间4号餐桌等。

日本商人还忌讳“2月”、“8月”,因为这是营业淡季。

另外,讨厌金银眼的猫,认为看到这种猫的人要倒霉。

日本人对中国的绍兴酒、茅台酒非常感兴趣。

不吃松花蛋。

用筷子很讲究,筷子都放在筷托上。

还有“忌八筷”的习俗,就是不能舔筷、迷筷、移筷、扭筷、剔筷、插筷、跨筷、掏筷。

同时,还忌用同一双筷子让大家依次夹取食物,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饭里。

把书法作品或是精美的印章送给日本人,是受欢迎的。

我们中国人喜欢把印章的边缘特意刻成破碎型,以示古老苍劲。

如果这样送给日本朋友,对方就会不高兴了,他们认为这种不完整是不吉利的。

2.韩国

韩国是单一的民族朝鲜族,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1/3。

韩国人讲究礼貌,待客热情。

见面时,一般用咖啡、不含酒精的饮料或大麦茶招待客人,有时候还加上适量的糖和淡奶。

这些茶点客人必须接受。

韩国人初次见面时,经常交换名片。

韩国很多人养成了通报姓氏习惯,并和“先生”等敬称联用。

韩国一半以上居民姓金、李、朴。

韩国人业务洽谈,往往在旅馆的咖啡室或附近类似的地方举行。

大多数办公室都有一套会客用的舒适的家具,在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之前,举止合乎礼仪是至关重要的。

韩国人注重服饰,男子穿西服、系领带。

如果邀请去韩国人家里做客,按习惯要带一束鲜花或一份小礼物,用双手奉上。

不要当着赠送者的面把礼物打开。

进到室内,要把鞋子脱掉留在门口。

韩国的农历节日和我国差不多,也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韩国人以米饭为主食,早餐也习惯吃米饭,不吃粥。

还喜欢吃辣椒、泡菜,吃烧烤的时候要加辣椒、胡椒、大蒜等辛辣的调味品。

汤是每餐必不可少的,有时候汤里放猪肉、牛肉、狗肉、鸡肉烧煮,有时候也简单地倒些酱油、加点豆芽。

韩国人还对边吃饭边谈话非常反感。

韩国人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公共场所不大声说笑。

特别是女性在笑的时候还用手帕捂着嘴,防止出声失礼。

在韩国,妇女十分尊重男子,双方见面的时候,女性总会先向男性行鞠躬礼、致意问候。

男女同座的时候,往往也是男性在上座,女性在下座。

韩国人对“4”非常反感。

许多楼房的编号严忌出现“4”字;医院,军队绝不用“4”字编号。

韩国人在喝茶或喝酒的时候,主人总是以1、3、5、7的数字单位来敬酒、敬茶、布菜,并忌讳力用双数停杯罢盏。

3.新加坡

"新加坡总人口华人占76.9%。

华裔多信奉佛教,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为官方语言。

新加坡人十分讲究礼貌礼节,服务质量很高。

新加坡华裔在礼仪方面和我国相似,而且还保留了中国古代传统,比如两人见面时,相互作揖。

通常的见面礼节是鞠躬、握手。

印度血统人仍保持印度的礼节和习俗,妇女额头上点着檀香红点。

男人扎白色腰带,见面时合十致意。

马来血统、巴基斯坦血统的人按伊斯兰教的礼节行事。

华裔新加坡人信奉佛教,而且很虔诚。

他们喜欢在室内诵经,诵经的时候不可以被打扰。

在新加坡随地吐痰、扔弃物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4.泰国

泰国华裔泰人有300多万,佛教为国教。

泰国人的待人接物,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

朋友相见,双手合十、互致问候。

晚辈向长辈行礼时,双手合十举过前额,长辈也要合十回礼。

年纪大或地位高的人还礼时,双手不必高过前胸。

行合十礼时。

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重程度越高。

泰国人也行跪拜礼,但要在特定场合,平民、贵官在拜见国王和国王近亲的时候行跪拜礼。

国王拜见高僧的时候要下跪。

儿子出家为僧,父母也跪拜在地。

把东西扔给别人是不礼貌行为。

从坐着的人们面前走过时,要略微躬身,表示礼貌。

泰国人非常重视头部,认为头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如果用手触摸泰国人的头部,认为是极大的侮辱。

如果用手打了小孩的头,认为小孩一定会生病;睡觉忌讳头朝西,因为日落西方象征死亡。

忌讳用红笔签名,因为人死后是用红笔把姓氏写在棺材上。

脚被认为是低下的,忌把脚伸到别人跟前,也不能把东西踢给别人,不然都是失礼。

忌讳用脚踢门,否则会受到人们指责。

就坐时,最忌讳翘腿。

把鞋底对着别人,被认为是把别人踩在脚底下,是一种侮辱性的举止;妇女就坐时,双腿要靠拢,否则会被认为没有教养。

当着泰国人的面,不要踩门槛,他们认为门槛下住着神灵。

在泰国,男女仍然遵守授受不亲的戒律,所以男女不能过于亲近。

喜欢红色、黄色,忌讳褐色。

习惯用颜色表示星期。

如红色是星期日,紫红色为星期六,淡蓝色为星期五,橙色是星期四,绿色为星期三,粉红色是星期二,黄色是星期一。

5.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素称“千岛之国”,89%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等。

印尼人初次见面都要交换名片。

由于多数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在拿东西给人家或者向别人拿东西的时候,都要用右手而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

左手是拿“不干净”的东西。

很少喝烈性酒。

印尼人喜欢客人到他们的家中做客访问,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个时间去拜访他们,都是受欢迎的。

在印尼人家里,当你看到长相可爱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头,如果你抚摸他的头,对方一定反脸相向。

在印尼,进行裸体太阳浴是非法的,和他们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

和别人谈话或进别人家里都要摘下太阳镜。

拜访印尼商人时要带上礼物,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

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里铺着地毯,那你在进屋前要把鞋脱掉。

进入圣地特别是进入清真寺,一定要脱鞋。

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

进入任何神圣的地方,一定要脱鞋。

在巴厘,进入寺庙必须在腰间束腰带。

印尼人爱吃大米饭和中国菜,早餐一般吃西餐,爱喝红茶、葡萄酒、香槟酒、汽水等。

副食爱吃牛、羊、鱼、鸡之类的肉和内脏。

印尼人忌讳夜间吹口哨,认为它会招来游荡的幽灵和挨打。

印尼人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不可以用左手拿东西给他们。

忌讳吃猪肉食品,忌饮烈性酒,不爱吃海参,也不吃带骨带汁的菜和鱼肚等。

6.印度

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

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印度人相见应递英文名片,英语是印度的商业语言。

主客见面时,都要用双手合十在胸前致意。

口中念着:

“纳玛斯堆”(梵文:

“向您点头”,现在表示问好或祝福)。

晚辈在行礼的时候弯腰摸长者的脚,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

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

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

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

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

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

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

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

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

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

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

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

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主食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感兴趣。

不吃菇类、笋类、木耳。

信奉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忌讳吃猪肉,牛肉。

他们一般不喝酒,因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

但有喝茶的习惯,方式是“舔饮”,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盘子中,用舌头舔着喝。

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吃素食的人较多,等级越高,吃荤越少。

喜欢中国的粤菜、苏菜。

忌讳白色,习惯用百合花作悼念品。

他们忌讳弯月图案,视1、3、7为不吉祥数字,和印度人交谈,要回避有关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工资以及两性关系的话题。

印度奉牛为神圣,忌讳吃牛肉,忌讳用牛皮制品。

崇拜蛇,视杀蛇为触犯神灵。

忌讳用澡盆给孩子洗澡,认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为。

二.西方国家习俗礼仪

1.美国

美国80%以上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华裔约100万。

5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他人信仰犹太教和东正教。

美国人一般性情开朗、乐于交际、不拘礼节。

第一次见面不一定行握手礼,有时只是笑一笑,说一声“Hi”或“Hello”就算有礼了。

握手的时候习惯握得紧,眼要正视对方,微弓身,认为这样才算是礼貌的举止。

一般同女人握手美国人都喜欢斯文。

在告别的时候,也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者说声“再见”、“明天见”。

但如果别人向他们致礼,他们也用相应的礼节,比如握手、点头、拥抱、行注目礼等。

在美国如果有客人夜间来访,主人穿着睡衣接待客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当被邀请去老朋友家做客时,应该预备小礼物;在朋友家做客时,打长途电话要经过主人同意,离开的时候,要留下电话费。

在美国,如果要登门拜访,必须先打电话约好;名片一般不送给别人,只是在双方想保持联系时才送;当着美国人的面想抽烟,必须问对方是否介意,不能随心所欲。

一般乐于在自己家里宴请客人,而不习惯在餐馆请客。

不喜欢清蒸和红烩菜肴。

不喜欢过烫过热的菜肴,喜欢少盐味,味道忌咸,稍以偏甜为好。

喜欢喝可口可乐、啤酒、冰水、矿泉水、威士忌、白兰地等。

不喜欢人在自己的餐碟里剩食物,认为这是不礼貌的。

喜爱中国的苏菜、川菜、粤菜。

昵爱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偏爱黄色,认为是和谐的象征;喜欢蓝色和红色,认为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他们喜欢白猫,认为白猫可以给人带来运气。

美国人对握手时目视其它地方很反感。

认为这是傲慢和不礼貌的表示。

忌讳向妇女赠送香水、衣物和化妆用品。

美国妇女因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他们不欢迎服务人员送香巾擦脸。

在美国千万不要把黑人称作“Negro”,最好用“Black”一词,黑人对这个称呼会坦然接受。

因为Negro主要是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

跟白人交谈如此,跟黑人交谈更要如此。

否则,黑人会感到弥对他的蔑视。

忌讳别人冲他伸舌头。

认为这种举止是污辱人的动作。

他们讨厌蝙蝠,认为它是吸血鬼和凶神的象征。

忌讳数字“13”、“星期五”等日。

忌讳问个人收入和财产情况,忌讳问妇女婚否、年龄以及服饰价格等私事。

忌讳黑色。

认为黑色是肃穆的象征,是丧葬用的色彩。

特别忌讳赠礼带有你公司标志的便宜礼物。

因为这有义务做广告的嫌疑。

2.加拿大

加拿大大部分是英法等国家移民的后裔。

土著人占5%、华裔占1.2%,大部分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加拿大人因受欧洲移民的影响,他们的礼貌礼节和英法两国差不多。

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着装以欧式为主。

上班的时间,他们一般要穿西服、套群。

参加社交活动时往往要穿礼服或时装。

在休闲场合则讲究自由穿着,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即可。

握手被认为是一种友好的表示,一般在见面和临别时握一下就行,不必反复握手。

公务时间,加拿大人很注意个人仪表和卫生。

所以,他们希望客人也能这样。

他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家中共进晚餐的习惯。

受到这种邀请应当理解为是主人主动显示友好之意。

如果被邀到别人家做客,明智的选择是给主人送点鲜花。

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它们是与葬礼联系在一起的。

加拿大人以自己的国家为自豪,反对和美国作言过其实的比较。

谈到肯定成绩的事例并对加拿大人民及其国家给予好评是最受欢迎的。

加拿大人对法式菜肴比较偏爱,并以面包、牛肉、鸡肉、土豆、西红柿等物为日常之食。

从总体上讲他们以肉食为主,特别爱吃奶酪和黄油。

加拿大人重视晚餐。

饮食上讲究菜肴的营养和质量,注重菜肴的鲜和嫩。

口味一般不喜在太咸,偏爱甜味。

一般以米饭为主食。

对煎、烤、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喜爱中国的苏菜、沪菜、鲁菜。

习惯饭后喝咖啡和吃水果。

忌讳吃各种动物内脏,不爱吃肥肉。

忌讳“13”、“星期五”,认为“13”是厄运的数字,“星期五”是灾难的象征。

3.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95%的居民是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华裔和华侨约20万,9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犹太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澳大利亚人办事认真爽快,喜欢直截了当,待人诚恳,热情,见面时喜欢热烈握手,称呼名字。

乐于结交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见如故。

他们崇尚友善,并谦逊礼让,重视公共道德,组织纪律强,时间观念强,赴约准时并珍惜时间。

女性比较保守,接触时要谨慎。

做客可以赠送葡萄酒和鲜花。

澳大利亚人的饮食习惯、口味和英国人差不多。

菜清淡、不吃辣。

家常菜有煎蛋、炒蛋、火腿、脆皮鸡、油爆虾、糖醋鱼、熏鱼、牛肉等。

当地的名菜是野牛排。

澳大利亚人食量比较大,啤酒是最受欢迎的饮料,其中达尔文城的居民以喝啤酒闻名。

往往是邀请友人一同外出游玩,他们认为这是密切双边关第的捷径之一。

所以如果拒绝的话,会被他们理解成不给面子。

澳大利亚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礼拜”的习惯。

他们的这种作法“雷打不动”,所以要避免在这天和他们邀约。

在澳大利亚人眼里,兔子是一种不吉利的动利。

他们认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运将临的预兆。

澳大利亚人喜欢体育活动,游泳和日光浴是人们的僻好,如果有谁不会游泳,还会成为众人嘲讽的对象。

和澳大利亚人谈论跑马,是非常受欢迎的话题。

4.英国

英国英格兰人占80%以上。

其余是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等。

居民绝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只有少部分人信奉天主教。

英国是绅士之国,讲究文明礼貌,注重修养。

同时也要求别人对自己有礼貌。

注意衣着打扮,什么场合穿什么服饰都有一定惯例。

见面时对尊长、上级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称,并在对方姓名前面加上职称、衔称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称呼。

亲友和熟人之间常用呢称。

初次相识的人相互握手,微笑并说:

“您好!

”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一般不行拥抱礼,男女之间除热恋情侣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

英国人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

他们认为夸夸其谈是缺乏教养的,认为自吹自擂是低级趣味的。

人们交往时常用“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即使家庭成员间也一样。

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是国菜。

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

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

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

他们是以午餐为正餐。

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

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不愿意吃带粘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

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喜欢中国的京菜、川菜、粤菜。

他们普遍喜爱喝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

“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

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

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对英国人称呼“英国人”是不愿意接受的。

因为“英国人”原意是“英格兰人”,而你接待的宾客,可能是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而“不列颠”这个称呼则能让所有的英国人都能感到满意。

忌讳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饰图案和商品装潢。

他们认为大象是愚笨的,孔雀是淫鸟、祸鸟,连孔雀开屏也被认为是自我吹嘘和炫耀。

忌讳“13”这个数字。

还忌讳“3”这个数字,忌讳用同一根火柴给第3个人点烟。

和英国人坐着谈话忌讳两腿张得过宽,更不能跷起二郎腿。

如果站着谈话不能把手插入衣袋。

忌讳当着他们的面耳语和拍打肩背,忌讳有人用手捂着嘴看着他们笑,认为这是嘲笑人的举止。

忌讳送人百合花,他们认为百合花意味着死亡。

5.法国

法国法兰西人约占94%,绝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

法国人热情开朗,初次见面就能亲热交谈,而且滔滔不绝。

法国人讲究服饰美,特别是妇女穿得非常时尚,特别喜欢使用化妆品,光口红就有早、中、晚、之分,是世界上最爱打扮的妇女。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公开行亲吻礼的国家,也是使用亲吻礼频率最多的国家。

和法国人约会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准时赴约是有礼貌的表示,但不要提前。

送鲜花给法国人也是很好的礼品。

法国人在公共场所不能有懒散动作,不能大声喧哗。

法国的烹调世界闻名,用料讲究,花色品种繁多,口味特点香浓味原、鲜嫩味美、注重色、形和营养。

法国人烹调时用酒比较重,肉类菜烧得不太熟,如水鸭三、四分熟就行。

有的肉最多七、八分熟,牡蛎一般都喜欢生吃。

配料喜欢用蒜、丁香、香草、洋葱、芹菜、胡萝卜等。

他们不吃辣的食品。

法国人忌讳黄色的花,认为是不忠诚的表现。

忌讳黑桃图案,认为不吉祥;忌讳墨绿色,因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军服是墨绿色;忌讳仙鹤图案,认为是蠢汉和淫妇的象征。

不送香水或化妆品给恋人、亲属之外的女人,因为这些他们认为象征着过分亲热或是图谋不轨。

6.德国

德国绝大多数都是德意志人。

居民中信奉基督教约占一半,另外有46%的人信奉天主教。

德国人德国人纪律严明,讲究信誉,极端自尊,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

爱好音乐。

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

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

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

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也可以。

和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

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您”相称。

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德国人对发型较为重视。

在德国,男士不宜剃光头,免得被人当作“新纳粹”分子。

德国少女的发式多为短发或披肩发,烫发的妇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德国人注意衣着打扮,外出时候必须穿戴整齐、清洁;见面打招呼必须称头衔,不直呼名字;约会准时,时间观念强;待人热情、好客、态度诚实可靠;宴席上,男子坐在妇女和地位高的人的左侧,女士离开和返回饭桌时,男子要站起来以示礼貌;请德国人进餐,事先必须安排好。

和他们交谈最好谈原野风光,个人的业余爱好多为体育活动。

接电话要首先告诉对方自己的姓名。

德国人最爱吃猪肉,其次才能轮到牛肉。

以猪肉制成的各种香肠,令德国人百吃不厌。

忌讳吃核桃。

如果同时喝啤酒和葡萄酒,要先喝啤酒,然后再喝葡萄酒,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

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被认为是十分无礼的。

在德国,蔷薇专用于悼亡,不可以随便送人。

忌讳茶色、红色、深蓝色。

服饰和其它商品包装上忌用纳粹标志。

7.意大利

意大利主要是意大利人,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

如果有人打喷嚏,旁边的人马上会说:

“萨尔维!

(祝你健康)”。

另外,当着别人打喷嚏或咳嗽,被认为是不礼貌和讨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马上对旁边的人表示“对不起”。

女士受到尊重,特别是在各种社交场合,女士处处优先。

意大利人热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在正式场合,穿着十分讲究。

见面礼是握手或招手示意;对长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称呼他的姓,加上“先生”、“太太”、“小姐”和荣誉职称;和意大利人谈话要注意分寸,一般谈论工作、新闻、足球;不要谈论政治和美国橄榄球。

意大利人有早晨喝咖啡、吃烩水果、喝酸牛奶的习惯。

酒特别是葡萄酒是意大利人离不开的饮料,不论男女几乎每餐都要喝酒,甚至在喝咖啡时,也要掺上一些酒。

意大利人忌讳菊花。

8.俄罗斯

俄罗斯主要是俄罗斯人,东正教是主要宗教。

俄罗斯人性格开朗、豪放、集体观念强。

他们和人见面,大都行握手礼,拥抱礼也为他们常施的一种礼节。

他们还有施吻礼的习惯,但对不同人员,在不同场合,所施的吻礼也有一定的区别:

一般对朋友之间,或长辈对晚辈之间,以吻面颊者为多,不过长辈对晚辈以吻额为更亲切和慈爱;男子对特别尊敬的已婚女子,一般多行吻手礼,以示谦恭和崇敬。

吻唇礼一般只是在夫妇或情侣间流行。

主人给客人吃面包和盐,是最殷勤的表示。

一般对晚餐要求较简单,对早、午餐较重视。

用餐时间都习惯拖得很长。

乐于品尝不同风味的菜肴,菜肴喜欢熟透和酥烂。

非常喜欢中餐。

在待客中,常以“您”字表示尊敬和客气;而对亲友往往则用“你”字相称,认为这样显得随便,同时还表示出对亲友的亲热和友好。

外出时,十分注重仪容仪表,衣扣要扣得完整,总习惯衣冠楚楚。

男子外出活动时,一定要把胡子刮净;赴约要准时;在社交场合,处处表现尊重女性。

和俄罗斯人说话,要坦诚相见,不能在背后议论其他人,更不能说他们小气;对妇女要十分尊重,忌讳问年龄和服饰价格等。

俄罗斯人不吃海参、海蛰、墨鱼、木耳。

偏爱“7”,认为“7”预兆会办事成功,“7”还可以给人们带来美满和幸福。

他们普通对红色昵爱。

人们都把红色视为美丽和吉祥的象征。

应邀去俄罗斯人家里作客时可带上鲜花或烈性酒,送艺术品或图书作礼品是受欢迎的。

女主人对来访客人带给她的单数鲜花是很欢迎的;男主人则喜欢高茎、艳丽的大花。

决不能在街上丢弃任何东西,连一张过期的电影票也不行。

这种行为有损俄罗斯的整洁,而且是违规的。

对盐十分崇拜,并视盐为珍宝和祭祀用的供品。

认为盐具有驱邪除灾的力量。

如果有人不慎打翻了盐罐,或是将盐撒在地上,便认为是家庭不和的预兆。

为了摆脱凶兆,他们总习惯将打翻在地的盐拾起来撒在自己的头上。

认为兔子是一种怯弱的动物,如果从自己眼前跑过,那便是一种不祥的兆头。

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丧葬的代表色。

因此,对黑猫更为厌恶,并视黑猫从自己面前跑走是不幸的象征。

他们重视文化教育,喜欢艺术品和艺术欣赏。

所以,和他们谈论艺术是个很受欢迎的话题。

三.非洲国家习俗礼仪。

1.埃及

埃及地跨非、亚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